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慈商們曾經的輝煌和驕傲

精彩內容

與有著「藥材之鄉」美譽的磐安不同,慈溪以平原為主,很少出產中藥材,但仔細研究慈商歷史就會發現,慈商的最大歷史成就就是經營中醫藥材和葯堂。在近代,由慈商開創經營的同仁堂、張同泰、震元堂等,不僅佔據了中國中醫藥界的半壁江山,也充分顯示了在那個動蕩年代他們「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和民生情懷。慈商的高大,在散發著濃郁葯香的歷史中一覽無餘。

作為中國中醫藥堂的最高形象,同仁堂依舊以她的古老、神秘和誠信受到萬千民眾的歡迎。這家由慈溪人樂梧岡於1669年一手創辦的中藥館,由清朝皇帝欽定皇宮御善房達188年。她繼承中國中醫藥文化,融合清宮宮庭製藥技術,「配方獨特,選料上層,工藝精湛,療葯顯著」,300多年來為萬千患者送去了關懷和希望。同仁堂,也因此成為中國中醫藥堂的代表和中國中藥學的驕傲。民國3年,同仁堂後裔在開津開設達仁堂,工商結合,自產自銷,一時生意興隆。到清末民初,同仁堂在全國的分號達到40多家。

今天的杭州中山北路已是車水馬龍,惟獨那個叫張同泰的藥店,歷經200多年歷史風雨,依然高大,依然古色古香,彷彿向人訴說著她不平凡的身價和與眾不同的歷史。張同泰由慈溪馬經村人張梅於1805年一手創辦,系杭州現存最為古老、經營時間最長的國葯號,比胡慶余堂還要早70多年,與胡慶余堂、葉種德堂、萬承志堂、泰山堂和方回春堂合稱杭州舊時最為有名的六大名藥鋪。「悉遵古法,務盡其良」和「貨真價實,誠信經營」的經營祖訓,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慈溪商人誠實、守信的優秀商德。在張同泰創辦三年後,曾於清廷刑部任職的慈溪人葉譜山,離任寓居杭州後,在望仙橋直街開設葉種德堂。其廣采各地地道藥材,選用歷代宮遷用方和家傳驗方,前店後場,一時生意興隆。到光緒年間,葉種德堂因為注重藥品、恪守醫德,成為杭州國葯號之首。

而在紹興、溫州和湖州三地,由慈溪人開設的中藥房因為藥材地道、服務細緻,均成為當地頭號中藥店。在溫州,葉心培在西門外開設葉同仁中藥房,一邊行醫,一邊售葯,因為醫術高明,存貨充足,不久聲譽鵲起,稱雄溫州藥材界。在紹興,歷經260多年風雨,震元堂依然矗立,這家由慈溪杜家橋人杜景湘於1752年創辦的中藥堂,以經營中醫藥飲片、人蔘、鹿茸為主,品種繁多,貨真價實,真不二價,很快得到了歡迎,先後在柯橋、蕭山等地開設了5家分店。而在湖州,由慈溪人開設的葉慕韓齋因為選料考究,泡製精良,成為太湖南岸、蘇浙皖地區負有盛名的藥店。

在上海、重慶、蘇州等當時的大城市,均有慈溪人開設的藥店。在上海,慈溪人童氏繼開設童涵春堂後,又在蘇州開設的童春堂,成為蘇州城的四大名藥店。一個不出產藥材的地方,竟然開出了在當時社會這麼多出名的藥店,這是令很多研究者頗為費解的事。更有意思的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杭州胡慶余堂、葉種德堂、方回春堂、萬承志堂和張同泰、泰山堂六大名葯堂的經理也全是慈溪人。看來,慈溪商人對中國中藥的貢獻功高至偉。

今天,慈溪當地政府在看到了慈溪中醫藥曾經的輝煌後,借鳴鶴古鎮開發保護之機,將當地中醫藥歷史與文化的再發掘作為重要課題,還於今年開展了慈溪市首屆養生旅遊節。

來源:公眾微信「春秋a老徐說」 徐根輝


推薦閱讀:

為生命驕傲
朴多賢,與其卑微到塵土裡,不如多留些驕傲與疼愛給自己
母親的驕傲
身為中國人 我驕傲
與其卑微到塵土裡,不如留一些驕傲與疼愛給自己

TAG:醫藥 | 中醫 | 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