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國際生免考新政緣何廣遭詬病?(布衣驚呼:我的祖國,誰的清華?)
「湘語飄零」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湘語飄零」公眾號,讓我們一起觸碰教育草根的呼吸!「湘語飄零」的每一篇文章都期待您的轉發!
前不久發布的《2017年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規定,從2017年開始,所有具有申請資格的國際學生,都將施行「申請-審核」制。而以往所有申請清華本科的國際學生,都需要先參加4至5個科目的考試,然後經加試或面試後錄取。新規一出台,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備受國人質疑,雖然清華百般解釋,百姓仍然憤憤不平。國人質疑的焦點是清華大學降低了國際生錄取門檻,對國內考生不公平,「老外不用考試上清華?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之類的表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還有人擔心:這一政策將成為權貴階層的特權,他們可以輕易讓子女移民國外,獲得外籍身份,「拿著外國護照免試上清華」。據報道,很多東南亞或非洲小國移民中介機構,已經打出了「免試上清華」的宣傳口號,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就更加劇了國人的擔憂。
為了平息洶湧的輿情,清華大學解釋說:施行「申請-審核」制並不意味降低了錄取標準。第一,採用「申請-審核」制後,考核維度更豐富、考查面更廣,難度不降反升。第二,新政實施後,因為不用來清華參加筆試,預計報名人數將增加,在錄取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清華可以優中選優,本科國際生質量有望進一步提升,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第三,清華在國內的本科招生規模維持在3300人左右,而國際學生招生名額與往年持平,不擠佔國內學生名額。
清華大學改變國際生招生模式,向國際知名大學看齊,與國際知名大學接軌,或許是現實需求。保持一定比例的留學生,對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來說也很有必要。但是,民眾的質疑和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民怨沸騰的根源是清華新政觸動了國人對高考的敏感神經,也表達了國人對高考公平的基本訴求。
一、清華在各省市招生名額分配的不均衡,早已成為國人心中的痛
清華近年在國內招本科生基本穩定在3300上下,但分配給各省市的名額並不依據考生比例,導致各省市考生上清華的難度差別很大,早就引起了「公憤」。
細看公開發布的2016年各省市錄取清華的數據,就讓人滿臉的鬱悶:北京市考生6.12萬人,清華錄取296人,錄取率0.4837%;上海市考生5.1萬人,清華錄取87人,錄取率0.1701%;湖北省考生36.14萬人,清華錄取147人,錄取率0.0407%;廣西區考生33萬人,清華錄取75人,錄取率0.0227%;廣東省考生73.3萬人,清華錄取132人,錄取率0.0180%......不用繼續列舉了,我們已經完全明白了國人鬱悶的原因了。同一張試卷,同樣的考試時間,統一標準閱卷,北京市考生上清華的機會是上海的2.84倍,是湖北的11.88倍,是廣西的21.31倍,是廣東的26.87倍!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其實上清華也不是那麼難》,是一位北京學生寫的,他說他班上考了清華15人,上北大的更多,比例很高,所以得出結論「上清華也不是那麼難」。有位廣東網友十分氣憤,留言說:「你傻逼有本事來廣東考,考死你!」
還有一個故事,某工地上有個河南籍泥水工遇到一位北京籍建築工程師,偶然交流得知是同一屆高考生,便有幾分親近,有次閑聊,驚奇地得知兩人竟然高考分數相同,而當年還是全國統一命題的。可河南考生卻連個普通本科都沒到手,又不願意讀大專,只好出來打工,成為工地上的泥水工,而北京考生卻考上了清華大學,畢業以後成為著名的建築工程師。這個故事真假無法考證,但客觀地反映了不同省份考生上清華的難度差別之大令人觸目驚心。
有感於這種差別,國人憤怒地質問:到底是誰的清華?難道清華只是北京人的清華嗎?!
二、「清華新政」在國人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同樣寒窗苦讀十二年(加上幼兒園更長),同樣一張試卷,同樣的評分標準,有些人考分平平卻「上清華也不是那麼難」,有些人考分很高卻離清華很遠,這早已是國人心中的重傷,現在清華弄出個「國際考生新政」來,相當於在國人傷口上撒了一把鹽,所以一言不合就引發眾怒。
《2017年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申請指南》提到,國際學生如果想具備申請資格,需要達到四個條件,除了成績優良、身體健康、具有相當於中國高中畢業學歷的外國公民等常規要求外,還要求「漢語水平達到HSK五級(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 60分以上」,四級也可申請,但需在入學後一年內,達到HSK五級(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不過,如果母語為漢語或高中階段使用漢語教學的申請者,經清華大學認定,可免除提供HSK成績。此外,對於「原為中國公民、後加入外國國籍者」,學校要求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學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除了漢語水平要達到要求,申請人還需提交國家/地區統一高中畢業考試成績單、兩封推薦信。申請材料通過評審的學生,還需要經過學校組織的面試,對於特別優秀的申請者,經專家評審,有免面試錄取的機會。《指南》中稱,「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的錄取是基於對申請者各項成績和其他資質證明材料、面試成績等的綜合評定。」
其他條款,無須過多解讀,我們只來看看所謂的HSK漢語水平測試難度到底如何,請看真題:
怎麼樣?是不是開了眼界了啊?國內幼兒園大大班的孩子能做60分不?我敢肯定,國內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一定能做60分!
三、「清華新政」與傳統待客之道相悖
國人的熱情好客,名聞火星,特別是早些年的公款接待,據說還嚇退過美國人、韓國人和紐西蘭人。但不管多麼好客,主客還是分明的。
如果你是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必定禮讓十二分,寧可自己和自己的兒子不吃,也要把好東西讓給你吃,絕不會要你掏煙酒錢、米菜錢、住宿錢,離開時還可能給你一個大紅包或者一份厚禮,還會盛情邀請你常去,總之主人那是捨得花大本招待你的。據說,西方國家的主人遠沒有這麼熱情。
但是另一種情況,你就不能享受客人的待遇了,比如你是去朋友的公司打工。如果你去朋友的公司工作,恰好朋友的兒子也在公司工作,那你是無法享受朋友兒子的待遇的,即使你可以為公司帶來利潤。
「清華新政」恰好背離了這一傳統,導致國內生與國際生上清華的難度拉得更大,這是另一種內外有別。
早幾年有個報道,一外國人在浙江省諸暨市丟了自行車,諸暨民警經過26天偵察,跨省將被賣到廣西的自行車以及零部件找了回來。但天下人都能猜測到,如果是國人丟了自行車並被銷贓到了外省市,無論你如何報警,那結果都就那個樣,到底咋樣,呵呵呵,地球人都知道。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內外有別。
很多年以來,國人對國家給予外國人和外國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已是義憤填膺。有些人為外國人辦事的熱情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境地,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湖南長沙興建「大型基督教教會主題公園」事件,義憤的愛國者批評長沙市主要領導「喪權辱國」「挖中國現行體制的牆腳」,是「配合西方勢力」的卑劣行徑。
就群眾對「清華新政」的質疑,清華解釋說「不擠佔國內學生名額」。對這一解釋,國人亦是不滿,國人認為:清華的招生名額是與相應辦學資源匹配的,而辦學資源的支撐主要是納稅人的錢,這些資源理應由納稅人來享用。
我還是蠻欣賞美國總統特朗普,他上台之後,強調一切都以美國人利益為重。為了增加國內就業率,甚至逼迫蘋果公司把生產線搬回國內。
四、國人撕心裂肺地呼喚教育公平
教育、醫療、住房是三大民生事業,百姓一直最為敏感,政策稍一晃動,就牽動千家萬戶。近些年來,有些人把這三大民生事業都當成生意來做,為既得利益者賺得盆滿缽滿,弄得底層百姓「民不聊生」,群眾意見特別大。其中教育是事關萬代偉業的大事,事關後世興衰,百姓寧可不買房,不治病,也要送孩子讀書。如果孩子能上清華,估計很多家長是捨得用七尺身軀做代價的。
清華新政恰好忽視了國人對教育公平的強烈訴求,人為地降低了國際生的入學標準,增大了國人的心理落差,遭到詬病就在情理之中。
此外,新政也確實為有權有勢者曲線上清華提供了便利,只要有辦法提前移民國外,要不了幾年,就可華麗轉身,以國際生身份輕輕鬆鬆「申請進清華」,這更相當於在普通百姓脆弱的心臟上捅了一刀。
其他,不一一而足。
近些年,高等教育規模擴大了,高考升學率提高了,但高考競爭壓力仍然巨大。名校招生政策的任何變化,只要觸及教育公平,就很容易引起公憤。百姓在強烈地呼喚教育公平,國家也順應民意在努力推進教育公平,但願清華以及所有名校今後再出台招生新政時,心裡一定要首先裝著納稅人,裝著國內百姓大眾!
您也許喜歡這些文章,請點擊閱讀
我的祖國,誰的香港?!(外國人必須滾出中國的法院!)
現有職稱評審和績效工資制度撕碎了教師之間的溫情面紗
那群或許曾被罵過「沒有師德」的教師先死了,謹以此文紀念他們!(公社書記說:你好好乾,干好了提拔你當營業員!)
怎麼有些人就見不得老師過得好?(值得全社會深思!)
我接力(我轉發):請您真心實意尊重我們的教師,因為他們值得您尊重!
只要社會不公平,補課問題就將長期存在
堅持原創不易,請多支持鼓勵
推薦閱讀:
※世界最強4大黑幫,中國這一個無人敢惹,還為祖國做出巨大奉獻!
※2017-16J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紀念郵票
※又到了不出門就可以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了
※??祖國山川,美到勾魂!
※魂歸祖國光榮,活著回來受罪,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