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對學習沒熱情急白頭,殊不知可能是你用錯了勁兒:科學詳解學習動機

————————————————

文章摘要

經常有家長來問「我的孩子明明很聰明,可就是不愛學習」、「給他安排的興趣班,他都不敢興趣」……「爸爸真棒」曾發過很多讓孩子內力覺醒的文章(文末可見),今天繼續這個話題,來聊聊:如何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猶如微弱的火苗,需要呵護和引導。如何讓孩子對學習煥發內在的熱情和興趣,並持之以恆?首先就是不要用錯力、走錯方向。

本文內容由「爸爸真棒」以親子天下網站內容為主綜合整理,漫畫為「爸爸真棒」原創,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成人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愛學習。研究也顯示,學習動機是學習成敗的關鍵,動機強大的孩子,更懂得利用有效率的學習策略,能有較長時間記憶已經學過的內容,擁有學習的正向循環。

問題是,「動機」就像一隻黑盒子,點燃動機之火的驅動程序到底是什麼?家庭和學校,該如何採取行動?家長和老師對動機的期許甚高,但了解卻甚少。

當孩子面對一個任務,在他腦子會經過四個維度的評估,再來決定花多少力做這件事。

「動機」的4個維度,解開驅動程序之謎

動機就是引起並且維持個體持續做一件事情的力量。「動機」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引起,一個是維持。當孩子面對一個任務,在他腦子會經過四個維度的評估,再來決定花多少力氣做這件事。這四個維度就是:

價值:做這件事情「有沒有用?」「重不重要?」

預期:去做的話「我會成功嗎?成功機率有多高?」

如果成功率太低,就算這件事很重要,也不一定會去做。當然,這種預期也和每個人的個性息息相關,例如從小飽受批評責罵的孩子,就較容易有偏低的成功預期。

情感:做這件事情「好不好玩?」「愉不愉快?」等情感上的考量。

很多人認為強調學習很有趣,會有助學習。大方向是對的,但學習本來就有不快樂、充滿挫折的一面,如果只靠著快樂來驅動學習,恐怕效果不夠恆久。

執行意志:就是「我有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去做該做的事情,而且把事情做完、做好?」的意志力和責任感。

當兩件事同時到來且互相衝突時,比方說覺得念書很重要,但看電視比較好玩,就要靠執行意志來戰勝電視的誘惑了。

情感、執行意志更加影響學習行為積極與否

前三點,都是屬於「引起」學習動機的方法,但執行意志能讓動機及學習行為「維持」下去。

台灣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劉政宏曾採用「國小學習動機量表」研究了480位國小學生後,發現了有趣的現象: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念書很重要,也普遍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辦得到。因此,真正影響學習行為積極與否的因素是「情感」以及「執行意志」。

這下子,學校和家庭的任務就很清楚了。對老師來說,想辦法提升孩子對某個科目的「情感」:讓這門課變得好玩,或是做個讓孩子願意為之奮戰的老師,都是可行的方式。

然而,不是每個孩子都那麼好運,可以永遠遇到有趣的課程和值得奮戰的老師,這時候「執行意志」就要出面督促。畢竟,學習不見得都是快樂的,當面對不有趣的任務,以及其他誘惑時,擁有執行意志的人,還是可以努力把任務達成。

通常孩子有內在動機去做某件事,就不需要使出獎懲等外在動機的手段了

破除4迷思,避免用錯力、走錯方向

美國作家蘇珊·溫柏倫納(Susan Winebrenner)說過:「我沒遇過一個不想做自己工作的學生,但我遇過一堆人不願意做你指派的工作。」如果不想再又吼又叫的逼迫孩子做這些事情,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認為這是他自己想做的。

談起學習,父母和老師受限於個人習慣和學習經驗,常有許多「成見」和「標籤」。展開學習動機的探索之前,必須先進行「掃雷」偵測,破除四大迷思,避免錯用力道:

迷思一 :「孩子不願學,是因為他天生懶惰」

不願學、學不會的原因非常多。像弱勢學校的孩子特別容易因為生活匱乏而無心學習。試想,如果連飯都沒得吃,誰還想管白居易跟二元一次方程式?有的家庭出狀況,親友過世、父母離婚,自然也沒心思念書。但有時師長缺乏經驗,只看到學生沒有動力,就直接下結論:「反正他就是無藥可救。」

兩個同樣頭痛的病患去看醫生,一個是因為過敏,一個是因為中風。同樣癥狀,但不同病因,醫生就會給予截然不同的治療。然而,很多老師、家長不善此道,導致十個被貼上「懶惰」標籤的孩子,可能有半數是「習得無助」。

「習得無助」的孩子從小受挫經驗太多,導致歸納自己做什麼都會失敗,所以乾脆不嘗試,免得再次受傷。習得無助所表現出來的癥狀,跟懶惰孩子一模一樣。但是,前者需要的是成功經驗,後者需要的或許是紀律。

看看馬戲團的大象,明明力大無窮,卻甘願被鏈條拴著。就是因為自小起,他就被拴著了。脆弱的象寶寶試著逃脫鏈條卻屢屢失敗,以至於幾年後長成龐然大物時也不想去掙扎。

對於這種孩子,要鼓勵他們「拉拉看這條鎖鏈」,讓他們知道,也許幾年前雖然失利,但今非昔比,不妨再試試看。如果孩子還是對所有事情都興趣缺缺不想嘗試,那就要檢視孩子生理心理是否有不適,是否家裡或社交圈出了什麼狀況。

迷思二 :激勵的方法,就是棍子與胡蘿蔔

動機的類型可簡單分成為興趣、成就感等自發的「內在動機」;胡蘿蔔(獎賞)與棍子(懲罰)就是最常見的「外在動機」。

由內在動機驅動的最大好處是,行為本身就非常令人滿足,不需要什麼外來的肯定與獎賞,而且越做越開心;但由外在動機逼迫的人,普遍來說比較心不甘情不願,不斷看錶希望趕快放學。

通常孩子有內在動機去做某件事,就不需要使出獎懲等外在動機的手段了。有很多弄巧成拙的例子:有個媽媽要求孩子只要讀完一本書就帶他去吃一次漢堡,後來養成出了一個不愛閱讀的小胖子;有個爸爸每次因為加班錯失陪伴孩子的時間,就用給錢來彌補;有回爸爸生日,他收到了孩子的卡片寫著「爸爸我愛你」,並且夾著一百元……

物質不等於「愛與陪伴」,甚至還會讓孩子覺得被孤立了。父母若是沒空或懶得深入了解孩子學習的困擾,直接掏錢利誘,那就等於告訴孩子:「你的困難不關我的事,你自己解決,反正你把書念好就對了。」

而「懲罰」同樣的也只能帶來暫時的效果,無法使負面行為完全消失。《動機,單純的力量》一書中說了個故事:以色列的某間託兒所,要求家長每天下午四點前把小孩接回家,否則將有罰金。理論上,為了避免被罰錢,父母應當急於趕在四點前把小孩接回,但實際上,遲到的家長人數增加到原來的兩倍!主要的原因是,原本家長趕著接小孩,是為了怕老師等待,但使出罰金一招後,把原來的道義責任,變成純粹的商業交易,反而讓來不及的父母願意交錢了事。

然而,獎懲也非一無是處。當一個無聊枯燥的工作擺在眼前,我們評估了價值、預期、情感後,覺得不值得花時間來執行。這時候,獎懲就可能有它的效果了。但是,為了避免隨之而來的弊病,務必在執行時多強調工作本身的樂趣和成就,這樣才能逐步把外在動機化為內在動機。

迷思三 :「讚美」是提升動機的特效藥,多多益善

適度和「正確」的讚美,的確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但是空泛和廉價的回饋,卻會讓讚美貶值,甚至有負面效應。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曾經研究讚美對小孩的影響:一項針對四百名小五學生的實驗發現,讚美「你一定很用心」的努力組,和讚美「你一定很聰明」的天賦組,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再次讓他們選擇測驗題型時,那些被誇用心的學生,高達90%會選擇較難的挑戰,被誇聰明的,則大多數選擇簡單的題組。

因為「誇小孩聰明,等於是告訴他,人和人就是在比聰明,為了看起來聰明,就別去冒做錯的險,」主持研究的教授卡蘿.杜薇克(Carol Dweck)如是結論。

空泛的讚美,例如——

沒看孩子的作品就直說:「好棒!好厲害!」孩子只會感受到父母的不誠懇,而且自尊受損。

與同輩比較的讚美:「全班只有你做到了!」會讓孩子把目標放在贏過別人,而非追求真正的卓越。

論斷性的讚美,像是「你真是聰明!」並沒有連結孩子的努力與成果,也因此對於孩子的動機產生不了作用。

真正的讚美,除了表達欣賞之外,更要著重於後天可以改變的事情,像是努力、忍耐、勇氣等等,例如「你雖然跌倒了很多次,但都沒有放棄,我覺得很值得敬佩。」讓孩子了解,後天的改變可以帶來更好的結果,如此才會真正達到啟動孩子的目的。

迷思四 :「學習」動機等於「念書」動機

台灣旭立心理諮詢中心心理師黃柏嘉曾經接觸過一位個案,孩子在國中時期名列前茅,但考高中一時失手,進了間普通學校,這孩子覺得學校「配不上」他,從此拒學。黃柏嘉發現,這孩子功課好卻不愛學習,他只在乎學校、地位是否稱頭。

「學習動機低落的原因,十之八九都跟家庭有關。」果然,這孩子的媽媽把孩子的成績視為她的業績,她對孩子期望超高,但若沒有達到她的期待,她就馬上轉為放棄的態度:「隨便你啦!反正你沒救了。」 這個把學習定義得很窄小的媽媽,在人生等於成績的觀念下,對孩子的亮點視而不見。

後來,黃柏嘉陪著這孩子探索更寬廣的學習。這孩子開始參加社團,閱讀各式各樣的書,終於體驗到樂在學習的過程。

學習動機是個會不斷延燒的火苗,可能從養昆蟲延伸到學生物,從看漫畫到學日文。但如果家長把學習定義成念書,認為孩子做其他事都是浪費時間,那會讓孩子覺得「我有動機的事你都不在乎,那我乾脆什麼都不做。」

知名親子教育作家彭菊仙也呼籲:「不要幫孩子判斷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沒在學習。」她兒子從養昆蟲、拆解變形金剛、寫故事,她都在旁邊負責讓火越燒越旺。兒子翔翔四年級時沉迷於魔術,有回要變把人切三段的魔術,他們家也全體總動員,到處找紙箱並陪兒子練習魔術。

又一個清晨,彭菊仙另一個兒子凱凱睡沒幾個小時,硬撐著起來練撞球。媽媽心疼勸他別去,但兒子堅定的說:「可是我非常想去啊!」然後就從床上一躍而起。從那刻起,彭菊仙確信兒子擁有了生活的至寶,不是聰明、不是財富,而是這股驅動著他努力不輟的「動機」。

直接點擊下面的藍色標題,觀看更多內容覺醒的文章

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內力覺醒(深度好文)

讓孩子內力覺醒?最好的辦法就是」洗腦」!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復旦附中老校長提了八條建議


推薦閱讀:

我想做的不只是打發時間的工具,而是引起人們對知識的熱情
風雨中不改信念,激流中不退熱情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35 熱情的小主人
我熱情有限,你把握時間
井噴的移民熱情

TAG:孩子 | 科學 | 學習 | 動機 | 熱情 | 白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