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
2009-06-26 09:16:26(轉自鳳凰網·空谷幽靈的博客)人的需要和追求,決定著人生的境界.我們既然無法明白我們是為什麼而來,又會到哪裡去這個太沉太深奧的人生哲理問題,但我們已經來到了人類地球,活在這個世上,把一些同我們這一生一世的一些重要的生存話題思索考量,讓我們活著的時候活得更明白些,對我們走好自已的路,陶冶生活的情趣,提高符合自已的精神境界是有所脾益的.這裡試圖探討我們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麼?值得我們孜孜以求去守望的是什麼?如果我們的人生還有夢,還有崇高的理想的話,那麼在我們短暫的生命中,我們期待的又是什麼?明白了這些問題,也就明白了我們在茫茫的人世中活著的時候所在的人生境界,從而掌握住洞悉我們的命運之門的金鑰匙.首先我們人活著,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活著最需要的就是吃喝拉撒,或者說就是要解決油鹽米柴等基本生活問題.這說起來簡單明白,但做起來卻往往糊塗,本末倒置.在生活中不是把生活的主要問題放在首位,而是把一些其它的慾望天天惦念在心,背負一種莫明其妙的沉重包袱壓在身上.西方有位哲人說得好,大自然能滿足我們人類需要什麼,但不能滿足人類想要什麼.我們明白了我們在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過得坦然一些.天高地闊,我睡六尺;江河滔滔,我飲一瓢;五穀雜糧,我食一升.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不會很多,太多的對我們的身體來說就是奢侈的了.這樣我們就用不著去與別人比,別人有小車有別墅,別人天天進出高檔酒樓,別人穿著時髦靚麗帥氣.這些是可以享有的,但不是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而且我們吃多了,天天大魚大肉,對我們的身體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是一種傷害,給我們的身體埋下許多隱患.生命是一個物質新陳代謝的過程,維持這個過程,我們每天吃喝進去的物質要與我們每天消耗掉的物質大致平衡,我們的健康才不容易出問題.現代社會,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容易出問題的不是營養不夠,而往往是吃得太多,過猶不及.生活的基本需要,是我們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和必要的外在條件.但這些物質要能轉化成我們身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我們必須身體健康,生理器官的各種機能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否則,所有我們吃喝的物質,對我們來說都是無用的,沒有任何價值.照此邏輯,實際上人生最需要的是健康.從我們有了生命,脫離母體誕生到這個地球來的那一天起,直到我們告別人世,離開地球結束生命的那一刻止,在這人世蒼桑風風雨雨的幾十歲月中,最重要的也是健康.只有健康才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石和活力的源泉.我們的生命之樹要常青,生命能綻放美麗動人的鮮花,結出豐碩的果實,都離不開我們要有健康的身體.有一些人雖然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而有了殘疾,但他們維持生命的新陳代謝的機能也必須是健康的,他們的生命才能繼續存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天天忙這忙那,花許許多多的時間在這樣那樣的拚搏競爭中,但我們往往最沒有注意到的就是花在健康上的時間太少了,甚至於幾乎沒有.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卻是我們最少花時間去關注的事情,應該說我們是活得越來越聰明了呢還是糊塗了呢?健康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從少年走到衰老的整個人生過程中,我們最應當關注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健康.健康不是等到人有了病之後或年老體弱之後才值得我們去關注.一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必定是一個關注自已健康的人,懂生活會生活的人,積極樂觀地進取而不是盲目跟隨別人瞎拼莽撞的人.隨著時代的進步,物質的富繞,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們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應當說是越來越不用擔心了.也許我們遠遠沒有那麼多人所擁有的一樣的財富和地位,但我們也不用怕會在饑寒交迫的困境中餓死凍死街頭和荒野了.任何一個時代都有"朱門酒肉臭"的現象存在,但一個發展和公平的社會是可以沒有"路有凍死骨"的.既然如此,生活的基本物質保障不是人生最突出的問題,無疑健康,包括我們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與否,是我們一生一世中越來越突出的主要問題.明白了人生一世,最需要的是基本生活資料的保障和擁有健康體魄這個道理,就是活在了做人的第一境界.許許多多的東西,自已能擁有也很好,但沒有也可以放下來,不必那麼在乎.從本質上來講,其實自已也並不是就需要擁有那麼多,那麼貪婪.但自已怕健康狀況是必須在乎和重視的.我們也算是有幸來到了人世,我們的生命很寶貴,也很不容易,要珍惜,也只有靠我們自已.人吃五穀生百病,並不是說我們重視了自已的健康就能百分之百不生病了,我們也就從此不會走向衰老和死亡了.大自然的規律是誰也無法抗拒的.但我們可以在自已活著的時候爭取少生病,可以讓我們生活的質量能有提高,精力更加充沛,心境更寬鬆.這是我們變成了人,作為人可以去做的.在平日的繁忙裡不要忘了給健康留下一點時間,去進行休閑娛樂和運動鍛煉,把健康作為自已最寶貴的物質財富來孜孜以求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智慧的人.五穀為養,五蔬為充.世上活得長壽的人,不是天天過得花天酒地,看上去日子過得很滋潤的人,而是天天粗茶淡飯,日子過得很平淡的人,這是為古今中外都證明了的現實.進入人生的第二境界,就是尋找和守望快樂.人不是只為活著而活,人和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就在於人有精神文化上的需求.追求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想達到的人生目的.幸福是什麼?就是快樂.我們每天都能過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我們的日子就過得甜蜜幸福.尋找和守望著快樂,就是我們幸福的天堂.現實生活中,為了生活得更好,更幸福,我們芸芸眾生可謂是各盡所能,使出了自已渾身的力氣和招數.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常常我們以為只有當我們擁有了更多的財富,豪華的別墅,高貴的名車等等,我們就有了成功人生的快樂和幸福.或者說我們拚命地往上爬,一旦我們爬到了我們貪戀的名位,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權力,我們就有了快樂和幸福.但生活總是與我們開一些奇怪的玩笑,一旦我們想擁有的東西到我們的手裡之後,我們並不是就生活在快樂和幸福的蜜罐里了,也許只是在短暫快樂幸福感之後,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困惑和煩惱就會來敲開我們阿里巴巴的幸福之門,緊緊地纏繞著我們,象夢魘一樣揮之不去了.大千世界,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想在無限膨脹的物質慾望的滿足中或爭權奪位的競爭中去獲取人生的幸福,是吃錯了方,用錯了葯,走錯了路.況且那物質財富和名望權力的高處,又是幾人可以企及的呢?有沒有世外桃園?沒有.但從古以來,人類卻一直不停地在探索人生的幸福問題.西方的思想家哲學家往往把這個問題引進了宗教,讓人們相信在現實的苦難中,只有上帝的指引才能把人類從痛苦的地獄中引進幸福的天堂,人的靈魂才能得到拯救.人是受到了各種不同的魔鬼的誘惑,帶著許許多多的慾望的原罪來到人世的.離開了上帝,人類無法從痛苦的磨難中得到救贖.所以要相信上帝,相信主.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說過,如果上帝死了,那麼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沒有了上帝,戰爭,瘟病,災難,社會暴力和社會動蕩等等一切可怕的後果都會降臨在人類的頭上.這是西方思想為人類指出的出路.雖然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不同的學說宗派,但大致都沒有脫離這個思想的蕃籬.所以西方各國總是教堂林立,有人生活居住的地方就有教堂,以方便顯赫一世的達官貴人或窮愁潦倒的臣民都能走進教堂去,在肅穆莊嚴的神聖禱告中尋求上帝和主的洗禮和救贖.如果經過這一次次虔誠的懺悔和祈禱我們就真能走進快樂幸福的極樂世界裡去,那對我們這個地球上多災多難的人類來說,當然是再好不過的福音了.但現實告訴我們,好象我們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在東方影響廣遠的是印度創立的佛教.佛家講輪迴,主張人生有現世的人生和來世的人生,現實人生有苦難有煩惱沒有法解決,但人們可以通過今生的忍讓和修行來求得來世的快樂和幸福,只要苦行修鍊,我們就能從苦難的此岸超渡到幸福的彼岸.這種理論對我國的影響很大,雖然說沒有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統治思想,但儒釋道三家,佛居其一,則可見其在我國的重要地位.在中國各地存立的廟宇中,除了少量的道教聖地外,大量的是佛廟和佛像.佛家的思想從漢代傳入我國以來,在隋唐發展到了登峰造極.以韓愈為代表中國的思想家們,上書皇帝,指陳利害得失,反對大迎佛骨和佛廟林立,終於讓中國人從佛教思想的奴役下得到了解放.因為佛教思想的核心是讓人們逃避現實,把希望建在虛無飄渺的未來和彼岸,這只是一劑精神麻醉藥.人生沒有來世,我們要尋求的不是彼岸,而是此岸,我們現實實實在在人生的快樂和幸福.感謝偉大的孔子,正是因為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為中華民族,也為人類世界指明了通往快樂和幸福的道路和方向."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這種至美的讚頌,把孔子放在人類發展歷史上萬世師表的崇高地位,無疑是正確的.能夠幫助人類擺脫現實生活中的苦惱和困惑,讓人在寧靜淡泊的人生中享受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的偉大思想,正是我們的祖先所創立的中華文明.在中國古代先哲的智慧里,沒有上帝的影子,也沒有教人默默忍受現實的痛苦去修來世的福音的欺騙.他們認定人生就只能在現實的生活中獲取幸福,他們總是在不斷地為建立老者安之,少者懷之的理想社會,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而嘔心瀝血.這是中國的儒家文化的精髓.有些人常常把中國的儒學理論也稱之為儒教,是很膚淺的,是根本沒有得<<論語>>的精神.孔子從來就不提倡信鬼言神,沒有用一種教義,一套學說去統治奴役和欺騙麻痹他的人民.在中國人的文化思想淵源里,只有老莊主張有些消極遁世一點,但也主要是勸誡人們要學會在生活的苦難中去尋找人生的快樂,少去自尋煩惱,少去爭名奪利,貪大妄為,更不要去貪天之功為己有,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是中國文化思想的主流.歷史的發展終將會證明,只有我們的祖先所創立儒家學說,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思想文化.在人類進入到了科技高度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儒家的思想之所以能走向世界,並且將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到不僅是發展中國家,而且是發達的國家.因為經濟上高度發達起來之後,發達國家的許多社會問題沒有辦法解決,以倡導個人主義行為作核心價值觀念的西方,無法靠財富的堆砌和法律的無孔不入,去解決人們的精神思想領域的社會問題,仁慈萬能的上帝也沒有力量去撫慰那些日益大量泛濫的吸毒自殺者痛苦的心靈.以孔子的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很好地解決了永遠困惑著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關係問題,是我們人類構築社會公平合理新秩序,建立美好的和諧社會,打開人類走向快樂幸福之門的金鑰匙.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人的物質慾望和權力地位慾望是永遠也無法滿足的,即便我們暫時得到了夢想的物質利益和權勢地位,在很快的滿足快感之後,我們仍會因同樣的問題被新的煩惱所困撓.要能走出這個怪圈,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種寧靜淡泊的心境,學會知足常樂.只有當我們不為自已一時的得失所羈絆,我們的心靈才能獲得真正的徹底解放,心不為物為身所役.孔子就這樣讚揚過自已的學生顏回:"回也賢也,居陋巷,回也不改其樂."人不是非要過得比別人成功,獲取得比別人更多才會有快樂.財富多了,權高位重了,是好事.但若不能正確看待這些東西,也許就會被這些所奴役,結果往往是眾人羨慕不已的好事變成了奴役自已身心疲憊不堪的壞事.因為得到了,擁有過,就必然怕失去,就想要更高更多,其結果必定是絞盡腦汁去窮於應對.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人在官場名利場同樣是身不由已.儒家思想中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就很好地解決了我們無論是活得成功還是失敗都可以活得快樂的問題.這是許許多多的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的中國文化人的傳統品格和生活寫照.甚至為了追求生活的快樂和幸福,他們懂得並且敢於捨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就是李白,所以他可以活得無比快樂瀟洒."歸去來兮,胡不歸?"這就是陶淵明,所以他可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活得何等淡泊高遠.他們所捨棄的,是我們今天多少人在朝思暮想的美差.人生的快樂,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你是不是能活得有自已的品味,自已活得高興與否.你是位高權生的貴人,可以一擲千金為一笑的富豪,還是無名無勢的草根,捉襟見肘的平民,都會在自已的生活激流中被生活的旋渦所困撓,這是誰都不可避免的.現在的物質生活比過去富裕多了,但精神空虛痛苦的人卻比過去多了,這是多麼奇怪的社會現象.過去的日子已經過去.人生的快樂和幸福不在明天,更不在來世,而就在今天,就在現在.活得快樂一天,就是有一天的幸福日子.英雄不問出身,人生不問貧富,只問我們是否生活得快樂.追求幸福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想做而且是可以做的夢,就要學會知足常樂,守望快樂,不為身外的名利物慾所奴役.當然,這需要一定痛苦的生活磨礪,也需要人的智慧和感悟能力,我們才能走進人生的這個境界.人生的第三個境界是活出自已的人生價值.這是人生最值得期待的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一個人,無論賢愚,都只能有一次生命,在這個世上來回走一趟.人生一世,如草木一春.生命對我們來說既是寶貴的,也是短暫的.如果我們能在自已這短暫的人生中活得有價值,放謝出自已光彩,這當然是令人情不自禁地羨慕的.司馬遷忍受著腸一曲而九回的痛苦,寫下了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永遠光芒四射的巨著<<史記>>,為我們世世代代所景仰.因為他知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是追求自已的人生價值的.一個人在自已短短几十年的生命歲月中,能有幸生活在自已有興趣有能力的領域,並且還能做出一些事情來,這當然是人生的崇高目標,也是值得驕傲自豪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這是一個廣袤無際的世界, 高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讓人類真正實現了飛天的夢想,探索宇宙的奧秘,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尋找光明的思想火花,人類可以做的事是太多太多了.過去我們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代社會恐怕是我們說三千六百行,行行出奇蹟也遠遠不夠了.生活的領域非常廣闊,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我們的能力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去涉獵,啥子都做.同時我們的個人智慧和能力也有差異,每個人的興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就必須有所捨棄,有自已的選擇.選擇自已的人生道路也好,職業也好,就要根據自已愛好和特點來.只要我們這樣去生活,去做,哪怕我們遠遠不是這個圈子裡的狀元,但我們同樣可以說是此生無憾了.因為我們這一生總是做了自已想做的事,我的人生我做主.當然,人生的努力,人生價值的實現,不僅受自身能力的約束,同時也受到自已生活的時代和生活的社會環境條件的局限.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英雄傳奇,這隻能發生在戰爭的年代.和平時代,你就是有天大的軍事才能,也只能藏匿在閨房而沒有機會展露於天下了.有時你想獻身於偉大的科學事業,但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沒有到那個水平,你也不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摘下豐碩的果實.孔子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社會藍圖,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充滿了親情,人人都能安居樂業,先富之,後教之,大家都知書達理,各人能展現發揮自已的所能,沒有暴政,沒有罪惡的貪婪,社會到處是公平合理的和諧.這些主張不美好嗎?但孔子的主張在他的那個時代能完全實現嗎?如果孔子的主張已經成為了現實,那麼我們今天在我們的古人面前也只能深感慚愧了.因為我們至今還不敢說我們今天的社會就已經是公平合理的人類天堂了.不少人罵孔子不識時務,孔子為了傳播自已的思想也吃盡了苦頭.他乘坐破舊的木牛車周遊列國,在蔡國還忍飢挨餓.但所有的困苦都沒有把孔子壓倒.他堅信自已的主張是正確的."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隨我者,其由與."如果還有來世,孔子一定還會這樣去做.晚年他年老體弱了,但仍繼續著他刪詩書,定禮樂,辦學校這樣一些崇高的事業.孔子一生仁愛,沒有做過一件欺騙人坑人的壞事,所以他比仍何一個曾經榮華富貴一世的帝王將相都更光彩照人.為自已的理想和信念而活著,孔子永遠是光輝的典範.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也許我們從來就沒有孔子一樣的智慧和悲天憫人的情懷,但我們受到過孔子的恩澤.他諄諄告誡過我們:"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僅僅是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是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生活的道路有千條萬條,特別是在今天這個開放了的時代,許多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去做了,因此我們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只要我們的興趣愛好不是以損人利已為目的,可以說都是可以去實施,以此來寄託我們的人生價值的.如果我們所從事的職業與我們的愛好是一致的,當然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但如果我們的職業和我們的愛好不一致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這的確是個問題.但首先我們要記住人活著最重要的生存問題,要解決自已和家人的穿衣吃飯.因此在這還是個問題的事候,沒有更好的解決的辦法的時候,我們不能拋棄這個飯碗.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還想堅持自已的夢,我們就只能是在業餘的時間裡去做,我們的生活同樣是可以在精神上活得很滋潤,其樂融融的.人與人的條件和機遇不一樣,所走過的路和經歷不一樣,但只要我們還有夢,在為實現自已人生理想和價值而努力,我們就活得問心無怨無悔了.滿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健康地活著,這是人生的第一個境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能快樂地活著,這是人生的第二個境界.有人生的夢想和信念,能努力去實現自已的人生價值,這是人生的第三個境界.從對人生的重要性上來說,這三個境界是依次遞減的.這三個不同的境界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常常也是非常矛盾困惑的.有時我們注重了這個,但我們就不得不放棄另一個,或者說是把另一些放在一邊去.當我們輕生死重大義的時候,顯然我們是把人生價值的實現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明白了我們人生所活的這三個境界和這三個境界對我們的關係,無疑地我們就能活得更加明白,而不是稀里糊塗.我們為什麼這樣做出選擇和取捨,而不是那樣,我們自已就能回答自已了.既然我們活得明白,那麼許多煩擾我們,讓我們感受到精神壓抑苦惱的問題,我們也可以有自已的解決辦法了.人生的境界問題,也是有人類以來長期壓迫著人類精神發展的問題.過去我們常常是把這個問題歸入到了宗教的權威里去解決,但宗教對人類來說,永遠都只能是我們暫時的精神麻醉劑而已.人是生活在現實的世界裡,人類的幸福和快樂,也只能在現實的生活中去尋找和實現.我們反對宋明理學中"存天理,滅人慾"對人性的扼殺;同時我們也質疑印度佛學的生死輪迴論,讓人們只能忍受現實的痛苦,修得來世福音;西方發達國家盛行的基督教"原罪論",宣揚只有上帝才能把我們人類帶進幸福的天堂,並不能解決我們心中的困惑.只有以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立足於社會現實,重情理,才會讓我們走進幸福人生的大門.人類啊,你是宇宙里初生的孩子,我們為你在不懈地向自由王國的探索而謳歌,也為你曾經有過的黑暗和罪惡而詛咒.五柳齋2009.7
木柳書屋歡迎您
推薦閱讀:
※出軌的最高境界 男的出軌女的偷情依然恩愛
※愛的最高境界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第十講 (上)
※從鑒賞角度談中國畫的三境界(陳仕彬)
※佛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