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同性戀調查報告及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思考

作者:李寧,等來源:《中國性科學》雜誌更新日期:2014-2-18文章導讀:使用QQ聊天工具,通過同性戀QQ群找到對象,採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通過使用問卷星專業的問卷調查網站,全部採用網上問卷直接填寫。結果:總共有992人填寫,其中有70人答卷有2題以上為空,視為無效答卷,予刪除,有效答卷922份。1 前言同性戀,在當今社會依然是個敏感的話題,雖然同性戀經歷了從疾病到正常現象觀念的轉變,世界上也有十幾個國家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是對同性戀的歧視與誤解仍普遍存在,對於同性婚姻合法化在許多國家仍存在激烈的爭論與巨大的分歧。目前在中國關於同性戀的調查報告的研究都是基於異性戀眼光怎麼看待同性戀的,卻缺少同性戀自己的聲音,由異性戀決定同性戀婚姻能否合法化是不是有失公允。為此,筆者特地做一份調查問卷,反映中國同性戀自己的聲音,讓大家看看同性戀人群自己的想法。2 調查對象與方法調查對象:針對全國範圍內的自己認為是同性戀者(在性愛、心理、情感上的興趣主要對象均為同性別的人)。調查方法:使用QQ聊天工具,通過同性戀QQ群找到對象,採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通過使用問卷星專業的問卷調查網站,全部採用網上問卷直接填寫,真實有效。開始時間:2012-08-27;結束時間:2012-12-31。樣本總數:總共有992人填寫,其中有70人答卷有2題以上為空,影響答卷有效性,予刪除,有效答卷922份。3 調查結果與分析3.1 一同性戀人群基本情況性別:922份調查問卷,其中男性468名,佔50.76%;女性454名,佔49.24%。大約男女各佔一半。角色認定:女同性戀中T(女同性戀中的男性角色)稍多於P(女同性戀中的女性角色);男同性戀中0(男同性戀中女性角色)稍多於1(男同性戀中的男性角色)。文化程度:絕大部分調查者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本科及以上約佔三成。可見各個受教育群體都存在同性戀人群。職業:學生、老師、公司職員、醫務工作者、行政、個體、設計師、工程師、科研人員、自由職業、會計、文藝工作者、律師、IT等各行各業都有。籍貫:919名調查者,除了香港、台灣、西藏沒調查者填寫外,來自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包括澳門均有調查者填寫。但有3名受調查者未填寫籍貫(以下均相同)。來源及生活地區:922名調查者中,來自省會城市及各鄉鎮,有一半以上的調查者生活在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鄉鎮農村僅佔一成。可見有部分出生於鄉鎮農村的調查者,移居到大城市。收入:因為被調查者中一部分為學生,所以有2成被調查者無收入。一半調查者收入在1000~5000元/月,一成以上調查者收入在5000元/月以上。婚姻狀況:因為一部分調查者還是學生,所以有超過一半人群是單身沒有伴侶52.39%,有固定同性伴侶的有近1/3約33.51%,一成調查者已婚。感情狀態:381名有過同性伴侶的調查者,3/4調查者只能維持3年以下短時間在一起的感情狀態,極少數人能維持10年以上長久在一起。可見同性伴侶能保持穩定的關係長時間生活在一起,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極少數的。3.2 同性戀性行為性心理特徵第一次發生性關係的年齡:921名調查者中,大部分人還是15~30歲左右發生第一次性關係。由於部分調查者是學生,還未有發生性關係。發現自己性傾向的時間:調查顯示,七成調查者初中或以前就發現自己的性傾向,與39健康網2009年的調查結果相差無幾。可見我們的性教育是不是應該提前從小學就開始。發現自己是同性戀的反應:國內精神衛生專家20世紀90年代一項對1000位男女同性愛者的調查發現,其中40.5%曾有自殺企圖;另一項小樣本調查發現,男女同性愛者中33.0%有過自殺(未遂)行為。一項1998~2001年每年一次對男同性愛者的大樣本調查發現,其中近3/5曾因其性取向感到很痛苦,並因此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約3/5感到很孤獨,3/5感到很壓抑。30.0%~35.0%(曾)有強烈的自殺念頭,另有9.0%~13.0%有過自殺行為。性身份認同困難的同性戀者因為無法認同自己是同性戀,擔心被他人或家人排斥或是希望經由心理治療改變其性取向,會出現社會適應障礙等問題,如焦慮、憂鬱、失眠、恐懼、孤立等癥狀,個別的會選擇自殺,並且他們中有80%以上的人會選擇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隨著社會的變遷,公眾對同性戀的認識,目前近八成同性戀發現自己就接受自己,目前同性戀的自我認可度還是很高的。可見中國的性教育應該放到初中以前,讓每個人都對同性戀有個正確的認識,以免出現痛苦悲觀情緒,影響自己的工作生活,嚴重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性觀念:指的是對性的總的認識和看法,對性生理、性心理、性行為、性道德和性文化等的總認識和看法,如擇偶觀、戀愛觀、婚姻觀、性別角色、性與愛的關係、性交體位的轉換、手淫遺精、生育觀、老年人與性的關係看法。922名調查者中,近一半同性戀的性觀念還是中間的,而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同性戀是追隨西方開放思想的人群。途徑及方式: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首先在大城市、繼而在中小城市普遍出現男同性愛者聚集在一起交往的公廁、公園類場所。這類場所能夠較好地保護個人身份並滿足性生理需求,但在這裡交往者很少發展成固定伴侶。20世紀90年代前期,同性愛酒吧首先出現於山西太原、北京,其後浴池、會所等在大城市和部分經濟較發達的中等城市出現,為同性愛者提供了較寬鬆的空間,特別是為深入交往提供了方便。同期大城市內普遍出現了同性愛浴池,晚近出現了許多會所(類似面向特定人群服務的俱樂部)。在浴池、會所,不僅人們常發生性行為,而且常存在被各國法律明令禁止的公開的性行為和有組織的商業性行為(同性買賣淫)。現代社會網路發達,六成多人開始通過網路途徑獲取同性戀知識的,也是大部分人結交同性戀最常用的手段。人數:按照金西對美國同性戀者數量的統計和懷特姆關於各個社會和各類文化中同性戀者所佔比例均十分接近並保持穩定的權威說法,可以推測,同性戀者在我們的社會中也當佔到成年人口的3%~4%。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等公布報告表明,我國15~49歲男性中有500萬~1000萬性活躍的男同性愛者,約佔性活躍期男性人口的2.0%~4.0%。劉達臨和李銀河等根據多項調查估測,我國目前同性愛者總數不少於3000萬。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一般研究認為,無論社會文化背景,在性成熟時期人口中,同性戀(包括雙性戀)人所佔的比例大約是3%~5%,有專家測算中國的同性戀人口有3900萬到5200萬。形成原因:關於同性戀的形成原因,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都做過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概括起來,目前關於同性戀成因的理論有以下五類: 第一類:生理學理論。其中包括①胎兒期因素;②大腦因素;③荷爾蒙水平因素。第二類:心理學理論。其中包括①弗洛伊德的理論;②貝伯(Bieber)的研究;③沃夫(Wolff)的研究等。第三類:學習理論。第四類:互動理論。第五類:社會學理論。其中包括標籤理論(labelingtheory),預言自我完成理論(self-fulfilling prophecy)等。(Hyde,442-449)將這些理論作進一步的概括,可以將關於同性戀成因的說法歸結為先天說與後天說兩大類。先天是指生理因素,如遺傳基因、激素水平、大腦結構的影響等等;後天則指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如童年環境、青春期經歷以及造成所謂「境遇性同性戀」的環境因素等等。對於同性戀形成的原因究竟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至今沒有定論。相處情況:919名調查者中,與異性相處,八成多同性戀與異性交往無障礙。和39健康網2009年調查結果一致。說出自己的身份:920名調查者中131名佔14.24%不介意,對誰都說,比39健康網的調查8.5%有所上升;154名佔16.74%只對要好的親戚朋友說,包括父母;185名佔20.11%對除了父母以外的親戚朋友說;169名佔18.37%對陌生人說;281名佔30.54%不會對任何人表明,比39健康網的調查50.2%明顯下降。同性戀朋友情況:同性戀不能像異性戀一樣,過著普通的生活去認識交往朋友,只能通過一些虛擬網路及特定的場所(酒吧、公園等)結識同性戀朋友,而且往往要隱藏自己的身份,導致同性戀者缺少同性戀朋友。壓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等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家庭、傳宗接代依然是同性戀者最大的壓力,近五成多表明是自己最大的壓力。中國人的「面子」文化和「湊熱鬧」的習慣,也是家長無法接受自己孩子是同性戀的原因。一般春節回家過年對於單身的同性戀來說是一大難關,要面對逼婚的巨大壓力,親戚朋友都會問起自己的戀愛婚姻的情況。已經到了已婚年齡,卻沒有男朋友(女朋友),往往會被七大姑八大姨的說一通,好心的給你介紹對象。如果孩子出櫃,往往會被別人的父母指指點點,讓父母面對巨大壓力。改變性傾向的態度:920名調查者中,作為同性戀有沒有想過改變自己的性傾向,383名(41.63%)從來沒有想過改變,比39健康網的調查23%明顯升高;280名(30.43%)有時候會動搖,比39健康網的調查40.0%下降;50名(5.43%)很想改變,比39健康網的調查17.5%下降;36名(3.91%)現在正在嘗試,171名(18.59%)嘗試過但不行。父母不接受自己是同性戀:919名調查者中,當父母不接受自己是同性戀,有四成同性戀會堅持己見,有1/3會選擇走入婚姻,和異性結婚。一夜情情況:921名調查者中,近五成同性戀從來沒有一夜情,可見同性戀並非社會上所說的一夜情泛濫。艾滋病:對於同性戀問題,對於同性戀與艾滋病問題,我國的主流社會缺乏客觀公正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他們更多是選擇了迴避,卻又不自覺地去扭曲和誤解,既不願公開的探討認識,卻又在大眾媒體上時不時報道一些負面消息,使得公眾更容易去歧視和誤解。艾滋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是三種,第一是性接觸,第二是血液,第三是母嬰的垂直傳播。可能大多數人說到性傳播的時候會想到異性之間的傳播,異性之間的傳播除了夫妻之間的傳播之外,現在還有性工作者人群里的傳播,還有一點就是同性戀的人群。目前往往談到同性戀就和艾滋病聯繫起來,這種做法其實是嚴重的誤導公眾對艾滋病、同性戀的看法。無論是同性、異性、還是兩性之間的性接觸都會導致艾滋病的傳播。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陰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動(包括陰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時,由於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細微破損,這時病毒就會趁虛而入,進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直腸的腸壁較陰道壁更容易破損,所以肛門性交的危險性比陰道性交的危險性更大。男同性戀肛交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性更大。但是前提是其中一人已經感染艾滋病。如果兩個人都沒有艾滋病,那麼無論何種性接觸方式,都不會感染艾滋病。3.3 對婚姻及自身處境的看法在歐洲許多國家,對同性戀者的歧視已經得到一定控制,同性結婚也已是合法行為,你認為中國離這一天還有多遠。同性婚姻合法化:922名調查者中,對中國同性戀婚姻合法化預測不盡相同,但大部分調查者還是希望中國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支持同性戀婚姻合法化:921名調查者中,大部分同性戀支持中國同性戀婚姻合法化。遭遇的歧視與不公:922名調查者中,六成多同性戀沒有遭受任何歧視與不公,但是三成同性戀不會對任何人表明自己同性戀身份,當然就不會遭受歧視與不公。近四成人曾經遭受歧視與不公。張北川等(1999)調查了744例男男性接觸者,發現他們之中41.5%遭遇過異性愛者的傷害,包括言語侮辱12.9%,嚴厲批判5.4%,毆打3.8%,敲詐勒索4.6%,同性性侵犯4.3%等;54.0%遭遇過來自男同性愛者的傷害,包括言語侮辱11.4%,毆打2.4%,敲詐勒索17.6%,搶劫2.8%,盜竊8.3%,同性性搔擾25.8%,被迫性交4.6%。自身的處境:922名調查者中,總共有八成多同性戀認為中國同性戀的處境是弱勢群體,嚴重的歧視與不公。對歧視的反應:921名調查者,如果因為自己是同性戀被他人歧視,212名(23.02%)會很失望很傷心,比39健康網的調查56.3%大有減少,227名(24.65%)坦然對對方說出自己的心聲;70名(7.6%)還以對方歧視的態度;412名(44.73%)無所謂,自己就是自己,比39健康網的調查3.4%明顯上升。對獻血禁令的看法:禁止同性戀獻血,這是一個歧視性條例,其指導思想是錯誤的。官方公布的艾滋病傳播渠道的數字如下:男男性傳播,2005年0.4%,2007年3.3%。異性性傳播:2005年10.7%;2007年37.9%。按照上述數字和獻血條例的邏輯,如果要根據人的性傾向甄別獻血資格,應當禁止異性戀者獻血才對。煩惱:922名調查者,目前最煩惱的事情是,1/3認為是父母不能接受我們。對生子的態度:921名調查者中,可見近一半的同性戀有生育的需求。但是目前中國孩子上戶口的問題,需要男女結婚,孩子才能上戶口,試管嬰兒也僅僅限於男女夫妻,所以同性戀想通過試管嬰兒生子,給孩子上戶口等等都存在法律上的問題。中國的收養法也不允許同性戀伴侶收養小孩。同性戀伴侶結婚生子領養小孩等等,都亟待中國法律的修改與完善。對形式婚姻的看法:920名調查者中,一半的調查者表示迫於社會壓力,會考慮形式婚姻。對未來的看法:921名調查者中,關於未來,三成調查者表示會步入婚姻,近一半調查者希望能和相愛的同性戀伴侶共度一生。4 討論本次通過對922名同性戀人群的問卷調查顯示,我國各地區、各個年齡層次、各個職業人群都普遍存在同性戀人群,近一半以上居住在大城市,可能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城市普遍有更多的機遇,而且大城市相對於農村思想觀念更加開放,更加能包容同性戀人群。邊遠地區的同性戀因為所在地區交往不便,更容易感到家裡、周邊環境的壓力,跑到城市來。80%的同性戀發現自己是同性戀就能接受自己,而超過10%的同性戀者本身也會因為社會與家庭的觀念影響,無法接受自己是同性戀的現實,選擇逃避或接受心理輔導。正因為網路是超過60%同性戀者結交同性戀朋友的方式,因此本文引用目前網路微博的部分內容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在一些國家或地區已經批准同性婚姻合法化,或同性伴侶民事結合,它們是荷蘭、丹麥、比利時、加拿大、芬蘭、德國、法國、英國、挪威、冰島、瑞典、格陵蘭、巴西、捷克、斯洛伐克、烏拉圭、美國等國家。而在中國,同性戀目前面對困難的處境:一方面,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彆強調生育,而同性戀不可能生育,就被這些人視為沒有價值或者是一種不幸。我國學術界認為崇尚生育的傳統文化是我國社會歧視或反對同性愛現象/人群的淵源和基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多子多福」等傳統思想深深地印在中國人的思想中。但是婚姻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子孫的繁衍?還是平等的自由感情和一生的結合?如果同性戀因為無法繁衍後代而不允許結婚的話,那麼超過5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男女異性婚姻是不是也被禁止呢?其次,由於大眾普遍對同性戀的無知和誤解,往往同性戀關係被視為道德敗壞。甚至有孫海英等名人站出來公開反對同性戀,認為同性戀是犯罪。近一半同性戀的性觀念還是中間的,近五成同性戀從來沒有一夜情,八成多同性戀與異性交往無障礙。可見,同性戀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是受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響,思想道德敗壞,或者是被異性傷害拋棄而產生的變態心理,並非社會上所說的一夜情泛濫,甚至說是犯罪。再次,中國人普遍有從眾心理,努力使自己和大多數人一樣,是不能接受有人會跟自己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是唯一的獨特的不同的,不只在同性戀這個問題上,在很多事情上每個人看法都是不一致的。雖然同性戀對於主流文化說是少數人群,但是少數人群就要受到排擠打壓甚至歧視嗎?同性戀人群雖然在人數上佔一小部分(3%~5%),但是他們其實就可能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的子女、同事、朋友,他們同樣在你身邊為這個家庭、國家做著自己的貢獻。在中國,同性戀還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同性戀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遭受歧視,調查中總共有八成多同性戀認為中國同性戀的處境是弱勢群體,嚴重的歧視與不公。面對現實的壓力,同性戀往往隱藏自己的性取向,有的甚至走入異性婚姻。據張北川教授估計約有1000萬中國女性嫁給了男同性戀者,並且有80%~90%的男同性戀者正在打算結婚或已經結婚。目前保守的估計,國內的「同妻」(註:因社會文化壓力等原因,許多性取向為同性戀的男人與異性結婚,他們的妻子被稱為同妻)人數不少於1000萬。同性戀者違背自身性取向,違背「夫妻相互忠實的義務」,背著「欺騙」、「不忠誠」的罵名走入異性婚姻,不僅對自己造成傷害,而且也侵犯了配偶的知情權、配偶權甚至健康權。著名性社會學家劉達臨教授等據其調查結果指出,中國90%以上的男同(含男雙性愛者等)已經或將會與異性結婚,而他們的異性伴侶卻並不知道實情,這就形成了兩個情感畸形的婚姻家庭。當異性伴侶得知實情後,可能會引發悲劇的產生。2012年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外國語學院韓語教師、剛考取博士研究生的羅某,因無法接受自己作為一個同妻的事實,從科華南路一座公寓的13樓墜下,當場身亡。這是同妻的極端例子。張北川說,當前中國有關性取向和性別弱勢人群的政治、法律環境,不僅與發達國家相距遙遠,也明顯不如南非、巴西等新興大國,甚至落後於古巴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同性愛者所處人權環境之惡劣,讓科學與博愛痛心和恥辱;而同妻遭遇的不幸,同樣讓平等與自由神傷和蒙羞。李銀河說,我們不僅落後於歐美,而且落後於非洲國家了。春晚的「找力宏」事件之所以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台灣電視連續劇《兩個爸爸》的熱播,都顯示出了同性戀這個群體廣泛的群眾基礎。2013年1月30日下午北京平谷,兩名老年男同性戀者在支持者的鑒證下舉行「婚禮」。兩人還在微博上積極發布信息,尋求網友支持,並反駁部分身邊人和網友的歧視看法:「我們兩個老頭相愛了。」2013年2月25日北京有一對女同性戀欲結婚登記遭拒,隨後廣州女同性戀人慾登記結婚遭拒,此次調查顯示,84.69%的被調查者支持中國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如果中國通過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有50.43%的被調查者表明會立即註冊申請結婚。但是鑒於目前中國同性戀婚姻還未合法化現實,超過30%的同性戀者不會對任何人表明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五成的同性戀目前最大的煩惱是社會和父母不能接受自己,49.89%會考慮形式婚姻,4.24%目前已經是形式婚姻。形式婚姻是一個男同性戀與一個女同性戀結婚,給父母家人社會一個交代,雖然婚姻受國家法律保護,實際上就是一場戲,夫妻間沒有性關係,雙方在生理和人格上保持獨立,這樣的婚姻往往因為經濟、孩子等諸多問題產生矛盾分歧。有42.56%調查者希望自己能和相愛的同性戀伴侶共度一生。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的今天,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支持同性婚姻,這也是體現中國人權進步的標誌。近年來,作為社會學知名性學專家李銀河幾乎每屆兩會期間都會公開邀請人大代表能夠幫忙提交或吸收相關議案,卻始終沒有得到回應。李銀河在同性婚姻提案中提出,中國允許同性婚姻有百利而無一害。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可以使同性婚姻得到法律保障,並可以減少與其他同性間短期性關係,減少性病傳播幾率,同時也是控制人口的手段之一。2013年2月16日,李銀河曾公開呼籲今年兩會期間能有代表提交和附議該議案。此後,一直從事同性戀群體公益工作的梁文輝在微博上@了多位較為活躍的全國人大代表,但未有回復。最近,百餘位同性戀父母又聯名公開致信全國人大代表呼籲修改《婚姻法》,希望同性戀者能擁有平等的婚姻權利。受此啟發,梁文輝決定通過寄信的方式「希望會有迴音」,經過一天一夜搜索,終於找到百名全國人大代表的辦公地址。對於寄信的回復率,梁文輝表示有一定的擔心,「有一封回復都是希望,我們主要還是希望通過行動讓人大代表對此問題給予關注。」希拉里說,同性戀人群「是完全平等的公民,享有公民權……包括婚姻權」。她表態,「從個人及政策法律角度」支持同性婚姻。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公開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這體現一個公民基本的人權。指導AIDS防治工作反歧視的政策背景與人權理念有關。我國學術界已從反歧視和人權建設的角度明確提出這一問題。在當今這個自我權利早已推崇的社會,我們卻用著自己的力量去干涉別人的私人生活,而且不受法律制裁,我們認為這是有悖於中國法律精神,甚至是有悖於憲法基本人權精神的。公平對待同性戀人群,不僅有利於婚姻家庭的和睦,在社會範圍內也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人無高低貴賤之分,每個群體都有爭取平等、爭取自己應有的社會地位的權利。在中國這個注重傳統觀念,但又強調法制、人權的國家,是不是也應該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雖然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是一旦中國同性婚姻合法化,會給更多中國公民帶來婚姻與家庭的幸福,給中國的同性戀人群一個美好的明天。隨著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得到進一步認可,我國同性愛/艾滋病問題將有望得到較好的解決。
推薦閱讀:

學會如何學習
藍色和綠色總是說錯的人有什麼問題?
針對男生女生向前沖第一季有何思考?
讓·梯若爾給全球經濟帶來哪些思考
【思考】蔣華林:法官、醫生和魯迅

TAG:中國 | 同性戀 | 婚姻 | 思考 | 同性婚姻 | 同性 | 合法化 | 調查 | 調查報告 | 合法 | 報告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