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杜甫優劣論
☆ 李白杜甫優劣論
「閃閃星1978的個人圖書館」 整理&收藏,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206147
李白、杜甫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寶庫中的兩顆明珠,自唐代就有了「李杜優劣」的論爭,迄今各詩論大家仍然各執己見。其實李白與杜甫孰優孰劣是一個沒有結果的爭論,關鍵只在於審美主體的審美趣味各不相同,以及審美對象的藝術特色各不相同。李白與杜甫本來就是兩個各不相同的審美對象,他們在屬於各自的詩歌領域綻放了耀眼的光芒。
一、李杜論爭不同的審美趣味
從審美主體上說,大部分情況下,由於讀者一方面要受到當時的社會思想的流向和審美思潮的變化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受到個人的認識水平和審美趣味的影響,由此觀點來看歷代讀者對李杜詩的不同認識和評價,我們才會感到,不論是抑李揚杜,或是抑杜揚李,並不是李杜詩的客觀成就和價值產生了什麼變化,而是歷史上的文學思潮在變化,審美取向在變化,且讀者個體在思想傾向、個性嗜好和審美趣味方面存在著差異,因而在李杜的爭論下各有看法。
在李杜生前,並不存在抑此揚彼的現象。從實際情況看,李白在世的時候早已名動天下當時李白結交甚廣,當世才學之士多與李白惺惺相敬,名僧名道更是與李白多有交往。賀知章見了李白的詩作則擊節稱嘆,贊之為「謫仙人」。而杜甫澤沒有李白那樣多那樣大的盛名,他的作品之流傳也遠比李白為晚。只是到了中唐以後,經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推崇和鼓吹,杜甫的詩名才開始與李白相齊。元稹、白居易二人出於個人的審美觀,主要是出於他們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寫現實的詩歌主張和「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政治目的,推崇杜甫的新題樂府,因而不惜貶低李白,這可以看做是他們抬高杜甫地位的一種手段,來達到他們宣傳現實主義文學主張的目的,但也是由於中唐以後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高漲所致。
中唐之後的詩壇是沿著李杜所開闢的道路前進的。韓愈、李賀、盧仝、杜牧等詩人顯然是對李白富有激情與充滿奇幻色彩的浪漫風情更感興趣;而元稹、白居易:李紳、張籍、王建的新樂府詩派等詩人對杜甫深刻反映現實和民生疾苦的「史詩」般的深沉詩風更為鍾情。其他如劉禹錫、李商隱等詩人則對李杜兼收並蓄,都在以自己審美眼光和趣味來選擇接受李杜不同的詩歌傳承。正是李白和杜甫相反相承的詩學傳統,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一經一緯,才使中晚唐詩人織成了百花爭艷、花團錦簇的詩歌畫卷。
到了宋代,李白的地位急劇地降落,而杜甫的地位開始大幅度地上升,抑李揚杜是宋代主潮,主要是從思想和道德人格方面。總之,宋人尊杜貶李,主要從封建禮教和儒家的忠君思想觀念出發,他們對杜甫的忠君愛國的儒臣形象表示傾慕,而對李白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的叛逆形象十分反感。當然這與宋代的尊君崇儒的道德觀念和理學思想的盛行有關。他們有意地把杜甫塑造成「每飯不忘君」的忠臣形象,而把李白看做是不遵禮法、放情酒色的「浪子」,這是他們受時代偏色變型的「眼鏡」所扭曲之結果,他們沒有完全看到杜甫和李白的真正形象和李杜詩的真實面貌。
從詩歌創作的方面來看,宋詩是在杜詩的籠罩之下。無論是北宋的王安石、蘇軾、陳與義,或是以杜甫為不祧之祖的黃庭堅的江西詩派,都是杜詩的崇拜者和追隨者。即使是南宋四大家尤、楊、范、陸,在創作方面也都受到了杜甫的深刻影響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國家命運前途奠測,人民生活動蕩不安的年代裡,杜甫的憂患意識、愛國精神、關心人民疾苦的偉大同情心,都更容易在宋代詩人的心中引起共鳴。相對來說,人們對於李白不遵禮教、藐視權貴的反叛精神卻未產生足夠的同情。宋人的經世致用的現實態度,更容易接受杜甫,而疏遠李白。
明代有一股崇李思潮,他們普遍尊李抑杜,這說明明人是喜愛李白那種高揚的人格和浪漫的詩風的。這些人普遍是社會地位較低,或有坎坷經歷的人 他們才高位卑,懷才不遇,恃才做物,非常嚮往李白那種狂放不羈的叛逆精神和獨立做世的氣度。同時,明代尤其是明末思想解放的市民階級的啟蒙思潮和浪漫主義的審美傾向,很顯然給李白的狂放精神和浪漫詩風,提供了滋生土壤和成長的溫床。明人很自然地選擇了縱情放浪的李自作為他們嚮往崇拜的偶像和榜樣;而對於循規蹈矩的杜甫的興趣,顯然是減弱了。
總之,從讀者和接受者心態變化的角度來研究關於李杜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浮沉變化的歷史。更能夠說明,歷史上的作家和作品的審美作用,是順著歷代的讀者、接受者所處時代的思想潮流、審美思潮的變遷、個人的思想、愛好和審美趣味的變化而變化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就是同一個讀者主體,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心境狀態下,其思想狀況和審美情趣也是在變化著的。只要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文藝思潮還在不斷地變化,只要人們的審美情趣還在不斷地更新流變,只要讀者個體的思想、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還存在著差異,還在不斷發展變化,李杜優劣的話題今後還會不斷地論爭下去。
二、李杜詩學不同的藝術特色
由於審美主體的審美趣味隨著時代的變化各有不同,因而對李杜的尊崇也就各執一詞。那麼從審美對象出發,李杜詩學究竟孰優孰劣呢?在我看來,他們是兩個不可比較體,是當時時代的獨特產物,在不同方面散發著各自的不同魅力。
(一)不同的創作方法
先說說李白。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是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的一位,他崇尚浪漫主義,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緻的描述。李白作詩,常以奔放的氣勢貫穿,講究縱橫馳騁,一氣呵成,具有以氣奪人的特點。而他洒脫不羈的氣質、傲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暴發強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它往往是噴髮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飈和噴溢的火山。與噴髮式感情表達方式相結合,李白詩歌的想像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如:「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他的奇特的想像,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一個想像與緊接著的另一個想像之間,跳躍極大,意象的銜接組合也是大跨度的。
與作詩的氣魄宏大和想像力豐富相關聯,李白詩中頗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壯美意象。他對體積巨大的壯觀事物似乎尤為傾心,大鵬、巨魚、長鯨,以及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歡吟詠的對象,李白將它們置於異常廣闊的空間背景下加以描繪,構成雄奇壯偉的詩歌意象。但是,李白詩里亦不乏清新明麗的優美意象。那些由清溪、明月、白鷺、竹色、白露等明凈景物構成的清麗意象,極大地豐富了李白詩歌的藝術蘊含。李白詩歌的語言風格,具有清親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詞語的基本色調。他那些脫口而出、不加雕飾的詩,常呈現出透明純凈而又絢麗奪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於世俗的高潔人格。
再看看杜甫。
他善長現實主義的詩歌,他的詩歌被稱之為詩史,具有史的認識價值,可以證史、補史之不足,而且對現實生活做典型的藝術概括,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如著名的「三吏」、「三別」,往往從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家庭寫起,以小見大,為我們提供了比事件更為廣闊的生活畫面。杜詩的詩史性質,決定了它的寫作方式。
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杜詩用敘事手法寫時事。他大量使用五、七言古體寫時事,即事名篇,把敘事手法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二、杜詩敘事,即敘事件的經過,又用力於細部描寫。這些細部描寫,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畫,從細微處見真實,展開畫面,把人引入某種氛圍、某種境界。三、他寫時事融入自己強烈的抒情。客觀的真實的敘述與主觀的強烈的抒情,融為一體。有時還雜以議論,融抒情、敘述、議論於一體。記述的是時事,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畫面,而抒發的是一己之懷。這在中國詩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詩歌表現方法的轉變,是杜詩異於盛唐詩的地方。
(二)不同的題材類型
李白的詩歌成就主要集中在樂府、歌行和絕句上。
李白的樂府詩雖大量沿用樂府古題,或用其本意等,但有兩大創新之處:一方面是借古題寫現事,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則是用古題寫己懷。這類樂府由於偏重於主觀抒情,更能體現李白詩歌創作發興無端、氣勢壯大的個性特色。首先李白以第一人稱的抒懷和議論表達主觀感受,完全打破了傳統樂府用賦體敘事的寫法。其次李白把自己的個性氣質融入樂府詩的創作中,便形成了行雲流水是抒情方式,有一種奔騰迴旋的動感。
李白的樂府詩的創作,實已完成從漢魏古體到唐體的根本性轉變。李白歌行的創作成就比樂府高。他的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變,達到了任隨性情之所之而變幻莫測、搖弋多姿的神奇境界。不僅感情一氣直下,而且還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音節的錯落,來顯示其迴旋震蕩的節奏旋律,造成詩的氣勢,突出詩的力度,呈現出豪邁飄逸的詩歌風貌。
李白獨特的藝術個性,及其非凡的氣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部展露出來,充分體現了盛唐詩歌氣來、情來而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具有壯大奇偉的陽剛之美。
絕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間呈現,其開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以及洒脫的氣質,全都靈光一閃地反映出來,脫口即成絕唱。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並至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絕句境界清新,而內蘊飄逸瀟洒。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適的氣質,反映到他的絕句里,形成了清新飄逸的情思韻味。尤其是七絕。帶有以古入律、自由發揮的特點,融入了樂府歌行開合隨意而以氣貫穿的表現手法。
對於杜甫而言,律詩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杜甫寫時事的詩,多是古體,因古體便於敘述。他在古體上的成就,無疑是巨大的。但他的律詩,在詩歌藝術上的成就卻更為輝煌。
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於擴大了律詩的表現範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遊,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用律詩寫時事,難度比古體大得多,但杜甫卻能運用自如。他這部分寫時事的律詩,較少敘述而較多抒情與議論。如《秋笛》、《征夫》。為擴大律詩的表現力,他以組詩的形式 ,表現一些較難表現、較寬泛的內容。杜甫以律詩寫組詩最為成功的是七律,特別是《秋興八首》,可以說是杜甫律詩的登峰造極之作。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迹。
杜甫最高的成就,可以說就是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寫得若不經意,使人忘其為律詩。如《江村》、《春夜喜雨》。杜甫自己說:「晚節漸於詩律細。」詩律細是他對律詩的追求,這不僅在於聲律的精心安排,也在於從嚴謹中求變化,變幻莫測而又不離規矩。
杜甫律詩的另一成就在於鍊字鍊句上。他鍊字,用力之處在表現神情韻味。他的用字,常常達到一字之下,他人難以更改的地步。他善於用動詞詩句活起來,用副詞使詩舒暢而富於轉折,特別是「自」字,他實在是用得好極了。他還善於用顏色字以強化某種情感色彩,用疊字以創造氛圍,用雙聲疊韻以使詩的聲調更加和諧悅耳,用俗字口語使詩讀起來更親切。
(三)不同的藝術風格
風格,是作家的思想感情、性格、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藝術素養等等在作品中的反映。至於李杜風格,袁行霈在《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中,引用嚴羽的話說:「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沈鬱」。這似乎已成定論,李白的風格蔽之為飄逸,杜甫則為沈鬱。
從時代背景看,李白詩歌的風格形成於唐帝國最強盛的年代,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他的詩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像豐富氣勢宏大。他繼承了自《楚辭》以來的浪漫主義傳統發展出自己獨到的風格。
杜甫的詩歌風格形成於安史之亂時期並逐漸在苦難中成形。杜甫深入社會並關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視寫實。他背負著對國家和民族任務的沉重責任,忠實描繪時代的面貌和自己內心的感受,形成了杜甫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詩派更是杜甫視為宗祖,他的影響力巨大。
從家庭環境教育看,李白年少時博覽群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他還仗劍任俠,「十五好劍術,遍於諸侯」。他年少是曾廣有遊歷。這一切都對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響,還直接導致了他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輕儒,輕財好施,喜歡豪飲。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脫又是積極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別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審言是初唐重要詩人,所以對杜甫來說從仕與詩歌都是家業。他曾對兒子說「詩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養,終身都有輔佐君王的願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窮困潦倒,從而形成了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性格。他的詩歌也因此偏重於現實主義。
在人生價值追求上,李白終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世與入世之間。李白在《蜀道難》中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種憂慮,他說「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劍閣崢嶸而崔嵬」這可能是對當時政局混亂他抑鬱不得志的一種隱喻。但他的樂觀主義天性又使他對理想追求都是執著的。他唱出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以上都說明李白對仕宦生涯是積極的。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響,不時又有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隱居過。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他描寫奇幻的夢境表達了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最後他說「安能催眉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表明了自己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可以說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徘徊者。
而杜甫就簡單得多。他一生都在謀求獲得官位。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這種精神一直滲透在杜甫詩的字裡行間。他的七律《登樓》這首詩十分能體現杜甫詩歌的特點,在最後寫出個人報負,他想像諸葛亮一樣建功立業。全詩即景抒情寫山川聯繫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說人事又藉助自然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國家災難個人情感於一爐,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風格。
正是由於李杜風格的不同,因而在詩體上說李白擅長古歌行體,擅長五七絕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於格律音韻,他的《蜀道難》長短參差。而杜甫精於音律,擅長鋪陳排比。因此律詩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長處。李白直抒胸臆多,樂則大笑悲則大號。而杜甫的詩多含蓄曲折沉鬱頓挫。李白熱愛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務而對不合理現象毫無顧忌的投之以輕蔑。這種已被現實所牢籠卻不願接受想征服現實的的態度,與杜甫那種始終以嚴肅的悲憫的心情注視關心祖國人民命運那種現實主義精神是相反而本質又相同的。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也正是如此,他的豪放洒脫與浪漫情懷,體現了盛唐風貌。杜甫生活在唐代社會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關口,他的是個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動亂,是時代的一面鏡子。
無論李白還是杜甫都是應時代而生的巨人,他們的作品雖然各具風格,是各自智慧與汗水的結晶,但同樣都是時代的衍生物,對於李白的浪漫洒脫就像一起奮發的青年,而杜甫的沉鬱頓挫更多的是像中年人,每一個階段都是無法逾越的。有朝氣蓬勃的盛夏就有秋風瑟瑟的深秋。而且在不同時期這兩位詩人的作品也表現出不同的內涵與風格,更何況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綜上所述,李白與杜甫孰優孰劣是一個沒有結果的爭論,關鍵只在於審美主體的審美趣味各不相同,以及審美對象的藝術特色各不相同。作為讀者受到所處時代的思想潮流、審美思潮的變遷、個人的思想、愛好和審美趣味的變化而變化的;作為李杜這兩個審美對象,他們是兩個不同的個體。李白的詩歌擅長於樂府、歌行與絕句,而杜甫的詩歌多律詩,且格律之嚴謹絕世無雙。這兩位同時代的大詩人,從性格到創作風格,完全不相同。李白是浪漫主義的詩人,杜甫是現實主義的詩人,作為詩仙與詩聖對我國詩歌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無法代替的貢獻。
推薦閱讀:
※李白《送友人》
※宋詞中的「將進酒」,疏狂豪邁不輸李白
※尋訪李白的天姥山
※李白最誇張的一首詩,空前絕後!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