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學網-- 魏晉南北朝文學概況
06-19
魏晉南北朝文學概況發布時間: 2006-12-26 14:45:35 被閱覽數: 3309 次 來源: 中國國學網文字 〖大中小 〗 )魏晉南北朝從漢末大亂到隋的統一,歷經東漢末年建安時期、魏、蜀、吳三國、西晉短期統一、東晉與十六國、南朝宋、齊、梁、陳與北朝魏、齊、周,約400年。這個時期,我國社會長期分裂,戰亂頻仍,動蕩不安,文學也發生了許多工作變化。建安詩歌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史上光輝奪目的一章。漢末的社會動亂和思想的活躍,使建安詩壇大放異彩。以曹操、曹丕、曹植和孔融、王粲、劉楨、陳琳、阮瑀、徐幹 、應場等「建安七子為代表,詩人們描寫社會動亂的現實,抒發建功立業的抱負,形成了「慷慨任氣」的時代風格。這就是後世稱道的「建安風骨」。這一時期,久已沉寂的四言詩在曹操手裡出現中興景象,五言詩的創作更是繁榮,使之成為我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曹丕的《燕歌行》則開創了七言的新體制。富於創新精神的建安詩人在藝術表現上由質樸轉向華美。這種現象在曹植詩中尤為明顯。魏末,司馬氏集團為了篡奪曹氏政權,用殘酷的殺戮排除異己。恐怖險惡的社會現實影響了文學。另一方面,魏晉玄學興起,文人崇尚老莊,高談玄理,遺落世事。政治和哲學思想的變化,引起詩風的演變。建安詩人希望建功立業的積極進取精神。在正始時期的代表作家阮籍、嵇康的作品中已不復存在。他們對黑暗政治滿懷憤恨,但為了免遭不測,詩中往往多用比喻象徵。阮籍的八十二首《詠懷詩》,以隱晦曲折的手法,集中抒寫其嗟生憂時的思想感情,即為代表。西晉太康中,有三張(張載、張協、張亢)二陸(陸機、陸雲)二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為代表的一批作家。其中陸機在當時最負盛名。但他的詩內容不甚充實,重在雕章琢句。左思則獨樹一幟,他的《詠史》八首借歌詠古代史事,抒寫當時寒門失意之士的怨憤,情調高亢,筆力矯健,被鍾嶸稱之為「左思風力」。太康之後,永嘉之際的著名詩人則有劉琨和郭璞。晉室南渡後,老莊思想更甚,士大夫崇尚清談,以老莊哲理入詩的玄言詩流行一時。東晉末年,出現了傑出詩人陶淵明。他的詩可分田園詩和詠懷詩兩類,他以平淡、樸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筆墨,多方面地描寫田園風光,抒寫他在農村的真切感受,後人稱他為「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詠懷詩,繼承了阮籍和左思的傳統,表現了他對社會現實的不能忘懷和對污濁世俗的不滿。陶詩的突出風格是平淡自然,在當時詩壇上可謂獨樹一幟。晉宋之際,詩風最重要的變化莫測是山水詩的興趣和玄言詩的告退。在東晉末謝混、殷仲文的詩里,對山水的描寫已逐漸增多 ,但成就不大。謝靈運是我國詩史上第一個精細刻劃山水景物的詩人。詩發展到劉宋時期,更講究形式。謝靈運的詩追求對偶工整,刻意雕琢。與謝靈運同時代的鮑照詩則繼承和發揚漢樂府反映現實的優良傳統,抒寫懷才不遇的內心憤懣批判門閥制度的不合理,具有深廣的社會內容。鮑照擅長七言和雜言的樂府詩,感情奔放,筆力雄健,具有獨特風格。齊永明年間,著名詩人沈約、謝朓等。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句中的聲、韻、調的配合。自覺地運用聲律來寫詩,形成了所謂「永明體」的新體詩,反映出詩歌從比較自由到講究格律的趨勢。永明體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吸取謝靈運狀物精細的長處,又克服了其情景遊離的缺點,表現出情景交融,清新流麗,音律調諧的優點與特長。梁陳時代詩風每況愈下。梁簡文帝提倡新體,好作艷詩,宮廷詩人庾肩吾、徐摛等人朝夕獻詩,披之管弦,於是產生了所謂宮體詩。宮體詩以描寫女色為主,詞藻浮華,風格柔弱。在宮體詩泛濫之時,有少數詩人的作品還值得一讀,如吳均的詩清拔有致,何遜、陰鏗的山水詩也有清新之氣。北朝文人多崇尚南朝著名作家,多事模仿,很少創造。由南入北的庾信卻是集南北文學之大成的作家。他前期出入於梁朝宮廷,多奉和、應制和流連光景之作,風格浮艷。後期被迫做了北朝的官,生活和思想發生了巨大變化,作品多抒寫對故國的深切懷念和屈身事敵的羞愧心情。其代表作為《詠懷》詩二十七首。庾信的某些五言新體在聲律上已暗合唐代的五言律詩和五言絕句,加上他的詩對仗工整,用典繁而精妙,因而對唐人的影響最為直接。東晉、南北朝也是樂府民歌發達的時期。面朝民歌包括《吳聲歌曲》、《西曲歌》、《神弦曲》三部分。它們產生在首都建業(今南京)為中心的江南地區和荊州(今湖北江陵)一帶。南朝民歌幾乎全是情歌,體制短小,多用雙關隱語,語言清新自然,情調宛轉纏綿。北朝民歌風格則與南朝民歌迥異。北朝民歌題材較南朝民歌廣泛,諸如戰爭、尚武、羈旅,人民的貧寒等內容,都有所反映。語言質樸,風格直率豪放。魏晉南北朝是古代散文發展的重要聯階段。這一時期的散文,不僅重視作家情感的自由抒發,而且對作品的表現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索。漢魏之際,儒學衰微,名法家、道家、縱橫家等不同程度地重起活動,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學風和士風漸趨通脫。在審美領域,因為人性的覺醒,導致新的審美觀的產生,並由此影響到文風的轉變。建安時期的散文,開始擺脫漢代散文引經據典的風氣,改變其板滯凝重的面目,一變為「清峻、通脫、華美、壯大」之文。如曹操的文章,清峻簡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曹丕、曹植的散文富有抒情性,語言也漸趨華美。而孔融、陳琳、阮瑀文章則文氣充沛,辭彩壯麗,頗具戰國縱橫家之遺風。魏末,受司馬氏集團大肆殺戮的影響,士大夫為全身避禍崇尚清談,行為放達,文風趨向玄遠。而嵇康、阮籍的作品激烈批判現實,不僅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在藝術上使氣騁辭,以情被除數文。嵇康的《聲無哀樂論》、《養生論》,阮籍的《大人先生傳》可為代表。西晉時期,文學創作日薄西山益豐富,作家們越來越注意文學作品的形式和寫作技巧。陸機的《文賦》便代表了這一文學發展的新傾向。散文和詩歌一樣。更講究辭藻的華美、典故 的運用和對偶的工整。如陸機《豪士賦序》、《吊魏武帝文並序》,偶句很多 ,語氣已趨凝重,顯示出著意錘鍊的痕迹。東晉散文受風流名士的清談和隱逸之風的影響,一般般清新流暢,自然樸素,大都著意於真實性情的流露。《蘭亭集序》,情旨高妙,風格清淡,,為後世所稱道。陶淵明的散文和辭賦同他的詩歌一樣,表現出獨立的藝術風貌。他的作品語言平淡自然,感情真摯動人,境界淡泊高遠,是作者人格和志趣的生動寫照。南北朝時期,散文逐漸被駢文所取代。文章駢化的趨向早在東漢便已開始。經過魏晉,到齊梁時期,出現了成就的駢文。文人在用事、對偶、辭藻上下功夫,不少駢文內容貧乏。但是,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對「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的假隱士作了辛辣的諷刺,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思想和藝術都達到了很高的境地。此外,描寫山水景物的短小書札,如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吳均的《與宋元思書》等,文辭清麗,細緻傳神,歷來傳誦。北朝時出現了酈道元的《水經注》和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這兩部散文著作。《水經注》不僅具有高度的科學價值,同時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作者以簡潔雋永的筆墨,描繪出一幅幅山川景物的鮮明圖畫,這對後代山水散文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洛陽伽藍記》則真實地記錄了北魏都城洛陽佛寺的興衰,同時也記載了許多類似志怪小說的神話和傳說。此外,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語言質樸,風格平易親切,也表現出與南朝文學不同的鮮明特徵。魏晉南北朝的賦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賦的題材範圍有了很大的擴展,抒情、說理、敘事、登臨、傷別等,無一不可入賦。長篇巨制的賦減少,形式短小的賦成為主體。其次,抒情成分的加強,也是魏晉辭賦演變的重要方面。優秀作品有曹植的《洛神賦》、王粲的《登樓賦》、向秀和《思舊賦》以及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等。南北朝時期盛極一時的駢文極大地影響了辭賦的寫作,使賦家更講究形式技巧的完美,形成了駢賦。在這偏重形式的時風中, 些作家寫出了有社會意義的作品,如鮑照的《蕪城賦》,江淹的《別賦》、《恨賦》,特別是庚信,集南北文學之精華,其所作《衰江南賦》、《小園賦》、《枯樹賦》等,感慨悲涼,既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又表現出高度的藝術技巧。魏晉南北朝又是我國小說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道教、佛教的廣泛傳布,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孕育併產生了眾多的志怪小說。其中以干寶的《搜神記》最為有名。同時,沒末以一盛行的士大夫的清談和品評人物之風,也為軼事小說的編纂和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便是這類小說的代表。此書筆墨簡約、冷峻,往往寥寥數語就能勾勒出人物的鮮明形象和精神面貌,對後世的筆記小說影響深遠。魏晉南北朝的文學理論批評,在我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更有崇高的地位。曹丕的《典論.論文》,標誌著古代文學批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指出了文體的區分:「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提出了「文氣論」,探討了作家個性與文章風格的關係。西晉陸機的《文賦》是文學創作的專論。在曹丕文體區分的基礎上,論述了十種文體的風格特徵。他提出的「詩緣情而綺靡」,對寺歌向抒情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文賦》還描述了創作過程,總結了創作經驗,對文學創作有指導意義。劉勰的《文心雕龍》體大思精,由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組成,對文學的各個方面都作了系統的論述。他主張在歷史現實的變化中理解文學的發展,在文學創作中說明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提出質先於文,文質並重,應該「為情造文」,反對「為文造情」。另外,《文心雕龍》全面地總結了創作經驗,建立了文學批評的方法論。鍾嶸的《詩品》是五言詩的專論,旗幟鮮明地反對用典,反對「四聲八病」論對詩歌創作的束縛。《詩品》還注意詩人獨特的風格,對賦比興與詩味也有深入的探討。《文心雕龍》和《詩品》對後代的文學理論批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怎樣理解「古往今來恨多少,一時收拾付杯盤」蘊含的感情?
※逐光者
※如何評價李碧華小說《胭脂扣》?
※不合時宜的冥想:尼采談叔本華(四)
※語文學習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