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式選舉漸成「窗外的風景」

2012-10-18 10:32 作者:單仁平
奧巴馬和羅姆尼美國時間16日搞了第二次電視辯論,不僅吸引了美國觀眾,還通過互聯網直播,引來一些懂英語的中國圍觀者。後者的評論大多很正面,表達了對美式民主的羨慕。美國皮尤調查公司的數據稱,大多數中國人認為,中國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但52%的受訪者對美式民主有好感。

美式民主對非西方國家的公眾一直挺有吸引力,中國人對美式民主有好感的人也的確很多。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好感或羨慕在中國社會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敏感,這種感受對中國現實政治的衝擊越來越小。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是,中國人對美式民主的欣賞,越來越像中國人遊覽歐美城市時對美景的那種欣賞,認為中國應當在政治上把自己變得同美國一樣的人,就像認為中國的街道應變得同歐美一樣的人越來越少。

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中國人的見識多了,判斷的參照系豐富了,很多中國人已經能夠自動分清羨慕和自己同樣去做的區別。世界上有很多看上去挺好或者不錯的東西,但我們已經知道,並非所有事都是我們必須照葫蘆畫瓢的。

美國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有很強觀賞性,一些國家類似電視辯論的收視率甚至超過選舉的投票率。這些辯論的一次次洗禮和強化,首先遴選出那些國家裡最優秀的能言善辯者。西方政治家都有本事妙語連珠,一個好處是使得政治變得熱鬧,不枯燥。

美國大選尤其把選舉玩得嫻熟,既尖銳得極端,又能收得回來,常被當成西方政治文明的「樣板」。選舉同各國社會都是相互塑造的過程,它進展得順利與否常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基本面貌。

然而這個過程拿到全世界範圍看,總體上是風險重重的。今天的西方社會屬於最幸運的一撥。他們的前輩完成了民主的「原始積累」,今天非西方國家正在經歷的很多沉重社會代價,他們的前輩已經承擔了,更幸運的小國甚至跳過去了。今天從亞洲到非洲、拉美的大量社會衝突都圍繞選舉展開,西式選舉與繁榮的關係是飄忽不定的。

西方式選舉對領導人的選擇,從歷史上看優劣參半,有撞大運的成分,導致過嚴重錯誤。它的真正意義是避免獨裁。在獨裁盛行的時代,西式選舉制度的優勢幾乎是絕對的。然而全球化和政治文明的相互滲透逐漸在世界範圍內拆了獨裁的台,民主的精髓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在大量非西方國家被運用。西式選舉的優勢實際在流失。

中國社會對民主的熱情越來越高。而且中國人對走一條自己的民主發展之路,已經從最初的隱約直覺變得越來越清晰、堅定。現在中國大多已不相信民主是能夠「搬來的」,能通過制定一個個法律就從天上像餡餅一樣掉下來。我們已經清楚,民主只能一步步走出來,而且它必然也只能是中國各種進步的總和。

正因為這樣,我們看美式選舉有了欣賞風情一般的羨慕,同時我們也已經「有閑心」能夠發現它的一些毛病和不足。比如它過於像是口才大戰,像是表演,它要求美國的政治家把向公眾呈現自己的最好一面當成頭等要務,而這並非選舉制度最初設計的本意。

中國人應當有欣賞、學習別人各種長處的胸懷。但中國社會同時必須有主心骨,大致知道我們自己站在哪裡,要向哪裡去。我們得清楚,這個世界決沒有一個為13億人大國準備好的現成前進模板。

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

推薦閱讀:

異域艷女風景線[3]
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
最美的風景在你身邊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我們走遍了全世界,到最後才發現,自己的笑容才是最美的風景

TAG:風景 | 選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