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生家張祖仁論飲食養生 張祖仁說我們靠什麼長大?靠的是食物,是食物把我們養大。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生的大事. 飲食是供給機體營養物質的源泉,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
中國養生家張祖仁論飲食養生
張祖仁說我們靠什麼長大?靠的是食物,是食物把我們養大。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生的大事.
飲食是供給機體營養物質的源泉,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完成各種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條件。
《素問經脈別論篇》云:「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人們攝取的飲食,經胃的蠕動,腐熟成食糜,水液與食物相互摻合在一起,食糜排入小腸,經過小腸的分清別濁,將清的部分,營養物質上輸給脾,脾胃是升降氣機的樞紐,脾胃之清陽,上濟心肺,心肺通過吐故納新,肺主肅降,肺朝百脈,肺將營養物質輸送給全身,濡養我們的五臟六腑後,經過新陳代謝,回歸心臟。這裡明確指出了飲食在進入人體以後,滋養臟腑、氣血、經脈、四肢、肌肉乃至骨骼、皮毛、九竅等的作用。中國傳統養生之道,特別注重於飲食。
張祖仁說現在很多朋友也特別注重每天都要吃什麼,怎麼吃,但大多注重的是從口味好不好、營養夠不夠,均不均衡這些方面來考慮的,可是從中醫養生的角度,飲食的選擇和搭配又有什麼不同的講究呢?
1.飲食一定要把握寒熱。中醫認為我們吃的五穀雜糧,都有寒、熱、溫、涼、平五性,要看食物的屬性和身體需要,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寒涼生冷食物易傷脾,煎炸辛辣等溫熱食物易傷胃,體內熱的要吃寒涼性的,體內涼的時候要吃溫熱食物。如果寒熱不調,可使脾胃受傷,積食停滯,脾胃為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胃不動了,氣機升降受到阻遏,氣機不暢,產生郁,百病起於郁,所以百病叢生。食物的寒熱適中是飲食養生的重要原則。
俗話說得好:「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要醫生開藥方。」還有:「上床蘿蔔下床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是長期流傳於百姓中的經驗,但是很少有人能夠講出它的道理。為什麼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吃薑可暖胃以助陽氣;冬天吃蘿蔔降內熱以滋陰氣。早晨如春,傍晚如秋。晨起吃薑升發肝氣令人陽氣開放,精神充沛;傍晚吃蘿蔔令陽氣收降,迎接陰氣開放以利睡眠。
2、飲食五味偏嗜:
2.一是要把握食量,饑飽有度。《黃帝內經》曰:「吃飯的量恰到好處補氣,吃多了傷氣。」我們有很多從四、五十年代走過來的老同志,有時候看還有一點點剩菜剩飯,捨不得扔掉,把它吃掉,結果胃就吃嗔了,這樣對不對,不對,過量飲食使胃部脹滿難以正常蠕動,一旦食物停滯,呆在胃裡,就會產熱,氣見熱即離;加之吃得太嗔,耗氣太多,導致氣虛,氣虛加重胃的負擔,兩者和而為之,導致胃丕,不動了,則出現腹脹、噯氣吞酸。長期多次過量飲食會引發痰飲之症。
張祖仁說飲食是供給機體營養物質的源泉,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完成各種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條件。長期過飢會造成營養不良,飲食是人體精氣神的物質基礎,沒有了這個物質基礎,你哪來的精氣神,一天就是無精打采,幹什麼都沒有什麼興趣。
時飢時飽更易傷害脾胃,因為他要不斷的調整,加重了胃的工作量。就像我們上班一樣,今天的政策是這樣,明天的制度是那樣,今天才作完的工作,到明天又沒有用了,你煩不煩啊。養生提倡「節滿意之食,省爽口之味」,不論面對什麼樣的飯菜,都吃到八分飽為宜,做到愛吃的不要食之過飽,不愛吃的不要食之過少,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是保證健康之要點。3.飲食一定要清淡。人活一口氣,所以我們隨時都要注意保存我們的陽氣,而不要耗散陽氣。「味厚的傷氣,味淡的補氣」。我們到醫院去看那些病人的叮囑,都是清淡飲食。為什麼?清淡飲食補氣,尤其到了夏天,夏天體內的陽氣比較空虛,再吃味厚的食物,傷氣,體內的陽氣會更加空虛。
4、營養均衡,不可偏食。各種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素,也有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屬性,對人體陰陽氣血、五臟六腑、筋骨肌肉等都有不同的影響,(《黃帝內經》云:「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哪一項都不可偏廢。5、飲食要注意注重飲食衛生。在清洗、烹飪、進餐的各個環節,都要防止「病從口入」。飲食方面除以上注意事項外,我們還應保持心情愉快,不大喜,不大悲,不大怒,不憂愁,以保持臟腑調和,氣血舒暢。6、7、飲食還和節氣、年運有關。今年是戊子年,火運太過,今年不宜吃上火的東西,任何溫補的都不能吃。
「食不語,寢不言」是我國的老話,可別看它老,卻很有道理。張祖仁說所謂「食不語」就是要求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交談。其一,吃飯說話會影響消化。因為進食後,身體需要調動更多的血液流向消化系統的不同部位,以便使腸道獲得更多的能量去分解、消化、吸收食物。吃飯時談話,會使本該流向胃的血液流向了腦,就會影響胃的消化功能。此外,一邊吃飯一邊說話,還會分散吃飯的注意力,影響咀嚼和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未嚼爛,又不能拌入足夠的消化液,必然會增加胃的負擔。而且說話延長了吃飯時間,飯菜涼了對胃也是不良刺激。張祖仁說,吃飯時說話,還可能會引起嗆噎。因為咽喉部是一個四通八達的通道,向上可通鼻腔、口腔,向下後可通食道,向前則可通氣管。吞咽食物時,為了保證食物通路的順暢,吞咽反射會進行一系列的複雜動作。一是小舌頭上抬,正好蓋住鼻腔後部,防止食物進入鼻腔;二是咽部一些小肌肉收縮,防止食物往前流入口腔或誤入「耳咽管」。三是喉頭上提,使會厭軟骨蓋住氣管。這樣,四通八達的咽喉就只剩下食道,保證了食物能乖乖沿食管進入胃。而如果吃飯時說話、大聲吵嚷或哈哈大笑,都可能干擾到這一過程,使食物誤入「歧途」,進入鼻腔或氣管,引發咳嗽等問題。「寢不言」的道理就很簡單了。在睡覺的時候,大腦需要安靜下來,但如果繼續談話,討論問題,就會使大腦興奮起來,導致失眠多夢,影響睡眠質量。
作者:福州二中轉省保健休閑協會張靜郵編:350001
推薦閱讀:
※「媽媽,同學家有五套房,我們家有幾套?」你的回答很重要。
※丁學良:富國的平民在反擊我們!——英國脫歐和非富國丨專業視角
※普通話是「胡化漢語」嗎?我們只要真相不要偏見!
※每日捧腹段子精選:等我們老了,qq動態這樣寫
※誰在麻醉我們的民族?
TAG:中國 | 食物 | 人體 | 人生 | 飲食 | 營養 | 養生 | 發育 | 吃飯 | 物質 | 長發 | 供給 | 民以食為天 | 大事 | 生長發育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