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辨四聲是學詩詞平仄的基礎

我國的詩歌發展到了唐代,它的聲調、格式走向嚴格的規範化,形成一種格律詩。早在南北朝,詩歌就講究聲律,同時受駢體文的影響,詩歌中的對偶逐漸工仗。因此,從南北朝到唐初,就出現了不少暗合格律詩形式的作品。

到了武后時代,杜審言(杜甫的祖父)的作品已完全合乎格律詩的形式了。那時的沈佺期和宋之問,從前人和當代人應用格律創作的實踐中,把已經成熟的形式肯定下來,完成了格律詩規範化的任務,使以後作詩的人有明確的規則可循。這種格律詩,唐代人叫作「近體詩」 或「今體詩」 ,而稱以前的詩歌為「古體詩」 ,或「古詩」 、「古風」 。

自此以後,近體詩與古體詩有了明確的界限,詩人在創作上,有專工近體的,有專工古體的,也有兼而工之的。但自唐到明清,官方科舉考試,一律以近體詩為標準格式。近體、古體都是相對而言的;今天,近體詩又成為舊體詩了。

古體詩形式上比較自由,字數不等;句數不限;押韻一般雖是上句非韻,下句押韻,但允許句句押韻或中間換韻的。至於聲調的平仄、字面的對偶一概不講究。近體詩則有嚴格的要求,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的規則。

它要求作者精心、巧妙地選擇和利用漢字的聲、韻、義等要素,按一定的規則組合起來,使詩句具有抑揚頓挫的聲調和樂曲般的節奏,在詞語與句式上呈現出和諧的對稱美,以增強詩歌的藝術魅力。格律今天在詩詞界仍有重大的影響,人們看你做的舊體詩「及格」 不「及格」 ,往往首先看這詩的格律合不合轍。

近體詩的字數、句數,比較簡單,只要讀了一些近體詩,可以無師自通。一句五個字的,叫五言詩;一句七個字的,叫七言詩。句數有三種,四句的,叫絕句;八句的,叫律詩;八句以上的(最少十句,有多至二百多句的),叫排律,也叫長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言排律簡稱五排或五長;七言排律簡稱七排或七長。近體詩按字、句來分,只有兩類六種。

推薦閱讀:

龍向水三合基礎
改變命運的基礎功夫和詳細方法
八字基礎知識
健身基礎理論知識(一)

TAG:詩詞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