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與名人
酒與古代名人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就被人稱為「酒星魂」、「酒聖」、「酒仙」。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歷來被認為是傳神之筆。大概沒有別的哪個文人與酒的關係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氣之大,能和李白相提並論的。只要翻翻李白的詩集,就不難發現他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說的:「李白真可以說是生於酒而死於酒。」關於他的死,還有種種不同的傳說,大概都與飲酒有關。其中最富於浪漫主義情調的是說他醉後到採石礬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關於李白醉酒的故事,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得到相當充分的反映。如崑劇中有《太白醉寫》,京劇、川劇、秦腔等十幾個劇種都有類似的劇目。又如李白佯醉痛罵楊貴妃的義兒安祿山的故事,在京劇中叫《金馬門》,也叫《罵安》;川、湘、漢、滇、桂劇及同州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此劇目。在我國著名畫家的作品中,也有「李白脫靴圖」、「李白捉月圖」、「太白醉酒圖」等等。陶塑、瓷塑、泥塑、木雕、牙雕中這樣的題材也相當多。至於後人在詩文中歌頌李白醉酒傲世、藐視權貴的作品,就更多得舉不勝舉了。舊時在一些酒店的牌匾上寫著「太白世家」、「太白遺風」等,無疑也含有對李白的崇敬之意。當然,人們尊祟李白,熱愛李白,決不是因為他好喝酒,而是取他傲視權貴的反抗精神,和愛慕他的詩才。歷史上因醉酒而死的人,並沒有人去尊祟。 歐陽修是婦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記》,從頭到尾一直「也」下去,貫穿一股酒氣。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了樂。天樂地樂,山樂水樂,皆因為有酒。「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蘇東坡是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們從他嗜酒如命和風度瀟洒的神態,可以尋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詩,他的詞,他的散文都有濃濃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樣,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為之銳減。
陶淵明,東晉人,他的詩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詩。他的詩篇,與分的飲酒生活,同樣有名氣,為後世歌之頌之。他雖然官運不亨通,只作過幾天彭澤令,便賦「歸去來兮」,但當官和飲酒的關係卻那麼密切:其時衙門有公田,可供釀酒。他下令悉種粳以為酒料,連吃飯的大事都忘記了。還是他夫人力爭,才分出一半公田種稻。棄官就無祿,喝酒就成了大問題。然而回到四壁蕭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攜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後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僅以狂飲著稱,而且也以善釀出名。他為官時,分出相當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釀造。酒的好壞,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質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濁水」產生優質酒,白居易就是這樣。他上任一年自慚毫無政績,卻為能釀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釀的過程中,他不是發號施令,而是親自參加實踐。
古人談酒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後,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如宋代楊萬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浩在《普天樂·大明湖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灧灧」。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據《詩經。大雅·江漢》記載,「秬鬯一卣」。[傳]:黑黍也。鬯,香草也,築煮合而郁之曰「鬯」。「箋」:秬鬯,黑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暢也。王賜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據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中記載,「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齎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此,後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傳】:春酒,凍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經》寫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白居易在《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詩中寫道,「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據《文選·左思<魏都賦>》記載,「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張載在《酃酒賦》中寫道,「中山冬啟,醇酎秋髮」。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問、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齎我思成」。[傳」:酤,酒。
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李白在《送別》詩中寫道,「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楊萬里在《小蓬萊酌酒》詩中寫道,」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一絕》詩中寫道,「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歸」。
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蘇軾在《與歐育等六人飲酒》詩中寫道,「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又據《書言故事·酒類》記載,「御賜酒曰黃封」。
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據《禮·曲禮》記載,「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據《周禮·天宮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賈公彥注釋說:「昔酒者,久釀乃孰,故以昔酒為名,酌無事之人飲之」。
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啟》中寫道,「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李善註:縹,綠色而微白也。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平原督郵」是壞酒的隱語。據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在《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的詩句。
麴生、麴秀才:這是酒的擬稱。據鄭棨在《開天傳信記》中記載,「唐代道士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餘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稱麴秀才,吭聲談論,一座皆驚。良久暫起,如風旋轉。法善以為是妖魅,俟麴生復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於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後來就以「麴生」或「麴秀才」作為酒的別稱。明代清雪居士有「麴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麴秀才」的詩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八大王》一節中,也寫有「故麴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麴道士、曲居士:這是對酒的戲稱。宋代陸遊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麴櫱:本意指酒母。據《尚書·說命》記載,「著作酒醴,爾惟麴櫱」。據《禮記·月令》記載,「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櫱必時」後來也作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歸來》詩中寫道,「憑誰給麴櫱,細酌老江干」。蘇拭在《濁醪有妙理賦》中寫道,「麴櫱有毒,安能發性」。
春: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故人們常以「春」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撥悶》詩中寫道,「聞道雲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這本來是對劣質酒的貶稱。馮時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惡酒曰茅柴」。亦是對市沽薄酒的特稱。吳聿在《觀林詩話》中寫道,「東坡『幾思壓茅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在明代馮夢龍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的記載。
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韋莊在《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詩中寫道,「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綠蟻、碧蟻: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謝眺《在郡卧病呈沈尚書》中寫道,「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吳文英在《催雪》中寫道,「歌麗泛碧蟻,放綉箔半鉤」。
天祿:這是酒的別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寫道,「奠桂酒兮椒漿」。李嘉**在《夜聞江南人家賽神》詩中寫道,「雨過風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漿本來是指淡酒而說的,後來亦作為酒的代稱。據《周禮.天官,漿人》記載,「掌共主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入於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忘憂物:因為酒可以使人忘掉憂愁,所以就藉此意而取名。晉代陶潛在《飲酒》詩之七中,就有這樣的稱謂,「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猶進,杯盡壺自傾」。
掃愁帚、釣詩鉤: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斗。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後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狂葯:因酒能亂性,飲後輒能使人狂放下羈而得名。唐代房玄齡在《晉書·裴楷傳》有這樣的記載,「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葯,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詩中也寫到了「廉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詩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一樣而得名。唐代李延壽撰的《南史·陳慶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唐代張彥謙在《無題》詩之八也有此稱謂「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的詩句。
般若湯:這是和尚稱呼酒的隱語。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因避諱,才有這樣的稱謂。蘇軾在《東坡志林·道釋》中有,「僧謂酒為般若湯」的記載。竇革在《酒譜·異域九》中也有「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蓋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的記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對甘肅皇台酒的題詞「香醇般若湯」,可知其意。
清聖、濁賢:東漢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時期李昉等撰寫的《太平御覽》引《魏略》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晉代陳壽在《三國志·徐邈傳》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沉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渡遼將軍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後人就稱白酒或濁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唐代季適在《罷相作》中寫有「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的詩句。宋代陸遊在《溯溪》詩中寫有「閑攜清聖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的詩句。
總統自喝自釀
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出身於大種植園主家庭。在他19歲時,父親和兄長先後去世,於是便繼承了家族遺留下的產業維農山莊,執掌起全家生活重擔。由於他天性喜歡自己動手料理一切,因此使他學到了不少東西。那時候的莊園生活是基本自給自足的,他不僅會種地、養牛、種花、植樹、打獵,還親自動手為山莊釀造啤酒,一邊實踐一邊記筆記,天長日久,他的手藝越來越精湛。一天,他接待了一位過路的英國紳士向他討水解渴,他遞過一杯自釀鮮啤,那紳士接過一飲而盡,略加回味,向華盛頓驚喜地問道:「你從哪兒買的?這是我們英國最好的啤酒。」華盛頓笑而不答,旁邊的一個小夥子告訴紳士:這是這位先生自己釀的。紳士驚詫不已,此後便到處傳揚華盛頓的名字。
華盛頓不僅自釀自飲,還把一些秘訣寫成《淡啤酒造法》小冊子傳給他人。
他比所有美國總統都了不起的地方不僅在於他會全套農牧活,還因他是一位優秀設計師裝修高手。他遺留下來的喬治亞風格的山莊,就是他本人設計繪圖和指揮裝修的。最無人能及的是他在連任兩屆之後,不顧大選結果,回家種地釀酒。
傅傑先生與酒
昔時王謝珍家釀,展轉流傳歷百年。仿膳品嘗當日味,飛觴共醉尚方延。
這首詩是溥傑老先生於1982年為通縣酒廠生產的「府釀酒」所做的。溥老先生一生唯兩大嗜好:一飲酒,一賦詩。
不少人都知道溥先生和酒關係曖昧。他不僅愛喝酒,愛品酒,還喜歡給一些酒題字,賦詩。由於他的身份特殊,對各種號稱宮廷御酒的產品進行鑒別,令人信服。
上面提到的府釀酒便是其一。它是我國清代皇族傳統名酒,原名「香白酒」與蓮花白酒、菊花白酒,俗稱「京師三白酒」而聞名於世。他也曾為菊花白酒賦詩:「媲蓮花白,蹬鄰竹葉青。菊英誇壽世,葯估慶延齡。醇肇新風味,方傳舊禁廷。長征攜作伴,躍進莫須停。」為蓮花白酒題詩為:「釀美醇凝露,香幽遠益精,秘方傳禁苑,壽世歸聞名。」經他一贊,「三白」身價陡增。
與友人談起溥傑先生,也提供不少有關老先生與酒的趣聞。在他的住所,靠近窗戶的地方,擺著四五個很大的容器。裡面裝得全是酒。分別泡著紅棗、山桂、葡萄等等。是他自己根據多年的體驗並參照著宮廷配方而配製的酒。既有二鍋頭的醇香濃烈,又有一般露酒的柔軟可口。每當親友造訪,必當對飲幾杯,以助興。
如今老先生已離去多年了,他在酒罈上的往事也隨著酒文化的發展,記載於冊,正如他為桂花陳酒所題的詩一樣。
尼古拉醉酒點兵
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有個哥哥叫尼古拉,長年當沙俄炮兵,生性放蕩不羈,特別是長期酗酒,酒癮入骨,猶如吸毒。離了酒便坐卧不安,雖生猶死。每天必須大醉一場才覺得一天過得比較有意義。恍惚朦朧、半醉半醒是他的日常狀態。一次團長請他吃飯,但沒搞到酒,他急得連一口也吃不下去,又流鼻涕又流淚。吃不下飯是小事,糟糕的是後來決定他終生命運的一次酗酒。
那是一次閱兵日。尼古拉起床就抱著酒瓶灌得爛醉,眼都睜不開,聽到號聲,他下意識騎上戰馬跟著別人一搖一擺走上操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陣立正、稍息的口令過後,上級前來檢閱的一名軍官披掛齊整走到隊列前,準備訓話。恰在此時,尼古拉從夢中睜開兩眼,看到隊前立著一位馬上軍官,還以為夢中事情,大驚之下,猛一聲吼,策馬從隊列中竄出,單人匹馬沿著操場瘋跑起來。所有的人都不知發生了什麼,個個目瞪口呆,隨即一片鬨笑。尼古拉拔出戰刀高舉過頭,不住揮舞,得意非凡,四周一陣死寂,大家都怕驚了自己的馬,紛紛退避。好一陣子,尼古拉的馬非但不停,反而越跑越歡,它很少如此受萬眾矚目,想好好表演一番。值日軍官無計可施,只得命一幫強勁戰士拖住馬韁,把尼古拉從夢中拖下,此時,他仍在夢中。
這樣,他的一生徹底告毀。
周恩來獨寵茅台
話說紅軍一教導營進入茅台,長途行軍,大家都很疲乏,他們發現茅台鎮酒多,便紛紛用酒擦臉,洗頭,洗腳。由於茅台酒能舒筋活血,消炎去腫,戰士們頓時感到渾身痛快,解除了長途跋涉的疲乏。正當戰士們興高采烈的時候,周恩來到達茅台。他見大家用茅台酒擦臉,洗腳,十分生氣,連聲批評道:「真是糟踏聖人!」
周恩來為何說「聖人」二字呢?傳說東漢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尚書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喚他進朝議事,他躲閃不及,就倚仗酒勁兒說:「回稟丞相,臣正與聖人議事,不得功夫。」來人一聽「聖人」,便糊裡糊塗地復命去了。曹操也糊裡糊塗,沒有追問下去。事後,徐邈與友人談起此事時說:「不想『聖人』二字竟救了我的命。」從此,「聖人」便成了酒的別名。顯然周恩來同志是借用酒的這個別名批評我們紅軍戰士的。他語重心長地說:「同志們,這是我們國家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的貴州茅台酒啊!」接著又給大家講了有關茅台酒的故事,在場的紅邊戰士無不深受教育。
五○年國慶節,周總理決定用貴州茅台酒作為國宴用酒。可是,在國慶節前夕,偌大的北京城竟連一瓶茅台酒也找不到,周總理十分著急。他要辦公廳掛通貴州的電話,親自電告省委書記蘇振華,要他急調一批茅台酒進京。
周恩來會飲酒,酒量不小,但十分節制。在外交場合,周恩來常以酒作為調節、活躍氣氛的話題。無論是日內瓦會議,還是尼克松訪華、田中訪華……凡舉行國宴,周總理都用茅台酒招待賓朋。
一九七一年,美國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訪華。他來到我國時,對中國的一種神秘感使他有點緊張。為了活躍情緒,周恩來在與他們握手時,極力尋找話題與他們寒喧。其間,周恩來與美國特工人員雷迪和麥克勞德開玩笑說:「你們可要小心喲,我們的茅台酒會醉人的。你們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處分呢?」周恩來與他們如同親朋好友聊家常,這便使基辛格一行緊張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
一九七二年二月,美國總統尼克松來華,周總理用貯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貴賓。這純凈透明、醇香濃郁的茅台酒將尼克松迷住了。在和尼克松碰杯時他告訴尼克松說,在長征途中,一次他曾喝過25杯烈性茅台酒,若是在肚子里發起熱來可不得了!尼克松在美國曾經讀過斯諾寫的《西行漫記》,其中講到紅軍在長征途中,攻佔茅台酒鎮時,紅軍將領和戰士們暢飲茅台酒的故事。在另一次宴會上,周總理向尼克松介紹茅台酒時說:「比伏特加好喝,飲之喉嚨不痛也不上頭……」尼克松心悅誠服,也讚揚茅台酒「能治百病」。
電視台工作人員拍下了周總理與尼克松滿臉喜悅用茅台酒乾杯的鏡頭,並向全世界播送,更使茅台酒伴隨著這個歷史性的「乾杯」而名震世界。
在此之前,日本首相田中訪問我國,周總理在首都迎賓館設國宴款待。席間田中首相贊道:「茅台酒是美酒,大大的好,世界第一!」周總理說:「茅台酒能消除疲勞,安定精神……」。
不知多少年來,貴州人與山西人一直為茅台酒和汾酒孰先孰後、孰師孰徒的問題爭論不休,官司一直打到國民黨南京政府。蔣介石聽了,不敢表態,只好採取折衷的辦法,說道:「天下名酒是一家,何必分你師你徒,只要好喝就行!」
解放後,這兩家名酒的爭執仍然是餘波未平。六三年,在一次全國性的會議上,周總理要茅台酒師和汾酒師講出各自酒的香型和傳統工藝流程。他耐心聽完他們的陳述後說道:「瓊漿玉液,南北一方;名甲天下,茅台爭光;若論先後,數我長江。」原來茅台酒產在茅台河上游,要論香型和釀造方法,與汾酒並不相同,南北兩方不存在師徒關係這一問題。要說先後,茅台酒理應在先。經周總理髮話,大家都心服口服了。
周總理對生產茅台酒的地理條件、氣候、土壤和水質極為關心,曾多次詳細詢問,並作出過:「為確保茅台酒的質量,維護國家民族的榮譽,茅台河上游數十公里不準建化工廠、不準污染茅台酒河水」的重要指示。由於周總理的百般關心,茅台河水至今清澈透底,釀出的茅台酒至今名不虛傳,保持著原有品質和傳統特色,深受國內外飲者喜愛。
周總理宴請陳毅、賀龍
1962年9月9日14點19分,我空軍部隊用地對空導彈終於擊落了侵犯我神聖領空的美製U-2——高空偵察機。
這一消息立即通過羅瑞卿總參謀長報告給周恩來總理。這時正好陳毅同志和夫人張茜、賀龍同志和夫人薛明在總理處作客。總理聽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無比高興。他說:「今天我請客,用茅台酒招待你們。」擊落一架飛機,總理為什麼會這樣高興,要用茅台酒招待客人呢?這是因為「U-2飛機」是一種新式的軍事偵察機。這種飛機最大飛行高度為二萬三千公尺,身上披著黑紗(特別塗料),對雷達電波有很大的吸收作用,使它在熒光屏上的回波信號變得很弱,稍不注意就滑脫了。這種飛機耳聰目明,只要對方雷達一開機,它左旋右轉就溜之大吉,根本不進入你的有效射程,因此有「空中黑小姐」之稱。美國人曾用它多次侵犯蘇聯領空作軍事偵察,蘇聯開始似乎一籌莫展,奈何它不得,只向美國人亮了黃牌,提出嚴重警告。如今美國人又使用這種高空偵察機,意欲刺探我軍事情報。9月9日,「黑小姐」不知我軍事實力,又有恃無恐地從杭州方向侵入我神聖領空,摸我們的底細。周總理接到報告後就明確指示羅瑞卿,通知空軍上將劉亞樓一定設法把它擊落,以挫敵人的囂張氣焰,長我軍的威風。在我空軍部隊的努力下,U-2高空偵察機被擊落,你想總理怎能不高興?……可是廚師告訴總理沒有什麼好菜,原來總理的生活十分簡樸,他一再告訴下屬,每餐維持兩菜一湯即可,不能特殊化,全國人民都在過難關。因此,廚房裡實在是沒有什麼高檔食品。總理聽後說道:「不要緊,我們就到北京飯店去高興高興吧!」
到了北京飯店,總理問大家想吃什麼菜,賀龍說:「我們就狗肉喝茅台吧!」陳毅十分贊成這個提議,他早就想解解饞啦!就這樣,邊議邊喝邊吃。陳毅吃得汗流浹背,滿臉紅光;賀龍不時撫摸著他的鬍子,大口地喝茅台酒,大塊地夾著狗肉往嘴裡送;張茜卻是既高興又少言語,也許是有什麼心事吧……
「哎唷!」陳毅突然驚叫起來,接著就說道:「張茜啊,你踩得我的腳好疼喲!」總理忙問陳老總:「發生了什麼事?「陳毅轉身對著張茜笑道:「今天擊落黑小姐,總理高興得用工資請我們喝茅台吃狗肉,還給我們斟酒,你說能不喝一個痛快嗎?這回你就開開綠燈吧,不要老是踩我的腳嘛!「按說」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張茜一向對陳毅還是很寬容的,可是今天張茜看陳毅高興得像孩童樣,怕他貪杯影響身體,更擔心在總理面前失態,桌面上又不好打招呼,怕掃大家的興趣,只好在桌底下暗做手腳,給陳毅以踩腳警告。誰知性情豪爽的陳老總喝得痛快,卻把秘密公諸於眾。此話一出,樂得在場的個個捧腹大笑,總理更是笑得前仰後翻;張茜羞得兩頰緋紅,連說:「火車進站,就你吼得凶。」無可奈何的她只好跟著大笑起來。梁實秋抒情酒話
酒實在是妙。幾杯落肚之後就會覺得飄飄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會綻出笑臉;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會議論風生。再灌幾杯之後,所有的苦悶煩惱全都忘了,酒酣耳熱,只覺得意氣飛揚,不可一世,若不及時知止,可就難免玉山頹傾,嘔吐縱橫,甚至撒諷罵座,以及種種的酒失酒過全部的呈現出來。莎士比亞的《暴風雨》里的卡力斑,那個象徵原始人的怪物,初嘗酒味,覺得妙不可言,以為把酒給他喝的那個人,是自天而降,以為酒是甘露瓊漿,不知是人間所有物。美州印第安人初與白人接觸,就是被酒所傾倒,往往不惜拿土地和人以交換一些酒漿。印第安人的衰滅,至少一部分是由於他們的沉湎於酒。
我們中國人飲酒,歷史久遠。發明酒者,一說是儀逖,又說是杜康。儀逖是夏朝人,杜康是周朝人,相距很遠,總之是無可稽考。也許是釀製的原料不同,方法不同,所以儀逖酒未必是杜康的酒。尚書有《酒誥》之篇,諄諄以酒為戒,一再地說「祀茲酒」(停止這樣地喝酒),「勿彝酒」(勿常飲酒),想見古人飲酒早已相習成風,而且到了「大亂喪德」的地步。三代以上的事不可考,不過從漢起就有酒榷之說,以後各代因之,都是課稅以裕國帑,並沒有寓禁於徵的意思。酒很難禁絕,美國一九二○年起實施酒禁、雷厲風行,依然到處都有酒喝。當年筆者出紐約,有一天友人邀我食於某中國餐館,入門直趨後室,索五加皮,開懷暢飲。忽警察闖入友人止予勿驚。這位警察徐徐就座,解手搶,鏘然置於桌上,索五加皮獨酌,不久即伏案酣睡。一九三三年酒禁廢。直如一場兒戲。民之所好,非政令所能強制。在我們中國,漢蕭何造律:「三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此律不曾徹底實行。事實上,酒樓***館處處笙歌,無時不飛觴醉月。文人雅士水邊修禊,山上登高,一向離不開酒。名土風流以為持螯把酒,使足了一生,甚至於酣飲無度、揚言「死便埋我」,好像大量飲酒不是什麼不很體面的事,真所謂「酗於酒德」。
對於酒,我有過多年的體驗,第一次醉是在六歲的時候,侍先君飯於致美齋樓上雅座,(北京煤市街路西)窗外有一棵不知名的大葉樹,隨時簌簌作響,連喝幾盅之後,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聲不響地站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湯潑在他的兩截衫上。隨後我就倒在旁邊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後才醒。我的父母都喜歡酒,所以我一直都有喝酒的機會。「酒有別腸,不必長大」,語見《十國春秋》,意思是說酒量的大小與身體的大小不必成正比例,壯健者未必能飲,瘦小者也許能鯨吸。我小時候就是瘦得如一根綠豆芽。酒量是可以慢慢磨練出來的,不過有其極限。我的酒量不大,我也沒有親眼見過一般人所艷稱的那種所謂海量。古代傳說「文王飲酒獨鍾,孔子百觚」,王充論衡語增篇就大加駁斥,他說:「文王之身如防風之君,孔子之體如長狄之人,乃能堪之。」且「文王孔子乃率禮之人也」,何至於醉酗亂身?就我孤陋的見聞所及,無論是「青州從事」或「平原督郵」,大抵白酒一斤或黃酒三五斤即足以令任何人頭昏目眩粘牙倒齒,惟酒無量,以不及於亂為度,看各人自制力如何耳。不為酒困,便是高手。
酒不能解憂,只是令人在由興奮到麻醉的過程中暫時忘懷一切。即劉伶所謂「無悠無慮、其樂陶陶」。可是酒醒之後,所謂「憂心如醒」,那份病酒的滋味很不好受,所付代價也不算小。我在青島居住的時候,那地方背山面海,風景如繪,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最理想的卜居之所,惟一缺憾是很少文化背景,沒有古迹耐心尋味,也沒有適當的娛樂。看山觀海,久了也會膩煩,於是呼朋聚歡,三日一小飲,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壇,一夕而罄。七名酒徒加上一位女史,正好八仙之數,乃自命為酒中八仙。有時且結夥遠征,近則濟南,遠則南京,不自謙抑,狂言「酒壓膠濟一帶,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許,儼然豪氣干雲的樣子。當時作踐了身體,這筆帳日後要算。一日,胡適之先生過青島小憩,在宴席上看到八仙過海的盛況大吃一驚,急忙取出他太太給他的一枚金戒指,上面攜有「戒」字,戴在手上,表示免戰。過後不久,胡先生就寫信給我說:「看你們喝酒的樣子,就知道青島不宜久居,還是到北京來吧!」我就到北京去了。現在回想起來,當年酗酒,哪裡算得是勇,簡直是狂。
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所以有人酒後狂笑不置,也有人痛哭不已,更有人口吐洋語滔滔不絕,也許會把平夙不敢告人之事吐露一二,甚至把別人的陰私也當眾抖露出來。最令人難堪的是強人飲酒,或單挑,或圍剿,或投井下石,千方百計要把別人灌醉,有人訴諸武力,捏著人家的鼻子灌酒!這也許是人類長久壓抑下的一部分獸性之發泄,企圖獲取勝利的滿足,比拿起石棒給人迎頭一擊要文明一些而已。那咄咄逼人的聲嘶力竭的豁拳,在贏拳的時候,那一聲拖長了的絕叫,也是表示內心的一種滿足。在別處得不到滿足,就讓他們在聚飲的時候如願以償吧!只是這種鬧飲,以在有隔音設備的房間里舉行為宜,免得侵擾他人。
《菜根譚》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邱吉爾酒探斯大林
邱吉爾訪蘇,與斯大林達成聯手抗德共識之後,興沖沖準備回國。上飛機前幾小時,斯大林邀他共飲,邱吉爾以善飲聞名,當然不推辭。其實,邱吉爾的用意是想借最後一點時間在酒桌上更深一步了解斯大林,因為當時有傳聞說斯大林在國內的地位不甚穩固。
在斯大林住宅內,賓主對飲,慶祝這次會談圓滿成功,兩人交杯換盞,很快就酒酣耳熱。這時,英洛托夫走了進來,他是斯大林的紅人,酒量頗大,斯大林特地叫他前來助興。英洛托夫入席後,便出力想在兩位巨頭面前獻殷勤,不住為邱吉爾勸酒,不多一會兒,三人都有些醉意,邱吉爾覺得時機已到,對斯大林說:「您是否了解您的外交部長最近訪問紐約時說,他去紐約完全是自己的主張,回來遲了,也並不是飛機出了問題,而是他本人的意志。」
蘇聯官員在斯大林面前一向惟惟諾諾,言不敢高聲,果然英洛托夫嚇壞了,驚慌地盯著斯大林。斯大林酒興正酣,也不以為意,半開玩笑地說:「他去的不是紐約,而是另一些暴徒居住的芝加哥,言畢,繼續舉杯邀飲。英洛托夫這才放下心來,拘謹地微笑了一下。」
邱吉爾把這一幕看得真切,證實了斯大林在國內的無上地位,相信他們之間的協議有了保障。
女王戀情對酒獨鍾
伊麗莎白一世在位45年,是最著名的女王。她有本事將四分五裂的英國統治成強國,卻沒有本事為自己找個如意郎君,也許是因為她太多情,但又不能一妻多夫,也許是太挑剔了,儘管在大臣中找了不少情人,也公開拋頭露臉,但最終沒有人成為她的王夫。她命中注定只能孤舟一葉。
或許是對酒別具情懷,她特別嗜好「愛爾(Ale)啤酒」。相傳,愛爾啤酒」是英國人中世紀釀製成功的,頗受王公貴族的喜愛。不過,最早的「愛爾啤酒」是未加酒花的麥酒,酒花是1524年由荷蘭傳人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喝的就是加了酒花後釀製的美味香醇的「愛爾啤酒」。如果女王出外巡視,她便要派專人先到出訪的城市品嘗當地釀製的「愛爾啤酒」,假如發現不合口味,即派人從倫敦專程運來。可見,女王與啤酒真可謂結下了不解之緣。
毛澤東吃辣子比喝酒
毛澤東反對過生日,但是衛士長有辦法。就是敲竹杠的辦法。他說:「主席,今天是您生日。大家辛辛苦苦跟您幹了一年,您也應該有所表示呀。」
休息時,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跟他談話都是很隨便的,開玩笑不必擔心出格。毛澤東這時總是寬厚地一笑,說:「你們就是變著法子敲我的竹杠啊?」
於是,衛士長便笑哈哈地跑回來,吩咐廚師用面做了一個大壽桃。吃飯時,擺在餐桌中央。那次還準備了不少酒。衛士長首先舉杯說:「今天是主席生日。我代表同志們祝主席生日愉快,健康長壽。」毛澤東微笑舉杯,說:「一年了,同志們工作辛苦,祝同志們身體健康。」
杯子都伸出去,同志們逐一同毛澤東碰了杯。衛士長豪放地將杯一傾,咕咚一聲吞下。將空杯子向衛士們示意:「干!會喝不會喝,這一杯一定要干!」
衛士們像聽到命令,輪流舉杯,一飲而盡。
毛澤東不能喝酒,喝一口臉就紅得發紫。他將杯子在嘴唇上沾一沾,那紫紅的葡萄酒漿幾乎沒見少,便放下杯,毛澤東帶著歉意的微笑,說:「這樣吧,咱們定個協議。白酒辣也辣不過辣椒。你們喝酒我吃辣子。」
有人說:「酒和辣椒不是一回事。」
毛澤東小聲說:「多吃辣子能成事,喝酒多了可是會誤事。」這句話大家也聽到了。他便直起身大聲說:
「今天可以多喝,誤了事不怪罪。」
於是,毛澤東沒少吃辣椒,同志們沒少喝白酒。衛士長喝醉了,搖晃著,笑著,張大嘴巴嘔吐。後來又抱起痰盂吐。吐完又呵呵笑,笑過了又吐。毛澤東毫不怪罪,和大家一道張羅著給他遞茶水和毛巾。衛士長對毛澤東忠心耿耿,平時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辦起事來一絲不苟,原則性極強。我們相處那麼久。毛澤東每次外出的路線和地點他從沒對我露過一個字。他和毛澤東私人感情特別深。他離開毛澤東到外地工作時,毛澤東曾抱著他,哭出了聲。
十幾年接觸中,衛士長李銀橋只醉過這麼一次。
推薦閱讀:
※張儀列傳 名人傳記
※名人八字系列 畫壇巨匠張大千(轉載)
※如何評價高曉松離婚?
※歷史上有哪些非常老奸巨滑的人?
※名人對聯
TAG: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