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簽證改革來了:留學生的美國夢又回到了零點
原創 2017-03-07 Fela 美國留學媽媽圈
瓜媽的話:新的美國工作簽證H1B政策已沒有什麼懸念可言。川普前兩天在首次國會演講中說要效仿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採用merit-based 「擇優移民」政策,主張接收高技能,經濟能獨立的移民。隨即,國會就提出了兩黨「H1B and L1 Visa Reform Act of 2017。」
中國的自費留學大潮算算已有三十年了,走過了三代人的悲歡離合,蛻變和成長。在美國工作簽新政呼之欲出之際,我們為大家梳理一下美國工作簽證H1B的前世今生,不禁感慨:留學生的美國夢,經過30年的輪迴,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當年一部《北京人在紐約》紅遍大江南北,可以說是讓我們開始了解中國人赴美後的生活,那裡當然不是天堂,也絕非地獄,其中複雜的感受恐怕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理解。
自80年代起,跟劇中的角色一樣,一批批留學生踏上美國的土地,演繹著各自不同的故事,但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才發現,留學生的美國夢又回到了起點。
洋插隊的艱辛歲月
改革開放後不久,留學不再只是公派生的特權,普通人也可以選擇自費走出國門。
不過,那時候人們管留學不叫留學,叫「洋插隊」。回想八九十年代,大家的工資不過一兩百塊,萬元戶就是土豪,根本無法跟美國的物價水平對接,留學學費也因此幾乎沒人承擔得起。於是,大多數留學生都有過到中餐館刷盤子或者在實驗室里養小白鼠的經歷(比如《中國合伙人》中鄧超飾演的角色)。白天忙著上課,晚上疲於打工,深更半夜做作業,一大早再爬起來,每天睡不了幾個鐘頭,這就是一個留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那時的留學生活確實苦,用「上山下鄉」時期的插隊來形容真地一點兒都不為過。
可即使「洋插隊」生活如此艱辛,還是有很多人想受苦而不得。美國發現一些人以學語言為名到美國打黑工賺錢(比如《北京人在紐約》里的角色),再加上當時大家能提供的資產證明確實太低,導致大使館對自費留學的拒簽率極高,甚至一度超過50%,也就是說兩個打算留學的人里就有一個是拿不到簽證的。
到後來,能確保拿到簽證的只有那些申請到全額獎學金的精英。於是,有人連續幾年被拒簽,不得不放棄留學夢;有人因為害怕再次簽證被拒,待在美國幾年不敢回國。
美國的移民政策也在這一時期發生了變化。1990年之前,美國的移民政策以促進家庭團聚為主,大部分新移民都是通過父母子女姐妹兄弟到美國的。1990年,老布希政府出台新的移民法案,開始明確具有雙重取向(dual intent)的H1B工作簽證:一方面H1B屬於非移民類別的暫時工作簽證;另一方面,H1B跟F類學生簽證不同,允許有移民傾向,可以申請綠卡而不必擔心再次入境時拒簽。
同時,1990法案還限制了H1B配額,一開始是7萬個,後來減少為6萬5千個。雖然配額不是很多,但考慮到當時本來留學的人數就不太多,再加上拒簽率高,其實這些配額一直沒有用完過。
因此,無論是「洋插隊」們還是全額獎學金獲得者們,他們畢業後多數都如願留在了美國。
不被身份所困的黃金時代
柯林頓執政期間,美國經濟一片欣欣向榮,尤其IT互聯網行業更是烈火烹油,矽谷上千家科技公司就是在這一時期發展壯大的。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來美國參與到如火如荼的資本主義建設中去,在1998年新出台的法案中,H1B簽證配額有了大幅度提升,從老布希時期的6萬5千個增加到11萬5千個,而2000年這一數字又幾乎被提高了一倍,達到了H1B配額的史上最高點:19萬5千個。
同時加入到法案中的還有兩個利好消息:1)非盈利性組織僱傭的外國人不佔用H1B配額;2)已經擁有H1B名額的人換工作時不需要重新申請名額。而這兩個政策一直沿用至今,著實造福了不少在大學做科研和不得不換公司的留學生們。
如果說,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留學生還秉持「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那世紀之交前往大洋彼岸的留學生則開始出現更多元化的專業選擇,漸漸有人去讀文史哲,當然更多地是專攻商科。另外還有一個新興潮流,一些大學畢業已經工作一段時間的人也加入到留學大軍中,修讀MBA項目,以此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
之所以說那是黃金時代,是因為那時無論是學什麼專業,只要有公司願意僱傭,工作簽證從來不是問題。如此多的H1B配額,可以說是為外國人留美工作大開綠燈,留學生幾乎不用擔心身份問題。
留學生井噴的十年
然而,好時光轉瞬即逝,到了小布希政府,H1B政策再掀波瀾。
2004年,一度攀升到快20萬的H1B簽證配額被跳水式縮減至三分之一,可謂是一朝回到解放前,重返老布希時期的6萬5千個。所幸,為了留住高學歷人才,小布希政府又加了2萬個配額專供擁有碩士以上學位的申請者。而這樣的H1B配額規定被之後的奧巴馬政府一直沿用至今。
新政策剛出台時,H1B配額還勉強夠用。但隨著2010年後赴美留學生人數的井噴,僧多粥少,H1B配額完全不夠分。就拿中國留學生為例,2005年,中國赴美留學生剛剛6萬出頭,而到了2015年,中國留學生達到了將近33萬。因此,如今想拿到工作簽證,除了實力,恐怕還得需要一點兒能被抽中的運氣。
2014年,12萬5千份H1B申請。
2015年,17萬2千份H1B申請。
2016年,23萬6千份H1B申請。
而一成不變的8萬5千個H1B配額中還有6800個是專門撥給協約國智利和新加坡公民的。不到8萬個名額,20多萬人去分,沒有點兒運氣還真是不行。
對於想在美國工作的理工科留學生而言,這段期間還是有個稍稍鼓舞人心的好消息。2008年,美國政府針對學生簽證出台了一個新政策: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留學生畢業後合法實習期在原來12個月的基礎上再增加17個月,也就是說一共有29個月可以在美國合法工作。這一數字在2016年的新規定中又延至為36個月。也就是說,如果是STEM專業,可以有三次抽籤機會。而哪怕運氣差到一直沒抽中,也至少可以在美國積累三年工作經驗。
「掐尖」的特朗普時代
2月28日,特朗普首次在國會發表演說,其中就表達了對移民政策的改革意見。他提出了「擇優制」(merit-based system),並對加拿大移民積分制度表示讚賞。
這裡面透露出兩個重要信息:
1)職業移民將成為移民組成的主體。有數據統計(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2014年加拿大有63%的移民是通過打分確定有經濟貢獻的,而親屬移民不過百分之二十多。情況在美國正好相反,2014年超過一百萬的移民當中,有64%是親屬移民,僅有15%是職業移民。因此,採用「擇優制」意味著美國不打算再接收大批的親屬移民,他們只會搶佔美國人的工作機會,擠壓美國人的生存空間。而提高職業移民的比例則會填補美國人無法滿足的就業市場需求,促進美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
2)「擇優制」是在向高學歷精英全盤傾斜。特朗普推崇的加拿大積分系統目的就是篩選出最精英的人才。
語言流利度 | 28分 | 英語越流利分數越高 |
教育 | 25分 | 博士25分,兩年制大學19分,高中畢業5分 |
工作經驗 | 15分 | 技能要求越高,工齡越長,分數越高 |
年齡 | 12分 | 年紀越小分數越高(與工作經驗相互制衡) |
僱傭情況 | 10分 | 目前受雇於加拿大公司或機構 |
適應程度 | 10分 | 有親屬關係或曾多次到訪加拿大 |
看下來,那些英文流利的美國大學畢業的博士留學生,如果拿到工作offer,在特朗普推崇的「擇優制」中肯定能高分入圍。
實際上,目前坊間流傳最廣的關於H1B的改革政策也符合這一大方向:從薪水上要求申請H1B的最低年薪是13萬美金,藉此卡掉大部分文科商科留學生和一部分非名校理工科留學生;從學歷上要求2萬個H1B配額只專供博士申請者,藉此卡掉越來越多很水的碩士留學生。換句話說,人家特朗普總統只想為美國「掐尖」留下那些名校畢業的高學歷STEM科研人才。
---------
對於擁有美國夢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歷史好像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三十多年前的留學潮,高於50%的拒簽率讓很多渴望走出國門的年輕人從一開始就破滅了留學夢,只有拿到全額獎學金的最精英的一小撮人才擁有最大可能踏上美國土地。
三十多年後留學大軍更為洶湧,美國秉承「要錢不要人」的策略,想貢獻學費來讀書可以,想留下很難,於是利用抬高工作簽證申請門檻從中篩選出最精英的一小撮人才。
也許美國「掐尖」的主旋律沒變,但中國已經在三十多年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留在美國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國人已經超越了破釜沉舟地把留學當作唯一跳板的階段,而可以開始盡情享受這一思想碰撞的過程。
其實,不管美國夢也好,中國夢也罷,最終成就你的,是運氣,是機會,更是你自己永不停歇的折騰與不放棄。
本文編輯自廣州日報
加入媽媽圈社群:
如果您的孩子在美國讀大學或研究生,我們誠邀您加入媽媽圈社群,與眾多家長分享專業及職業話題。加個人微信"mamaquanzhushou「為好友,我們拉您入群。
以上內容由微信公眾號美國留學媽媽圈(微信號:USAmamaquan)推送,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