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國強.柴胡類方辨治消化系統疾病舉要
梅國強,男,現為湖北中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著名傷寒專家,是全國第三、四批師帶徒指導老師。梅國強從醫40餘年,早年曾師從湖北名醫洪子云,其治學生涯中,尤對《傷寒論》、《溫病條辨》等經典著作研究精深,擅用經方辨治臨床各科疑難雜病,用藥精純,效果顯著。現將梅教授應用柴胡類方辨治消化系統疾病的經驗總結一二,分述以下。
1 胃膽並病,小柴胡合小陷胸合方
梅教授認為,消化系統疾病,涉及肝膽、脾胃諸臟腑,新感內傷、虛實寒熱錯雜。經方雖葯證明確,配伍精當,但今日之時移世易,古今疾病難同,故主張復用經方,以治療複雜之病,以補單一經方難以為功者之缺憾。其復用之原則大體如下:(1)上下病情歧異;(2)臟腑病變不同;(3)兼證明顯;(4)表裡寒熱不一。其常用方如小柴胡合小陷胸,名柴胡陷胸湯,主治少陽經氣不利、胃氣不舒證。以柴陷湯舉例,梅師運用此方辨治消化系統疾病指標有四:(1)胃痛(或劍突偏左、偏右)痞結疼痛或兼胸脅疼痛;(2)少陽或陽明經脈所過之處酸楚疼痛;(3)脈弦、緩、數;(4)舌絳或紅,苔薄白或厚或黃薄、黃厚,或兼見咳嗽、胸悶,胸脅痛。病案舉例:王某,女,45歲,有胃病史8年,胃鏡診斷為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疤痕、充血糜爛性胃竇炎、返流性食道炎。就診見胃脘痞脹疼痛,按之痛甚,胸骨後灼熱甚,脅脹,納少反酸、口水多、喜唾,脈沉弱,舌紅。初觀脈症,似屬中陽不足、脾運失常。梅師分析:中陽虛者,舌質一般偏淡或為常舌,今反紅者,與中陽虛不符。大凡痰熱(濕)內阻,則陰陽氣機運行不暢,乃喜唾而脈沉弱之根由。從經脈而論,胃與膽之經脈皆從缺盆,下胸中貫膈,與食道相近,故有內在聯繫。且少陽走胸脅,故辨屬痰熱中阻,少陽經脈不利。方以小柴胡合小陷胸湯化裁,處方:柴胡10g,黃芩10g,法夏10g,全瓜蔞10g,黃連10g,吳萸5g,枳實20g,炒川楝10g,玄胡10g,鬱金10g,片薑黃10g,烏賊骨15g,廣木香10g,砂仁10g。共治7周,諸症消失。分析此案,梅師認為,食道炎較之胃炎或潰瘍更為難治,若能在所用方中兼顧少陽,則治法更易取效。
2 少陽氣鬱經脈不利,選用柴胡桂枝湯
膽腑屬木,胃腑屬土,在病理情況下,膽氣鬱結過盛,可進而克害胃土,一般患者來診,常膽胃俱病,醫家常以疏肝和胃法。然梅師素喜用柴胡桂枝湯,其認為本方之原意,誠為外感病立法,然從主證、病機、經脈等加以引伸,則「心下支結」,可視為木邪犯胃之結果,「支節煩疼」可視為經脈不利之結果,故少陽氣鬱,兼犯胃腑,伴見經脈不利者,選用柴胡桂枝湯甚妙。病案舉例:李某,男,38歲,胃脘痞脹,以夜間為甚,偶爾隱痛,飲食減少,兩太陽穴脹痛,四肢酸軟,大便溏稀,日行1至2次,小便黃,右上腹壓痛,脈弦緩,苔白略厚。析其病機,基本與肝木犯胃相符。處方:柴胡、法夏、太子參、桂枝、白芍各10g,炙甘草6g,生薑、大棗各10g,枳實20g,焦術10g,厚朴10g。若脅下脹滿不適者,去大棗,加煅牡蠣、橘葉、鬱金;胃痛重者,加九香蟲、片薑黃;肢體酸麻寒痛重者,加乾薑。如此調治1月,諸症消失。
3 三焦濕熱,主以小柴胡合蒿芩清膽湯
針對手足少陽合病所致消化系統疾病之因,梅師認為:《傷寒論》有少陽病,其病位大抵在足少陽膽,《溫病學》有三焦濕熱證候,病變中心在手少陽之壅滯。臨床中消化疾病辨屬手足少陽者,以三焦濕熱者多見,梅師認為,此證四季皆有,夏秋為多,論其本源,為濕盛之體,加之外感,邪傳少陽,以致足少陽與三焦同病。其症可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寒熱現象;(2)足少陽癥狀,如胸脅苦滿,胸滿脅痛,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但見一二症即可;(3)手少陽三焦濕熱癥狀,如脘痞嘔惡,胸痞脅脹,腹脹便溏,或腹瀉,或初硬後溏,或軟便而排出不爽,小便短赤,口乾而飲水不多,或口中粘膩,或帶甜味,舌苔黃潤,黃厚膩,黃滑,或苔白質紅(或絳)等,亦不必悉具。以上三方面,宜綜合分析,無論病之長短,須察是否有手足少陽之徵象。治宜和解清宣、分消走泄。方以小柴胡合蒿芩清膽湯化裁。病案舉例:某男,76歲,形瘦面色蒼,患肝炎、膽囊炎、胃炎多種疾患。訴惡寒發熱四月余。初似感冒,因療效不佳而多方求醫,現症:低熱,左脅下隱痛不休,無明顯壓痛,默默不欲飲食,神疲乏力,口中粘膩而泛涎沫,晨間口苦,頭昏目眩,小便黃赤,大便先硬後溏,排便窘迫,脈弦數,重按無力,舌根白厚膩苔滿布,尖、心部剝脫無苔,舌質胖嫩,邊有齒痕。處方:青蒿10g,柴胡12g,黃芩、法夏、陳皮、竹茹、枳實各10g,雲苓15g,碧玉散12g,生薑6g,澤瀉10g,雞內金10g。服上方4劑,寒熱退盡,投以輕通靈之品,化濕而兼益胃,調理月余而愈。
以上是梅教授應用柴胡類方辨治消化系統疾病的部分經驗,同時,梅教授以為,消化系統疾病,病程長短不一,但以延綿難愈者居多。梅師治療此類慢性疾患認為其非外感急症可比,多注重審證思辨過程,對因實致虛的消化系統慢性痼疾,如肝硬化腹水、糖尿病合併胃炎、膽囊炎、心血管疾患合併胃炎,均以和緩為法,提出「諸虛百損,實邪內結,和緩圖之」之觀點。除肝硬化外,對慢性肝炎、心血管疾病合併消化道疾患,梅師多主張湯劑前期治療,病情穩定後,再以丸劑調治,「丸者,緩也」,對慢性消化系統疾病頗為適合。
因此,對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的選方用藥,柴胡類方比較常用,但應該以辨證論治為前提,則療效更佳。
推薦閱讀:
※[推薦]免費免註冊的文件上傳系統
※女性生殖系統:生殖內分泌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常見綜合征
※新型可穿感測器:讀懂你的「汗水」|感測器|汗水|系統
※實戰峨眉玉女拳系統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