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撕逼營銷戰」
早茶君:先是京東阿里來了一把「相約百年」的好戲,隨後就是樂視小米的「封閉開放之爭」,接下來就是華為余承東炮轟小米Note,完全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節奏,而這一場接著一場的「撕逼大戰」讓喜歡圍觀的中國網民們大呼過癮。
2015年的中國互聯網營銷圈可謂相當熱鬧,先是京東阿里來了一把「相約百年」的好戲,隨後就是樂視小米的「封閉開放之爭」,接下來就是華為余承東炮轟小米Note,完全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節奏,而這一場接著一場的「撕逼大戰」讓喜歡圍觀的中國網民們大呼過癮。
不過,作為一名入行頗久的營銷人士,每逢遇到互聯網掐架撕逼之事,筆者在看熱鬧的同時,也在從「話題/事件營銷」的角度猜測每次事件的深層原因,所以借著圍觀勢頭,簡單盤點和解析一下過去一年中的幾次比較有代表性的「撕逼大戰」,歡迎感興趣的看官一起吐槽。
(1)老羅VS王自如
撕逼點:鎚子T1手機的各種質量問題
簡介:鎚子老羅與Zealer王自如在去年8月27日的「決戰優酷之巔」最開始被稱之為是「中國互聯網第一約架」,但隨後卻被諸多網友定性為「一出鬧劇」。老羅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分分鐘就把王自如給秒殺了,而整個辯論也呈現出無趣的「一邊倒」狀況,老羅用他「痞子老師」的慣用伎倆成功搶鏡,然後給王自如童鞋上了足足3個多小時的手機製造課程。
辣評: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場鬧劇都不能稱之為是「辯論賽」,我們看到的不過是一場老羅逗哏、王自如捧哏的相聲秀。但不管如何,老羅通過此次撕逼向外界完整展示了T1的諸多賣點,而王自如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Zealer這個評測站點,所以從提升知名度的角度來看,這場鬧劇基本上算是實現了雙贏。
炒作指數:
(2)滴滴VS快的
撕逼點:叫車應用哪家強?
簡介:都說「有錢就是任性」,滴滴和快的這對中國叫車應用市場的冤家,分別背靠騰訊和阿里兩棵大樹,在2014年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燒(keng)錢(die)」大賽,從十幾億到幾十億,比的不是誰做的更好,而是比的誰更有錢。最終憑藉與微信應用的深度整合,滴滴拿到了74.1%的市場份額(數據出自CNNIC《2013-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調查研究報告》)。
辣評:當一個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結合時,「快」是其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滴滴和快的不計成本地爭搶司機和用戶資源,為的就是儘快在國內叫車應用市場上獲得先導性優勢。客觀講,這兩者的PK倒還真就培育出了一個龐大的市場,不過問題也就來了,不管是滴滴還是快的,一旦停止補貼獎勵,其應用的活躍度就出現明顯下滑的情況,所以儘管兩者通過燒錢撕逼戰把其他競爭對手都淘汰出局,但被慣壞的司機和用戶真的願意買他們的賬么?
炒作指數:☆☆☆
(3)雷軍VS董明珠
撕逼點:10億賭局和智能家居之爭
簡介:這倆大佬的恩怨要追溯到2013年12月「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晚會上,雷軍和董明珠對賭五年後小米銷售額能否超過格力,賭注10億人民幣,董明珠彼時還放言絕對不會與小米合作;一年後,小米高調入股美的集團,但董明珠將此次合作斥為「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雷軍隨後在今年的新品發布會上借用「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向董明珠隔空示好,兩者的撕逼大戰也算告一段落。
辣評:毫無疑問,「10億人民幣」是個無比吸引人的噱頭,當年的賭約不僅讓雷布斯和董小姐搶盡了晚會的風頭,也讓各路媒體紛紛關注小米和格力的後續布局和發展勢頭,所以未來不管誰贏誰輸,其所獲得的曝光度和關注度都是10個億也換不到的。當然,董小姐的不妥協和雷布斯的示好也都是出於自家企業未來的戰略所需,格力對任何一個想動自己乳酪的對手都毫不客氣,而小米的「以手機為中心連接所有智能設備」目標也讓雷布斯不得不收斂一下自己好戰的戾氣。
炒作指數:
(4)雙11商標大戰
撕逼點:阿里註冊「雙十一」商標
簡介:2014年10月末,在各家電商都在摩拳擦掌地備戰「雙十一」之時,阿里發出通告稱阿里集團已經取得了「雙十一」註冊商標,而其他任何人的使用行為都是商標侵權行為。隨後京東率先發起了對阿里的口誅筆伐,稱後者註冊「雙十一」商標屬壟斷行為,隨後其他電商也加入其中,一時間「雙十一」商標之爭蔚為壯觀。
辣評:阿里在「雙十一」來臨之前祭出商標這個法寶確實用心良苦,不僅打擊到一片競爭對手,順帶也為自己的宣傳造勢,不過這種伎倆多少有點小家子氣,也很難對競爭對手造成實質性傷害,不過是隔靴搔癢罷了。不過這場撕逼戰確實起到了為「雙十一」預熱的作用,讓消費者和媒體都早早把眼光投向了這場一年一度的網購狂歡節上。只不過在中國當個光棍真心不容易,話說阿里童鞋,既然把「雙十一」都拿下了,乾脆把「光棍節」也註冊了吧!
炒作指數:
(5)阿里VS京東
撕逼點:馬雲吐槽「京東模式」
簡介:1月8日,各大科技門戶上發布的一篇名為《馬雲告誡員工千萬別碰京東:將會成為悲劇》的文章將馬雲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隨後京東公關部門火速回應,送出一篇「春秋體」的戰鬥檄文《我們會做好自己,時間將證明一切》,這篇文章有理有據文采斐然,字裡行間譏諷馬雲應該「心懷虛無之念,不必妄自多情」。隨後馬雲回應說這只是自己和友人的一次「酒後」聊天,並稱自己不該「童言無忌」,而始作俑者方興東也表示「為文不夠謹慎,下次再也不敢了」。
辣評:儘管阿里與京東素不對付,但向來低調的馬老師此次完全是「被出演」了一把,不管阿里與京東在電商領域的爭鬥有多麼激烈,馬雲也完全犯不著用這種手段來博取大家的眼球,所以筆者認為這只不過是深諳網路營銷之道的方興東為自己的新書《阿里巴巴正傳》做的一場話題營銷罷了。然而,這場戲貌似唱過了頭,因為通過此次事件,我們看到了馬雲的大度和京東公關的機智,還有方興東的嘩眾取寵,當然,《阿里巴巴正傳》一書應該會因此而大賣,只不過它的作者貌似透支了一點自己的信譽值。
炒作指數:☆
(6)樂視VS小米
撕逼點:樂視閉環模式
簡介:1月19日(樂視發布會召開前夕),小米副總裁王川對樂視的商業模式進行了言辭犀利的評論,他認為樂視生態模式過於封閉,只會四處樹立競爭對手,而這種一家通吃的封閉模式很快就會走到頭。隨後樂視官方微博對王川和小米進行了火藥味更足的回擊,戲稱王川頭髮長見識短,而小米對樂視模式未必看得懂學得會,最後還有一首藏頭詩嘲笑王川「自取其辱」。
辣評:樂視在今年下半年一直因為賈躍亭飄忽不定的蹤跡而備受關注,而在賈布斯回歸之後,又迅速拋出了「超級汽車」計劃,再加上銷量不錯的「超級電視」和傳聞已久的樂視手機,怪不得小米對樂視恨得牙根直痒痒。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說,封閉不封閉並不重要,關鍵在於能否享用到物美價廉的電視硬體、內容和服務,所以小米王川的炮轟多少有些酸葡萄之嫌,至於樂視官微罵人不吐髒字的文藝回復,讓筆者也不得不為其點個「贊」。
炒作指數:☆☆
(7)華為VS 小米
撕逼點:小米Note續航糟糕
簡介:華為副總裁余承東1月22日在微博上吐槽稱採用2K屏幕的小米Note、三星Note 4和魅族MX4 Pro等手機的功耗極大,並斷定配備3000毫安電池的小米Note的續航能力一定很糟糕。小米總裁林斌迅速做出回應,稱華為Mate 7已經全面輸給小米Note,所以余承東才會發表上述言論。余承東繼續跟進,又在微博上表示2K屏屬於「偏離消費者體驗的所謂坑爹的高規格」,無甚實際意義。林斌則指名道姓回復稱:「我們一向尊重對手,不會像余總那樣天天總想著如何去攻擊同行,用心把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用戶才是正道。」
辣評:「發燒」的小米向來不缺對頭,所以當雷軍在今年的新品發布會上推出「將發燒進行到底」的小米Note時,各家手機廠商自然會拿著放大鏡好好研究和撕扯一番,而此次沖在最前面的是華為手機的掌門「余大嘴」。不過儘管「大嘴」同志這回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據理力爭,但Android生態死磕硬體的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即便2K屏幕無比耗能耗電,終歸亦屬大勢所趨,余總咱還是別計較這些東西了,冷靜下再整個旗艦出來把他們都給秒了吧!
炒作指數:☆
篇末結語
在互聯網大行其道的當下,「話題/事件營銷」有了一片最適合生長的沃土,而競相為自己的企業注入互聯網思維的科技大佬們,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利用的營銷機會,所以不管是主動出擊,通過與競爭對手的過招來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還是藉助某個新聞熱點事件來放大自身的優勢或提升自身的逼格,目的都是為了吸引媒體和消費者的眼球,並向外界輸出自家企業的價值觀及產品理念。
所以當我們身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互聯網之中時,即便天天看到你死我活的「撕逼大戰」,也大可不必當真,因為那些習慣了被公眾關注的主角們個個都是大師級的營銷高手,一不留神我們就會被他們的營銷觸手給抓到哦!(文章來自於網易新聞)
推薦閱讀:
※紅頂商人胡雪岩是怎樣發跡的?
※互聯網產品欺騙和道德綁架的套路
※快手,中國互聯網裡的非典型與逆向成長
※大數據查詢網站
※微博用戶群體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