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魯迅」的筆名緣何而來?

魯迅本名周樹人(1881—1936年),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是他1918年5月在《新青年》雜誌第4卷第5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首次使用的筆名。

「魯迅」的筆名緣何而來?這還要從頭說起。1907年,他在日本留學時,曾在學生辦的 《河南》雜誌上發表論文《文化偏至論》,署用筆名「迅行」,即取自勵前進奮發之意。1920年年底,同窗好友許壽裳問起「魯迅」筆名的來歷,魯迅回答說,因為《新青年》編輯不願意有別號之類的署名,先前用過「迅行」的別號,所以臨時命名如此,理由是:母親姓魯;周、魯是同姓之國;取愚魯而迅速之意。這個名字顯示了他淵博的歷史知識、對母親的熱愛以及對自己要有所作為的警策、激勵。

魯迅先生在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不得不用一些筆名來發表作品,據統計,魯迅使用的筆名有150多個,有的研究者甚至認為多達170個。這其中有一字名16個,如「庚」「隼」「豫」等;二字名107個,如「孺牛」「越客」「佩韋」等;三字名36個,如「豐之餘」「何家干」「張承祿」等;四字及以上名11個,如「楮冠病叟」等。有的筆名是英文字母,如「L.S」「ELEF」等。先生的許多筆名都具有一定的含意,有些是希望人民奮進的,如「令飛」「迅行」。「韋士繇」是寓譏國民黨統治黑暗的。1930年時,國民黨浙江省黨部通緝「墮落文人」魯迅,先生即用「隋落文」為筆名,以示反抗和譏諷……

在眾多的筆名中,「宴之敖」三字是頗為費解的。那是1923年8月的事。魯迅先生原與其弟周作人同居於北京公用庫八道灣。後來周作人的妻子、日本人羽太信子誣陷魯迅,致使先生遷出,先生非常悲憤,遂用此名。這個名字說來也是很有意思的,因先生在日本求學時曾跟隨章太炎先生學說文解字,研究字義、形體構造及讀音等。他說把「宴」字按部位拆開為三個字,而寶蓋頭在篆文中代表房屋,此處先生用為「家」的意思。所以,「宴」字可表示為「家裡的日本女人」。再加上「敖」字在篆文中從「出」從「放」,《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出遊。所以,「宴之敖」三字就可表示「我是被家裡的日本女人逐出來的」意思。由此可見,魯迅先生所用的筆名差不多都有一定的來歷,不僅有一定的寓意,有的甚至是妙趣橫生的。

源自語文報社

推薦閱讀:

魯迅先生的名句你記得多少?
阿Q正傳(魯迅)
誰還記得魯迅這些名言呢?
魯迅經典名言
九月,是我們懷念魯迅的日子

TAG:魯迅 | 筆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