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老師說:唯識大綱
南老師說:唯識大綱
南公懷瑾先生講述
(吉林讀者據南老師講述《楞嚴經講座》錄音整理,雖經多位有心者校對,限於能力水平,恐有差錯,但閲讀實錄文字有身臨其境之感,本文僅供參考。2014.4.27)
有唯識所謂大綱: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這個大綱。
當然諸位要詳細研究,就要研究八識規矩頌,從玄奘法師著的開始,最好不要看今人的註解,看比較前輩的註解靠得住一點,現在人的註解有時候對於學術沒有很下深的功夫,有時候容易犯了錯誤。
這個所謂「五法」就是名、相、分別、正智、如如,這叫五法。那麼絕不是念一個咒子,打一個手印,或者是做一個氣功啊,不是這些了,那些都是心意識自己認為這是法就是法了,這個要智慧的觀察。
名就是宇宙間一切的事物,內在同心意識開始,外在以及宇宙萬有現象,不管是實質的或者抽象的,屬於我們心意識能夠想到的,一切現象都有名稱,名也代表名稱,也代表觀念,也代表影像。
一切宇宙間有形無形的東西都有名,有名稱有觀念有影像,有了名稱觀念影像。譬如虛空,我們提到虛空我們思想上就有個虛空的影像有這個觀念,就是相。相就是現象,現象有實質的,有看不見的抽象的,這些都是名相。
宇宙萬有的名相都由於人們的我們大家心意識的分別、觀察、思想來的,妄想來的,所以叫分別心。譬如五色、譬如是非、譬如善惡等等一切皆由分別來的,分別等等都是相對性的,都是靠不住的,不是絕對的。
我們人類的思想學問一切等等的應用都是分別心在用;不分別不起一切分別那個神而明之,所謂智於神明這個境界就是正智,所謂正智是如如不動,諸法本體也是如如不動的,這是五法的大概。
「三自性」,這是唯識的綱要——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
宇宙萬有一切心意識的作用都依他而起,所謂「境風吹識浪」,外境界的引發,心意識就有這個影像。那麼這也並不是說一切唯物,心和物兩同等的重要。等於說我們借用老子的話,老子說過一句話:「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人沒有見過特別好的東西,心裡並不貪求。如果這個人心裡頭沒有事,一個很純潔的鄉下人,到了都市裡眼花繚亂,久了之後習慣都市的繁華的生活,他就形成了習慣,那麼就要追求物質、追求名利等等,這些心理是依他而起,外界的引發。外界引發了以後生起了這個心理,就遍計所執,普遍的。計就是計較,心理就有分別的計較心了。買一個東西呀,他的比我的好,我的不如他,想辦法賺錢再超過他;或者買來和他一樣,就會計較起來。人我、是非、名利等等的發生計較,久而久之這個心裡的力量形成了,自己抓得很牢,成見,主觀就形成了遍計所執。普通佛學就叫你放下,不要執著,執著就是遍計所執,觀念抓得很牢,主觀的成見。所謂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等於說剛才講的五法——「名」、「相」、「分別」來的,都是凡夫的境界。
如果我們不依他起,此心保持永遠的純淨清白,那麼再不會遍計所執,我們這個心本來是圓明清淨,圓成實性,本來是圓滿的,本來是成就的,聖凡不二,聖人凡夫都一樣,本來此心是乾淨的。如果心不能成佛、不乾淨,是後天的染汙來的。即使不染汙功名富貴,染汙了貪圖佛法,修行、功德、神通、光明,稀奇古怪的,這些觀念染汙上,一樣把自己的心境的清明圓成實破壞了,所以這個三自性是這個道理,並不是說「明心見性」的那個性。
心理狀態歸納起來這三種根本(自己)的心理的作用,它的性質是這樣的,所謂三種自性。就是依他起性——有依他起的作用,譬如我們現在坐在這裡,大家如果沒有研究過佛學,心理這些觀念都沒有,反是聽聽經聽糟了,依他起性,上面塗了那麼多觀念,那依他起不曉得幾時去掉啊;然後,噢,都是分別心來了,(所以很多人修行就要去分別心)。然後覺得哎呀,我坐在這裡現在很清淨啊,這個清淨,我知道清淨又是分別了,(那麼把這個分別怎麼去了呢?)它永遠跟你倆不分別,它跟你倆清淨得很,就是遍計所執,都是塗上去的,所以此心不能純淨,所以三性的道理,這是同五法的關係。
那麼五法、三自性怎麼來的呢?是由這個心意識變出來的。那麼心意識我們普通講心,心在哪裡?我們肉體裡頭是心臟,腦子裡頭是神經,你把這個人活著解剖了也找不出來一個心啊,心在哪裡?在內?身體以內沒有心啊,在身體以外也沒有,《楞嚴經》就是討論這個問題。那麼這個心,他就再加詳細的分析,眼耳鼻舌身,現在我們介紹了五法、三自性,現在介紹八識,八個識。
識的差別在哪裡呢?識的意思,分別謂之識,叫做識,不分別謂之智,般若智慧的智。所以我們這個思想都是意識分別來的,不管你神通、智慧、各種學問都是你的意識分別來的,都由這個妄想意識分別心所生的,分別就是妄想。那個正智呢?不分別來的。所以講分別即是識,意識作用,不分別是智。不分別的智哪裡來?智有沒有思想?有啊,我們可以引用儒家《中庸》上的話,「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要思想不要起分別心自然而然,所謂無師智、自然智,不經過教導一切是清楚的,這個是正智的境界。所以我們現在凡夫沒有返本還源以前,凡夫這個名稱就是平凡的人,一般人,用現在觀念話講就是普通人。一般普通人,在古文叫做凡夫,平凡的一般人。這個夫不一定單指男性啊,男女老幼都在內,再擴大凡夫觀念不一定指人,一切眾生,沒有成佛以前都稱為凡夫。
這個凡夫的心理起的作用,前面六個,中心的是第六個——意識,我們分別思想的這個是意識。意識的前面還有五個先鋒,五個尖兵,先頭部隊五個部門的經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譬如我們現在大家坐在這裡,一方面聽一個人在講話,身體有沒有感覺呢?坐在這裡,這個空氣的好壞,椅子同環境的對不對,都有感覺,這個意識在思想,這句話我懂了沒有?對了沒有?這是意識的作用;身體的感覺身識的作用;那麼眼睛還看到黑板是眼識的作用;耳朵聽到聲音,耳識的作用;鼻子在呼吸還有感受的作用,鼻識的作用;舌識呢?當然現在沒有太注意它,注意它曉得自己裡頭在流口水,舌識的作用。前面五個識比較偏重於感官的狀況,偏重於感官,所以眼睛一看外面東西,眼識一接觸了以後,馬上告訴第六意識就起分別,這是前面這個人的頭髮,這個人的頭髮有沒有白一點?你們大家坐在後面看前面,眼識接觸了告訴了意識,意識起分別。一個聲音聽見也是這樣,耳識接觸了就告訴了意識,意識起分別作用。所以前面前五識等於手的五個指頭,都同第六意識有聯帶,第六意識很重要,善於分別一切,它能分別一切。我們的喜怒哀樂,貪嗔癡慢善惡的行為,是非觀念、美醜、好壞都是第六意識在作怪,這個意識很重要。
即使我們今天念佛,學佛思想對不對,自己覺得做功夫對不對了,這個佛學瞭解多少?也是意識作用。你把三藏十二部的佛經都背得來,倒背如流,講得天花亂墜還是意識的作用,意識不是道,不是心的體。你乃至說我坐在這裡,心念一動就放光、有神通,還是意識作用。一切神通還是離不開分別妄想作用。道,所以不是分別,它不是意識分別,那是正智的境界,那個是神通,那個漏盡通,要一切無漏圓明清淨,那是正智的境界,那是第六通不是普通的五通。
第六意識當然又分好幾面,我們清醒的時候我們能夠思想能夠感覺,乃至一個人沒有死亡的時候,這是第六意識,這叫做明瞭意識;明白,明明了了分別,由前五識的接觸一切環境到達意識。那麼這個意識它是很高明的,所以一切人、凡夫的一切成就都是意識來的。我們普通講這個人意志強不強,意志也就是第六意識。
譬如我們文學形容一個人意氣飛揚,也就是第六意識作用。意氣飛揚,我們常常講這個人很得意就是歡喜,這個人很失意就是灰心,都是這個意識作用,乃至你打坐入定清淨也是意識作用。
那麼這個明瞭意識不起作用,睡著做夢也是意識的作用,做夢還是意識的功用,那個作夢叫做獨影意識,也叫做獨頭意識,意識的反面。我們從外國西方文化來的心理學上所謂講潛意識、下意識,乃至現代人喜歡研究神秘學的靈感、第六感,管你第六、第七、第八還都是意識範圍。所謂靈感,乃至哲學上所講直覺,好像接近於「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那個直覺的作用還是第六意識,這個作用都屬於獨影意識,我們做夢也叫做獨頭意識。什麼叫獨頭獨影?它不靠前五識的幫忙,夢中它會看也會聽,也會吃東西,也會有感覺,所以夢中也會哭也會笑,這是獨影意識作用,這個獨影意識作用是意識的另外一面,西洋心理學最高講到這裡,下意識、潛意識都是它。這個作用功能也很偉大,你不要看夢,不是一回事啊,夢的功能也很大。
夢有好幾種,歸納起來,如果詳細講的夢就很多了,簡單的歸納夢有「想夢」,想一個東西想瘋了,影像留下,夜裡會做夢,所謂我們中國人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想夢。
「思夢」,思和想不同,相思病的夢那是思夢,想是粗的,思很細。我們思想還在看書還在做事,可是等於我們欠了人家的錢,明天四點鐘,支票的錢不曉得在哪裡,現在儘管是聽《楞嚴經》,其實還是明天那個鈔票經,不曉得怎麼辦?這個是思。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翻滋味在心頭,那個是思。那個滋味真難受,實在找不出來,可是呢?茶裡也是它,飯裡也是它、到處都是它,這個思會構成夢。
「病夢」,那就很多,譬如發炎了,內部或上部發炎夢到火燒,當然有人說火燒會發財啊。濕氣重了,夢見水淹,有人還說水淹了會發財,這都意識自己加以解釋,所以圓夢的書啊,隨便由你。就是《楞嚴經》上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你愛怎麼解釋都可以,所以你們就可以去圓夢了,懂了這個道理,也可以做這個生意。
那麼病夢很多,譬如風濕重,或者飲食不能消化,夜裡夢見被鬼壓著了,或者人家追我跑不動了,越要跑得快越跑不動了,嚇死人了,各種各樣的病夢很多。乃至嚴重的病夢,會到達夢遊症,夢遊症很好玩的,自己不知道,他可以睡著了起來做事,他可以做一桌飯,做了滿鍋飯做一桌菜,然後搞完了,廚房收拾了,進去睡覺。第二天起來,怎麼搞的?擺了一桌,這是自己夢遊症。
這個離魂症也屬於這個範圍,身體在這裡靈魂出竅了,另外到別的地方,那個靈魂是個活的靈魂是獨影境兼那個帶質境的作用,就變成離魂了。那麼古代離魂症很怪的了,在唐人的小說,我們曉得中國文學很有名的有一篇小說叫「倩女離魂」。倩女是個人名,叫小倩,這個名字很美。表兄妹講戀愛,古代啊,很困難,那麼這個表妹最後靈魂出竅了,跑去和表哥倆結婚了。結婚了好多年,家裡也看到表妹來了。最後過了很多年回娘家了,事情也過去了,一回來,娘家嚇住了,怎麼搞的?這個女兒躺在床上病了那麼多年,身體還在這裡,就是沒有斷氣。這不是跟我倆結婚了?結果她自己向房間一走,看到屍體,兩個才合攏來,床上的又起來。這個是離魂症,當然這種病的人很少。
如果得這種病也不錯,免得生活的煩惱,不要吃飯也好,不過也要吃了,這個也要吃飯,也要喝,道理在哪裡?習氣,遍計所執的作用。所以人有時候並不一定餓死了,餓並不一定會死,就是這個「遍」字,覺得我沒有吃非餓死不可,我要餓死了我要餓死了,那就死了,是真的,心的作用,心意識就是這樣嚴重。所以你心意識覺得有鬼了,我給鬼迷掉了,我啊,有一個人畫符把我迷住了,自己越來越象,一看後面也不對,這裡也不對,哪裡都不對,這是心意識的作用。有時候走夜路看到鬼,根本沒有鬼,那是帶質境,你意識覺得有個鬼,看到影子,喲那裡有個鬼,看都不敢看,那鬼就來了。你是鬼我也要摸一把,你摸摸看,結果摸到是茶杯不是鬼,那個都是帶質境的心意識的心理作用,現在講獨影意識夢的部分有病夢。
那麼這個獨影意識夢境呢?意識還通過去未來,心能知過去未來。有同學說真怪呀,我昨天開會這個人跟我倆談話,我忽然覺得這個人跟我講這個話,這個人、這件事情我好象經歷過,一想啊,前幾天做夢夢到,就是他跟我講這個話,我說是有這樣。夢境,這個叫做什麼呢?所以心能知過去能知未來,能知未來的夢這個很少,曾經的夢過去生前世的影像帶來的更多,所以有時候夢中看到某一個人根本不認識,和你倆吵架跟你倆親近,大家都有這個夢,你們諸位不必說,都有,任何人都有這個經驗;或者同性啊異性啊,這個人以前從來不認識,就有這麼一個怪事。前生的事,影像帶來,曾經,哪一生不一定,所以因果報應人生的遭遇都是這個作用,這個第四種。
有曾經經過的在夢中出現,不過是片斷、片斷不會連續起來,連續起來這個人就有了定力,就叫神通了,就有宿命通。曉得自己前生做了些什麼事,前生是男的呀,我做過他的媽媽,譬如大家我們全堂的人,彼此都有,誰做過誰的父母,誰做過誰的兄弟姐妹,誰做過誰的狗,吃過他的牛肉,都不知道,因為沒有這個定力,有定力的人他阿賴耶識這個功能就起來,所以有宿命通,也就是這個作用。
那麼夢還有第五種呢,能知未來。所以有一種佛法的修法叫修夢成就,專門的修法,不過不大輕易教,因為教了怕有些人功夫不到容易變成血壓高,一切的事情明天的事啊,做夢先把它知道了,明年的事啊未來的事夢中會知道,這種修法叫夢成就的修法一種,也是第六意識對應的這個功能。所以第六意識很嚴重一個意識,它也能通過去乃至未來。
那麼我們要問了,第六意識,人睡眠了有沒有?不做夢有沒有?睡眠還是第六意識的境界,還有關係,也是第六意識一種狀態一種現象,所以睡眠、悶絕,昏過去暈過去,或者受了麻醉藥麻醉過去,你說這個時候我沒有思想,應該是沒有第六意識;不然,那個還是第六意識有聯帶的關係的境界(睡眠、悶絕)。所以說修道呢?得無想定,無想天,升無想天得無想定修到,乃至證得漏盡涅槃這個境界,滅盡定這個境界,同意識還是有關聯,還是靠意識來修的;意識到了不起分別得正智的境界才能達到滅盡定,滅除一切根本習氣的煩惱。至於做功夫修到無想定沒有思想,非非想定等等,還是意識的作用。所以真講佛法修證的理論,尤其講修密宗的什麼,你不把唯識搞通是不準學密宗的,你一學就錯了。是魔境界是佛境界?是神通是妄想?你自己都搞不清楚,必須要把整個的修行的過程統統搞清楚。所以第六意識就很嚴重了,這個第六意識介紹起來還太多。
我們上次提到過無著菩薩作的記錄,彌勒菩薩親口說的經典《瑜伽師地論》,這一部經典很難看懂。玄奘法師翻譯的文字就夠你麻煩了,再加上這個意密,它這個分析的細密,現在講那是絕對的科學,他的思想系統關聯組織得非常嚴密,一點不能馬虎。我們講其他的學問可以馬虎,差不多,尤其我們自己中國人的個性,醬油和醋倆差不多,差不多就可以了。學唯識絕對不準差不多,醬油就是醬油,醋就是醋,你說醬油裡頭倒了一點醋,那個叫做醋醬油,不叫做醬油,不能馬虎,它就有那麼詳細的分析。所以彌勒菩薩講「瑜伽」就是相應,做功夫和心理、佛法求證對不對。「師」修持者不是講理論,禪定瑜伽來修持求證的人。「地」,一層一層的次序。《瑜伽師地論》這部經典,所以他由凡夫,由欲界由地獄由人道,人道的下三道,畜生、地獄、惡鬼上至阿修羅魔,天,乃至欲界、色界、無色界,乃至聲聞乘的羅漢到菩薩,一共做功夫的次序分了十七地,十七個部分講得很清楚,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包含在第六意識以內。
修行到色界裡頭,色界很高了,色界的最高層天,譬如我們講天,太陽、月亮這個系統,如果拿天文來講或者拿宗教的天體來講,這都屬於欲界裡頭;所謂欲界裡頭是這個中間的生命不管是動物、植物、礦物都由陰陽男女兩性的作用,有欲有飲食男女之欲,這個叫欲界。
五欲,五欲是什麼?色聲香味觸。我們人與人之間看這個漂亮不漂亮,譬如給你作媒吧,喜歡不喜歡?來相親,相得很喜歡,色。講話更好聽,聲。氣味對不對,這個就是香,色聲香味觸都有。那麼講特點的佛經也給你講得很清楚了,笑、視、交、抱、觸。兩人個相見相對一笑,彼此眼睛啊你看我我看你,真正的她臨起秋波那一轉啊,就是視,這一視就不得了,就掛上鉤了,剪不斷理還亂,這個笑視交抱觸,五欲境界。
欲界的生命,乃至日月系統,超過日月,譬如我們講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欲界的中心天。現在這個天主就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媽媽,生了釋迦牟尼佛以後,就超生了,變生三十三天的天主,那變男身了,這個欲界。超過了欲界是色界,色界的眾生沒有欲,但是色界的眾生有沒有會生孩子啊?有,所以我們這裡同學們研究叫他統計下來三界天人表。你看天人的婚姻同我們都不同,欲界的生人生東西都從下部生的,到了欲界的上層色界,生命不是太太們生的,男人生的,從肩膀上生,頭上裂開了。所以欲界笑視交抱觸,到了色界還有性的關係嗎?有,已經不像欲界這樣粗漏了,細膩了,很細膩,兩性之間兩個眼睛一對望,同魚一樣,魚的交合啊,兩個魚在水裡不動了,眼睛對眼睛看了半天不動了,那就是快要懷孕了,就是那個道理,色界天就是這樣,氣交,不是精交。氣就交合了,交合了男人就懷胎了,不是十個月,也不同,時間沒有我們那麼長,不過也許比我們長,因為天人跟我們的時間是相對的。我們的月球的一天就是我們地球的一月,就是這樣一個情形,時間都是相對的。
到了無色界連這個都沒有了,色界都是光,所以色界的有頂天是大自在天,叫做有頂天,到了頂,有光色有形象,過此以外上層就是無色界,無聲無臭無顏色無形象,那個是無色界。那麼這個無色界的天人就很難講了,沒有形象了,色界還有光。所以色界天的天主啊,就是大梵天。像這些等等,我們不要忘記了,我現在介紹的是第六意識境界啊,所以我們講了半天三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跳得出來嗎?你跳跳看?你跳出欲界都跳不出來,你始終被飲食、男女牽制著在那裡;跳出了欲界,色界你更跳不出來啊,被光的網網住在那裡,神光,說「萬里神光頂後相」,那你還沒是跳出來色界。但是要注意喲,所以真講佛法,以華嚴以梵網經,以一切大乘經典,成佛,真正成佛是在色界天成佛,報身佛,都在色界中,欲界可以說都是化身佛。
這個中間詳細的研究,整個的佛法的系統要研究《瑜伽師地論》,意識地裡頭的,這就是意,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暫時只介紹到這裡,都很多。所以升天上升天堂下墮地獄就是意識在造業,善業也是它造,惡業也是它造,不善不惡業也是它在造,意識是這麼一個東西,所以這個意識很難瞭解它啊,我們不要認為自己……。
我們中國有句話,這個人真有意識,就是這個意識,這個第六意識很難理解,這個意識的後面有個根根叫第七識,就叫末那識,翻音。這個識呢?普通我們講它叫做俱生我執,三界裡頭的眾生一有生命就有我,做不到無我。我們大家學佛的人說無我、無我,那是理論的。「我絕對無我」,這句話你看我不我啊?當然是我啊。說我很客觀,你看他主觀不主觀?絕對主觀嘛,因為是你的客觀不是我的客觀。所以真正無我無主觀做不到,除了證道的人。所以這個生命一來,就有個我相,所以我慢,我慢好聽一點是自尊心,自尊心就是我慢,我了不起,所以現在人很喜歡講這個要尊重他的自尊心。自尊心就是說不要碰他的我慢,你碰他的「我慢」他就慢掉你,人的這個我慢都碰不得的,最差勁的人也覺得自己了不起,一點辦法都沒有。
你看到學校,你看幼稚園裡看到,功課不好的小孩子看那個功課好的小孩子,這有什麼了不起,我才不在乎呢!他心理也覺得功課不及他,可是他那個我慢一定有,那有什麼了不起?他不過比我多幾分而已嘛,就是這樣。人的我慢,我癡我見,主觀成見很重的,與生命俱來的,這個不用意識去分別思想它,每一個人天生都有。你看學佛修道的人,信宗教的人,據我的經驗,我的經驗不一定對,我說不對是客氣話了,還是我慢了。那麼據我的經驗凡是學宗教的人啊,我慢特別重,我見還特別深,本來還蠻客氣,因為學了宗教以後,呵,你們這些外道,我的才對,一看大家都不對,都不夠標準。那麼你夠不夠呢?他沒有考慮,因為我慢,我皈依了佛法,我信了上帝當然對的呀,他的我慢加重了,這個道理就是我癡,越來越笨,沉迷不知道,沒有智慧,我癡我見。所以信了宗教我的主觀更嚴重了,一信了,這個地方不行啊,這位同學啊,女同學,她信佛她頭髮都燙的,還擦口紅,那怎麼叫信佛?那個口紅跟頭髮同佛法有什麼關係呀?可是他有我見哪,沒有辦法,所以你們注意,佛法一切解脫,本來叫你把遍計所執拿下,結果學了東西以後是遍計所執更加重了,這不是我癡嗎?
我慢、我見、我癡、我疑,人對別人不相信,那麼人能夠相信自己嗎?對自己也信不過,人很可憐的,對自己信不過啊,所以常常喜歡算命看相。年紀大了,你看看我這個壽命還有多久啊?這個何必問算命先生啊?可見對自己信不過。你看看我將來命運運氣怎麼樣?明年運氣怎麼樣你問明年嘛,你問他幹嘛?他也不是上帝,上帝管你明年也沒有辦法,這就是人的愚癡,對自己沒有信心。這個不是分別意識來的,自然的天生帶來的,這個就是第七識的作用。第七識是意的根,第六意識的分別作用是第七識發出來的,意的根。所以我常常說這樣大家還不容易懂,去看看《西遊記》,孫悟空就是第六意識,沙僧沙悟能叫做晦氣臉,一臉晦氣汙的一臉晦氣相,很老實專門挑行李的,孫悟空告訴他,大師兄講的對;豬八戒給他講,你不要聽他的聽我的,也對,他就是這麼一個東西,所以孫悟空很厲害,第六識。這個後面整個有個第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翻譯音,就是含藏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種子,包含時間、空間,包括物理世界、精神世界都是這個心體這個唯心的作用,阿賴耶識它的功能是異熟等流,這個很難解釋了,異熟、等流的作用它包含,所以我們這個人的生命前生、今生、來生三世因果六道輪回,就是這個功能,這個心的第六意識的最後的老闆。怎麼瞭解阿賴耶識呢?
很難辦啊,譬如最近我們發現有這個事情,報紙上看到的,有一天好象我們這裡報紙上也登了,大陸上那裡發現一個青年,小孩子五歲考取了大學,天才兒童。我們這裡報紙上也登過有一個五歲的孩子,在南部吧,會看報紙會讀書,很聰明,很多了。還有些人天生下來有天才,這個不是第六意識作用,也不是第七識,阿賴耶識的種子帶來的,帶來異熟的果報,三世的因果。
譬如我們人,個人有個人的脾氣個性,現在講個性,每一個人個性不同,乃至親兄弟親姐妹,乃至孿生的兄弟姐妹兩個個性也不同,脾氣不同,這個就是說每個人自己阿賴耶識帶來的種性不同,過去的種子變成現在的現象、行為,所謂「種子生現行」起現行。現行,現在我們的習慣讀的書啊,一切的習慣好壞的累積起來變成來生的種性,「現行生種子」,這個三世因果六道輪回包括無數的時間,無限的空間,這個是第八阿賴耶識功能的作用。研究起來很多了,那麼這個分別整個是心的作用,這八個識的作用,就是心的作用分類的解釋,使我們去瞭解它,所以八識是一個心王,就是這個心,心在做主宰,所以天堂地獄在哪裡?在我們心中。佛與眾生在哪裡?也是我們心造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意識的作用,這就是八識。
那麼這個八識要怎麼樣修正它呢?《瑜珈師地論》就告訴我們智慧的觀察。所以最嚴重的是觀心的法門,先從觀察自己心理行為,反省自己心意識觀察的開始。那麼觀察的部分呢?分三地,歸納起來三個原則,他所謂有尋有伺地,無尋有伺地,無尋無伺地,這是初步的。換句話說你們談觀心參禪,這個就是參禪,學密宗這是密宗的道理,大手印的道理就是這個道理,就是這個原理發出來的。有尋有伺,尋伺兩個字拿古代的翻譯,古代初初佛學進入中國的時候,魏晉南北朝翻譯叫有覺有觀,無覺無觀等等。那麼我們看《心經》,說觀和照,照見五蘊皆空和觀自在菩薩,觀和照在層次上、在心理的反省研究觀察的層次上是有差別的。那麼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他講的不同,他的名稱不是覺觀就叫尋伺,尋就是心理思想返照自己,一步一步觀心。
所以我們大家看看現在就可以尋找嘛,我這個思想從哪裡來啊?譬如我們早上一醒了第一個念頭,現在大家有沒有個把握?我們今天做一個猜迷,不是猜迷,猜迷不對,我們來睹,我們大家寫一個字據寫下去,你明天早晨醒了第一個思想是什麼?有沒有把握?沒有把握,誰都沒有把握。這個思想從哪裡來?今天所有的思想睡著了到哪裡去了?這個道理,我們不管昨天今天明天,就是現在我們坐在這裡,你看你剛才一聽話的時候,你自己大家回轉來看,多少思想在裡頭,第六意識在裡頭轉?腦裡心裡頭?連腦連心都在內,多少思想多少感覺,這個思想過去了到哪裡去了?下面沒有來,下一秒鐘是怎麼來的思想你也沒有把握,你要追尋這個東西。尋,好象一個獵犬追一個兔子一樣,尋找。
那麼普通的道理呢?佛學就叫大乘道一切的戒定慧,從起心動念處先觀察自己。我們心一動,念一動,這個念頭對不對、善的惡的是的非的,自己搞得很清楚。所以很多人講修養的境界,你譬如說功過格,就是古代留下來,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古代也不是佛家的,這是儒家的。現代人因為沒有學識,根根不知道了,以為這個是自己發明啊或者佛家,不是的,過去儒家理學家以後發明功過格。每一天畫很多的格,有些人用紅黑豆,每一天自己的思想、做了一件什麼事情,認為自己做的有意義對的事情啊,拿一顆紅豆擺在口袋裡;認為今天忽然動「哎呀,他那一件毛衣多好啊,忘記了放在椅子上,等一下下課的時候我把它拿走了多好呢」。這個念頭是壞念頭,自己一想「哎呀,我怎麼這樣搞」,自己抓一顆黑豆放起來。每一天自己反省自己,今天黑豆子多,今天起心壞心思多;那麼有些人功過格每天檢查自己,今天做的事,好事做得多好的心思多,就在那個格格裡寫記載下來,嚴格的要求自己、反省自己。像我們過去小的時候讀書,看到老師們乃至在我們桌子上擺的有功過格,叫做功過格,也不是用到老師管你的,這是中國的讀書,以前的讀書,青年開始自己要求自己,很嚴啊,這是理學家的辦法,理學家也就是戒律上來的。
從起心動念的反省,靠功過格已經靠不住了,一起心動念就有善惡是非,這個就是觀行。那麼慢慢的,所以唯識的說法,五重唯識觀(一、遣虛存實識,二、舍濫留純識,三、攝末歸本識,四、隱劣顯勝識,五、遣相證性識)。五重唯識觀,這個就是修行的法門。這個就是舍濫留純,第二重,把心理的壞的心眼每天反省檢查,就是儒家所講的反省,孔子在《論語》上提到,孔子的學生曾子講的「吾日三省吾身」,這是反省。那麼這個反省啊,不止一日三省,起心動念,念念要求自己。舍濫留純呢?也就等於理學家講的慢慢自己反觀反省,我們借用理學家兩句名言,「人慾勝淨」。慢慢反省,一天一天訓練自己心地專門向好的方向走,「人慾勝淨」,乾淨、洗乾淨了,「人慾勝淨,天理流行」,所以起心動念都是天理良心,光明正大。光明正大天理良心也是識啊、意識啊,不過是舍濫留純了。
那麼什麼叫遣虛存實?慢慢妄想分別少,自己心境的「清明在躬」,借用儒家的話,清清明明,心裡頭「天理流行,清明在躬」。也就是我們平常講修養的說,大丈夫的胸襟啊如光風霽月,文學形容一天心境都是天理流行的境界,光明磊落。換一句話我們拿小說上來講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鬼不驚,鬼來都不怕,我們也可以,光明磊落,光明正大,虛妄妄想不起了,停下來心裡很踏實,心意識完全是純淨。
第三重是攝末歸本識,枝枝節節的雜念妄想不起來了,此心永遠很清淨,假使說念佛是念到一心不亂了,只有一句佛號,沒有其他的雜想亂起了,不是壓下去,自然的。
四是隱劣顯勝識,壞的心思絕不動了,好的境界心境在光明自然中啊,慢慢有些不可思議的殊勝境界就來了,所謂叫做不可思議不是神奇啊,就是不是第六意識能夠想像得到的那個本性的那個面目呈現了,那個境界最殊勝的出來。
五是遣相證性識,最後一切相一切心相、現象皆空,明見自心,見自本性,見自本性以後呢,這個時候才是修道到達了。
剛才我們解釋了這個系統,大家聽了系統抓不住啊,五法、三自性、八識,剛才講到八識這個範圍,那麼這個系統的修證呢?觀察心地,那你說怎麼做功夫啊,自然有功夫。如此觀察心地反觀呢,有四加行的功夫,暖、頂、忍、世第一法,自然得暖、得頂,暖頂境界包括生理脫胎換骨,氣脈的變化已經都變完了,脫胎換骨,忍最後是切斷一切妄念,那麼並沒有涅槃啊,在人世間就是活神仙、活佛、活羅漢,證得了世間第一,還沒有超出世間。超出世間要發大心,行一切功德,利一切眾生才能成菩薩、成佛。
所以自度度他,先度到這個程度。那麼到達了呢?整個成佛境界是二無我。所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先做到「人無我」,一切眾生性相平等,無我無人,一切平等,人無我。最後「法無我」,連一切法都不要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還有個什麼法?有個法就著相,又落在遍計所執中了。
今天向諸位補充上次簡單明瞭報告彌勒菩薩的唯識法相的系統。不過我這樣講也講得很辛苦,把我吃奶奶的力氣都拿出來了,只講到這個程度了。這樣龐大複雜的東西要很短時間以內簡單明瞭告訴你,只能做到這樣,再也沒有辦法簡化,簡化到極點了。
——摘自: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楞嚴經講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