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與臨床·下篇·第二章·胎產疾病
06-19
經、帶、胎、產是女科四大疾病。月經疾病主要是月經周期、經期、經量、經色和經質的異常,帶下疾病主要是指陰道分泌物異常的疾病。胎則指懷孕之後發生的疾病,產則指分娩之後發生的疾病。實際上,胎產疾病範圍很大,外感內傷疾病凡發生在懷孕、分娩之後,都屬於胎、產疾病。不孕屬於女科雜病,臨床呈高發態勢,辨證論治很有優勢。 臨床癥狀確認 胎前疾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胎孕本身的疾病,如妊娠惡阻、妊娠腹痛、胎漏、胎動不安、胎死腹中、小產等等,另一類是懷孕之後出現的其它異常,如子癇、子腫、子嗽、子暈、子煩、子淋等等。 妊娠惡阻是最常見的胎前疾病,在懷孕二三月間,出現噁心嘔吐,不欲食,伴頭暈疲乏,懶動而嗜卧。妊娠腹痛則是指懷孕期間發生的小腹疼痛,有的稱之為「胞阻」,要注意和宮外孕相分別,若是突發劇烈腹痛、壓痛則有宮外孕的可能,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胎漏是懷孕後陰道少量出血,時下時止;胎動不安主要是指懷孕後腰酸腹痛,也可能有陰道出血。胎動不安、妊娠腹痛和胎漏的臨床癥狀有類似,胎動不安和胎漏皆有陰道出血,區別點在於有沒有腰酸腹痛。《女科經綸》:「胎動與胎漏皆下血,胎動則腹痛,胎漏無腹痛。」胎動和妊娠腹痛皆有腹痛,但妊娠腹痛沒有腰酸、陰道出血。現在流產的情況很常見,故當出現胎漏、胎動和妊娠腹痛時,要根據根據病機虛實,安胎以防流產。 女性胎前和產後的氣血變化很大。《女科要略》:「胎前之病,其脈貴實;產後之病,其脈貴虛。」因為分娩出血較多,亡血傷津,或瘀血惡露阻滯,故多大便難、自汗出、頭暈。產後疾病,易發危急之症,除了難產,歷代醫家還總結了「三沖」、「三急」、「三病」等。如《金匱要略》:「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難。」《張氏醫通》:「敗血上沖有三,或歌舞談笑,或怒罵坐卧,甚者逾牆上屋……,此敗血衝心。……若飽悶嘔惡,腹滿脹痛者,曰沖胃。……若面赤嘔逆欲死,曰沖肺。……大抵衝心者,十難救一,沖胃者,五死五生,沖肺者,十全一二。」明·王肯堂《肯堂醫論》:「產後百病,三者最危,嘔吐、盜汗、泄瀉是也,三者並見,其命必危,數症並作,治其所急,見二者凶多,一症輕無害。」現在都住院分娩,這樣的危急重症門診基本看不到了。 臨床病機求證 胎前疾病以安胎為第一。安胎有常法,也有變法,辨證論治的安胎原則,是以證候病機為依據,守其常而應其變。何謂常法?調養脾腎為其常。凡易流產、高齡懷孕、體質虛弱等,可用調養脾腎以防漏胎、小產,保胎兒平安。補脾,白朮、党參;補腎,杜仲、桑寄生。有位習慣性流產婦人,服調養脾腎之方二月,後足月順產一男嬰。古人把黃芩、白朮稱之為安胎聖葯,一在健脾,一在清胎熱。《明醫雜著》:「調理妊娠,在於清熱養血。條實黃芩為安胎聖葯,清熱故也,暑月宜加之。養胎全在脾胃……故白朮補脾,為安胎君葯。」 何謂變法?變為隨機治療之變,有熱者清熱,有寒者祛寒,有瘀者化瘀,氣結者行氣,根據不同的病機,採用不同的治法方葯。《銀海指南》:「大法胎前以安胎為第一義,產後以行血為第一義。然安胎之葯,不專苓術也。形盛氣實,胎常不運者,非香砂耗之不安;血虛火旺,腹常急痛者,非芎歸養之不安;體肥痰盛,嘔逆眩運者,非苓半豁之不安;或因風寒外傷而胎不安者,桂枝湯、香蘇飲皆宜,此安胎之要訣。」《三三醫書》:「胎因熱邪不安者,清熱即可安胎,雖寒如大黃,用之可也;因寒不安者,散寒即可安胎,雖熱如桂附,用之可也。在辨證清楚,用藥當耳。」一般醫生,常法易守,而變法難施,即便明明有瘀血、有氣結、有寒凝,也不敢運用破瘀散結、辛熱逐寒之葯。臨床若不能「圓機活法」,不敢越妊娠用藥禁忌半步,效果很有限。 有位中醫治療一宮外孕患者,用了水蛭、蜈蚣、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等眾多的破瘀散結之品,二三劑之後,由宮外孕轉為宮內孕了,醫生擔心這些破瘀之品對胎兒不利,患者堅持要生下這個孩子,足月順產一個健康女嬰。胎前疾病,除了考慮調養脾腎之外,一定要遵循病機的邏輯規範,有水則利水,有痰則化痰,氣逆應降氣,血虛就養血。 「有故無殞,亦無殞也」!《丹溪心法》:「脾主運化水谷,婦人有胎,則脾運化水谷不利而生濕,濕則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子腫子氣者,濕也;惡阻者,痰也;子煩子淋者,熱也;子癇者,風也;子懸者,氣也;轉胞者,虛也。」有人治療妊娠期急性闌尾炎,根據六腑以通為用的原則,針對不同的證候病機性質,運用大黃、桃仁、枳實、丹皮、赤芍等破瘀散結的中藥,配合清熱解毒行氣排膿如木香、厚朴、薏苡仁、銀花、天花粉、蒲公英等,全部治癒,妊娠正常。(張梅林·中藥治療妊娠期急性闌尾炎20例·四川中醫:1994年第三期) 產後疾病,要在虛實之辨。虛者氣血虧虛,實者瘀血惡露,不能都用化瘀之品。《景岳全書》:「產時胎胞既下,氣血俱去,忽爾眼黑、頭眩、神昏、口噤、昏不知人,古人多雲惡露乘虛上攻,故致血暈。不知此症有二,曰血暈,曰氣脫也。若以氣脫作血暈而用辛香逐血化痰等劑,則立刻斃也,不可不慎也。」不僅頭暈眩冒如此,其它產後諸疾也大都不外虛實兩端,虛者以補益氣血,八珍湯、人蔘養榮湯;實者以攻下或化瘀血,佛手散、生化湯。 產後疾病總以和血補氣為基本法則,熱者當清,寒者當溫。如產後發熱,血虛者補血,宜當歸補血湯;氣虛者補氣,宜補中益氣湯;瘀血者化瘀,可用生化湯;外感風寒者,疏風散寒參蘇飲;乳癰熱毒者,清熱散結消毒飲。若惡露未凈之腹痛,則當化瘀,桃紅四物湯;血虛失養之腹痛則當養血,當歸芍藥散。產後多汗,營血不足,宜以養營補氣,補中益氣湯加白芍;大便難多精血虧虛,以補養精血為佳,四物湯加制首烏、肉蓯蓉。 產後少乳,甚至無乳,多稱之為「乳汁不通」,也有虛有實。《胎產秘書》:「產後乳汁不通,其故有二:一由氣血兩虛,乳來稀少;一由氣閉血滯,壅塞不行。蓋婦人多憂思忿怒,憂思則氣結血亦結,忿怒則氣逆血亦逆,甚至乳硬管塞,脅痛煩熱」《女科指要》:「產婦血氣大虛,不能蒸騰津液而上奉為乳,或風熱外遏,或氣血內壅,均令乳汁不通。」虛者補之,氣血足則乳自下,方如通乳丹等,其效較慢;實者通之,葯如穿山甲、白芷、青皮、漏蘆、通草、王不留行等,取效較快。 產後月經早至而奶少,多氣血之不足,用歸脾湯加白芷。少乳之虛者,乳房柔軟沒有脹感,撫之沒有硬結腫塊,實者乳房脹痛,乳汁不下,撫之可觸及結塊,甚至發生乳癰紅腫。生產日久乳少,每多虛實相兼,脾腎生化不足,乳汁通道不暢,治療補中兼通,補以增強脾腎生化,如枸杞、熟地、肉桂之補腎,山藥、白朮、黃芪之補脾,心血不足寐差者,可用桂圓肉、遠志;通以疏暢乳汁之道,可用穿山甲、木通、白芷、皂角刺。 順便談談不孕。結婚後夫妻同居,沒有採取避孕措施而日久未孕者為不孕。不孕大多因為氣血不和,或脾腎兩虛,或瘀血閉阻,臨床以氣血不和、脾腎或心腎兩虛較多。氣血失和者,根據具體病機,可選用逍遙散、四物湯、柴胡疏肝散等,我多用逍遙散加川芎、紅花為基本方,兼氣虛加人蔘、黃芪,有血虛加熟地、枸杞。心腎兩虛者還少丹,脾腎兩虛者四君子湯加杜仲、牛膝、熟地,兼血瘀者配桃仁、紅花,絡脈瘀滯者配莪術、穿山甲。 臨床論治宜忌 胎前宜涼,產後宜溫,是因為胎前熱證偏多,產後氣血不足、瘀血未盡,容易發生虛寒之證,寒涼之品恐影響惡露排除。臨床究竟當涼、還是當溫,以就診病人的證候病機為依據,脾腎有寒,胎前當溫還是得溫;瘀滯化熱,或熱毒蘊結,產後該清還是得清。 惡阻輕微者,不須服藥,過段時間能自愈。《醫宗金鑒》:「輕者過期自然勿葯而愈,重者須以葯治之。當以胃弱為主,更審其或因胎氣阻逆,或痰飲阻逆,與夫兼熱、兼寒而分治之。」謹慎服藥不是不服藥,癥狀反應很大,飲食不進,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就會影響孕育,對胎兒發育不利。 現在有種奇怪的現象,一方面用大量保健藥物,保健品,就擔心流產,擔心畸形;另一方面諱疾忌醫,有了病無論如何不願意吃藥,好像一吃藥就要影響胎孕。化學藥物、單分子藥物等不好說,但中醫數千年的生命實踐,早就總結出了治病而不傷胎的辨證論治方法,歷代文獻都有豐富的內容,只要遵循病機的臨床規範,就能做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在以實證邏輯為基礎的價值評判體系中,病機邏輯規範沒有人承認,中醫要承擔全部的臨床風險。醫院治不好很正常,走著進去,躺著出來再多,只要合乎實驗規範,都沒有錯。遵循病機邏輯規範,一萬個治好了,有1個-即便不是中醫的原因出問題,只要沒有實驗邏輯的支持,再正確也是錯。胎孕疾病中醫用藥,大都噤若寒蟬,脾寒不敢用乾薑,腑實不敢用大黃,瘀血不敢用桃仁、紅花。曾經一個孕婦服用了有當歸的中藥,後來流產了,人們就搬出實驗室證據,說是當歸用錯了,當歸增強子宮收縮流產。當歸養血,血虛用當歸則能安胎,數千年的中醫都沒有問題,一到實驗室就完全變了,反倒成了流產的罪魁禍首,要承擔責任!西藥也有流產的,住院保胎也有保不住的,沒有人說什麼。文化環境對中醫極其不公平,中醫怎麼復興? 自然的生命,有自然選擇機制,弱質生命常會被自然選擇所淘汰。對於流產應該有點生命智慧。 中醫有妊娠禁忌葯歌,但歌括中的藥物不是不能用,而是要謹慎使用,不要濫用。《醫學源流論》:「治病不必顧忌論:如怯弱之人,本無攻伐之理,若或傷寒而邪入陽明,則仍用硝黃下藥,邪去而精氣自復;如或懷妊之婦,忽患症瘕,必用桃仁、大黃以下其瘕,瘀去而胎自安;或老年及久病之人,或宜發散,或宜攻伐,皆不可因其血氣之衰,而兼用補益;如傷寒之後,食復、女勞復,仲景皆治其食,清其火,並不因病後而用溫補。」辨證論治的藥物禁忌,落實在病機上,寒性病機清熱葯為禁忌,熱性病機溫熱葯為禁忌,虛性病機攻伐葯為禁忌,實性病機滋補藥為禁忌。無論胎前產後,只要和證候病機呈互補效應,如寒者溫之、熱者清之、瘀者行之、虛者補之,都是正確的,問題的關鍵在於證候病機的判斷是否可靠,藥物選擇是否對應準確,這就與「辨症求機」思維的熟練程度有關了。證候與方葯絲絲入扣,豈會傷胎損人?半夏在妊娠禁忌葯歌中就屬於禁忌葯,但實際上卻很常用,治療惡阻大多離不開。 有不少人,在分娩之後,不分虛實,不管是否有惡露阻滯,就服生化湯,把生化湯作為產後必服之葯,有的西醫產科益母草膏成為常規用藥。產後瘀血外出,自然有惡露,正常情況下不用服藥,該出者自能盡出。沒有惡露內停,就自作主張服生化湯,難免損傷氣血,輕者發生少乳、無乳,重者陷入氣血虧虛難復的境地。如果非要服藥,在不清楚是否惡露內停的情況下,佛手散是比生化湯更好的選擇,川芎、當歸二味葯,一養一活,活血不傷血,比生化湯藥性平和。 生活調護 胎孕與生產,均為生命自然。人們陷入了生命自然的誤區,從懷孕之前到分娩之後,無不人為地去干預,補鈣、補葉酸、補維生素,用生化湯、益母草膏。人類自然懷孕、分娩都二百萬年了,怎麼現在就突然不行了呢? 中醫強調胎前涵養氣血。《傅青主女科》:「產母之氣血足,則胎必順;產母之氣血虧,則胎必逆。順則易生,逆必難產。」但不是非服藥不可,而是要注意適當活動,不要靜養太過。1932年第三期《如皋醫學報·難產七因》:「蓋婦人懷胎,血以養之,氣以護之,宜時常行動,令氣血周流,胞胎活潑。若久坐久卧,血凝氣滯則難產。常見田家勞苦之婦女,其產甚易,職是故也。」電視劇過度地渲染胎孕靜養,舉手投足就要流產,不少人不知真假,連走路都謹小慎微,氣血都不流暢了,怎不難產? 《保產要旨》總結了八種難產的情況:「難產之故有八,有因子橫、子逆而難產者;有因胞水瀝干而難產者;有因女子矮小,或年長遣嫁,交骨不開而難產者;……有因體脂肥厚,平素逸而難產者;有因氣虛不運而難產者。」有的屬於妊娠胎位不正,需產前檢查,及早校正胎位。現在年輕人太看重自我價值,30歲以後生小孩,骨骼硬了,交骨難開,正常分娩十分痛苦,剖腹產成為常態。女性24歲以前生小孩,交骨易開,痛苦較少。 難產除了高齡生產,還可能與胎前調養不當、臨產過度緊張有關。有電視劇渲染分娩痛苦,有人就埋下了恐懼害怕的心理陰影,還未臨盆,就很緊張。《醫宗金鑒》:「難產之由,非止一端,或胎前喜安逸而不耐勞碌,或過食生冷,皆令氣滯難產;或臨產驚恐氣怯……,或胞傷血出,血壅產路。」《沈氏女科輯要箋證》:「凡是難產,多由心慌意亂,急遽臨盆所致。苟能忍痛靜卧,耐之又耐,瓜熟蒂落,絕少危險。」故臨產切勿慌張,平和心態,順其自然,此瓜熟蒂落之事。《醫學集成》:「臨產六字真言:一曰睡,二曰忍痛,三曰慢臨盆。乃千古不易之秘。且生人系天地自然之理,何用催生諸葯。」 產後的生活調護十分重要,在數千年的生命體驗的基礎上,民間形成了「坐月子」的調養方法,這對於維護女性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顧松園醫鏡》:「產後十人九虛,皆由懷胎十月,氣血半蔭其兒,加之產下,去其惡露,子宮空虛。」產後體虛,很容易感受外邪,也很容易為情感所傷,因此,避風避寒、忌生冷,防止氣血凝滯,寒邪內伏;順其情意,關愛體貼,可避免肝鬱氣滯,傷害神機,有益終生健康。 產後「月子」坐好了,身體的因應協調性自然恢復到胎孕之前,或者更好。我們體內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要東施效顰,事事處處都模仿西方人種。我們需要考慮生命實際,根據人種、民族的體質特徵,走自己的健康之路。西方人分娩不「坐月子」,我們也不「坐月子」,是對東西方人種差異的生命漠視。傳統的「坐月子」並不是那個心血來潮發明出來的,而是千百年來的生命體驗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生命選擇。人種不同,祖祖輩輩生活的地域環境、飲食方式形成的體質不同,追隨西方人種邯鄲學步,傷了身體、落下病根,那些反對「坐月子」的人是不會給你買單的。 用方(略) 驗案舉例(略) ——病機與臨床·85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治療肛周疾病的實用小便方
※從步態看疾病
※火珠林> 占疾病
※《八字疾病彙編》14
TAG: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