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創新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這一制度的顯著特徵在於,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自我變革與社會主義方向的有機統一,在改革創新中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隨著「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深入推進,中國制度必將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從而激發出無比強大的潛能。

  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基於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中國制度將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首要任務,通過改革破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為我國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開闢了廣闊道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經濟體系將不斷完善,在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上釋放巨大潛力。這必將促進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推動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後勁。

  凝聚民心民智形成磅礴合力。人民是歷史真正的創造者。中國制度植根於人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具有無限生機和活力。首先,中國制度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近代以來,為實現國家獨立與富強,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探索和鬥爭。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和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其次,中國制度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廣泛擁護和鼎力支持。中國制度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推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民主發展,中國人民享有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第三,中國制度順應時代潮流,不斷發展完善,潛力勃發。中國制度在適應國情、順應時代發展新變化新要求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在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過程中,中國制度必將具有更加有效的機制、更加完善的規則、更加順暢的運行以及更加顯著的績效。

  有效應對各種風險與挑戰。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許多國家都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制度的一大優勢在於把民主與集中辯證統一起來,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各種風險與挑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在應對這場危機中就充分體現了制度優勢。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於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發揮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成功應對風險與挑戰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集中力量戰勝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特大自然災害等。事實證明,中國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在應對和防範治理風險與挑戰等領域具有強大潛能,對中國發展、人民福祉乃至整個世界的發展會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不斷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充滿活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全面系統的改革與改進,實現各領域改革與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法治化是關鍵。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定會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這一制度體系有利於保持、增強黨和國家活力,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有利於激發社會創造力。隨著中國制度體系的自我完善與發展,將最大限度容納和釋放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全國各族人民及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掀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

  (作者單位:青海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展開
推薦閱讀:

吳敬璉:改革順序以何為先
李悝和商鞅
周小川:今年將改革QFII和QDII制度
如何評價戈爾巴喬夫和德克勒克自認為正確的選擇?
李西堂:關於殯葬改革的探討

TAG:創新 | 發展 | 改革 | 改革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