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變,是建盞中至高無上之神品——曜變建盞鑒賞·之二
日本靜嘉堂藏品宋代國寶曜變天目「碗中宇宙」
眾所周知,當今優秀的建盞大都被日本收藏,僅存於世的三件曜變均藏於日本博物館,悉數被定為國寶級別的文物。
藏於日本靜嘉堂文庫的曜變天目被國際陶藝界公認為「碗中宇宙」、「天下第一名碗」,並譽為陶瓷藝術的珠穆朗瑪峰。同時,也是日本徳川家族代代相傳的鎮家之寶,也是家族當時傲視天下權勢的象徵。
靜嘉堂曜變天目細節
在中國本土,只有2009年在杭州(南宋時期的都城臨安,今杭州),發現了半隻破損的「曜變天目」。
2009年杭州出土宋代曜變殘片
曜變建盞,在日本稱「曜變天目」,為中國福建建陽水吉建窯所燒制,是宋代建盞中一次上釉、一次性高溫燒制過程中,瓷釉和窯火在極致幻變的氛圍里自然生成的神品!為世間所無之物,是建盞中至高無上之特殊珍貴品種。
建窯爐火高溫1300℃以上
其斑紋在光線下會幻變出宛如宇宙星雲深邃絢麗的耀斑和光暈,難度極高,幾率極低,要從數十萬件的建盞里才能偶然所得,珍稀非凡。
宋代建窯蘆花坪遺址堆積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曜變天目」,日本的大阪藤田美術館和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就不可能有今天在世界同類博物館中至高無上的江湖地位。
日本藤田美術館藏品國寶宋代曜變天目
據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介紹,「曜變天目」是中國宋代建窯創燒的一種釉面極具特色的陶瓷器,須有諸多的元素和適合的溫度使其呈現出斑駁燦爛的色彩。經過精心細研而燒成,極為珍貴。
日本龍光院藏品國寶宋代曜變天目
日本古代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文獻是《君台觀左右帳記》(1511年),這本書是室町幕府足利將軍的朋友們對他收藏的唐物(東山御物)進行評鑒的記錄。在這本書中被高度評價的唐物,是當時所能收集到的最好的東西,因為是以優美和稀少作為選擇標準。書中記載:
曜變,是建盞之最,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僅次於曜變的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
日本古代重要文獻《君台觀左右帳記》
日本著名中國古陶瓷學家小山富士夫(1900~1975)在《天目》一書中曾給出曜變的釋義:
「建窯所燒,在掛有濃厚黑釉的盞面,浮現出大小不同的結晶,而其周圍帶有日暈狀的光彩者為曜變……『曜變』一作『耀變』,是因為它含有光輝照耀之意。」
陸金喜曜變作品
建盞為什麼又稱為「天目」?
在日本,都把建盞統稱為「天目」。 為什麼在日本建盞又稱為「天目」呢?這得從宋代鬥茶說起。
宋代文人僧侶鬥茶場景
宋代流行「鬥茶」,這是角逐茶之優劣的遊戲,而宋代人普遍使用建盞作為茶具。建窯燒制的「建盞」由此也大量流傳到香火旺盛的禪宗寺院。
浙江天目山昭明禪寺
據史料記載,南宋時期,日本鎌倉時代(十二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大批日本僧侶來到浙江天目山的禪宗寺院修行,接受中國禪宗文化的熏陶。
浙江天目山昭明禪寺
這批修行的日本僧人回國的時候,將飲茶鬥茶的茶器建盞從天目山帶回了日本,所以,在日本「建盞」有了一個一直沿用至今的名字「天目茶碗」。從此以後,他們就把建盞及黑釉器統稱為「天目」。
浙江天目山
唐宋時期,日本人將中國的茶和茶文化帶到了日本,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和敬清寂」,用字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閑寂的審美觀;「和敬」表示對來賓的尊重,將日本的茶道精神發揚光大。
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
日本人的繼承和改良的能力很強,他們學習中國的飲茶文化,改良出日本的茶道精神;他們從中國帶回的茶具也一直傳承至今。
日本大阪東洋美術館藏品油滴盞
「天目茶碗」傳到日本後,日本人對飲茶文化和中國的茶具的興趣更是有增無減,而當時的大名家足利義滿更是在中國大批收購上等名貴的茶具。從日本江戶時期到現在,所有的日本大名家裡都藏有天目,現在保存下來的「天目茶碗」幾乎都是當時大名家擁有過、使用過的。
日本根津美術館藏品兔毫盞
天目瓷是日本傳統茶道中最為名貴的茶具,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天目瓷」是茶碗中的極品,地位舉足輕重,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今天,"天目"已成為黑釉一類陶瓷器的國際通用名。
日本九州國立美術館藏品油滴盞
這說明「天目」在他們心中不僅僅是色彩神秘的國寶,還是表達對器型的一種尊重,所以當你走在日本茶與瓷器的街頭時,若有人拿個柴燒碗狀說這是「黑崗天目」時你不必感到驚訝,也不用感到奇怪,他們甚至把用黃金打造出來的建盞器型也稱為「黃金天目」。
日本德川美術館藏品油滴盞
曜變建盞流傳日本的傳說
南宋時期,燒制「曜變建盞」是極為偶然的,這種紫蘭色的斑紋和絢麗的色彩被陶工們認為是「妖器」,是上天對人的懲罰。這也和宋朝崇尚古樸深沉、典雅高貴的審美有關。
2009年在杭州出土的曜變殘件
所以,一旦發現燒制出這種「妖器」,他們會把它打破毀掉,或者丟棄,世上僅存的三隻曜變建盞,也是極其偶然的機會才流傳到日本的。
2009年在杭州出土的曜變殘件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品質優良建盞燒成率太低,不足萬分之一,而「鷓鴣斑」和「曜變」,燒成機率更是分別只有十萬分和百萬分之一。由此可見,「曜變建盞」在宋代也是十分珍稀,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每到生產建盞季節,皇帝都要向建窯派出監盞官。
建盞生產場景圖
傳說十三世紀中葉,建窯有位師傅無意間燒出了曜變,驚奇之餘,略一沉嚀,沒有立即上報監盞官,而是叫他的徒弟拿到外面丟到河裡。小徒弟一臉忙然,問師傅:這麼漂亮的盞可是百年難得一見萬里挑一的精品中的精品啊,為什麼要丟了呢?然而師傅卻眼睛一瞪,堅持讓徒弟拿去丟掉。
宋代建窯遺址
無奈之下,小徒弟只好服從,像寶貝一樣的捧著這隻盞,依依不捨、念念叨叨走到河邊,正要往河裡拋的時候,卻意外碰到了一個來中國禮佛到處雲遊的日本和尚。
建盞製作圖
和尚看到小徒弟手中的建盞,眼睛一亮,就問他「這麼漂亮的盞你為什麼要扔到河裡啊?」小徒弟連忙告訴了和尚事情的緣由。日本和尚心想:這麼漂亮的盞怎麼能丟呢?就跟小徒弟商量:「與其丟掉,你不如把他送給我吧!」本來對這個盞就愛不釋手的徒弟心中也是萬分不舍,於是便把這個盞送給了和尚。
日本留學中國的雲遊和尚
把建盞送給和尚後,百思不得其解的小徒弟追問和尚,師傅為什麼要把只盞丟掉?得到意外收穫的日本和尚高興之餘,就告訴這位小徒弟實際原因:「你的師傅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因為「曜變盞」燒成的幾率太低,怕萬一皇帝看見了命令你們繼續上貢,而你們如果再燒不出來,一定會因犯欺君之罪而招惹殺身之禍。所以,師傅們寧可毀棄,也不願意上報朝廷。
建盞製作圖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僅存的3隻完好無損的曜變建盞會在日本,而我國就只有杭州出土的半隻曜變殘盞的原因。
宋代社會的審美取向
在建窯鼎盛的宋代,文化整體趨向於保守、內斂、淡雅,相對於唐的熱烈和奔放,宋顯得沉靜、理智、淡薄,體現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簡潔素雅之美,有明顯的民族精神體現。
宋代第一茶器建窯黑釉瓷
霍然的《宋代美學思潮》說:
它不是洶湧澎湃的洪波巨浪,裹挾著眾多的波濤向前奔騰;而更像一泓汩汩前行的河水,在緩緩流動中顯露出韻味悠長的環環漣漪。
宋代第一茶器建窯黑釉瓷
表現在瓷器方面,講究的是細潔凈潤,質樸無華,色調單純,趣味高雅;表現對神,趣,韻,味的追求和彼此的呼應相協調,並相互補充。這些內在的美被建窯黑釉瓷呈現的淋漓盡致。
宋代第一茶器建窯黑釉瓷
陸金喜曜變作品
聚德勤守逸,賢道義維馨!
曜變彌珍貴,一盞永流傳!
推薦閱讀: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古代名人《讀書詩》鑒賞!
※古詩文閱讀鑒賞,解答有妙招 | 乾貨分享
※古詩鑒賞:關於月亮的詩句古詩
※詩詞鑒賞之元稹《洞庭湖》
※古詩鑒賞講解版
TAG: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