包容性發展:包容性增長對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

包容性發展:包容性增長對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岳金柱 2010年10月14日16:4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前不久,胡錦濤同志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式致辭中,首次公開倡導「包容性增長」。從2007年亞洲開發銀行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長(Inclusive Growth)」,到如今胡錦濤同志公開倡導,一時間「包容性增長」這一概念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包容性增長」含義十分豐富。在新的發展階段,胡錦濤同志公開倡導「包容性增長」,對我國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首都社會建設有其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一、「包容性增長」的由來及其背景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包容性增長」這個概念是2007年由亞行首先提出來的,也是國際組織近年間逐漸完善的一個概念,是基於中國加入WTO以後,經濟增長迅猛的事實提出來的。據統計,2002年至2007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速高達11.65%,尤其是2004、2005年這一輪增長比較明顯,甚至超過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達了12.7%和14.2%。當時大家都在談經濟增長,但經濟增長過程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收入分配不公。雖然經濟增長了,但並非所有人都受益,有的人受益多,有的人受益少,特別是貧困人口受益更少。同時,中國GDP如繼續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增長,資源、環境壓力會增大,由增長本身不均衡導致的矛盾也會增多。當時,導致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由投資、出口拉動,消費的比重偏低,在產業方面重工業比重高,服務業比重偏低;經濟和社會相比較,社會領域發展相對差一些,特別是收入分配結構、收入分配狀況、城鄉差距比較大。針對這種不利於長期可持續均衡的增長,2005年由亞行贊助支持,亞行經濟研究局和駐中國代表處聯合開展了「以共享式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研究課題,同時邀請林毅夫、樊綱等國內位知名學者參與研究。與此同時,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2007年,由林毅夫主編,庄巨忠、湯敏等學者編寫的《以共享式增長促進社會和諧》一書正式出版。該書分析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增長特點,收入差距擴大原因和所帶來問題及挑戰,探討通過實現共享式增長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選擇。這本書英文版當時譯成中文時,使用了「共享式增長」一詞,實際上也有人將其譯成「包容性增長」。業內人士認為,200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是「包容性增長」被逐漸認同的助推器。二、「包容性增長」的內涵及其目的意義「包容性增長」譯自英語複合名詞「Inclusive Growth」,其中心詞是「 Growth(增長)」,「Inclusive」應包含「社會包容」或「社會融合」之意。「包容性增長」這個概念,與中央提出的「全面小康社會」、「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創新理論是一脈相承的,也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應有之義。一般認為,「包容性增長」就其內涵而言,須強調兩個方面,即「參與」和「共享」。換句話說,只有在所有社會成員能夠「參與」和「共享」時,經濟增長才具有積極意義,才能促進社會發展。因此,「包容性增長」的含義在於,不能只單純發展經濟,而應該經濟社會更加全面、均衡地發展,使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進行。這樣的增長,才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才能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亞行當時在中國提倡「包容性增長」,比較重要的一點是:保持較快經濟增長的同時,增長也要可持續和協調,同時也應更多地關注社會領域發展。這種增長不是單純的經濟增長,而應考慮到其他方面尤其是社會領域,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夠共享這種發展成果。可以說,「包容性增長」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經濟增長與其他方面的增長應該是互相協調的。從國內方面來講,首先,增長是和諧增長、可持續增長和科學增長;其次,增長的同時,財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貧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傾斜,使所有人都從增長中獲益;再次,這種增長有利於社會發展、公共服務和精神文明建設。從國際方面來講,「包容性增長」應該是某國增長了,不損害或抑制另一國增長,不給對方帶來危害,國家間協調、和諧增長,在共贏多贏中實現共同發展。一般來說,「包容性增長」主要還是在一個國家範圍內,而各國之間的「包容性增長」,更多的是指貧困國家在全球區域性增長過程中能夠受益更多。胡錦濤同志強調,實現包容性增長,根本目的是讓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們應該堅持發展經濟,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增加社會財富,不斷為全體人民逐步過上富裕生活創造物質基礎;堅持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不斷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方面的障礙;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一論述科學闡明了包容性增長的深刻內涵和目的意義。這就告訴我們「包容性增長」包括民生、環保、社會和諧等諸多方面,其核心要義是經濟增長讓低收入人群和弱勢群體受益且多受益。也就是說,「包容性增長」最終要惠及更多的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惠及更多的普通勞動者,惠及社會的大多數人,讓他們的收入增長更多更快一些,並且不僅僅要解決貧富差距問題,還要作為一種價值導向和理念向全社會倡導。正像溫家寶總理所強調的,要讓人民過上一種更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讓社會更公正、更和諧,這就是「包容性增長」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不是過多地強調GDP增長。胡錦濤同志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倡導這一理念,應該是向外界傳遞一種信息和價值導向,即中國現有的發展方式、發展模式需要改變和完善,只有這樣今後的發展才能可持續、協調與和諧,今後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等各方面都需要「包容性增長」。三、當前社會建設亟待「包容性發展」社會建設承載著人民幸福安康,關係到社會和諧穩定與國家長治久安。當前,北京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大關,首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建設世界城市的發展戰略,要求北京在經濟高端發展的同時,還應該民生幸福、環境宜居、開放包容、社會文明、和諧穩定。包容性增長的邏輯延伸就是包容性發展。「包容性」增長與發展,體現了經濟社會均衡發展、共同增長、制度公平等內涵。這就要求我們,當前不但要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包容性增長」,尤其是在社會建設中更需要倡導這一理念,從包容性增長到包容性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與科學發展,推進和實現每個人、每個群體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和諧包容,確保社會建設包容性發展和全面進步,從而實現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社會和諧的統籌兼顧和相互推動。當前,加快推進社會建設「包容性發展」,需要著力把握和突出以下幾個重點:一是始終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當前,經濟社會「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亟待解決,把社會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協調可持續,這是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和考驗,更是我們必須擔當的歷史使命和重大任務。因此,必須按照「包容性增長」的要求,著力解決社會建設這個短板,深化社會領域改革,加快推進社會包容性發展,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二是不斷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是已被國內外發展實踐所證明的實現現代化和社會繁榮穩定的必由之路。只有這樣,中產階級或中等收入者才會增加,社會才會形成一個中間多、兩頭少的「橄欖型」結構。這樣的社會結構包容性最強,社會最穩定,社會能不斷發展進步。為此,必須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在首都率先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三是加快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當前正值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關鍵期,政府應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增加投入,尤其是加大城鄉結合部和郊區農村的投入力度,為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所有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均等的公共服務。加快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加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建立政府、市場和社會多元提供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滿足廣大群眾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四是努力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網,也是社會包容的重要體現。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圍繞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能轉移,加強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與社會慈善事業的銜接和協調,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五是科學調整收入分配關係。貧富差距勢必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貧富差距的原因是改革的不到位,收入分配不公正,分配製度不完善。這就需要加快推進深化改革,縮小貧富差距,踐行包容性增長。尤其是調整政府、企業和百姓的收入分配結構關係,讓老百姓的收入增長快一點。此外,還要調整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之間的關係,讓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得更快一點,促進共同富裕,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六是著力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基層民主、公眾參與,事關社會包容與生機活力。首先,創新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模式,擴大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推動基層黨務、政務、社會事務公開和民主參與。其次,創新社會組織服務管理模式,提高社會組織化程度和公眾參與率。第三,正確處理社會矛盾特別是人民內部矛盾,在基層構建「大調解」格局的同時,堅持把最廣大群眾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矛盾的發生。第四,堅持寓管理於服務、以服務促管理,不斷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實現社會服務管理全覆蓋。七是始終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社會建設的核心價值,最具包容性特點。著力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和機制,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堅持以人為本和改善民生,大力解決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重點問題,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實現社會包容、和諧與公正。我們殷切期待「包容性增長」成為「十二五」時期的我國的主導發展理念,包容性發展成為「十二五」時期社會建設的主導思想,在包容性增長和協調持續發展中,加快推進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設,努力實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與相得益彰,讓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讓社會更和諧、更公正。(作者單位: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研究室)
推薦閱讀:

【建設】世界跨度最大公鐵兩用鋼拱橋主拱合龍
三個維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加強黨規建設 依規管黨治黨
新型城鎮化建設意見出台
廉政建設法律學習材料及案例

TAG:社會 | 發展 | 包容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