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邊塞詩鑒賞

邊塞詩鑒賞 2008-12-29 11:34閱讀: 邊塞詩鑒賞請欣賞:從軍行(其四)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行,詩歌的一種體裁,從軍行,寫軍隊生活的樂府古題,王昌齡共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宏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涼州詞》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註解】: 1、夜光杯:一種白玉製成的杯子。王翰: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雲元年(710)進士,玄宗時作過官,後貶道州司馬,死於貶所。性豪放,喜遊樂飲酒,能寫歌詞。並自歌自舞。《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尤以《涼州詞》為人傳誦。唐人七絕多是樂府歌詞,涼州詞即其中之一。它是按涼州(今甘肅省河西、隴右一帶)地方樂調歌唱的。《新唐書·樂志》說:「天寶間樂調,皆以邊地為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這首詩地方色彩極濃。從標題看,涼州屬西北邊地;從內容看,葡萄酒是當時西域特產,夜光杯是西域所進,琵琶更是西域所產。這些無一不與西北邊塞風情相關。這首七絕正是一首優美的邊塞詩。邊塞詩,若以對戰爭的態度為標準。可劃分為歌頌戰爭與暴露戰爭兩類。本詩所寫戰爭的性質和背景已無可考,但從詩人感情的脈搏來體會,這無疑是一首反戰的詩歌。不過它不正面描寫戰爭,卻通過戰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的悲痛情緒,用筆十分隱蔽曲折。首句設色艷麗,故意誇示飲宴之美:在晶瑩透亮閃閃發光的杯子里斟滿了葡萄美酒,戰士們聚在一起準備痛飲了。寫到這裡,突然來一頓挫:「欲飲」而無奈「琵琶馬上催」。這個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轉折。馬上的樂隊彈起琵琶催人出發,這使得將士們心情大變,由熱鬧舒適的歡飲環境一下被逼到緊張激昂的戰前氣氛中。看來無法再飲酒了!可是,「醉卧沙場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轉,告訴我們:這時雖然軍令如山,卻是催者自催,飲者自飲,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而且下決定決心要「醉卧」。詩人似在代將士傾訴衷腸:管他呢,雖然出發在即,我們依然痛飲,不辭醉倒沙場,這種狂飲你們不會見笑吧?「君莫笑」三字,於頓挫之中一筆挑起,引出了全詩最悲痛、最決絕的一句,這就是結末的「古來征戰幾人回?」這個詰問句,誇張地展示了戰爭的殘酷後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詩歌的主題。顯然,這裡所控訴的,已不止是將士們所面臨的這一次征戰,而是「古來」即有的一切由統治階級為了自身利益而發動的驅使千千萬萬將士去送死的戰爭!全詩抒發的是反戰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唐詩別裁集》說此詩「故作豪放之詞,然悲感已極」。可謂深得作者用心。此詩的確流露了如當代論者所批判的消極情緒,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殘酷環境中,戰士和詩人們對於無休無止的邊庭爭戰,一般也只能產生這種悲痛的情緒,我們對此就不必苛求了。涼州詞①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② 春風不度玉門關。③注釋 ①涼州詞:《樂府詩集》卷七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引《樂苑》云:「《涼州》,宮曲名,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遠進。」鄺隴右道涼州,治姑臧 (今甘肅武威)。此詩用《涼州》曲調,並非歌詠涼州。②北朝樂府《鼓角 橫吹曲》有《折楊柳》,歌詞云:「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下馬吹長笛,愁殺行客見。」③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這是一首雄渾蒼涼的邊塞詩。「涼州詞」,涼州歌的唱詞。《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辭》載有《涼州歌》,並說明是玄宗開元年間西涼府都督所進。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這首詩豪邁奔放的歌聲,把我們帶到祖國大西北的壯麗山川面前。詩中描寫的西北邊疆之美,絕不同於江南水鄉柔媚明麗之美,而是一種高遠的美,粗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華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這種美使人立即感到歷史和未來,立即感到永恆和無窮。最能表達這種美感的是詩的前二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一瀉千里。遠遠望去,只見它蜿蜒曲折,奔流於萬山叢中。它彷彿由天上流來,又彷彿流向天外。「黃河遠上白雲間」,是詩人真實的感受。李白不是也有過「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嗎?這絕非偶然的巧合。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詩人眼前所見到的似乎只有兩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黃河與天空浮動的白雲。詩人全神貫注,空曠而絕無寂寞之感。黃河、白雲,色彩對照明麗。水在流,雲在飛,使人感到宇宙的脈搏與呼吸。稍稍將目光轉移,詩人看到了天地間別的景物。「一片孤城萬仞山」。對此仍是那樣地強烈。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則眾多,高達萬仞。山之高,更顯出城之小,山之眾,愈見其城之孤。通過這一對比描寫,祖國西北邊塞的雄奇廣袤之美顯現出來了。詩人在上兩句用這麼大的魄力寫景是為了什麼呢?原來是為了寫景中之人,寄寓自己對這廣袤的邊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這就是詩的後兩句的內容。羌笛,是西北邊疆富有地方色彩的樂器。當羌笛的聲音隨風傳來《楊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時,詩人的情緒激越了。笛聲充滿了哀怨之情,在寂寥的山野間縈繞。那是戍邊的軍士在吹奏送別曲吧。他們曾經在這催人心碎的樂聲中,告別了親人,踏上漫漫的征途。現在,只要吹起這支曲子,他們的眼前彷彿會立即浮現妻兒的淚眼,慈母的愁容。但是詩人勸慰他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們何必借《楊柳枝》來抒發滿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風是吹不過玉門關的。這兩句,寫邊地的荒寒和徵人的怨情,情調轉為憂傷。但這種憂傷不是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嘆,而是暗含諷刺之意的。楊慎《升庵詩話》卷二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可見詩人的真意並不在於誇張塞外的荒寒,說那裡沒有春風,而是借自然現象來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關心徵人的生活,對於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不給予一點溫暖。這首詩是一幅西北邊疆壯美風光的畫卷,又是一首對出征將士滿懷同情的怨歌,二者統一於短短的四句詩中,引人遐想,耐人尋味,使人對盛唐邊塞有較全面深入的了解。全詩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絕千古。從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這半個世紀通常稱為盛唐。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開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筆從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現了大量的邊塞戰爭題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為壯觀的邊塞詩派。又稱為「高岑詩派」。後人稱這些詩人為「邊塞詩人」。後來,反映邊塞征戰生活的詩作逐漸蔚然大觀,邊塞詩成為唐代這個詩歌王國的一朵奇葩。當然,我們尋常所指的邊塞詩,範圍要大一些,凡是表現軍旅生活的詩作都可歸為這一類。要理解、鑒賞這類詩歌,應該注意以下四個方面:1.把握時代特徵,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邊塞詩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最能體現國運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對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對體會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幫助的。詩評家常稱讚「盛唐之音」,邊塞詩正是構成「盛唐之音」內容的一個基本方面。「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①。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王昌齡)……豪邁,勇敢,一往無前,即使是艱苦戰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到了中晚唐,國勢開始式微,雖然詩人也仍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但不免夾雜著多少悲壯,多少婉傷:「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陳陶)。到了宋代,國家在民族鬥爭一直處於劣勢,外侮不斷,國難當頭,在邊塞詩中流露出來的感情,就更多地體現在報國無門的憤懣(陸遊「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更多地體現為歸家無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儘管仍洋溢著一股愛國熱情,但和盛唐時代的邊塞詩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涼,更多一些惆悵。清代邊塞詩生動完整地表現了清代西域各方面的情況,不但有對獨異的自然景觀、獨特的民風民俗的描寫,還有對日漸加深的西域邊疆危機及由此而採取的屯墾戍邊政策的描寫。其中像林則徐、紀曉嵐等為代表的不少文人在新疆流放的日子裡留下了比前人更多的詩篇。這些詩篇中也不乏有特色之作,如:「亦有高樓百尺誇,四周多被白楊遮。圓形愛學穹廬樣,石粉團成滿壁花。」」桑葚才肥杏又黃,甜瓜沙棗亦飯糧。絕少炊煙起,冷餅盈懷喚作饢。」(林則徐《回疆竹枝詞》)十分貼切地反映了新疆的民俗民情,使人讀來倍感親切。「呼吸蒼穹逼斗躔,崑崙氣脈得來先。春風難掃千年雪,秋月能開萬嶺煙。西域威靈蟠兩部,北都枝幹絡三邊。會當絕頂觀初日,五嶽中原小眼前。」(裴景福《天山》)把天山寫得很有氣勢。但是從總體上講,藝術成就大多都不及唐代,它已不是邊塞詩的高歌,而是古代邊塞詩高峰的餘波。時代不同,邊塞詩的題材、主題基本類似,風格也差別不大,卻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時代特徵。2.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邊塞詩題材的興起,是與詩人們的生活範圍有所擴展緊密關聯的。從邊塞詩中,我們看到詩人的眼界開闊了,詩歌的意境拓展了,詩歌的內容更顯得異彩紛呈。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有報效國家的激情:「誓欲成名報國,羞將開口論勛」(張說)。不少詩人在塞外軍營生活多年,如高適、岑參、李益等,他們的邊塞詩中的內容幾乎涉及到了邊塞生活的各個方面:有寫出徵士兵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帝王黷武開邊的不滿和對將軍貪功起釁的怨恨;有陳述久戍邊關對家鄉和親人的懷念;有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我們在閱讀這些詩歌時,要能夠區別每首詩作思想內容上的細微差別。比如岑參的邊塞詩,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其基本特徵,更多地描寫邊塞生活的豐富多彩。他也寫過一些在邊塞懷土思親的詩歌,如為後人傳誦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事情雖小,情意深厚。同時,我們還要體會到,躍動於邊塞詩中的種種矛盾:慷慨從戎和久戍思鄉的矛盾;衛國激情和艱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將和獻身精神的矛盾等等。3.體會不同的藝術風格在大量邊塞詩中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也很不一樣,有的豪邁曠達,如前述的「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有的雄奇壯美,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的豪壯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有的委婉清麗,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只有通過對詩歌字句的細細體會,才可能準確領會到由於不同時代、不同內容,以及不同詩人的不同藝術素養、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邊塞詩這個大主題下異彩紛呈的不同藝術風格。4、邊塞詩的代表作家初唐詩歌革新的重要人物,向稱四傑、陳子昂,而邊塞詩創作正是他們從事革新的重要實績。陳子昂的《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送魏大從軍》,《登幽州台歌》都是邊塞詩作名篇。盛唐邊塞詩派的骨幹成員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等人,後人簡稱為「高岑王李」。其中高岑可為代表,所以人們又稱之為高岑詩派。中唐最有代表性的邊塞詩人是李益。晚唐較重要的邊塞詩作家還有盧綸、王建、張籍、杜牧等人。鑒賞指導1.歸納特徵(1)內容------邊塞風光(奇麗壯闊) 統治者------窮兵黷武 家鄉------思鄉念親將士------艱苦生活 報國豪情 友人------惜別感傷 壯別感奮(2)風格——雄壯豪邁。(3)常用手法——比喻、誇張、用典。2、賞析方法(1).詞句分析法 (2).形象分析法3、常見意象從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書、戈、矛、劍、戟、斧、鉞、刀、鎩、簫笛┅┅從地名和民族名看:磧、西、輪台、龜茲、夜郎;胡、羌、羯、夷、樓蘭、安西、單于┅┅從景物看:大漠、烽煙、長城、黃沙、長雲、秋月、雪山、孤城、雁飛、鷹揚、箭飛、馬走┅┅景物的特點:雄奇、奇麗、奇寒、遼闊、壯闊、廣闊┅┅感情特點:豪邁、豪氣、豪情、報國之志、殺敵豪情、昂揚精神、離恨┅┅4.詩歌主人公:(一):徵人;(二):被貶謫者5、大致主旨方向:①抒發報效國家、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如王昌齡《從軍行》:②讚頌邊疆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鬥精神、奉獻精神;如李頎《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賞析:這是一首邊塞詩,寫的就是征戰之士的怨憤。詩先寫行軍的苦況,以風沙昏暗,琵琶嗚咽渲染悲涼的氣氛。接著寫塞外戰地的荒曠蕭條:茫茫荒野,萬里無人,雨雪交加,胡雁哀鳴,胡兒落淚,進一步表現從軍征戰的勞苦。每年犧牲了那麼多的戰士,所得只是葡萄種進奉給漢家天子罷了!詩人將厭戰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作者沒有民族偏見,這在唐邊塞詩中也是可貴的。③狀寫將士的鄉愁、家中親人(妻子)的離恨;比如:王昌齡《從軍行》: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賞析:前三句敘事,描寫環境,採用了層層深入、反覆渲染的手法,創造氣氛,為第四句抒情做鋪墊,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顯得格外警拔有力。荒寂的原野,四顧蒼茫,只有這座百尺高樓,這種環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時令正值秋季,涼氣侵人,正是遊子思親、思婦念遠的季節。時間又逢黃昏,這樣的時間常常觸發人們思念於役在外的親人。而此時此刻,久戍不歸的徵人恰恰「獨坐」在孤零零的戍樓上。在寂寥的環境中,傳來了陣陣嗚嗚咽咽的笛聲,就象親人在呼喚,又象是遊子的嘆息。最後一句亦情亦景,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景向情的過度。④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控訴戰爭的殘酷,諷刺並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⑤描摹塞上絕域的奇異風光,歌頌祖國邊塞的大好河山;也有描繪塞外環境的惡劣。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從戎與久戎思鄉、衛國激情與艱苦生活、痛恨庸將與獻身精神等的矛盾。練習:1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1)、前兩句是寫景,所寫景物的特點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景物特點:黃沙蔽日,北風勁吹,大雪飄飛。荒涼、遼闊、寒冷的沙漠景象。內容特點:勸別友人,前路莫愁。情感特點:曠達胸襟,豪邁情懷。2)、本詩所抒發的感情有什麼特點,請略作分析。(一、二句描繪了一幅荒涼寒冷的沙漠景象:黃沙蔽日,北風勁吹,大雪飄飛。三、四句寫詩人勸別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為你的朋友。表現了一種曠達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2、盧綸《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⑴「月黑」句在全詩的作用。(月黑,無光;雁飛高,無聲。渲染出夜晚的深沉寂靜,為下文單于遁逃,唐朝將士追擊作了鋪墊。)⑵詩中能表現主題的形象是什麼?(主題是表現邊境戰爭艱苦,將士們威武的氣概。能表現這一主題的形象在最後一句,一支騎兵列隊正要出征,剎那間,將士的弓刀上落滿了大雪。)3、讀李益的兩首邊塞詩,回答問題。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1)兩首詩都表達了 主題。⑵試分析「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詩句中的形象。(「磧里」「月中」使人倍感環境的悲涼,氣氛的悲愴。「三十萬人一時回首」誇張手法寫出典型的情景,顯出笛聲的哀怨,表現徵人思鄉的感情。)⑶「沙似雪」「月如霜」有什麼表達效果?(兩個比喻寫出邊塞的荒寒凄冷,描繪出觸發徵人思鄉的典型環境。)4、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⑴詩中「怨」的內容是什麼?(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⑵「何須」二字有什麼意味?(「何須」有寬解婉勸之意。雖然將士有思鄉之怨,但也意識到戍邊的責任重大,這二字使全詩基調悲中有壯,悲涼中有慷慨。)5、王昌齡《從軍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請比較分析這兩首詩在抒情上各有什麼特色?在環境與心理描寫上有又有什麼不同?(1)二詩在抒情上,「其一」曲筆抒情,虛寫徵人家鄉的妻子的無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發戍邊將士為國殺敵、視死如歸的豪情壯志。(2)二詩在環境和心理描寫上都有悲涼意味,只是「其一」側重寫環境的凄涼孤獨,通過寫羌笛之音,從聽覺方面抒發思鄉之情,心理描寫上採用虛寫方式,以想像寫情;「其四」側重寫邊塞環境條件的艱苦,心理描寫上採用實寫方式,直接寫戍邊將士為國盡忠、慷慨悲壯的激情。6、塞下曲 唐·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①。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②。從來幽並客③,皆共黃沙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④。[注釋]①蕭關:古關名,在今寧夏固原縣東南。②黃蘆草:枯黃的蘆葦。③幽並:幽,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並,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隋書·地理志》云:「自古言勇俠者,皆推幽並。」④矜誇:驕矜誇耀。紫騮:駿馬名。1).首聯寫景的作用是什麼?(答:點明時令及邊塞的具體地點,渲染邊塞的荒涼冷落。)2).頸聯和尾聯作者運用什麼手法?其目的是什麼?(答:對比;讚揚戍邊戰士駐守邊塞不畏艱苦的精神,批判遊俠兒只以駿馬矜誇。)7、塞上聽吹笛 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①,風吹一夜滿關山②。[注釋] ①《梅花落》,曲調名,「梅花何處落」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②關山:山名,在今寧夏南部。1).「雪凈胡天牧馬還」句所寫景物顯示了怎樣的氛圍?在全詩中有怎樣的作用?(答: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戰士牧馬歸來,這一情景顯示出一種邊烽暫息、和平寧謐的氛圍。這句詩為全詩定下了開朗壯闊的基調。)2).三、四句中將「梅花落」拆用,構成了一種怎樣的虛景?(答:「梅花落」本為羌笛聲,但現在彷彿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8、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①,雙袖龍鍾淚不幹②。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注釋] ①故園:指詩人在長安的家。漫漫:遙遠。 ②龍鍾:淚流的樣子,袖被淚濕。1).詩人「雙袖龍鍾淚不幹」的原因是什麼?(答:因為詩人離開長安已多日,回首東望,長路漫漫,引起了對家鄉親人的強烈思念,因而潸然淚下,沾濕雙袖。)2).詩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請結合本詩的最後兩句,談談你的看法。(答:最後兩句,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裡吧。這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不假雕琢,信口而成,卻又感情真摯。在平易之中顯出豐富的韻味,這是該詩的最大特色。)9、搗練子① 北宋 賀鑄 砧面瑩②,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注釋】①此調一作《杵聲齊》,因詞中有此句而得名。②砧:搗衣石。1).聯繫上下句的內容,理解「搗就征衣淚墨題」的意思。(答案:這一句道破題旨,點明搗就征衣的目的是寄給遠戍邊關的丈夫,但在想寫姓名,家書之際,想到丈夫遠在萬里之外,歸期渺渺,生死難卜,相見無日,不禁愁腸千轉,淚隨墨下。「淚墨題」三字,包含了她的無限辛酸苦痛。)2).有人認為,這首詞的末兩句「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與歐陽修《踏莎行》詞「平蕪盡處是泰山,行人更在泰山外」、李逋《今思》詩「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有異曲同工之妙,試分析這首詞末兩句的妙處。(答案:它採用了層深或加倍的手法,先把詞意推到頂點,然後再進一步翻出更深一層意思。即先寫玉關之遠,再進一層寫戍人所在地之遠,愈轉愈深,把這一家庭悲劇顯示得更加可悲,把悲劇中女主角傷離懷遠之情表現得更深更曲。)10、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① 南宋 張孝祥霜日明宵水蘸空②,鳴鞘聲里綉旗紅,澹煙衰草有無中。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③。【注釋】①荊州:今湖北江陵。②水蘸空:形容天空明凈似水。③酒闌:行酒將近1).分析「萬里中原烽火北」句的含義。(答案:這句話的意思是萬里中原已經淪陷敵手。因為荊州是作者駐守的邊塞,「烽火」是邊塞報警的設施。現在中原已在烽火北了,則中原的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此一提,其間該有多少難以訴說的悲慘傷痛。)2).全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現了作者對中原失地的懷念和傷痛以及一心報國的孤忠。)11、《從軍行》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1).第一句寫景對於詩歌所描寫的戰事起了什麼作用?答:第一句描寫浩瀚的沙漠,呼嘯的狂風,漫天的塵土,黯淡的陽光,襯托出戰事的緊張艱苦。(2).請設想「紅旗半卷」是怎樣的景象,作者捕捉這個景象入詩要表現什麼?答:「紅旗半卷」是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3).這首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之間是一個轉折,分析前後內容的不同。答:前兩句寫援軍疾出,暗示戰況緊張。後兩句寫捷報驟傳,充滿振奮喜悅。(4).這首詩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給讀者很多聯想和想像的空間,試說說從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寫中,提供了讓讀者怎樣的聯想和想像的餘地?答:從「紅旗半卷出轅門」可以想像到唐軍出征時迅猛聲威和緊張氣氛。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可以想像到唐軍在戰場上勇猛善戰的情景和捷報傳來時的振奮喜悅情景。(5)題目「從軍行」中的「行」的意思是指(表示詩歌體裁,「歌行體」的意思)。說明這首詩的體裁是歌行體。(6)這首詩寫「夜戰」的前軍用側面描寫,而寫增援的後軍則是用(正)面描寫。從詩中的描寫來看,增援的後軍出發的時間是在(第二天清晨)。(7).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是夜晚,而是白天。錯在對於「日色昏」的理解。「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並非指晚上。)A.大漠風塵,紅旗半卷,前兩句描寫了唐軍乘夜色出征時迅猛、凌厲的聲威。B.前軍夜戰,生擒敵酋,後兩句表現了唐軍的勇猛善戰。C.詩中正面描寫了後續部隊,對戰果輝煌的前鋒部隊只從側面帶出。D.詩中的氣氛渲染和側面描寫,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聯想和想像空間。12、《徵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1)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答: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徵人的戍邊生活。(2)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答: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13、《從軍行》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注】牙璋,指代攜皇命出征的軍隊。⑴、「牙璋」」鳳闕」」鐵騎」」龍城」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借代的修辭手法。能指出各自指代的具體內容嗎)⑵、最後兩句採用了怎樣的抒情方式?表現了怎樣的現實和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舉國上下尚武好戰的一往無前、戰無不勝的民族心態;忠君報國和建國立業的思想。)(3)「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一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請評價「照」字和「自」字的表達效果。(「照」渲染了軍情的緊急氣氛,「自」寫出了書生由衷的報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4)你認為詩歌第三聯對戰鬥的描寫,有什麼特色?(通過景物描寫烘托戰爭的艱難和激烈。「雪暗」句從視覺出發,「風多」句從聽覺出發,有聲有色,各臻其妙。)14、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從軍行》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見,高高秋月照長城。《塞上聽吹笛》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註:「關山」系樂曲《關山月》,「梅花」系樂曲《梅花落》。(1)填空:以內容分類,唐詩有「送別詩」」詠史詩」等等,這兩首詩屬於。兩首詩都寫了邊塞詩樂曲聲和月色。藉以抒發戍邊者的情懷。可謂「聲色」傳情。(2)簡答:為什麼說《塞上聽吹笛》的三、四兩句有語意雙關的特點?(從字面上理解,似乎寫塞上梅花盛開,在風中,一夜間梅花散落於關山處處。實際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風將笛聲吹送到關山處處。)15、《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詩歌重視鍊字鍊句,語言精練,富於表現力。試結合詩的第三聯作簡要分析。(第三聯從寫「曉戰」到抱鞍眠,極概括地寫出了邊塞整日行軍作戰的情景何常備不懈的緊張軍旅生活。「抱」字更突出地表現了緊張狀態,似乎一當報警,「抱鞍者」就能翻身上馬,奮勇出擊。)16、、《軍城早秋》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1)前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渲染了一種陰沉肅穆的氣氛;明寫景物,暗寫外敵入侵,戰雲密布。)2)三、四兩句寫出了詩中這位將軍怎樣的形象特點?(對戰爭的警覺和敏感;剛毅果斷的氣魄;畢勝的信心和決心。)17、《隴西行》陳陶(唐)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明朝王世貞讚賞此詩後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責前二句「筋骨畢露」,後二句為其所累。①你認同前人的評論嗎?②請寫下你自己的賞析。(不超過100字)(①略;②示例一:前兩句以精練概括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激戰場面。唐軍誓死殺敵,奮不顧身,但結果五千將士全部喪身,表現了唐軍將士忠勇敢戰的氣概和獻身精神。後兩句沒有直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也沒有渲染家人的悲傷情緒,而是匠心獨運,寫閨中妻子不知徵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以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示例二:全詩的跌宕處全在三四句:可憐句緊承前句,本是題中之義;猶是句宕開一筆,另闢新境。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裡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18、使至塞上 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註:都護:當時邊疆重鎮都護府的長官。燕然:本來是地名,即愛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國境內,因為東漢將軍竇憲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記功,所以後來以「勒石燕然」作為保衛祖國、立功邊疆的代稱。(1).「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麼?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2).尾聯用典故流露了嚮往建功立業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哪兩個字中? (燕然)(3).頸聯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這兩個字為什麼用得好。(「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溫暖。)(4).對這首詩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B並非秋天,而是春天。因為「歸胡天」透露出大雁從南往北飛,這是春天的景物特徵。)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說附屬國直到居延(地名)以外,點明邊塞的遼闊,路途的遙遠。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並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徵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兩句繼續寫詩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長河」指黃河。D.最後兩句寫詩人在邊疆的蕭關見到了候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5).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並非輕鬆愉快。因為蓬草常用作漂泊無定的喻意。)A「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即景設喻,說自己像遠飛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這樣既寫景,又敘事,一語兩指,貼切自然,流露了詩人輕鬆愉悅和急切見到邊關將士的心情。B,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景物單調,偶爾出現的一股煙塵格外醒目,因此稱做「孤煙」。C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遮擋遮擋,蜿蜒遠去的黃河橫貫其間,望不到盡頭。一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徵,又準確表達了詩人的感覺。D「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受,意境雄渾。(5).頸聯是寫景名句,依據這首詩,描述一下王維看到的景色以及當時的心情。(60左右字內)19、塞下曲 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①。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從來幽並客②,皆共塵沙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③。註:①蕭關:古關塞名,故址在寧夏固原縣。②幽並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③紫騮:駿馬名。(1)、前四句寫邊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麼含義?(表現邊塞的艱苦。)(2).「皆共塵沙老」描寫怎樣的生活?作者對「幽並客」表現什麼態度?(獻身於保衛祖國的征戰生活。讚揚他們的慷慨豪邁精神。)(3).「矜」字在這裡是什麼意思?作者用此詞包含怎樣的感情色彩? (自誇;貶抑)(4).這首詩中作者寫了兩種人,分別表示「褒」與「貶」的不同態度。從詩中找出這兩種人,並說說作者讚揚什麼,反對什麼。(「幽並客」和「遊俠兒」。讚揚戍邊戰士慷慨豪邁,保衛祖國的精神。批評那些驕矜恣縱、自誇勇武的人,他們徒有從武的外表,卻只停留在向人誇耀駿馬,而並沒有捐軀赴難、為國犧牲的豪俠實質。)(5).對這首詩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D、並非「勸勉」,而是勸戒不要學「遊俠兒」。)A.「八月蕭關道」既點明了時令又點明了邊塞的具體地點。B.「出塞入塞」暗示邊塞形勢緊張,「處處黃蘆草」顯示將士戍邊環境的艱苦。C.「塵沙」指邊塞沙場,詩人歌頌了戍邊戰士長期守衛邊境沙場,願與「塵沙」共老的精神。D.七、八句勸勉戍邊戰士勤練戰馬,掌握保家衛國的殺敵本領。(6).對這首詩的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D、詩中用「幽並客」指戍邊戰士,把他們與「遊俠兒」作正反對比。)A.這首是寫邊塞征戰之詩,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於漢樂府,但又是樂府新詩。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現桑葉已經落盡,也表現林中空空,渲染了邊地荒涼冷落。C.這首詩重在描寫蕭關仲秋的自然環境,然後抒發了對馳騁沙場的健兒們的歌頌,由景到情。D.詩人將戍邊戰士與「幽並客」作了正反對比,目的在於突出戍邊戰士長期駐守邊塞的決心。20、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注]①衡陽雁:衡陽以南有一峰,名回雁峰。相傳北雁南歸,飛止於此。②燕然:山名,即蒙古杭愛山。公元89年,東漢車騎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其首領單于,曾登上此山,刻石紀功而返。勒:刻石。(1)、詞中有一句完成了上景下情的過渡,這指的是哪一句?為什麼?(「濁酒一杯家萬里」。因為這一句是由寫人的生活細節轉入人物內心的刻畫。)(2)、上闋寫景,一個「異」字領起。這裡的「風景」異在何處?突出了西北邊鎮什麼特點?(首句點明「塞下」這一地域性特徵,由「雁去」「邊聲」「長煙」「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徵性的事物組成了一幅「塞外關山圖」。突出了邊塞關山時刻備戰以防不測的特點。)(3)、下闋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發的是什麼情懷?(抒發的是報國之志,是說現在敵軍未退,邊境未寧,儘管厭戰思歸,但又怎能有回鄉的打算呢?既寫出了作者為國建功的遠大抱負,也是對戍邊戰士的激勵鼓舞。)(4)、對這首詞的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D、「征夫」指一般士兵,不是作者自稱。而且「將軍」和「征夫」都應該是泛指。)A.「衡陽雁去無留意」,句中「衡陽」借指南方。雁無留意,反映出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蒼涼。B.「四面邊聲連角起」中的「邊聲」指的是邊塞上引起人們悲涼心情的笛聲、馬聲、號角聲等。此句從聽覺上進一步渲染沉重的氣氛。C.「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是說心情沉重的將軍,邊喝酒,邊想著極遠的家鄉,可是敵人沒有打敗,哪裡說得上歸去?D.「將軍白髮征夫淚」中的「將軍」和「征夫」都是作者自稱。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這首詞是作者戍邊生涯的真實寫照。(5).對這首詞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反映孤城陷入重圍……」不對,詞中無從體現這種形勢。)A.詞的上闕寫邊塞景象。既有雄闊背景,又有典型的意象。秋來的蕭瑟,塞上的荒僻,烘託了早閉的孤城,描畫十分生動。B.詞的下闕表現了將士們在艱苦抗戰的同時懷念家鄉的心情,由生活細節的描寫轉入人物內心的刻畫,時間也由薄暮轉到深夜。C.「將軍白髮征夫淚」好像特寫鏡頭,說明他們內心的苦悶,也反映出孤城陷入重圍,危在旦夕,扣人心弦。D.這首詞是詠嘆邊防將士的內心抑鬱的。它的風格是沉鬱悲壯而不消沉,意境開闊雄渾,詞風和「蘇辛」相似。21、夜遊宮·記夢 寄師伯渾 陸遊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1).這首詞圍繞題目的「夢」字,上片和下片分別描寫了什麼情景?答:上片寫夢中所見,表現渴望行軍作戰,為國收復失地的心情。下片寫夢醒所感,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2).詞中「睡覺」兩字與現代漢語中「睡覺」一詞的含義有什麼不同?(「從夢中醒來」,不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3).「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幾句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試作分析。答:最後三句內涵十分豐厚。一層意思是說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一層意思是說年紀老大而尚未如願;再一層意思是說壯志未酬而雄心不死;更一層是說現實無望而寄於夢境,而這種種心情都在「有誰知」一語中流露出痛苦的無奈和深沉的激憤。(4).對這首詞分析不夠恰當的一項是(B、詞中所寫是夢境,不是具體地回憶。「雁門西」、「青海際」是泛指,並非具體地點。)A、此詞以夢境寫心境,上片寫夢中見到的戰爭情景,下片寫夢醒後心情的悲憤。B.詞中回憶發生在雁門西、青海際的一場戰鬥,描寫出當時整肅的軍容和浩蕩的軍威。C「睡覺寒燈里」是說詞人從夢中回到了現實,見到的是凄涼寂寞的情景。D.「鬢雖殘,心未滅」對比強烈,深刻地反映了現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流露了激憤心情。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美石鑒賞之靈璧山形石
    〖詩詞鑒賞〗宋代詩詞賞析:《李清照篇》102首<81-102>
    《歧路燈》中的名言警句鑒賞
    文言詩文解題法:鑒賞品析
    即事感懷詩鑒賞學案

    TAG: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