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掛那話:汽車輪胎到底是懸著還是掛著?
什麼麥弗遜雙叉臂,管你三頭六臂還有神馬氣筒子,也甭管到底懸著還是掛著了,一個字,我就給你說說懸掛那話
裝倆彈簧不就得了,什麼三頭六臂的
現在的乘用車幾乎都是承載式車身,除極少數硬派越野車外,也就是說發動機、變速器和座椅,都是在一個類似籠子的車身里。連接車輪的懸掛系統,也直接固定在車身上,行駛中左右的衝擊也都通過懸掛直接傳遞給車身。(寶寶好苦有沒有)
懸掛不僅連接車輪,更有支撐車身和減震等作用,基本上可分為獨立懸掛和非獨立懸掛兩類。
獨立懸掛即同軸兩側車輪相互不影響,有更好的舒適性和操控,非獨立懸掛則同軸兩側車輪會相互影響,如一側翹起後會自然地下壓另一側車輪,理論上舒適性和操控性稍差,但承載性高於獨立懸掛。
非獨立懸掛相對簡單,獨立懸掛可就複雜了,光大類就能分好幾種,材質現在也是為了提高操控性,多使用鋁合金降低簧下質量,而這個簧,說的就是減震彈簧。
無非就是幾根棍子外加一根彈簧
麥弗遜、雙叉臂和多連桿等這些經常聽到的名稱,其實都是獨立懸掛的不同類型。
麥弗遜主要由彈簧加上減震器及A字下擺臂組成,其最大優點就是在舒適性和體積、操控性之間做到最大的平衡,被諸多車型選用作為前懸掛。
稍複雜的雙叉臂有和底盤與車身相連的上、下臂,有很大的橫向鋼度,所以抗側傾性能優異,輪胎與路面的貼合與循跡性更好,即使連續轉彎也能提供更良好操控,但其成本較高,體積也較大,所以多用在注重操控和機艙空間較大的車型上。
多連桿大體又可分為三連桿和五連桿,結構在雙叉臂上下臂間還有一根調節前束的拉杆,操控性也和雙叉臂幾乎相同。特點正如其名,結構複雜佔用空間大。高檔轎車由於空間充裕、且注重舒適性能和操控穩定性,所以大多使用多連桿懸,但多被用在車輛的後軸。
坐在四個氣筒子上
空氣彈簧可以通過對彈簧內充氣量的多少來動態調節車身高度。比如安裝空氣懸掛的賓士GLE,越野時可升高底盤高度,提高通過性;高速行駛時,為了降低風阻和車輛重心,自動降低車身高度提高穩定性,還有就是無論車輛在中如何,依然會保持正常車身高度。
此外,與麥弗遜、雙叉臂等這些螺旋彈簧為主,減震阻尼固定的懸掛系統相比,空氣懸掛在車內就可調節懸掛的軟硬程度。如在市區或路面狀況不是很好時,可選擇較軟的模式提高舒適度;在山路或激烈駕駛時,調整到較硬的模式,提高操控性也可以儘可能地保持車身姿態。
一低遮百丑——現在很流行的HF改裝風格,也是在空氣懸掛的原理上,進一步增加調節行程,更改懸掛的傾角和擴寬輪眉,達到最低時底盤可以貼地,大旗抬高後還可正常行駛的目的。
車身還會魔術?
空氣懸掛也有短板——壽命短。無論氣泵還是減震器,五年/十萬公里後,都多少出現漏氣的情況,經常能看到停放幾日後由於漏氣不一致產生的車身傾斜,全部更換可不是小數目,這也就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其普及。
隨著人們對於舒適性要求日益提高和科技進步,液壓減震系統橫空出世。牛咖斯技師們很熟悉的賓士S600上就配備了液壓減震系統(ABC),ABC與攝像頭、車載電腦共同組成「魔術車身」。
魔術車身控制系統英文全稱「Magic Body Control」,簡單來說,當時速在130km/h以下時,魔術車身系統利用前擋風玻璃上的立體攝像頭,精確識別前方20到30米的路面:前方有起伏時,調節液壓減震的阻尼和彈簧做到「車身不動、懸架調整」;車輛轉彎時,增加彎道外側減震的油壓來抵抗離心力,保持車身姿態;急加速或剎車時,,該系統同樣會增加相應減震器的硬度,抑制抬頭或點頭。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綜合來看,魔術車身是諸多輔助設備共建的主動系統,但無論如何變化,主旨始終是
綜合來看,魔術車身是諸多輔助設備共建的主動系統,但無論如何變化,主旨始終是提高駕乘舒適,牛咖斯也相信日後也會有更多的變革出現,君不見「電磁懸掛」已悄然開始使用了嘛~
推薦閱讀:
※不到十萬塊竟能包治續航焦慮?
※為什麼韓國人不買日本車,而中國遍地都是豐田本田和日產?
※手扶拖拉機轉向安全須知
※人人車和瓜子等購車平台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