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來了#帶你打坐入門

導 讀

參禪到底有多高深?只有根器好的人才能學禪嗎?打坐怎樣入門?禪門五宗傳人明賢法師做客《師父來了》,手把手教你打坐,為你揭秘禪宗的種種不可思議http://i.ifeng.com/live_share?liveId=100505&vt=5&action=0&pag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明賢法師在青海湖畔

鳳凰網友

1、想請師父介紹一種便於初學者學習的打坐入門方法?

關於平時用功的方法,我這裡有這麼一個建議,常規的用功要根據自己條件,尤其居家的行人,還有在客旅中的,或是沒有特別的禪堂和用功處所的,這樣的情況,我們用功時要注意「寬坦平正,大眾可行」這樣一個原則。根據黃龍慧南禪師的這樣一個原則可以隨時隨處地安排自己便捷的用功,比如說常規地來講是拜佛、誦經和打坐,這三樣在一次的用功中都要涉獵到,才會比較圓滿。

明賢法師

誦經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在最先的,而且就個人經驗來說,一是不要太過量,過量容易傷宗氣;二是盡量不要盤腿誦,這樣也容易傷宗氣的,誦經的方式就是以跪誦最合適。在誦經之後緊跟上來的,比較合適的用功的樣式,可以採取拜佛。首先拜佛可以懺悔黑業,積累白業,可以積累功德、善福資糧,再其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附帶的功德,就是能夠把誦經過程中傷宗氣的、紊亂的氣息調整得比較合宜,能夠使身心安泰。在拜佛之後,緊跟著就是打坐的功課。打坐,建議半個小時左右為宜,如果身心狀況好,而且也沒有什麼雜務纏身,建議稍微把時間加長一點;如果是事務繁多,並且自己身心的狀況、氣脈的狀況不是很調和,那就可以把時間稍微減短一點。先誦經再拜佛,最後打坐,這樣的秩序,是很穩健的一種用功的模式。

明賢法師

當然最後落實在打坐上面。打坐對於初學的禪人來說,不必要太過分去追求當下的效應,可以把打坐的目標設定得低一點,而且對於調整身心、調整坐姿這些要求,稍微低一點,以自然放鬆地坐為主,並且在用功上可以多提,不見得就是要咬牙切齒地、能夠用出什麼成果來。功夫能夠常常在堂,或者丟掉了又經常能提起就可以了。要求放低一點,最關鍵的是從誦經到拜佛到打坐這三個步驟,都要留有餘興。就是說,如果第一天的功課覺得要做到一個小時為好,45分鐘左右就放下,把餘興留到明天。如果第二天到了45分鐘左右,仍然留一點餘興到第三天,這樣我們能夠保持對於用功禪修這件事情的興緻不減,這是至關重要的。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現在禪宗還有成就者嗎?

禪宗當代的成就者肯定是很多的,嚴格意義上講,只要回答了「成就者很多」,就要包括一個前提:必須要有全國性、世界性的調查。當然這種調查目前我們沒有條件來做,但根據目前所知道的信息,所參與過的事件閱歷等的經驗來判斷,成就者一定很多。

明賢法師

我本人曾有多年生活在雲居山,當僧值的那段時間,就曾參與過很多老和尚的荼毗,負責他們的往生的事務安排。在這些過程中,親身經歷。首先第一個,那些老修行沒有哪一位是在生死痛苦的絕望中走向生命最後。再其次,幾乎所有老人都留下了舍利。其次,絕大多數老人在最後都是要求把自己扶起來,雙盤坐,合掌,一邊念佛或者是一邊參禪用功,這樣地離開人間。至少依據經典的教正和前面的大德的理證來判斷,他們絕大多數是成就者。這些都是閱歷經驗中親見親聞的事,所以我敢這麼講:禪宗在當代還是有大量的成就者。

明賢法師

至於說為什麼會冒出這樣地問題,「禪宗在當代還有沒有成就者」,我想,可能還包含一種流俗的說法,或者說一種坊間十分流行的一種質疑,就是說:禪宗已經沒有傳承了,現在的修行人已經沒有多少成就者了。這些大多數是誤傳,甚至於,這個誤傳的背後是深深的對於當代禪宗的不理解。當代的禪宗,成就者不僅存在,甚至在當前這複雜的宗教和文化以及外來文化參與的錯綜的人文環境中,也許成就者還更多。所以過去虛雲老和尚就曾經講「前三三與後三三」,就是以他為截止,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後的大善知識同樣的多。所以不能說禪宗現在沒有成就者,而且反過來還要確定,禪宗即便在當代也有大量的成就者,正在住世、正在傳法、正在堅守道業、正在護持正法。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3、我對打坐完全零基礎,請問怎麼盤腿,姿勢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坐時後面稍微墊高一點,頭靠衣領,松肩墜肘,身體自然端正。不要綳直腰桿。剛坐下來,可以兩三次深呼吸,情緒也就定下來了。之後再往下坐。雙目垂簾,眼包慢慢放下來,但不要使勁閉著。如果你平時有打坐的基礎,能夠雙盤最好,如果是女眾,單盤就可以。如果還覺得不自在,就散盤。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4、法師您好,我是一名在家的佛弟子,上下班比較規律,晚上和周末比較空閑,平時偶爾會誦經拜佛,請問如果要安排每日固定的修行功課,什麼內容比較好?

我平時有個提倡:居士的信仰生活里,必須要安排一項功課。禪修的七支坐法是佛親口說的,這個姿勢最有利於人調伏內心的貪嗔痴煩惱。有可能話,希望你能考慮把禪修作為日課。時間不需要很長,只要便于堅持就可以。「留有餘興,便于堅持」是做功課的原則。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拜佛、誦經和打坐時間如何分配?

5、如果平時除了打坐,還有時間拜佛和誦經,請問時間該如何分配?

答:每天半個小時或四十分鐘左右來誦一個短的經、拜拜佛,這之後可以來打一打坐。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師父好!我特別想修禪,可是總有人攔著我,說禪宗是要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修的,我們普通人還是老老實實修積善業就好了。請問真是這樣嗎?是不是我智慧不夠,就沒機會了?

佛教的立宗,一定要有相當的普適性,一定有其相當的修行方便、解決問題手段等,才能成其為宗派。在三傳佛教正式立宗的各大派系中,並沒有哪一個宗派的修行純粹只適用於某一類根基,並不存在單獨只為某一類根基而立的宗派。舉凡成為正式宗派,一定具備攝受上中下三根的普被價值,禪宗就是。「禪宗只有上根利智才可以修」的說法,單獨把禪宗擠入只服務於某類根基的狹窄空間,是從根本上否定禪宗化度眾生的功用,實是重大誤讀。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參禪是否需要定力的基礎?

7、請問參話頭時,疑情生起需不需要一定的定力基礎?

對於初參者來說,絕大多數的情況不能把疑情的定力基礎作為一種條件,有定力的基礎當然更好,可以使疑情更穩定,但疑情是人人可以用的。只要是在前期對於生死無常,對於放下、因果等等這些正見方面的常識力度夠用,定力的這個基礎,就是沒有以後也會有。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打坐?

8、請問師父,打坐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我親眼看到有人因為練習打坐成了精神病。打坐跟禪定的關係?

我們這裡所說的「打坐」,主要是指學習參禪。參禪的先決條件,當代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在《參禪要旨》一文中,有過清晰講述:首先要痛念無常,其次要深信因果,並持佛凈戒。有了以上基礎,正念人身難得,參禪的基本條件就算具備。關於有人神經出問題的情況,大多是個案。對於修行方法的不當運用,對於自身情況誤判,對於教法模稜兩可、糾纏不清,對於行持法門不是正信,都有可能導致這些個案的發生。因此我們強調「判基不判教」,不管哪位參禪者,都必須首要重視自己的現狀,選擇寬坦平正、大眾可行的路徑讓自己去走,就一定會有良好的進展。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9、《六祖壇經》里說「只論開悟見性,不論禪定解脫」?難道禪定不是開悟見性的助緣嗎?

在禪宗門下,不允許你將明心見性預設為遙遠的事,這是最務實的做法,因為釋迦牟尼佛當年反覆宣說般若智慧,都在試圖讓所有的弟子明白:一切善惡本性都是般若,直面本性,大眾都是佛。所以說禪宗設定的第一步修行目標就是明心見性,並且不把等持、等至、靜慮無色、九次第定等等的次第,作為明心見性的唯一條件,禪宗是以「十地頓超」的金剛喻定作為直接目的。即便開悟以後仍然需要漸修,也仍然堅持要先「悟」,因為悟後的修已經全然不同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10、請教師父,我去禪寺,總聽法師們講禪宗是「無門關」。真的連門都沒有嗎?那我從哪兒入門呢?

禪宗「無門為法門」,是說它是一切現成的,本來是空相。了解本性的空,就是入門。本性沒有分別的相狀,無所謂門不門,所以「無門為法門」。實際修行中,人的心性實際不可使用道理框死的定法,因為緣起不可思議,大眾根基是不好說的,必須要給予寬鬆無積滯的運用空間。法門問題反覆推究的最大價值仍然只是言下見性、直指人心,「無門」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最合理最準確的門。禪宗不予確立門徑的深義正在於此。「無門為法門」其實是更加精確順應眾生根機、具備更多度生方便的菩提心教授之道。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11、請問師父,禪宗說「不立文字」,是不是我一上來只學打坐就可以了,不用再去讀佛經、學法義了?

禪宗不立文字,但也強調「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且尤重多聞之力。因為,禪是佛心,教是佛口,諸佛心口,必不相違。修行人依聞思修,而能簡別邪正,滌除習見,直往佛心而去;並於文字之低處,以「不立文字」掃蕩文字之相(概念的組織形式),摧破「強知」之實執,提攜一切文字到妙處,親證與諸佛無二無別的離言境界。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12、師父您好!禪宗總是說「一切皆空」,可是空了以後,還怎麼「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呢?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正因為萬法皆空,所以因果毫釐不爽,種善因必得善果,植惡因必得惡果。「一切皆空」,六祖大師說「不思善惡是本來面目」,都是在談法性;對凡夫而言,善惡的作用是分明的——善心助道,是出離資糧;噁心障道,與輪迴相應。善是趣向覺悟自性、解脫輪迴的加行力量,惡是趣向輪迴、流浪生死的加行力量。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13、問一下是南禪還是北禪?

仁者心躁,便用北禪;仁者心安,便用南禪。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14、請問師父:禪宗參話頭的功夫應該怎麼用?

禪宗的參話頭功夫非常關鍵,禪門的這一宗尤其是南傳禪法得以延續,到宋代以後的禪門的這種樣板基本上是以這種功夫為核心的,所以這個用功方法一定要知道。如果是功夫用得得當,不分什麼古今,道德不光是古人有之,今人亦有之。

明賢法師

至於說話頭功夫該怎麼用,這就是關鍵的問題了。首先我們話頭包括四個字就是「念佛是誰」,這四個字裡面的所謂「念佛」呢,就是我們先提起來念誦佛號,默念三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然後停下來,默默地來找尋讓自己念起佛號的這個源頭,看著源頭力量哪裡來的,到內心裏面一念尚未生之前的那個地方去尋找。

明賢法師

如果是已生之後,那就是話尾,跟話頭無關了,而如果是找一念未生前,因為宿世的業力和無明遮蔽的原因,我們一般都只是呈現一個混沌的、迷茫的狀態,根本不明白。而在這種「不明白」當中,我們不能放棄,把這個「不明白」的功夫持續下去,這就是話頭的功夫。

明賢法師

「不明白」簡單來說這就是疑情,疑情能夠把住,穩住,持續下去,不急不緩,功夫越用越細,疑情的功夫就穩定了,這就是參話頭。終有一天,疑情打破,我們的法身會破殼出繭。

明賢法師

所以我們的話頭功夫它的核心重要的就是要把握疑情,疑情是其中的主要內容,形式呢,是念了佛以後去尋找念佛的是誰,所以「念佛是誰」的這個功夫經常提,內核是要把住疑情。疑情能把得住,叫看話頭,疑情把不住叫念話尾,念話尾的意義不大,看話頭能夠看得住這就有功夫啦。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15、禪宗一直教人不執著、要放下萬緣。我一直不理解要我們「不執著」的是什麼。放下萬緣了,難道說不用生活了嗎?

禪宗修行,不破見聞覺知,但破見聞覺知之執。因為,讓我們承受果報、受生死苦的直接因不是見聞覺知,而是見聞覺知上增益的部分——執著萬法真實有。增益靠實執來推動,實執越重,增益越重;實執越淺,增益越少。如果實執化解,增益斷除,業力的種子習氣會到開悟後再成熟,(現在)則不受此果報。所以,不對治見聞覺知,而對治實有執著才是禪宗「不執著」「放下萬緣」真實義。其實不僅是禪宗,任何宗派的入道要門都是此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打坐時為什麼念頭反而多了?

16、師父好,為什麼我打坐的時候,反而覺得心裡的念頭比我平時生活中多很多?心很亂,有的時候都坐不下去了?

辦事情時看似很專心,其實這時候自己所專註的事情構成了主流的妄念,這個主流之下你的雜念沒有被發覺而已。而打坐的時候,主流的妄念沒有了,雜念凸顯出來,這不是念頭變多,而是念頭變少了。說明心已經清靜了很多。這是一個進步,不要看成是一個退步。打坐過程中,不管念頭有多複雜,你就是穩住自己別動,繼續安住下去,讓心保持清明。知道有念頭,但不要去認同,不要跟著念頭,也不要責備念頭,安住當下,保持清明就好。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17、打坐越久是不是念頭就越少?

念頭不好量化。整個修行過程中,自己不應該參與念頭流轉的過程。試圖把念頭變長或變短,變粗或變細,只會讓念頭變得更粗猛、更不可控,也就是「抽刀斷水水更流」。所以對念頭的瀑流,第一、不要試圖改造它,第二、冷靜地了解我們的心在流動就可以。在這個狀態中,自己的修行也就提升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18、儒家道家也打坐嗎,儒釋道是什麼關係?

他們也有靜坐、打坐的傳統,但憨山大師有句話,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岀世,三家有所不同。相同之處是同源於心,會歸於大道。處世、導俗的智慧,終究要以入道為目標,為入道服務。如果對傳統文化的精髓掌握得當,更容易進入佛教的道;若對佛教的道掌握得當,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們是水漲船高的關係。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19、我平時有抽煙的習慣,有人說修行人不能抽煙,但是我感覺並沒有什麼,抽煙真對打坐有實質影響嗎?

不僅有實質影響,而且有決定性障礙。事實上抽煙和吸食鴉片是同一性質。最早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入了中國,但數量極少且只作藥用。唐代稱來自阿拉伯地區的鴉片為「阿芙蓉」。明代鴉片通過貿易流入中國,被稱為「五爹泥」,清人則稱之為「雅片」,對中國現代歷史及國人普遍產生深重的危害。抽煙讓人產生麻痹幻覺,屬於「酒戒」的支分戒,是戒律禁止的。吸煙不僅損人健康,最根本的是它會嚴重妨礙修行人實際的證道。佛經明確說明了煙草和毒品源於魔女惡願。吸煙或毒品時,煙會直接進入人體中脈的上端,堵住梵穴開口,形成了中脈開通的障礙,使人永遠失去修行證悟的可能性,除非轉世,否則很難有獲得修行法喜的機會。今生即使戒掉也很難恢復,因為人的氣脈基礎已經被徹底摧毀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0、禪宗常常提到師徒之間的印證,這是在自證自知的前提下作為表法的印證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和必要性呢? 另外,若可以自證自知,開悟的標準是什麼樣的呢?從什麼經典中可以了解到?

禪宗師徒間的印證,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以道德為上的古代尚且不可怠慢,知見紛亂的當代,對禪修成就的印證問題尤其要謹慎。無論有多麼高的成就,只要是在「獨自自證自知」的前提下所收穫的成就,都不可以被直接確認。這裡顯示出禪宗「印證」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六祖述偈表達自己開悟的重要性,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種證悟境界雖然蒙受五祖大師的默默認可,但仍以「尤欠篩在」表述未獲印可的不確定。最終,六祖大師獲得五祖大師依《金剛經》以佛陀的金剛語為其印證。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1、自己做事總是虎頭蛇尾、難於堅持下去,請問做事情怎樣才能善始善終?

謹終如始、不忘初心。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2、我忍受不了自己被無視!?

人只有自己可以無視自己。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3、請問法師,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內心如如不動?

禪門的用功,你要知道,靜中有十分功夫,動中才有一分功夫。所以先要在靜中把你正在用的功夫持續、深入地用好。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4、尊敬的師父,您好,弟子學習佛教多年,覺得自己也適合出家,也沒什麼負擔。但是覺得在家修行也能接受,似乎也可以。請問這種心態下弟子該出家還是不該出家呢?

你還在想該不該出家,恐怕就不可能出家。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5、如何才能儘快做到跏趺而坐,一念放下呢?

深刻理解「參禪求道莫心焦,求道心焦路轉遙」這句話,就必然可以儘快做到跏趺而坐,一念放下。參禪的跏趺而坐、一念放下的修持要以長遠心作為基礎,菩提道不光是今生的事,也是生生世世的事。心安才是最快速的捷徑。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6、為什麼禪宗高僧入定十幾天一個月不吃不喝卻不會死亡?

禪定高僧在定境中自然會壓服業力對於身心的限制。入定的大德,因為禪定功夫深邃,如智者大師所言「自有持身法,身正不疲痛。」正定的工夫會使人暫時不再順依「段食」的習業,當然可以十多天不吃不喝也不死亡。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7、頂禮法師!請您開示,初學者怎樣克服打坐腿痛的問題呢?

初學打坐,一定要辨明輕重。重在話頭的工夫,輕在練雙盤。如果純粹只是硬練雙盤,對身力的執著此消彼長,多難進展。而若重心放在話頭工夫上,念聲佛號,再提起「念佛是誰」的疑情,以一疑代萬念,工夫從粗到細,一直提持不斷,漸漸忘身忘心,則必然輕鬆解決打坐腿疼的問題。打坐腿疼,多因對色身的我執難放,而參禪工夫漸漸解構這種我執,腿痛的障礙就化解了。所以,以前老輩的禪和子說:只要工夫用得綿密,有一周的光陰,腿痛的問題也就化解了。所以,解決這一難題,拎清孰輕孰重,至關重要。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8、法師好!現在不少人批評禪宗已經斷了傳承且缺乏道次第,但是我看到您文章里有個提法「禪宗具足道次第且又超越道次第」?我覺得很有道理,能否請您簡單談一談?

合理合法的道次第,靈活地應用固然有利;僵化地硬套必然生弊。因為修行人無法按社會理性,標準化或量化地塑造出品。佛法不僅有教法方面的顯性道次第,更有嚴密契合心性實證的內在一貫性的隱性次第,而後者是更為本質、成熟和親切的下手處。禪宗的修行側重於實證方面的道次第,因此對顯性道次第形式有著更加嚴密、更高、更實際的要求。所有的實踐次第都必須指向實證的需要,不管形式上如何了義,唯有實證的了義才是真正的了義。因此,禪宗的特質決定其具足道次第,並且超越所有的菩提道次第。故禪宗「不立文字」常常是不離文字的,教外別傳常常是教內真傳的。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29、法師,請問打坐時感覺整個人消失了,這正常么?

打坐初期會有一些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感受到有身體或找不到身體都只是一種感受。既然還有「感受」,就不是特別高級的禪修水平,只是感受中的一部分。對於修行人來說這十分初步。當然有這種體驗比沒有好,會給你信心和繼續下去的力量,說明之前的方法是正確的。你不用太為它操心,應該放下感受,把方法抓緊。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30、法師總在說「念佛是誰」,那到底是念念不斷在「念佛是誰」這幾個字上用功?還是有一定的思維上的展開?

話頭的核心是疑情。疑情是絕不容許展開的,不需要主動展開。疑情只是在「不明白的地方」先念過佛了,為了弄清它的真實來源——是誰讓自己念的?去探究它。要去探究它的時候,只剩下了一個「不明白」的狀態。這個不明白的狀態,穩穩地抓住它,讓它持續,這就是「參」。參話頭的「參」就是這個意思,把「不明白」抓住,並且持續下去,死死咬住、不要放。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31、參「念佛是誰」有意義嗎?問題答案不就是我嗎,這個話頭有必要嗎?

大徹大悟時,才是找到答案。如果不是這種證悟,對修行者最實際的要求就是不允許給出這種答案。因為凡所給出的答案,都是分別念範圍內的結果。這就把參話頭的主導力量導向了分別念範圍,引奪了方向。話頭最重要的價值是疑情而不是給出的答案,任何答案都會被推翻。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只能參「念佛是誰」嗎,能不能換個話頭參?

32、現在禪宗參的話頭都是「念佛是誰」,如果我們換一個話頭,比如說參「晚上吃什麼」,這樣會不會也有類似效果呢?

歷史上確實出現過「活話頭」,但那是對心性和教法都有清晰把握的一個時代。現在我們都確定為死話頭,不用使用其他題目。因為使用活話頭,可能會以話頭為標籤去發展分別念。念三遍「阿彌陀佛」,然後參「念佛是誰」,也就是把分散的分別念的心理特質利用起來,把它進行集中。「集中」是末世修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取捨,不能分散,應該集中。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33、如何延續參話頭的功夫?

如果心細,話頭的持續就會成為順理成章的事。心一粗,它就隨時隨處會被打斷,在生活里斷得七零八落。如果話頭的功夫往細處用,只是非常非常細的「一點」,非常非常微弱地移,就會很好,會過關斬將。不管生活中什麼樣的波動都不會影響它,它都會持續下去。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氣息就是念頭

34、怎麼判別自己的心是不是越來越細呢?

有兩個標準。外在的標準是呼吸是否流暢,因為氣息就是念頭。只要呼吸暢然無礙、十分流暢,這時的氣息一定十分微細,念頭也一定是細的。內在標準是自己在用心過程中會不會被一節一節地掐斷。如果從一個念頭到另外一個念頭之間的銜接十分流暢、非常平滑,一切都可以穿透,就一定是細心。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35、頂禮師父!請問師父打坐時候有妄想應該怎麼辦呢?

已經開始打坐,就不該太在意打坐中出現的妄想和境界。要以最初的用功法門為主,持續用心。如果不打坐時覺得妄想少,打坐久了反覺妄想多,倒或許是一種進步。《楞嚴經》中明言:初用心人出現妄想增多的情況,猶如千年暗室的瓦隙,突然透入一束陽光,陽光透入之前,看不見灰塵,感覺很清凈,陽光透入之後,飛塵亂舞,感覺好像很不清凈。但其實只有智慧之光朗照,才會發現飛塵的亂舞,這正是用心的一種進步。處理辦法是既不必壓抑它,也不需助念它,做好妄想的旁觀者,繼續使用參禪的功夫就好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36、頂禮法師!請問打坐時可以放經咒嗎?還是保持安靜?

誦經咒最好是不在打坐用功時進行,參禪用功還真是需要保持安靜,否則心散功夫也就跑掉了。還有,如果盤腿長時間念誦經咒,容易導致傷宗氣而使人心浮氣躁。誦持經咒可以不必在打坐參禪時進行,在禪修功夫之外安排就很合適。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37、師父吉祥!打坐時右下方腰肌範圍每到一小時就會痛,必須下座,一持續一年左右,請問是何緣故,改如何調理?感恩!

打坐腰腿不適的情況很正常。在身心氣脈完全調理順當之前,不可太過執著調身的效果。佛說人身如行廁,總有不完美的地方。借用這一不完美的人身,及時進修正法才最關鍵。如果坐一小時就會疼,建議功夫用到四五十分鐘便提前放腿、活動調整。沒有障礙之後,再進行下一座。以「今生不行,來生接著干」的長遠心和志願,身體的這點障礙必然會解除。只要功夫持之以恆,必定會有重大的突破與進展。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38、如果找不到善知識,沒有善知識的指導該如何修行?

善知識是修行的首要條件。我個人理解,其他宗派都重視善知識,而禪宗則更加重視善知識。用功的事,雖然不能依賴善知識「惠我三昧」,但追隨和參學善知識,是修行路上最重要的事。無論經教中怎樣強調正見、正法的地位,但正見、正法的受用經驗,是善知識才擁有的閱歷。佛法的寶藏在善知識那裡,我們仍要努力爭取找到有緣的善知識。依相關經論的表述,在當今時代善知識不一定不存在,也不一定不在我們身邊,精誠所至,當然就金石為開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39、請教法師,如何看待四料簡,念佛真的是現在最好的解脫法門嗎?

關於「四料簡」,虛雲老和尚曾有過專門開示:「我認為宗下有淺深,顯教密教有頓漸有邪正,念佛也一樣。中國禪宗的禪,是上上乘禪,但末世行人參禪,確實有走錯路的,無怪有永明禪師『四料簡』中之所責。唯我平常留心典章,從未見到過『四料簡』載於永明禪師任何一種著作中;但天下流傳已久,不敢說它是偽托的。他所呵責『有禪無凈土』,難道禪凈是二么?念佛人心凈則土凈,即見自性彌陀。學佛法的人,如純奶摻了水,永明禪師看到,便對摻了水的禪說『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並非說純奶的禪『蹉路』。永明禪師上智者岩作禪凈二鬮,冥心精禱得凈鬮,乃至七度,若禪是不好的,他決不作此鬮;且永明禪師出身禪宗,是法眼宗的第三代,哪裡會自抑己宗,說禪不好的道理?」

明賢法師

「參禪的方法,其目的只求明心見性;後人參禪違此方法,得些清凈境界,便自以為有功夫了。永明禪師因此說『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倒不如念佛就能『萬修萬人去』,要有凈土,才能見彌陀。倘能法法皆通,則是最高尚的修行,『有禪有凈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更加威猛。至於無善根者,不信禪,亦不信凈,糊裡糊塗,則『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了。我平生沒有勸過一個人不要念佛,只不滿別人勸人不要參禪,每念《楞嚴》所指『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而痛心,故把『四料簡』的意旨,略加辯說。希望一切行人,不要再於「『四料簡』中偏執不通,對禪凈二法妄分高下,就不辜負永明禪師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40、打坐修佛是不是就要遠離現代社會,不能享受現代科學成果?

忽視科學成果不見得是佛教的主張。佛教不否認這些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完全可以在佛教界得到承認。可是物化的科學研究成果即便非常卓越,也仍然是在脫離心的外境上獨立研究。佛法是一個修行的法門,跟科學研究的路數不同。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有沒有鬼神附體,就像民間傳聞的鬼神的靈魂佔用人的身體,控制人的思維?

41、坐禪當放鬆入靜之後,自我意識轉薄,心境空虛,是不是容易被鬼神附體呢?

禪宗的用功有一個概念非常重要,叫做「決定之趣」。明代憨山大師十分強調這個概念,意思大概相當於藏傳佛教的「定解」。如果決定之趣確定無疑,坐禪、放鬆、入靜之後,自我意識轉薄,心境越空虛,便離了義的佛法境界越近,哪裡還有什麼鬼神附體之事呢?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42、頂禮師父!請問師父每日功課因某些原因斷了一兩天應該怎麼辦?

我們對於日常自定的功課,要有一份認真甚至敬畏之心,這才是對修行辦道的負責。如果功課因特殊原因斷了一兩天,可以分散到後續時間中漸漸補上。萬萬不可先斷一兩天,再斷三四天。我們的放逸習氣常常讓修行功課的嚴肅性被消解。話說回來,人一生中,有的事是一定要做的,另外有很多事卻不見得非要那樣執著。讓一些因循不斷的俗務給功課讓個路,是一件嚴肅的事。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43、請問在家居士工作壓力重,但又很想好好學佛,在分給誰更多學習的時間上很矛盾怎麼辦?

工作壓力與修行時間,常常成為一對矛盾。《道德經》中講「和光同塵」,意思是說我們要深度認同這世間的不圓滿性,就如佛教所說的「隨順世間」一樣,對於修行因緣的不夠暇滿是應當給於理解的。萬萬不可生硬地打破生活工作局面,或生硬地上升用功環節在生活中的權重,而應當深度理解、合理分配,這樣自己能安心,旁人也不覺得被干擾。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44、請問法師,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漢傳佛教很難解脫,藏傳佛教就非常殊勝能一生成佛?

漢藏佛教的問題不便多談,但修行貴在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好標準。漢傳佛教解脫很難,這既然是一種感覺,就不見得是真理,也不見得真能被印證。人生的苦,清醒面對的時候,有很大的苦感。使用麻醉藥以後,苦感會減輕,但苦感減輕,並不意味著痛苦真正在減少。我們是希望佛法來切實解決人生之苦的問題?還只是希望佛法充當麻醉劑,使我們有好的感覺呢?修行道路上,很大程度我們感覺最困難的時候,就是最真切解決問題的時候,那種感覺是很難,但卻是我們信仰的選擇。

明賢法師

如果要論佛法的殊勝與一生成佛,就我個人閱歷之所及,還是覺得藏漢傳佛教是一致的,都殊勝,都能一生成佛。易則都易,難則都難,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當今的時代,地球都一個村了,漢藏佛法也不可能彼此絕對孤立,最好是判機不判教,不要判教不判機,不去辨識修行者的狀況,只談哪傳佛教殊勝,哪傳佛教不殊勝。這樣的觀念,有些脫離時代,恐怕要落後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45、佛教和科學是否會最終走向一致?

一、佛教沒必要跟科學論完全一致,也不可能一致。二、不必用科學去統一佛教世界觀,也不必用佛教的世界觀去徹底解讀科學。因為二者分別站在不同的理解機制上。科學要脫開主觀情緒和觀察者對研究結果的影響;而佛教的第一原則是一人一世界、一切唯心所造,側重強調人心對境界的干預。它們彼此的立足點天生不同。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46、法師我打坐時感覺頭部嘴裡氣亂竄象戴個緊箍咒,怎麼解決?

很明顯這是因為用功過於急迫,已經嚴重上火了。依來果老和尚及虛雲老和尚提出的解決方法,一定要暫時把功夫放一放,以熱水燙腳,然後放下萬緣,躺下休息。在癥狀未得緩解之前,不要再提功夫。舉凡頭上如緊箍咒,額上如膠布貼,口臭、眼屎多,心緒躁亂,無法安睡等情況,皆屬此類,都要儘快按以上方式作調整。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47、請問法師,佛在經中說,即便現在這個時代,依然也有很多佛菩薩因為悲心深重,化身為普通人在我們身邊幫助我們走上解脫大道。那麼當前有傳聞說某某在世的法師大德就是某佛菩薩的化身,這個可以相信嗎?

若依禪宗的傳承習慣,我們自然不會去強調哪位大德是某某佛菩薩化身。甚至,如果偶然不小心強調並誇大了,也不是被打出禪堂,就是被打出寺院。禪宗的」香板頭上出祖師「,是不容許隨口亂道的。即便真是如寒山拾得那樣的大士應化人間,偶然被饒舌者點破,佛菩薩也隨即離開人世,難以繼續應化的因緣了。至於禪宗以外的各宗對佛菩薩應化問題的判斷,也許各有千秋,個人不是很了解。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48、請問大師,學禪必須要打坐嗎?不是說吃飯說話睡覺都是禪嗎?我能通過吃飯睡覺練成禪師嗎?

參禪當然可以不全依靠打坐,但若認為參禪必須要排除打坐,也是一種誤解。修行人打坐的這一功德,是行住坐卧四大威儀的一部分,這是無法從現實生活中被強行割出的。既然行住卧也可以參禪,何妨加一環節,使打坐也可以參禪呢?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49、請問法師:佛教經典不是很好讀誦,那麼現在修改的更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理解習慣有什麼要緊呢,為什麼說「離經一字,即是魔說」,有那麼嚴重么?

過往的祖師們說得很清楚,如果妄改佛經,會讓後人質疑現有的所有佛經,都是被人篡改的,沒有哪部經存在真實性可言,於是將對整個法藏失去信心。在佛法的三寶中,對法藏的失信將直接導致對於佛陀的失信,更不會對於現前的僧寶產生信心。佛弟子對根本三寶失信,將是信仰破產,那是十分痛苦的結果。其次,如果一部經典被後人改動,此類事件便不會成為專利,一定還有陸續改動經典的問題出現,這是漢藏南傳三大語系佛教界都不能接受的情況。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50、佛教的一些高僧圓寂後的肉身不腐爛,請問師父這是木乃伊嗎?

不是,兩者有本質區別。「木乃伊」是人們用特殊的防腐香料對遺體進行特殊處理後,使其長久保存不腐壞。比如埃及的木乃伊,製作時要取出內臟、在防腐液中浸泡去脂,處理過程非常複雜。而在佛教里,肉身不腐是修行人戒定慧的產物,佛教標誌性的修行成果,絕不是簡單的屍體防腐保存的結果。

明賢法師

事實上肉身不腐在佛教有個更準確的說法,就是「金剛不壞」。不經過特殊處理,仍然能保留完好的肉身。這種肉身不腐只是「金剛不壞」的物質現象,而造成「不壞」的根本原因並非人為的技術處理,也並非外在環境條件使然,而是由修行人的特殊願力和戒定慧功德所成就。

明賢法師

也就是說,木乃伊是依靠外力達成,而佛教的「肉身不壞」則是個人修行成就的結果,二者有根本區別。歷史上的木乃伊、乾屍乃至道教修行所展現肉身的不腐,依然沒有出離生死無常的範疇,而「金剛不壞」說明修行人的成就打破了無常與常的局限,以「金剛」喻肉身不壞是不生不死的外在示現。「金剛不壞」的成就者並沒有死亡,而是處於甚深禪定中,他們以殊勝的修行功德保留自己的肉身,以特殊願力與眾生結菩提緣、度化眾生。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51、禪宗說「無念為宗」,無念是指不思善、不思惡沒有念頭嗎?

六祖大師當年對惠明上座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禪宗講無念,關鍵是安住於「本來面目」,而不是僅僅安住於「沒有念頭」。無念是住於法性的境界。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52、請問法師,大乘佛教的修行不是要發菩提心嗎?可是為什麼禪宗只是教人「參話頭」「起疑情」,難道不用發菩提心、積累資糧嗎?

禪宗法門從來不缺乏「發菩提心」的教授,是以「知一切法皆無所發而發菩提心。禪宗認為「無實體卻又存在著功用」才是菩提心的本質,而主動訓練菩提心生起的方法,存在以有為主動難以獲證無為道果的天然危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禪宗拒絕將對心的有為訓練作為趣入菩提心的第一因,而以「無為法」相似勝義作為趣入菩提心之道的開始。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本身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以最大限度依於菩提心,離菩提心最近,是更為總持、更為真實、更為切要的菩提心教授。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53、請教法師,如何能達到星光體出遊呢?我現在打坐身體有震動如何應對呢?

從未聽說過「星光體」這個概念,翻了翻禪宗的歷史書,也沒有這個名詞。不知是否與《星際迷航》有關?至少古代禪師對」星光體」的問題沒有現成的教誡。恕難提供詞義方面的意見。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54、為什麼好人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而壞人之需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

好人需要漸修,壞人可以頓悟!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55、大師您好!今天北京下大雨呀,一言不合就發水呀。學禪打坐能不能讓老天爺別亂髮脾氣?該下雨的時候下,不該下雨的時候能歇會嗎?

今年夏天很多地方有水災,我們寺院也聯合眾多寺院,多次為災區民眾祈福,但願水災對民眾的傷害能減到最低,使「一言不合就發水」的情況得到改變。您所提到的「該下雨的時候下,不該下雨的時候歇會」,這正是我們寺院功課中每天早課都反覆祈禱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願我們的願力,不至於被人世間苦難的業力所掩蓋。祈願大眾和合修禪的清涼法雨能減輕災劫,解脫眾生的雨水困厄,換來麗日和風的美好夏季。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56、法師好,我很想用功,但我覺得修行離我很遙遠;很想遠離煩惱,但是又不斷在增加煩惱。這是為什麼?

因為沒有「痛念無常」。禪宗用功的第一條件是「痛念無常」。不能痛念無常,必然放不下對這世間功名利祿的貪求。我們每天都在走近死亡,但即便已經死到臨頭,只要不是真的黃土蓋到眼皮上來,能抽點時間,我們就還要動一點貪嗔痴的念頭,還要去放逸、浪費一點光陰。因此佛陀說,我們思維人生無常、死亡不確定,這能讓我們生起正念。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57、尊敬的明賢法師,吉祥!法師言儒釋道乃水漲船高之事,也言末世修行要集中,然而,在網路時代,我們所接受的信息來事全世界,請問禪者應如何擁抱世界文明並能不影響集中?祈請師父開示。

試圖兼顧,是使我們自身精力在信息過載的當代社會被極度分散的核心原因。「不能兼顧」,應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智慧選擇。做該做的事,放下很多不必做的事,才能使我們擁有更多的集中。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58、請問法師,禪宗開悟的境界是成佛的境界嗎?是不是開悟以後就是佛?

禪宗開悟的境界,不單是「成佛」的境界,而且就是佛的境界。「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正是這樣的宗旨;歷代祖師大德的成就,正是這樣行持的見證。曹洞宗五位君臣的第五位,確指的就是佛果。禪宗的不立階級,是說修道過程中時時處處都直指這一佛果的境地,沒有迂迴,並且打破佛果以外的迂迴環節,往往是禪宗截斷眾流的首要方法。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59、頂禮師父,現代男女平權的運動此起彼伏,但佛門中對此的態度似乎還是很保守。雖說眾生皆有成佛的可能,但一方面也常看到女性業障深重,成就後轉女成男的的闡述,如《大愛道比丘尼經》中提到的八敬法與八十四醜態,我承認女性有其缺點,雖然男性亦有;也可以理解佛陀在印度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提出此法以成就女眾出家的發心。但在現代的時空背景下,女眾所接受的教育和心胸,行為已大不同於往日。如果依然要接受這種疑似「男尊女卑」的思想模式,對於一個接受現代教育的女性而言很難接受,而且會有一種"原罪"的沉重感覺。請問要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女性真的業障比較重嗎?感恩!

答:佛陀時代與當代的男女平權問題涉及到非常複雜的古今社會背景,這類問題需要專門的空間去解決。對於禪座上的話頭行人而言,真的是要先放一放。否則,在兩相激烈的思維中,話頭也就用不下去了。提起功夫,參話頭!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0、法師請問一生念《法華經》求生西方凈土能不能真的成就?

在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法華經》中,佛陀已有明確的教誨:受持讀誦《法華經》,是可以往生凈土以及真的獲得成就的。不僅此生能得成就,若依佛陀教旨,乃是令眾生當下便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成就佛陀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位。普羅大眾信心受持《法華經》,是可以獲得生西方以及得成就的。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1、我好像見過鬼,真的,鬼很酷,很兇。請問大師,您見過鬼嗎?鬼見到你們大禪師乖不乖?鬼界也分好鬼壞鬼嗎?

您真的見鬼了嗎?如果真見到了,那是很有福報的。若真具有對於三寶的正信,您便是鬼的天使,將擔負起度化它的使命。但還是要辨清楚,是真見鬼了,還是沒有真見鬼?或者見到的不是真鬼,或者見到的真的不是鬼?我個人暫時還沒有見到鬼的緣分,所以真不知道它們是乖還是不乖,也不知道好鬼和壞鬼怎麼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2、法師好!我根基很淺,誦經可以以哪些經典作為平時課業呢?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大乘禪宗的用功方便中,誦經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誦經功課,可以依日升日落的早晚規律做出相應的安排。順應清晨早起的紅日初升,我們可以誦持一些如《普賢行願品》、《凈行品》、《心經》之類的經典,讓正法的善願有如紅日一般的升起。晚間可以誦《阿彌陀經》、《金剛經》之類的經典,讓廣大的行願歸於清凈的涅槃。這都是很好的誦經安排。其次,這樣的誦經日課,每日的誦持量不宜安排得過久。如果能誦一小時,安排四五十分鐘也就可以適當停止了。「留有餘興」是最善巧的辦法,留些餘興到第二天,容易讓誦經的功課持之以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3、學佛太難了,時時想打退堂鼓,怎麼辦?

日常為人處事,與理相合就儘力而為,與理相違背就該堅決終止,不應該根據事情的難易就隨便改變志向。假如因為今天有了困難,就掉頭不顧,那又怎麼知道改天就不會比今天更困難呢?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4、人如何才能建立真正的自信?

信仰的建立是對自己生命自信的起點。如果自己沒有信仰的建立,你想得到什麼樣的自信,基本上都是虛張聲勢。人的所有的自信都是因為自己有一個信仰的建立。如果說自信建立起來了,你對於這個社會建立起客觀的認識,開始信任這個社會,信任同學,信任朋友,信任社會機制,信任我們這個時代——這些信任才能夠產生。所以信仰決定你有沒有自信,自信決定你有沒有對他人的信任。對於他人的信任決定你有沒有對於整個生命、對於自己整個價值觀的信心。這是外在的一種信心。所以,是由內在的信心決定外在的信心。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5、法師您好!我打算先把佛教的教法全部學完善,再來實修,理論指導實踐,請問這樣修行是不是就會比較有保障?

因明學中有這樣的論理:如果你想成佛,就要先學到成佛的正見,再進行終極抉擇,把正見變成能佐證理念的實踐。這樣的論理最後往往暴露出一個特點,就是無法解決經驗和閱歷的問題。閱歷就像一個過濾器。不管佛法正見有多高深,我們親見親驗的事實有多麼確鑿,唯有經過驗證和過濾後所剩下的那一點才是自己的。而禪是解構所有閱歷與知識形式架構的利器。把自己所有的世界先徹底瓦解,再又重建一番,所有的「禪」便對你呈現出真實的意義,你才能通過「修」,來刻骨銘心地解決一切生死的苦痛。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6、法師您好。我朋友出事過世了,修禪打坐時能見到她嗎?我很想念她。

朋友過世的哀痛,十分理解。但是很想念她,並不一定非要馬上見到她吧?人過世了,便是隔世,不像人活著的時候那樣可以方便見面了。這種遺憾,正是佛經中常說的「人生無常」。以「痛念無常」的心來參禪打坐,我們的妄想浮躁自然就減少,身心自然就穩定。參禪打坐最好不要要求見到這樣的亡人,我們應該見到佛法的真相,才有可能對朋友做出真實的幫助。否則,即便在虛幻不實的心理狀態下見到什麼影像,也不可能真的是朋友。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7、現在西方流行的「禪修冥想」靠譜嗎?

可以說很多這類「禪修」不是真正的禪門修行方法。西方雖然不乏明心見性的禪師,但對「禪」的總體認知更偏於心靈方法的層面,是技術性的,物性的。西方學者對禪的興趣多數是通過科學的眼光解析禪的奧秘,為他們發展醫學、心理學所用。西方人對禪宗傳承改頭換面的「日本禪Zen」取代了對中國傳統禪chan的認識,這都是漢傳佛教在走向世界的進程中急需反思的。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8、很多人號稱被催眠後見到自己的前世,這是真的嗎?

不是。催眠狀態下被「喚醒」的「前世」不是真正的前世,很多人著迷並熱心推動這種遊戲的現象,說明對佛教常識的無知,根源還是來自對現前萬物的頑強「實有執著」。這些人所謂的「前世」概念,其實只是一個今世的前世念頭。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69、師父,我看到歷史上文獻記載,宋代的大慧宗杲禪師把他師父的著作《碧岩錄》的刻板給燒毀了。《碧岩錄》不是一部影響很大的禪宗典籍嗎?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十分不解。

禪門以「不立文字」為要,斷文字思量、世智辯聰之執。但後世叢林興起評說公案、繞路說禪的「文字禪」風,演生出談玄說妙的戲論歧變,圓悟克勤禪師《碧岩錄》問世,更使此風推至高潮。禪師或出於悲心而解禪,但學人容易執葯為食,以為有「敲門磚」可倚,耽執名相,漸事浮華。大慧宗杲禪師為免大道全落死柄,機用喪盡,為免學人專事戲論,沉溺機巧,故以法為重,寧舍人情,毀棄其師《碧岩錄》刻板。雖毀刻板,並非將古人公案一棍打殺,而是提倡學人不解不釋,只從其中拈出「話頭」參究,以「話頭禪」法開對治之葯,為叢林指示參證之正道、施設之方規。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70、法師您好,我想請教一下,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很快,有時想看一些書,卻發現靜不下來,如何能夠讓我自己靜下來,慢下來?

如果實在因為生活節奏快,而讓自己真的靜不下來,那麼可以嘗試學習佛教中關於「人身難得」與「人生無常」的教誨。用功方法上,可以學習四念處的功夫,作為禪修的前行。依此方法反覆熏習,必然能使動蕩的心境寧靜下來、慢下來。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71、法師您好!我平時喜歡讀禪師的傳記和語錄,總是看到書里記載老禪師見了後學,不是一聲大喝,就是一頓猛打。我一直不太理解,禪師們為什麼要用這樣激烈的方式教人,而不是坐下來講道理呢?

禪宗常被稱為棒喝門庭,源於「德山棒、臨濟喝」的公案。棒喝交馳的接引方便,不是基於嗔心的任意打罵,而是離情之法,絕識之方,是成就聖道的寶刀利劍、無上良藥。故禪門常說「七尺棒頭開正眼,一聲喝下歇狂心」「香板頭上出祖師」。來果禪師也說:「情關嗔愛,識鎖悟迷,盡世間人,易愛易嗔者,皆為情所覆……猛喝一聲,識影全銷,悟迷何有?」禪門的棒喝正是要人直下承當,當下掃蕩一切情執識見,契入聖道。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72、現在有很多人說禪宗只能靠自力,而凈土法門是靠他力佛力,所以禪宗不容易修,只能修凈土成就,請問法師如何看待這個說法?

這是有謗佛謗法嫌疑的言論。來果老和尚曾專門談過這個問題。如果認為凈土絕對倚仗佛力,禪宗修行絕對倚仗自力,這是把眾生心與佛心對立了,事實上從來沒有孤立的自力,也沒有單獨的他力。舉凡在接受他力時,一定包含自力;舉凡自力正在進行時,一定有佛力在支撐。自力還是他力,這本來是不該爭論的話題。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73、法師您好!我常看到一些已經悟道的祖師圓寂前發願說「不去東方,不去西方,只在此處」。請問這是什麼意思?禪宗的開悟和凈土往生西方一樣嗎?

「凈土」是清凈佛土之通稱,也是眾生心地本然風光。《維摩詰經》云:「隨其心凈,則佛土凈。」但能言語道斷,明心見性,受用當下,即見自性彌陀,當處就是凈土。能否得生凈土不是由法門決定的,參禪也好念佛也好,關鍵在信得及,行得堅,功夫得力,一心直行,豁破一切情見,直契真如法界。恰如祖師所說:參一生的禪,至死不離一句「念佛是誰」,生則不離佛法家,死則不離佛性地。一旦發明己躬大事,直使娑婆世界之東方也去生,極樂世界之西方也去生,十方上下一切諸佛世界,更要去生,真為我修學處,為我利生處,何區區執著極樂世界之一佛土也?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現在的大數據時代,鋪天蓋地的信息讓人眼花繚亂,應該如何應對?

74、讀文字,要識貨。大力量的文字,能驅妖孽、判正邪、役鬼神、要有敬意、懂敬畏,焚香拜讀。若不懂取捨,大數據時代其實啥都不會給你,年復一年,照樣痴長歲月。

75出家人還怎麼孝敬父母?

與世俗的孝道觀相比,佛教所提倡的孝道,念及三世父母,普及六道眾生,有著與世人孝道觀不一樣的大格局。若言世出世間之至孝至道,則非出家人而不能行也。僧人認識到天下眾生都曾為自己的父母,人人都需得度,得度者皆為父母,遂放棄一切世間利樂,剃髮染衣,了俗出家,發菩提心,苦心修行,甚至不惜身命,去救度包括自己現世父母在內所有之眾生。眾生從無始以來,因無明故,隨業受生,升沉六道,無量痛苦。

明賢法師

很多佛經中也提到了這個問題,比如:

《梵網經》言:「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大方便佛報恩經》云:「如來今者以正遍知,宣說真實之言。法無言說,如來以妙方便,能以無名相法作名相說。如來本於生死中時,於如是等微塵數不思議形類一切眾生中,具足受身。以受身故,一切眾生亦曾為如來父母,如來亦曾為一切眾生而作父母。為一切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捨能舍,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珍、輦輿、車乘、衣服、飲食、卧具、醫藥,一切給與。勤修精進、戒、施、多聞、禪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不休不息,心無疲倦。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緣故,一切眾生能令如來滿足本願故。」

明賢法師

鳳凰網友

85、打坐時時常感覺不安穩,狀態不好,有時白天也昏昏沉沉,請問大師如何化解?

天台智者大師講過一個用功的基本經驗「調五事」: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我不了解你的實際情況,有問題或許從這些思路上去找一找原因,就容易解決。

明賢法師

師 父 寄 語

鳳凰網網友們,大家吉祥!非常高興能通過參與《師父來了》與大家結緣。

我們身處世間,來自不同的家庭和教育背景,也面對著各種各樣不同的煩惱,非常希望大家在面對煩惱時,能有機會接觸和實踐一下佛法,通過佛法來讓自己的生命更美好。

有生死就有信仰,有人心就有禪宗,禪是最符合現代人根基的修行法門,它綜合了佛教的所有的修行方法裡面的最精華部分。參禪的過程中,能單刀直入地最有效地解決你心上的問題和煩惱。能有幸接觸它、應用它、受用它,是非常難得的事。

今天大家能接觸禪,都是有福之人,希望大家都能盤起腿子來試一試,打一坐,參一參,找一找生命的答案。

最後祝大家信仰更高超,事業更成就,身心更安和!

直 播 要 點

1、禪宗不許人將明心見性預設為遙遠的事,其修行第一步目標就是明心見性。

2、禪宗的當代成就者不僅有,而且還很多。

3、禪宗的特質決定其具足道次第,並且超越所有的菩提道次第。

4、參禪的先決條件是痛念無常、深信因果、持佛凈戒、正念人身難得。

5、對禪修成就的印證要謹慎,「獨自證知」的成就不會被直接確認。

6、參禪的修持要以長遠心作為基礎。

7、初學打坐,重在話頭功夫,輕在練雙盤。

8、不要在意打坐中的妄想和境界,做妄想的旁觀者,繼續用功夫。

9、禪宗法門從來不缺乏「發菩提心」的教授,是以「知一切法皆無所發」而發菩提心。

10、在當今時代善知識不一定不存在,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11、不要偏執「四料簡」,對禪凈二法妄分高下。

12、在家居士不可生硬打破生活局面,應當合理分配功課,原則是「留有餘興」。

13、出家人不但不會忘記孝敬父母,並且會肩負天下所有父母出離苦海。

14、平時做功課順序,可以是誦經、拜佛、打坐。

北海禪院

公眾平台聲明


推薦閱讀:

不管師父在哪裡,都為自己的師父轉一次
師父講用祿照權照忌沖的方法看流月
師父有話說:學佛有什麼用?

TAG:打坐 | 師父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