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英拉何去何從?

  近期泰國政局動蕩不安,英拉政府遭遇政治危機,英拉何去何從?

  議會內閣制,當今普遍應用於共和政體和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其基本涵義是,議會(下院)由公民直接選舉的議員組成,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包括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軍權,以及對內閣的行政監督權。國家元首(總統或國王)任命議會多數黨領袖為政府首腦(總理或首相),總理(首相)組織責任內閣。內閣成員大政方針一致,集體對議會負責;議會可以通過對內閣的不信任案,內閣首腦也有權解散議會。議會和內閣是國家權力的軸心,彼此分權與制衡;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或國王,不掌握實際權力,也不承擔行政責任。這種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專制獨裁,確保民主和行政效率的統一。

  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實行議會內閣制;國王不承擔實際政冶責任,這點似乎與英國、日本一致。但是,泰國政治體制,是西方代議制與其傳統君主政治相結合的產物。實際上,作為代議制民主形式,存在著制度設計上的重大缺陷,泰國沒能在制度上實現軍隊的國家化,國王牢牢掌握著軍權,並擁有數百億美元的王室產業,此類情形,與英國、日本國王「統而不治」局面有著天壤之別!

  任何一個國家,軍隊都是保障權力有效實施、確保社會有序運行的基石。立憲政治以來,泰國發生過30多次推翻民選政府的軍事政變。這種制度下,作為佔據議會多數席位的內閣,權力與責任並不平衡,無法形成英日式的強力、有效率的社會治理;更大的隱患是,議會少數黨為了自身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利益,放棄"少數尊重多數"和理性參政的議會民主原則,選擇頻繁的街頭抗爭,先造成秩序失控,再促使軍方介入獲得權力上的再突破。

  一些人可能認為,泰國的政治危機,似乎是議會民主在東方水土不服的強有力例證。如果實行集權式社會管理模式,泰國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這種觀點,只看到「決策快速」「穩定社會」這種表面的「優點」,沒有認識到,集權治理模式,往往容易忽視民眾的真實意願,並以犧牲民眾的自由為代價;所謂穩定,也只是掩蓋、激化矛盾的另一種形式。「快速決策」並不能等同於有效率的決策,放棄民主法治原則的快速決策,等同於放棄集體智慧,不僅容易造成重大失誤,還容易導致權力尋租的腐敗行為,這些已經被無數的事實所充分證明。

  泰國交替出現的亂局,不是因為議會民主政治,而在於憲政制度的缺陷,沒有實現軍隊國家化是關鍵因素。西方政治歷史的實踐表明,議會內閣制,需要有實質性的立法、行政、司法、財政,尤其是軍事權的保障,分權制衡,才能實現有效率的民主的社會治理。

  

英拉胞兄他信總理在2006年9月19日泰國軍方發動的政變中被推翻。本次泰國政治危機,反對黨掀起的街頭抗爭,人數只有幾千人,規模並不大。英拉顧忌可能發生的軍事政變,試圖運用柔性策略,化解政治分歧,推動國內政治和解,目前來看顯然是不成功的。英拉對政治競爭的殘酷性,對反對黨首領及其利益集團的動機和道德缺乏正確評估。如果英拉政府在事態尚未惡化之初,運用掌控議會的優勢,動用警察權,採取有節制性的、非暴力性的斷然措施,完全可以穩定局面。英拉政府迎合反對黨解散議會,造成了幾千人推翻經過民主程序產生之合法政府的奇蹟。

  英拉作為看守內閣總理,失去作為施政後盾的議會的鼎力支撐,已經非常被動,在政治上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唯有將希望寄託於大選。但對手得寸進尺,杯葛新的大選,可以預計,泰國政局動蕩形勢仍將持續。

  即便能夠克服障礙,大選能夠順利進行,英拉政黨能夠獲得多數泰國選民的信任支持,贏得議會多數議席,重新組建新政府,英拉也很難有大的作為。數十年來,泰國議會和內閣都受制於泰國憲政制度缺陷帶來的弊端,美女首相的英拉也不會例外。


推薦閱讀:

這位女總理又搞出個大新聞,國人的評論也是有意思
懸案!泰國前總理英拉宣判日金蟬脫殼?
揭秘英拉背後的男人:深愛英拉,卻不是她的「丈夫」
英拉出逃——泰國政治為什麼如此紛亂?
大米或成壓倒英拉的那根「草」

TAG:英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