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夫一妻制從何而來?

一夫一妻制從何而來?

一夫一妻制對人類這種高智商物種有著關鍵性作用,一項新研究認為,對於如今的婚姻制度,我們應該感謝兩種關鍵性角色:戰鬥力低的男性和選擇忠於這些男性的女子。

現代家庭的根基一夫一妻制源於人類遠古的演化史,但科學家們對它的首次演變爭論不一。

一項新研究認為,對於如今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我們應該感謝兩種關鍵性角色:戰鬥力低的男性和選擇忠於這些男性的女子。

這種求偶策略也許在漫長的家庭演化過程中觸發了關鍵性的一步,研究作者、美國田納西大學的生物數學家謝爾蓋?伽伏利特(Sergey Gavrilets)說道,「缺少了它,我們的現代家庭模式將不復存在。」

人類的交配結構與黑猩猩的性濫交有著顯著的區別,在一個猩猩族群中,少數的雄性憑藉它們優越的戰鬥力統領著其他同類,並且還能自由地和雌猩猩交配。而那些低人一等的雄性猩猩則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交配的機會。

在撫養後代方面,雄性黑猩猩並沒有做出任何貢獻,它們將這一重任留給了雌性。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的祖先與猩猩有著相似的交配和撫養後代模式。而向一夫一妻制轉變的過程對人類這種高智商物種有著關鍵性作用,因為培養子女獨立需要許多時間和精力,對母親而言這很難獨自完成。

那麼這一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呢?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伽伏利特表示,有統治力且濫交的雄性很享受,它們不必為自己的後代進行投資,因為不論怎樣,它們都將有著大量的子嗣。如果雄性幫助並保護一少部分的後代,那麼結果也會十分成功,但它們需要確保那些孩子就是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人的。否則,它們將會浪費自己的資源,而且其他雄性渾水摸魚的可能性也很大。

5月29日發布在《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 報告 中,伽伏利特使用了數學模型來檢測科學家們猜測的那些促進一夫一妻制轉變的因素。其中包括配偶保護(雄性會在與之交配過的雌性身邊徘徊,這樣別人便無法與其交配)和供給(雄性向雌性提供食物或其他資源,以獲取交配的機會)。

經過大量數據的處理分析,他發現僅僅這些因素還不足以使一個物種脫離濫交。不過經過一些調整後模型便有了效果。

首先,他不再假設所有的雄性的表現都會一致。他測試了下面這種情況:如果低等級的雄性向雌性提供食物以換取交配的機會的話,那麼會發生什麼?這些弱勢雄性並不會因為改變求偶策略而有所損失,因為在搏鬥這方面它們已經沒有任何優勢。

另一個關鍵性的轉變是,這些低等級的雄性會挑選對其忠實的雌性。「當我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後,事情就朝一夫一妻制發展了,」伽伏利特說道。最終,一夫一妻制席捲了整個族群。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當人們都在討論自由戀愛時,他們根本不會意識到人類最重要的性革命早在數百萬年前就已發生了,伽伏利特補充道。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的生物人類學家歐文?洛夫喬伊(Owen Lovejoy)表示,這篇論文與他心中一夫一妻制的演化理論不謀而合。多年來,他一直認為一夫一妻制源於雄性向雌性提供食物。但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演化心理學家大衛?巴斯(David Buss)認為,雖然該論文對一夫一妻制的出現提供了「貌似合理」的解釋,但它很大程度上簡化了人類的性行為。他表示,人類的交配行為多種多樣,其中不止包括穩定的長期配偶關係,它還包含其他多種策略,比如隨意性交、系列一夫一妻(一生中有多名配偶,但同時不會有超過一名配偶)以及尋找除配偶外的其他性伴侶等。

這一論文同樣沒有解釋一點:雄性為什麼沒有直接從濫交轉變為一夫一妻制,而是用一夫多妻制來過渡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伯納德?沙佩(Bernard Chapais)認為,一旦一夫多妻制出現了,那麼即便沒有伽伏利特「雄性向雌性提供食物或其他資源」的假設,那麼往一夫一妻制的轉變進程也將會十分容易。

本文編譯自: Los Angeles Times,Study traces origins of monogamous coupling
圖片: Barbara Davidson, Los Angeles Times

推薦閱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實行伊始對一夫多妻婚姻女性的傷害
一夫一妻制從來不是主流
現代社會不能接受一夫多妻制,但一夫一妻制是不是反人性的?
為什麼人類女性比男性瘦弱,而許多動物雌性跟雄性一樣強壯,可以獨自捕食?

TAG:一夫一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