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泰州學派新論》
人心本是樂,自將私慾縛。
私慾一萌時,良知還自覺。
一覺便消除,人心依舊樂。
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
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
於(嗚)呼?天下之樂,
何知此學, 天下之學,何如此樂。王艮:百姓日用是道;淮南格物;學即樂;大成學;賈乾初讀《王心齋全集》賦詩二首
一
風教端須寄興詩,漁樵山野盡良知。
研經每為文章誤,可嘆重溫與點時。
二
格物安身忘寫詩,方思日用認良知。
杜鵑春暮饒生意,鼓瑟鏗然正此時。新浪博客大雪封山讀書志·《王心齋先生遺集》 王艮,字汝止,號心齋。生於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卒於嘉靖十九年(1541年)。泰州安豐場(今江蘇東台)人。出身鹽戶,家貧而不能就學,奉父命商游四方,後又行醫,致家富。師從王守仁,又「時時不滿其師說」,及「往往駕師說之上」。守仁死,始開門授徒,以講學終生。創泰州學派,其後學有顏鈞、羅汝芳、何心隱、李贄等著名學者。
王艮因「獨不喜著述,或酬應之作,皆令王心齋先生遺集》,詩文集,五卷,首一卷。明王艮撰。原集成於明嘉靖年間,該集初刊於清末民初。
門人、兒子把筆,口授占之,能道其意所欲言而止」(趙大洲《墓銘》)。因留存之作不多。今存文字皆由其兒孫及門人等輯羅而成。《遺集》含書、箴、論、詩、語錄等,重要的有《語錄》、《答問補遺》、《王道論》、《明哲保身論》等,附有有關附錄,如年譜、別傳、墓誌及袁承業所編《明儒王心齋先生師承弟子表》等重要材料。
在《答問補遺》中,著重闡述了王艮的「淮南格物」思想,以為「身與天下國家,一物也,惟一物而有本末之謂。格,絮度也,絮度於本末之間,而知本亂末治者否矣,此格物也。」意謂「身」與「天下國家」是一統一體,吾身為本,天下國家為末,格物即處理好此種本末關係。但身是本,身也是道,「至尊者此道,至尊者此身」,因而「委身」即「立本」,即「尊道」,由此推衍,便「安身以安家而家齊,安身以安國而國治,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不知身不能保,又何以保天下哉!」進而,通過釋經的方式對《大學》突出社會群體而抑制個人的觀念提出批評,以為只講信、慈、孝、敬是不足為道的,因「若不曉得個安身,則止於孝,烹身、割股有之矣;止於敬者,餓死、結纓有之矣。」於《明哲保身論》中云:「明哲者,良知也。明哲保身者,良知良能也。所謂不慮而知、不學而能者也,人皆有之,聖人與我同也。」在吾身與他人之間,關鍵還是要相互促進,僅知保身而不知愛人,則是利己害人,僅知愛人而不知保身,則必至烹身、割股、捨生、殺身,事實上兩者都無法引起自保,由此而須選擇平等愛人的思想,即「內不失己,外不失人,成己成物。」
於《語錄》中,著重講了「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以為「即事是學,即事是道。人有困於貧而凍餒其身者,則亦失其本而非學也。」「愚夫愚婦,與知能行便是道。」這就將人的一般生存活動提高到「道」與「學」的高度,甚至將它看作是聖人處事的準則,即「聖人經世,只是家常事。」「聖人之道,無聖於百姓日用。凡有異者,皆謂之異端。」此中,「日用之道」便包含有物質生活的內容,同時,也指道德精神的內涵,即如《王道說》所說:使「愚夫愚婦皆知所以為學。」
《語錄》篇還提出了「自然天理」的思想,肯定人慾,以保持自尊自信、自由自在的活潑狀態,即「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才欲安排如何,便是人慾」,又「良知之體,與鳶魚同一活潑潑地,當思則思,思通則已。……自然天則,不著人力安排。」又,「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只是致良知便了,故曰如此而已矣。」在《天理良知說答甘泉書院諸友》一文中直接將天理與良知等同起來,作出了迥異於宋明諸家的結論,它們都羼於「不惑而知、不學而能」的。關於社會倫常,則在《與南都諸友》中提出了「孝悌之至」的思想,以此來規定人的社會本質,並自作《孝悌箴》說明其具體的做法。
在《王道論》中,提出了托古改制的思想。其中,借美化堯、舜和周公時代的歷史表達自己社會理想及改革政、經、文教等的要求。中又側重於「教養之道」,反對刑罰之治,以為「周開輔政,刑措不用」,「蓋刑用惡而用惡,因無教養而生。苟養之有道,教之有方,則衣食足而禮義興,民自無惡矣,刑將安施乎?」王艮希望建立一個「萬物一體之仁」的社會,於《勉仁方書壁示諸生》中說:「夫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一物不獲其所,即已之不獲其所也,務使獲所而後已。是故人人君子,比屋而封,天地位而萬物育,此予之志也。」此種理想若具體到自己身上,則是如《語錄》中所說「出則必為帝者師,處則必為天下萬世師」,從而「有王者作,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使天下共明此學,則天下治矣。」於如何達到天下大仁,則接受了孟子「以己度人」,推愛及人的思想,而又將此種人格的力量置於權力之上,如是尊重這種人格,那麼「帝者尊信吾道.而吾道傳於帝,是為帝者師也。」從這個意義上講,他便以為「經世之業,莫先於講學」。
在各種篇章中,還涉及有關的多方面問題,如講文教,提出「先德行而後文藝」,批評「以文藝取士」的科舉制度是驅使人們「營心於富貴之末」,而忘卻仁義。主張在經濟上「務本而節用」,並發展生產。又提出用平均的作法解決「田制不定」、「遊民眾多」及家庭的問題。如此等等。
評:少年家貧游四方,為富仁義有思想;
百姓日用即為道,自然天理是綱常。
推薦閱讀:
※姜堰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泰州古墓挖出不腐女屍 五官完好皮膚有彈性(圖)
※泰州廉政網---學習王瑛同志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自身建設
※南通和揚州、泰州相比,各自發展的優缺點是什麼?(多方面),一定要比個高低的話… ?
TAG: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