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插圖版)--- 29誰下的命令?---青梅煮酒1970
06-19
1.5.6 誰下的命令? 東北淪陷,源於一句「不抵抗」。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該死的命令誰下的? 在我以前接受的傳統教育中,對於「九一八」事變到底是誰下達不抵抗命令的說法是:蔣介石以反共剿共為主要國策,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給東北軍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我一直對此深信不疑。後來長大了慢慢覺得,至少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的一代梟雄蔣介石難道真就這點水平?果真如此,他又如何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抵禦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最後勝利呢? 在那個令國人始終難忘的1931年9月18日,跟當時發生事變相關的重要歷史人物都在做什麼呢? 9月18日這天早上,在南京的蔣介石先與宋美齡同謁中山陵,然後參加了國府會議,主要討論工廠檢查法等問題。晚9:30,蔣介石登上「永綏」艦前往南昌,督辦剿共事宜。也就是說「九一八」事變發生當夜,蔣介石正在去江西南昌的船上。事變發生之後的第二天9月19日他才得知東北發生的事變,尚不知道發生事變的蔣介石應該在當晚無法向張學良下達抵抗或者不抵抗命令。 那麼「九一八」事變發生之時,張學良在哪裡呢?答案是北平,在看梅蘭芳先生唱戲,劇目是傳統名劇《宇宙鋒》,——梅先生的音配像我也愛看。梅蘭芳和張學良是好友,據後來梅先生回憶說,他在舞台上看到了張學良。當戲演到劇情中趙女在金殿裝瘋時,他遠遠瞥見有個人匆匆走進張學良的包廂,他不知道那個人就是張學良的侍衛副官長譚海。後來他就見一群人匆匆離開了包廂。戲還未演完突然一下子走了二三十人,這不僅使在場的其他觀眾覺得納悶,也讓台上的梅蘭芳大惑不解,但他想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就張學良的身份、地位和兩人的關係而言,若不是突遇政治或軍事上的大事,張學良絕不會如此不給他梅蘭芳面子的。 張學良出去後做了什麼?在他的自傳《雜憶隨感漫錄》中張學良說,離開劇院後他來到了北平行營。在接到榮臻的電話後,他與在北平的東北軍高級將領進行了研究,最後的答覆是「切戒我軍勿亂動」。通俗點說就是「不抵抗」。 似乎可以說,下達不抵抗命令的不是通常所說的蔣介石,而正是一貫宣傳的「民族英雄」張學良。 大家肯定問,你還能找到其他證據嗎?只能說我沒有,真的沒有。——但是有人有。 一、洪鈁的「銑電」說,提出不抵抗的命令是蔣介石所下。 洪鈁是張學良部下,「九一八」事變時是張學良的秘書處機要室主任。據他回憶,1931年8月16日蔣介石曾經給張學良發了一封電文,電文中指示一旦日本發起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要採取不抵抗的方針,這就是所謂的「銑電」。他還回憶說,張學良曾將「銑電」轉發東北各軍事長官要求嚴格執行。 但是後來查看「九一八」事變前後在張學良發給南京以及下屬的全部電文中,隻字未提起過所謂的「銑電」。張學良儘管弱智一點,肯定也知道「不抵抗」不是什麼光宗耀祖的行為。如果蔣介石真有過這樣一封命令他不抵抗的電報,他不但會對大家說,還會舉在頭頂上大說特說。再者,「銑電」原件在海峽兩岸的所有檔案館中都查不到。台灣歷史學家劉維開曾經查遍台灣保存蔣介石文檔最全的《蔣中正總統檔案》,也未找到所謂的「銑電」。這就只有一種可能,洪鈁說了謊話。最關鍵的是,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之後,多次親口向唐德剛等人否認「銑電」的存在。 二、何柱國稱,「蔣、張在石家莊會面」,蔣向張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 東北軍主要將領何柱國曾回憶說,「九一八」事變之前的1931年9月12日,蔣介石從漢口、張學良從北平,兩人坐火車到河北石家莊會面,就在那裡蔣對張下達了不抵抗的指令。但是後來經考證,1931年9月12日蔣介石全天都在南京,上午和下午都有具體的公務行程,作為中國行政首腦的蔣介石其行程肯定會有不止好幾個的證人,也就是說蔣介石有不在石家莊「犯罪現場」的證據。這個不像我,下班之後干點好事壞事都沒人知道。 同時,12日那天也有證據證實張學良在北平接待了中國新任駐日公使蔣作賓。依當時的交通情況,張學良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再跑到石家莊。從情理上分析,如果蔣介石要在石家莊約見張學良,張學良絕對不會等會見了蔣作賓之後才匆忙去見,而肯定拋開蔣作賓先去石家莊候著。雖然兩個人都姓蔣,可孰重孰輕張學良自然清楚。因此只有一種可能,何柱國的說法和洪鈁一樣是說謊。 三、郭維城「『九一八』事變當夜蔣介石多次致電不抵抗」說。 1934年才擔任張學良機要秘書的郭維城曾回憶稱,「九一八」事件當晚蔣介石曾十多次電函張學良不準抵抗。但這種說法也沒有根據,因為當時蔣介石正在坐船從南京到南昌的途中,當晚他根本不知道「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四、應德田「『九一八』後一兩日蔣介石下令不抵抗」說。 1934年才到張學良手下任職的應德田也回憶,稱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曾對自己說,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的一兩日內給張發過命令其不抵抗的電文。同樣,應德田的回憶得不到任何第一手的檔案資料證明,此電在任何檔案館都查不到。應德田的回憶顯然也像是在做夢。 五、最最關鍵的是,作為當事人的張學良晚年承認不抵抗命令是自己所下。 1990年6月、8月,張學良兩次接受日本NHK電視台的採訪,坦承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所下,蔣先生替他背了黑鍋。他的原話是:「『九一八』事變時,我認為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和平解決。我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當時沒想到日本人會大規模地進攻,所以判斷不可乘日本軍部的挑釁而擴大事件。有很多學者認為是國民中央政府下達的不抵抗指示,我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給中央政府。」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曼哈頓中城貝公館接受紐約東北同鄉會會長徐松林、李勇等8人訪談時,有人提問:「大陸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說,蔣介石下手諭,令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道手諭呢?」張學良立即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此時蔣介石早已作古多年,張學良已經恢復了自由,應該不會有所顧忌而不敢名言。他之所以這樣說,很可能是良心發現。 著名華人歷史學者唐德剛曾應張學良之邀為他整理口述歷史。唐教授曾笑著對張學良感慨道:「我們聽了五十多年了,都是這個說法呢:都說是蔣公給你的指令呢。都說蔣公打電報給你,說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民族國家於不顧。又說你拿著個皮包,把電報稿隨時放在身上。」對於唐教授的提問,張學良有如下一段記述:「我要鄭重地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變不抵抗,不但書里這樣說,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中央的命令,來替我洗刷。事實不是這樣的。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我作為一個封疆大吏要負這個責任,不能把不抵抗諉過於中央。這種事情,我不能諉過於他人。這是事實,我要聲明的最要緊的就是這一點。這個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個兒的事情,是我的責任。」 以上諸多的證據證明,「不抵抗」的命令是張學良下達的,千真萬確。至於後來關於命令是蔣介石所下的諸多傳說,很可能是出於政治上和宣傳上的需要。實際上張學良「九一八」事變時採取不抵抗政策,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認為中日國力懸殊,中國無對日作戰實力。在中東路事件中,東北軍被蘇俄打的滿地找牙,之前的日俄戰爭中俄軍又敗給日本,當時張學良的頭腦中籠罩著嚴重的恐日情緒。張學良錯誤地認為,日俄戰爭俄國戰敗說明日軍戰力明顯強於蘇聯,那麼東北軍與蘇軍作戰都打不過,何況要面對比蘇聯更加厲害的日本人?中東路事件中蘇聯是被動的,準備不充分,而東北軍是做了充分準備的尚且失敗,「九一八」事變日本蓄謀已久,早已作好了充分準備,孤軍奮戰的東北軍又談何能取勝? 二、對局勢的誤判,包括對日本國內局勢的誤判和對國際聯盟的依賴。張學良與日本政界、軍界的高層都有著密切的聯繫。據說奉天城中,日軍在洗劫張學良大帥府時曾經搜出了一份名單,上邊多達53人,全部是日本軍政界的要人。這份名單曾經讓日本人尷尬無比,因為這是張學良對日本要人的一個行賄記錄單。正因為此,張學良了解日本國內軍方內部、軍方與政府之間在對華問題上存在分歧,日本政府和及軍方的溫和派並不贊成關東軍所採取的武力解決方式,前面我們大量文字也說明了這一點。如果關東軍的行動是日本上層的命令,張學良很可能會提前察覺。偏偏石原和板垣所策劃的行動是先斬後奏,張學良反而得不到信息。——連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都是被動採取的行動。但張學良沒有意識到,日本軍方和政府、外務省之間雖然在具體手段上存在分歧,在維護、擴大在滿蒙的利益方面是一致的。就像石原預測的,對於天上掉下的大餡餅,日本軍方和政府絕不會拒絕。同時,張學良也對國際聯盟可能的干預寄予過高的希望。無數次的歷史事實證明,這註定也靠不住。 如果說「九一八」事變之初張學良不抵抗是「誤判」的話,可是到了1931年12月日軍開始挺進遼西、進攻錦州的時候,其吞併東北的意圖已昭然若揭,而且蔣介石、孫科、顧維鈞也都多次命令或勸說張學良在錦州地區抵抗,張學良依舊採取不抵抗的策略,這就不是一句簡單的「誤判」所能解釋得了的。 當時張學良執掌的東北與國民政府雖然有名義上的歸屬關係,但東北軍權、政權、財權均集中於張學良之手。蔣介石和國民政府難以真正對張學良發號施令,更動不了東北軍一兵一卒。當時蔣介石能指揮的僅為南京附近的中東部數省而已。蔣介石後來曾說:「事實上東北在『九一八』事變以前僅名義上歸屬於國民政府,而軍權政權財權儼然獨立,至少可說非革命勢力範圍以內之地。」從錦州張學良多次抗命以及後來在西安綁架蔣介石的事實來看,這位張小弟並不是很聽蔣大哥的話。如果在東北張學良決心抵抗的話,蔣介石即使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他也完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置之不理。 張學良的不抵抗和一退再退導致東北淪陷,也就有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老百姓的傳言,「大帥(張作霖)若在,必不至此,小六子太不成器」。 三、保存東北軍實力與依賴中央思想。張學良畢竟是脫胎於舊軍閥的地方實力派,他深深地知道他手中的軍隊才是最重要的,沒有這支軍隊他連個屁都不是。因此個人和小集團利益在他心中也佔有相當分量。之前中東路事件就是由於中央事先慷慨激昂事中不予支援才導致慘敗。張學良的意思很明白,要抗日就全國抗日,全國軍隊一起抗一起犧牲,單讓東北軍一家犧牲,老子不幹。手裡有軍隊,他到哪裡都可以立足。即使沒有了東北,他還可以擁有熱河和平津地區。照樣是一方諸侯,呼風喚雨。 四、糟糕的身體條件以及自身水平已經讓張學良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去應付當時複雜的時局,其中原因最後一小節祥敘。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駐敘利亞俄軍給特朗普總統的回信
※日本蒼龍級:常規潛艇最大 噸位接近039B兩倍
※為什麼說中國戰略部隊會給解放軍戰法起到改革催化劑的作用?
※戰爭事典|一言不合就炮火洗地!戚繼光的鐵血車營
※敘利亞戰爭鼓點越來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