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16個短篇的16個斷想

最近看到十月副主編寧肯和作家阿乙有一段關於長篇小說的對話,阿乙說:長篇如宇宙。作者是大氣力的上帝。制定了其中的秩序。寧肯說:長篇是創世,你怎麼看世界就怎麼寫小說。他們兩位對長篇的理解,恰恰為短篇小說讓渡了一個特別容易理解的概念。短篇不僅僅是字數和篇幅限制,相對於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有更多可能。短篇小說可以是我們身邊的任何事物,我們居住的小小居室、看到的某處風景,甚至像卡佛說的,「一張椅子,一面窗帘,一把叉子,一塊石頭,一個女人的耳環……」我們正在精力的瞬間,甚至此刻,你偶然看到的任何一件事物,所有這一切都可以成為短篇小說書寫的切面。輕盈也可,凝重也行,笑也好,鬧也罷,短篇小說完全可以憑藉短小精悍的身段優勢,閃轉騰挪、予取自如,像性能精良的輕型武器,擁堵路口的自行車,在宇宙秩序和創世過程中,發揮其他文本不可替代的優勢。

在別人構建宏大建築的時候,短篇小說就是在設計一個街心花園,在別人奔向遠方的時候,我們駐足停留,描摹幾段風景,雕刻幾個手把件。我個人認為,短篇小說在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人們要面對和以往全然不同的生活,一切都在快速運行,包括閱讀,在飛機上,地鐵上,等車等人的片刻,甚至臨睡前,讀一篇作品,還有多少人有多大的耐心和經歷去攻下一部長篇。據說,五年之後,幾乎沒有人再用電腦上網,人們獲取信息,閱讀的工具就是手機,平板電腦,kindle,技術世界的變革帶來閱讀習慣的變化,這是必然。短篇小說正好迎合種種變化。

最近看了16篇短篇小說,都有一定的經驗積累,有豐富的生活儲備,我能看出,有的作家有野心,也在做一些嘗試,也有一定的探索性。但總體,我感覺缺少相對成熟的、有陌生感、有挑戰性的好小說。最普遍的一個問題是,沒有一篇能越界的小說。所用的方法,所寫的內容,都是宣布系統認可的。甚至有些是在較低層面認可的。

今天我把看這些短篇的一些想法記錄在此,為尊重起見,刪除了作者和篇名。

1、這篇小說有兩點值得肯定,一是細節,比如說,大鬍子讓劉福祥幫著點根煙,劉福祥掏口袋的動作,很專業,一下就把人物的職業特點說出來了,再比如,爸爸心中有個鄉下情人,從鞋裡抽出臭氣熏天的花鞋墊。這兩個細節使這篇小說有了比較厚實的質地。這篇小說值得肯定的還有一個地方,就是眼鏡看到他一天沒吃飯,給了他兩個雞蛋。這樣處理是值得特別肯定的。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者,不乏破壞性揭醜型寫作,把人性的惡,社會的丑揭批得讓人不忍卒讀,這一點,我們從很多先鋒寫作中都能看到。但是,寫出人世正常的溫度,卻很少,在我的視野中,有遲子建,鐵凝,寫逃離的門羅。青年作者這麼做的不多。作家保持某種警惕是必要的,精神的獨立才能保證寫作的獨立,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摒棄對於樸素的、常識性的人間溫情的表達。在這一點上,彌足珍貴。這篇小說的問題,我覺得有三個,第一個就是語言問題,一上來這一段,我覺得作者要麼年齡很大,要麼閱讀經驗過於老套,沒有找到更新鮮的敘述語言。第二點,就是不夠沉著,我在小說的文本上寫了沉住氣三個字。你太著急告訴讀者,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人們命運慘不忍睹,我要把最能渲染這種悲慘的文字、語氣、氛圍製造出來。這就出問題了,如果是你,你有耐心讀一個一上來就看出是需要哭哭啼啼才能閱讀的故事嗎?所以,寫作的時候,你其實是一個遊戲製造者,你要有耐心布置嚴密的情節圈套。你其實具備這個能力,你讓眼鏡拿出雞蛋這個細節的設置,就很有效果。要繼續這種耐心,一點點向讀者展開你的寫作意圖,用你們的專業術語說:不要一下子就暴露了目標

2、這篇作品讓我想了很長時間,我不知道從何說起。這是非常好的素材,但素材不是小說。其實從文本看,謝先生文字能力不錯,但是我感覺從寫作方向上,就沒把這些東西當做小說寫。我後來想起了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一名警察和兩位有著童年創傷,或者說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他們之間有一系列的命案。還有就是辛格的《傻瓜吉姆佩爾》。還包括,在北京文學發現的新人毛建軍的《北京人》。我不知道你看沒看這兩篇小說,也是在寫非常態人生,你看看他們是怎麼處理的。

3、這篇小說我在閱讀過程中有一個情緒變化,開始我一看小說,覺得這種語言太陳舊了。語言也是有生命的,也是不斷成長和變化的。這篇小說的語言還停留在八十年代,而且還是那個時代最本分的寫作文本中。余華洪峰馬原張承志這些有野心的作家,即使在那個時代也不會用這種語言。但後來我看完小說之後,又否定了自己,覺得這些語言和這篇小說的氣場比較協調。這是相對比較完整的一篇小說,四平八穩,敘述、故事,人物都沒有大問題。用了心思。這樣的小說在一般性刊物上能發表,但如果有更高的要求的話,這篇小說也是有問題的。比如,哥倆有沒有迴避制度,這個我不懂,偶然性是小說很重要的手段,但偶然性也是建立在一種小說邏輯中的。如果說,部隊有迴避制度,這篇小說全完。再有,就是小說的越界問題。這就牽涉到,作家的創作方向,你就是奔國家省市五個一工程獎去的,那好,你就堅持這種寫作,但你希望自己的寫作有更大的可能,這種寫作就像籠子中的獅子,再怎麼吼叫,也沒有殺傷力。而且,我們都看到了,有個人家把獅子當寵物養,獅子最後吃素了。這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

4、這篇小說和《上校》有某種類似,我建議你們看看這次魯獎獲得者馬曉麗的小說《俄羅斯陸軍腰帶》,和你們這兩篇小說氣息像似,你看她是怎麼處理這種邊界之內的寫作素材的,怎麼處理人物、推進故事的,最重要的,她是怎麼做到,即保持的文學相對獨立,又迴避了一些尖銳的處境,這個分寸她是怎麼把握的。這個小說的人物非常有意思,和以往的女警塑造還是有很大的突破,阿喜不再是劉胡蘭式的,不再是被洗腦的,她就是一位穿著警服的,有著女性職業特點,但又不失女性性別特質的這麼一個女人,有溫度,可愛,可信。這篇在一些刊物也能發。

5、感情非常飽滿。我看了很感動,你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寫作是需要感情的,這奠定了你的寫作天賦。但是這不是小說,小說需要更豐富更細膩的東西,這些你沒有。這篇在一些報刊也能發表,發表不是小說證明其為小說的標準,即使你以小說的名義發表也不行。這就是一篇悼念文章。

你要把你的兄弟,從媒體多年都在褒獎的模範人物中剝離出來,還原他內心的痛苦,糾結,不舍,甚至怨恨,而不是這樣去寫他完美人格的一面。這是宣傳部和報社新聞部門的手法。

6、這篇小說,我覺得挺有意思。單從這篇作品來說,我覺得他是很誠懇在對待這個人物,他沒有通過這個人物表白自己的意圖,沒有迎合哪一種意識形態的慾望,他就是寫出自己生命歷程中,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好,表姐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

7、這是一個很圓滿的故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正義戰勝了邪惡。首先我得說,小說可以這樣寫,因為領導讓我們這樣寫,祖宗讓我們這樣寫,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文在很多時候都是要承擔教化世人,鼓勵世人的責任。但我還得說,小說不可以寫,因為工具性只是小說的一種功能之一,我們被這一種功能束縛的太久了,誰最先掙脫誰就是好作家。在這裡,我跟大家說一下略薩的小說《夜行記》。之所以說這篇小說,是因為在座各位都是公安系統的,這篇小說就是寫一名警察夜晚巡視的故事。他熱愛這個職業,這一點和我們這些小說中塑造的人物是一樣的,你開始看到時會疑惑,難道略薩也會寫五個一工程小說?但後來就不一樣了,他看見了一名渾身是傷的黑人,把他送到了警局,對黑人充滿憐憫,盡職盡責,人性悲憫,職業的責任,都寫得很充分。但小說如果這樣寫,就不是略薩了,他接著寫,警局讓他處死這個黑人,沒有審判,沒有罪名,只是讓這個無法查明來路的黑人消失。這並不是一個陌生的題材,也不是一個新鮮的故事,但在略薩筆下,就形成了一篇具有人性深度,寫出權力和制度的險惡,能寫出小人物命運的卑微這樣豐富的小說。我覺得在座的各位絕對不缺素材,但是,我們太習慣好人好事思維了,我們還不能適應真正用文學的思維去面對我們身邊的無邊無際的素材,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我們有遼闊的資源空間可以寫,這個可以寫,那個也可以寫,都可以寫,只要你想,你敢,你就能找到通向真正文學之旅的路。

8、相對來說,我比較喜歡這一篇,這篇小說節奏感非常好,作者有很強的自省意識,節奏控制得非常棒。而且語言運用他已經跨越到一個新的層面。比如,優雅,他用得非常好,作者應該寫過詩歌,有過很好的語言訓練。但中間有一部分有些單薄,另外有的地方跳躍過快,你明白,也得讓別人明白。

9、這是一篇相對很成熟的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和剛才的《重慶表姐》有類似,意圖非常明顯,我就飈著人物寫,其他的都跟著人物際遇的變化而變化,你會感覺,這個人物就會經歷這些事,就該經歷這些事,有非常妥貼的小說倫理,而且他不著急,從容鎮定,勝券在握。這是一位成熟的作家。如果說問題,就是太老實了,主要是技術老實,傳統敘事,本分,踏實。我覺得這位作家如果再有野心一些,會有更多寫作可能,因為他具備這個能力。

10、貌似老年題材,但非常鮮活,比如這段:噓噓呼呼喝茶,讓我笑起來了。他就有這樣讓日常敘述很有趣味的能力,我們很多人做不到。再就是處理故事方向上,他的文學趨向也是關注人間溫度的,文學的批判性該有,但文學又不僅僅有這些,我們有責任和必要,讓我們不要喪失對世界的信心。小說相對成熟,後面有些地方過於拖沓,可以在節奏上再緊湊一些,有些細節處理突兀,有些瑕疵,但不是大問題。大問題還是放不開,過於本分。

11、還是我開始說的,先定位你為什麼寫作。我個人在宣傳部門工作八年,我知道這樣的報告文學在某種意義上,就得這麼寫。照這麼寫,會有非常不錯的生存處境,其實這很重要。我不認為文學就該要死要活。但是,如果你還有更多的想法,文學和新聞有區別,而且通訊類,新聞類,今天的優秀稿件也不是這個樣子了。你看南方周末的人物通訊,你看梁鴻的新聞類稿件,你看茨威格的傳記文學,你看歐文斯通的傳記文學,不是這樣了,這樣的寫作,應該是建國初期遺留下來的文風,簡單化、臉譜化,沒有模糊地帶,掩蓋正常的樸素的人情世故。在這樣處理文學人物,你的出路不在文學,而在其他方面。你自己要清醒地看到這一點。

12、開頭部分寫的並不好。語言不準確,有不少沒有意義的語言,但通篇看下來,這是一篇有突破的小說,祖屋在我看來就是隱喻,是人性深度的恩義,是人間綿綿不斷的人倫。而且作者是我目前僅從這些文本中看到的最有探索意識的一篇,結構就有特點,一個失眠症患者,斷斷續續想起往事,過去和現在不斷閃回,故事被一點點剝離出來,這個過程非常動人。儘管,做得有些不自然,但這個想法是對的。在這裡,我想說一句,小說寫作,技術絕對是必要的,有時,你就要把自己當成一名手藝人,寫小說的手藝人,把語言,結構,節奏這些基本的技術手段要多掌握幾套功夫。語言要訓練,敘述技巧也很重要,四平八穩的敘述,確實有時會讓人疲憊。有的時候,老實和平庸是同義詞。

13、故事挺有意思,但沒有更多可闡釋的。缺少文學該有的複雜性。在一些期刊也能發,但總體上需要做的功課還很多。土,陳舊,這種故事不新鮮,尤其現在,太不新鮮了。

14、名字好。這是這些小說中,最好的題目。名字非常重要,莫言的小說名字都非常棒,徐則臣的《跑步經過中關村》,多好的名字,李浩的小說《側面的鏡子》,弋舟的小說《等深》。小說的名字一定要格外用心。作品輕盈靈動,缺點是,有些單薄,女性氣質過於明顯,把握不好就成了小女人寫作。

15、這篇小說出現得很突兀,可以說是橫空出世一般。這更像一篇傳奇故事,明清小說手法,作者故事敘述能力很強,語言也很老道,但這種寫作更適合網路,如果要進入所謂的主流寫作,也是有一定難度。首先這個故事放到哪裡都行,就這一點就很麻煩。而且小說名字也很莫名其妙,感覺像是從一部長篇當中隨意截取的。缺少我們時代的鮮活的氣息。我們現在對這種寫作其實認識還是有待進一步的確認,我不否定你的寫作,包括我在內,一定要看到網路寫作的重大意義。

16、小說氛圍營造不錯,有些地方懸念設計非常好,我特別喜歡他的一段比喻:這些聲音如果單獨播放或許會有一種美感,但現在被無序地合併起來,就像桌案上幾盤極其美味的菜肴,被一個蹩腳的廚師,全部嘩啦一下倒進鍋里,胡亂翻炒。但就在同一頁,也有這樣一句話:面對眼前的各種風景,程少清開始還覺得新鮮,可千把米路走下來,開始變得厭煩,後悔沒有開車。有了厭煩心的程少清沒有了欣賞街邊風景和雜亂聲音的心情。你們聽聽,有什麼問題?最後,我要說到短篇小說語言,短篇小說語言一定要講究,當做藝術品精雕細刻,如果像對待長篇那樣對待短篇小說語言,短篇絕對就沒法看了。

   李敬澤說,短篇小說,是喧鬧中一個意外的沉默,它的繼續存在僅僅基於這樣一個希望,在人群中,少數的,小眾的人群中,依然存在一個信念,那就是,世界能夠穿過一個針眼,在微小尺度內,在全神貫注的一刻,我們仍然能夠領悟和把握某種整全。


推薦閱讀:

關於毛姆
關於女性心理的思考(二)
關於著裝規則White tie是個什麼鬼?
關於雪的優美句子和好段賞鑒
關於裝修里的隔斷,也許這是最全面的了!

TAG: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