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大,能把人氣炸!這是好事啊

孩子脾氣大,能把人氣炸! 來自凱叔講故事 13:11

孩子「發脾氣」其實和「開懷大笑」從性質上講是一樣的,都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凱叔

作者 | 小智媽媽 主播 | 曹小琳

01

前兩天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一段父母教育孩子的視頻,引發大量網友的關注與討論。視頻中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讓不少網友直呼「看得胸悶」。

視頻大意是這樣的:

媽媽語氣平靜地教育孩子,要她接受「打手板」的懲罰,並且寫檢討承認錯誤。

視頻中的小女孩把自己關進房間,氣急敗壞地哭喊著:「錯了又怎麼樣!」

媽媽:「錯了改不改?」

孩子:「改啊,怎麼樣!」

媽媽:該不該遭到教訓?」

孩子:「該啊,怎麼樣!」「我已經在改了,又怎麼樣!我已經按你們說的做了,為什麼你們還要這麼兇惡的對我!」「我只是想自己靜一靜,請你出去!不要打擾我自己靜一靜的時間!」

看著視頻中的小女孩惱怒、哭喊、抓狂,彷彿看到了我的孩子,憤怒的笑臉背後,隱藏著的,是滿滿的委屈啊……

02

記得兒子4歲左右的時候,有一次去逛商場,給他買了一個冰淇淋。

小傢伙非常開心,邊走邊小心翼翼地用舌頭舔。

突然,迎面瘋跑過來一個男孩,不小心把兒子手裡的冰淇淋撞到了地上。

兒子先是愣了一秒鐘,然後開始哇哇大鬧起來。男孩子的媽媽帶著他給兒子道歉,兒子不理會,依然坐在地上開始嚎哭。我怎麼安慰都不行,越是安慰小傢伙的哭聲越大。

我對兒子說:媽媽再給你買一個好不好?

兒子:不行,我就要原來的那個!

我:原來的掉在地上已經髒了,不能吃了。

兒子:不行,我就要原來那個。

有那麼一瞬間,我的怒火差點爆發出來,真想一把拎起他走人。

我深吸一口氣問兒子:為什麼要原來那個呢?

兒子:因為原來那個上邊有一朵我舔出來的小花。

我:真的嗎?是什麼樣的小花呢?媽媽好好奇啊。

兒子:上面有三個花瓣……

我:那媽媽再買一個,你舔出來給媽媽看好不好?

兒子:好。

於是,我帶著兒子又買了一個冰淇淋,兒子認認真真地舔出了一朵三瓣的小花。

每當回想起那一幕,我的心總是會被再次觸動。

慶幸,我當時沒有對孩子發脾氣。孩子的無理取鬧,所有發的脾氣都是有原因的。我們需要做的是,放慢腳步,等一等,再等一等。

03

其實,孩子發脾氣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發脾氣的過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別有益。

「避免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

這個過程會讓孩子明白,發脾氣不會破壞與重要人的關係,爸爸媽媽並不會因此不愛她。

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與其他人之間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們非常激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大家最終會達成共識並且和解。教會孩子勇敢表達內心想法,避免養成討好型人格。

「為孩子今後的獨立,做好鋪墊」

正如一些網友的評論「感覺這孩子比同齡人成熟」。

當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她立刻與父母在情緒上產生了疏離,而這種疏離感卻能讓孩子感受到自主,並且體會到不依賴父母的感覺。這也為孩子今後真正的獨立做了鋪墊。

「避免孩子成為傲嬌娃」

當父母為孩子建立規則時,孩子一定會發脾氣大哭,而這也能幫助孩子開始思考對與錯,並理解生活有時候並不總是如自己所願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

「脾氣發出來,總比憋著好」

在家常發火的孩子,在公眾場合很少失控。其實,孩子發脾氣和開懷大笑從性質上來講都是一樣的,都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有句話說得好「情商低的大人,是因為小時候沒哭夠」。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所以,當孩子情緒激動時,不妨讓他們痛痛快快地發一發脾氣,哭一哭,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一些的時候,我們再來幫助他們學會合理地抒發情緒。

04

詢問過我身邊的爸媽,面對孩子發脾氣,普遍做法有以下幾種:

  • 讓孩子哭,等他哭累了自然就好了

  • 必須嚴懲,以絕後患

  • 耐心勸說,陪孩子度過情緒低潮期

  • 那麼,孩子發脾氣時,到底應該如何引導呢?解決辦法很簡單——孩子越發脾氣,越要對他好!

    1讓孩子在情緒里待一會兒

    正如文章開頭的那個視頻,當孩子情緒特別激烈的時候,我們不該第一時間去制止,給孩子時間,讓他和情緒共處,我們只要溫柔地陪在她的身邊,告訴她「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難受就哭出來,媽媽會一直陪在你的身邊」。給她支持,幫助孩子與內心的小怪獸達成和解。

    一次,在餐廳里,有個大概4、5歲的小男孩,因為想要吃糖,大聲哭鬧起來。

    他的媽媽馬上把他抱到外面,嚴厲地對他說:

    「說好一天只吃兩塊糖!你都吃幾塊了!你大哭大鬧都打擾到餐廳里其他的叔叔阿姨了,丟不丟人!」

    結果,孩子變本加厲的大哭起來。為什麼呢?

    分享一位明星爸爸,賈斯汀·巴爾多尼(Justin Baldoni)的做法,也許會給大家一些啟發。

    下圖是他的妻子拍下的這令人尷尬的場面,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失控發脾氣了。

    這位爸爸和爺爺並沒有馬上抱起孩子躲開公共視線,掩蓋令人慚愧的「家醜」,而是平靜地、充滿憐愛地注視著孩子,不上前勸說,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處理好情緒問題。

    賈斯汀說:

    「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凈兼俱的可愛靈魂,拚命演出這ㄧ幕。」

    「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

    「我爸總是讓我自己去面對我的情緒抒發。不管是私下或公眾場合,我都沒看過他對我大發雷霆地咆嘯:不要哭了!你真是讓我太丟臉了!」

    「直到最近,我才領悟到,這樣的情緒教養態度對我的情緒人格發展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看,道理其實很簡單。想要孩子接納壞情緒,我們就要在那之前接納壞情緒呀!

    我們要培養一個講理的孩子,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認識並理解這些道理啊。

    2孩子不是「屢教不改」,而是缺少引導

    告訴孩子遇到類似的情緒問題應該怎麼做。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忽略了這一點,當孩子遇到情緒問題的時候,還是習慣性地用發脾氣來抒發情緒,這也就成了我們口中所說的「屢教不改」。

    再來為大家分享一位爸爸開導女兒不要生氣太久的視頻。

    如果每一個孩子在生氣的時候,身旁都有這樣一位爸爸的陪伴,該有多好。

    3注意,「共情」絕不只是技巧

    之前我一直很困惑:我已經按照書上的說法,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對他說「我知道你很生氣」,可他為什麼更加歇斯底里了呢?

    都在說孩子發脾氣時要用「共情」,但大部分家長都是用錯的。

    我們所說的「共情」絕不僅僅是讓孩子停止發脾氣的一個技巧,而是真正做到用心體會孩子的情緒,替他表達內心的想法,從而達到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學會合理抒發情緒的作用。

    如果我們的態度是功利的,孩子又怎會感受不到呢?

    沒別的辦法,唯一的捷徑,就是——用心觀察。

    想想我們什麼時候最愛發脾氣?是不是情緒已經累積到一定程度,突然襲來的某件事,掀翻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時候我們的脆弱,全部化作憤怒爆發出來。心裡滿滿的都是委屈,和不被理解……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

    成年人都不一定能處理好情緒問題,更何況孩子呢?

    這個小小人兒在發脾氣的時候,其實是在向我們求助,我們不但沒有給他幫助,取而代之的卻是指責、懲罰和熟視無睹……想想就心疼。

    長此以往,孩子會對我們失去信任,被人欺負,受了委屈,都不敢跟我們說。因為,說了沒用,甚至也許會再次受到傷害。

    所以,千萬不要害怕孩子發脾氣,而是讓他們去體會並接納失望、憤怒、抓狂,這些負面情緒可以幫助他們成為勇敢、獨立、謙遜、情商高的孩子。

    爸爸媽媽們,請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看透孩子發脾氣後面隱藏的心情,陪孩子一起抓到它,接納它,再解決它。

    表面越凶的人,內心越脆弱。

    好好愛那個發脾氣的孩子吧。

    作者:小智媽媽,凱叔專欄作者。關心真實,而非正確,做不被定義的媽媽。讓原生家庭的影響,到我為止。


    推薦閱讀:

    台灣4大人氣甜品店
    嬌媚小女人氣質
    穿出小女人氣質
    人手一份魔都小海鮮終極指南!人氣海鮮吃法TOP8,一種種試過來!
    人氣必須厚積:贏得好人緣的12個金科玉律「非常精闢」

    TAG:孩子 | 脾氣 | 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