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定義者|美好教主鹿晗
鹿晗效應的背後,是90後的底層密碼,那就是,願意為美好的、理想中的東西買單。鹿晗效應還預示了越來越強大的女性,她們的偶像提供的不再是能給她們可依靠感的硬漢氣質,而是她們能平視,甚至是能被她們保護的審美投射體。
越來越強大的女性
20世紀2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 Edward Lee Thorndike )提出光環效應( halo effect ),認為粉絲會將偶像的樣貌泛化到他們的言行舉止上,顏值高的人一切彷彿都是美好的。長期研究粉絲心理的學者、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楊玲認為鹿晗這樣偏中性、精緻的男性長相屬於「泛東亞柔和男性氣質」。這樣的審美偏向最先由韓國造星機制引領,近兩年在中國掀起的大批「小鮮肉」明星潮流的背後,隱含著女性自我地位認知的提高。
「80年代初,最先掀起的是尋找男子漢熱潮。」楊玲對《人物》說,當時最推崇的偶像是高倉健,「硬派小生」。90年代中後期,女性變得更強大。尤其在獨生子女一代,女權主義思想興起,「她們覺得自己真的和男性沒什麼兩樣,性別權利意識使得她們能夠接受比較柔弱的男性的形象,甚至對這種男性形象保有強烈好感。」10年前引起大規模粉絲追隨的中性氣質偶像是李宇春。現在相比10年前,90後的女性性別權利意識進一步提高。「女性已經強大到能夠保護自己,不需要男性保護自己的時候,她才能夠欣賞相對而言外形上柔弱的男性」,楊玲說。這恰恰促成了「小鮮肉」審美的形成,使其成為當下社會最流行的審美風尚之一。
自我意識的提高使粉絲將偶像移情為需要保護的「孩子」,自己也曾是超女粉絲的楊玲記得,當時玉米群體中的老老小小都將李宇春稱作小孩,儘管她出道時已經是個21歲的成年人了。現在「鹿飯」(鹿晗粉絲)群體也一樣將鹿晗當成「孩子」來「呵護」,在他們心裡,鹿晗是單純的、無害的、易受攻擊的。儘管生長於北京的鹿晗常以「哥」自居,但對粉絲們來說,「鹿哥純爺兒們」這句話早已發展成了內部笑話。
虎嗅網曾以鹿晗微博關注者為分析對象為「鹿飯」畫像,「鹿飯」53%是90後,女性佔八成。提取大數據,結合智能分詞提煉鹿飯鍾愛鹿晗的原因,「努力」和可愛、萌、帥、好看這些外貌協會的理由並列排在很靠前的位置。
「鹿飯」子瑾能細細描述出每一次鹿晗身體不好的具體場景。她第一次為鹿晗落淚是在 EXO 第一次巡迴演唱會的準備期,離「一巡」還有8天,組合里有成員突然退隊,整場演唱會的31首舞蹈都要在一周內重新編排。當時子瑾正在台灣遊學,刷微博刷到這條新聞,「還記得是在圖書館,看了之後蒙了」,「那天晚上到了凌晨5點才睡著,就是一直在看各種消息」。一巡最後一站來到北京,鹿晗帶病上台,眼結膜出血、流淚、左眼下方腫起了一個很明顯的包,「哭死,」子瑾說,「就是真的真的很心疼。」
去年鹿晗生日那天,「鹿飯」群體爆發了一次集體痛哭事件。那天EXO在南京有演唱會,「鹿飯」組織了很久,準備演唱會當天給鹿晗製造各種驚喜。沒想到4·20那天發生了雅安地震。演唱會主辦方宣布,禁止一切慶祝活動。「不準唱生日快樂歌,不準送蛋糕上台,連我們拉出『鹿晗生日快樂』的橫幅都要把『生日』遮掉」,當時在現場的鹿晗百度貼吧管理員南南對《人物》說。網上甚至有惡意言論攻擊鹿晗是「掃把星」。
演唱會結束後,南南不願意離開,「就是單純地想多陪他一會兒」,「我也知道他可能已經從後台離開了,但我想讓他知道我在這裡」。「鹿飯」舉起「鹿」字LED燈牌,在空空蕩蕩的體育館齊聲唱起生日快樂歌。這時有人發現鹿晗更新了微博簽名,內容大概是在後台聽到歌聲了,謝謝粉絲。這條消息引爆了在場「鹿飯」的集體崩潰,「姑娘們都哭得不行了,邊哭邊喊」。她們既為和偶像心意相通感動,也因鹿晗的體貼更加心疼。時至今日,當時的視頻仍是所有「鹿飯」的淚點,子瑾給《人物》記者發來視頻地址時自己又看了一遍,「艾瑪哭死我了」。
「達令」 App 的 CEO 齊燕正是在這種巨大的群體移情中對「鹿晗效應」感到震驚的。
「達令」是一個電子商務平台,為了了解90後群體消費屬性,曾專門進行過調研。調研時,先是「 EXO 」這個詞跳了出來,接著鹿晗就被發現了。那時關於鹿晗的報道還不多,齊燕回家翻到鹿晗微博,時間正好是2014年10月10日,當時鹿晗剛跟韓國經紀公司解約回國發展。他寫了一條僅有4個字的微博:「我回家了」。剛一發出去,留言和轉發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翻倍增長,齊燕帶著「鹿晗是誰」的問題一條一條看下來,本想看看鹿晗的粉絲構成和互動模式,沒想到看的過程中「引起強烈的好奇心和震撼」,「好奇心就是他到底是誰,有這麼大號召力。」齊燕對《人物》說。讓她震驚的有兩點,一是她看完之後確信這麼多評論真的是一個個人手動寫出來的,不是灌水灌出來的,二是所有留言一邊倒支持鹿晗。
這一事件讓她驚訝鹿晗粉絲群體的智慧和組織能力。「在中國粉絲一直都很狂熱,這種熱度是一樣的,但在組織性紀律性、類似公司運作的這種能力上還沒看到過這樣的粉絲機構或者粉絲團能力,我們特別好奇。」齊燕說。她接觸鹿晗,希望能達成代言合作。正在考慮具體形式時,鹿晗微博發了一條「嗨,達令」,「那個微博我不知道他什麼時間發的,『達令』沒有做過品牌宣傳,我們才剛上線3個月吧,所以我們看到的時候跟我回家的那次一樣的,被震撼了。」這條意味不明的微博評論數一小時破了6萬,「唰」地一下衝到40萬,媒體和粉絲都是一頭霧水,一度還以為鹿晗要結婚了。齊燕找來熊曉鴿、徐新和沈南鵬三位投資人連夜商量,4人決定邀請鹿晗成為「達令」的股東。
在鹿晗以前,明星的成名模式是,作品先行、媒體宣傳、話題營銷,其中要藉助經紀公司的包裝和精心策劃。社交媒體的出現把這一傳統過程砍到最短,粉絲成了偶像的直接經營者。他們不需要作品來證明偶像的實力,而是被偶像的外表和人格表現直接圈粉,反向引爆於大眾媒體,通過在各類大數據排行中不斷「刷臉」,倒逼媒體關注。「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非常有趣的事情:一種新的互聯網造星模式開始衝擊中國的娛樂經濟。」吳曉波在一篇專欄文章中寫道。
鹿晗是誰
新浪微博熱搜以#鹿晗#為話題的閱讀量超過300億,第二名169億,如果把這兩年全中國搜索數據拿出來分析,那麼,「鹿晗是誰?」這個問題一定做出了不小貢獻。
2013年年中,這個問題第一輪爆發。那時鹿晗還在韓國發展,除了追著韓流走的粉絲和嗅覺靈敏的黃牛,幾乎無人認識。他先發了5條新浪微博,最後一條評論突然超過100萬。與之相比,當時大家公認的微博女王姚晨爆出熱點時微博評論也不過40萬。新浪副總裁被問及「這是單條微博評論量最大的了吧」時給出了一個汗的表情,「幹嘛的這人?」他問。沒人知道鹿晗是哪兒衝出來的黑馬。
去年10月,百度對2014年度「男星品牌數字資產」一項進行大數據計算,根據數字內容量、關注度、參與度三大維度的綜合評估,鹿晗這個名字從數以千計的明星中脫穎而出,奪得第一。在2014年男明星搜索指數排行榜上,鹿晗超過一眾前輩。這次是百度發問「鹿晗是誰?」百度搜索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對經濟學家吳曉波說,「他是自己從大數據里跑出來的」。
2014年,鹿晗宣布回國。「鹿飯」為了表達對偶像的支持,在百度貼吧發起了「百萬回帖,力挺鹿唅」蓋樓活動,同時在線下東直門來福士門前的3.2米大型鹿晗公仔會隨著回帖數增加而亮燈,回帖一達到百萬,公仔就會徹底揭開面紗。貼吧里有線下展出實體公仔場地的實時錄像,東直門現場的 LED 屏幕也交叉循環展示鹿晗宣傳視頻、帖子回復內容和實時回複數量。活動開始前的動員帖中,組織者一再叮囑粉絲們要追求速度,最好發短句子,標準例句有「我必初心不忘,等你光芒萬丈」等等。活動一開始,粉絲們不斷複製粘貼。貼吧留言15分鐘破10萬,29分鐘20萬,149分鐘後,回帖數量突破百萬,東直門的鹿晗公仔頭頂鹿角,手持國旗完整亮相。線上線下一片歡騰,跟除夕夜翻篇過新年似的喜氣洋洋。
各種大數據不斷地為鹿晗在公眾領域刷存在感:鹿晗做封面的雜誌預售7分鐘賣出1萬本;鹿晗單條微博評論突破1000萬、繼而突破1個億,自己打破自己創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鹿晗微訪談提問113萬條,被他本人「翻牌」回答的概率比中雙色球二等獎還低。
「達令」App 的 CEO 齊燕去年做了一次數據統計,鹿晗的知名度在27歲這個坎上有個斷裂。「我記得特清楚,27歲之下,都知道,27歲以上的,沒有一個認識的,」齊燕說,「那是去年,今年就不一樣了。」
300億次搜索後,全年齡層的互聯網用戶多少知道了鹿晗是誰:一個從韓國回國發展的偶像明星,能唱歌跳舞,會演戲,長相非常好看,人稱「小鮮肉」。用肉指人,多少有點物化的意思。鹿晗並不介意,「小鮮肉很好啊,誇我嘛,證明我青春活力。」他對《人物》說。
《人物》約見鹿晗與芭莎慈善夜同一天。大小鮮肉們一併到齊,國貿三期的犄角旮旯里都藏著粉絲,芭莎工作人員發朋友圈說「地毯式排查,桌子下還抓出來倆,廁所一個個查,快成特保了。」而鹿晗本人完全沒有呼風喚雨的「神」該有的氣勢,他面對鏡頭還有幾分拘謹,拍攝間隙他頻頻向工作人員鞠躬感謝,在眾人的包圍圈裡甚至顯得有點羞怯,從眼眸到姿態都像一隻剛被人從叢林中拎出來的梅花鹿。
X factor
「達令」曾分析過鹿晗的「好看」,結果是鹿晗特別精緻的、小小的五官,長得像漫畫里的人。「這代人就是看著漫畫長大的,漫畫對他們來講是精神家園,其中有他們的理想、喜好和喜歡的人。進入社會之後,精神家園就成為他們身體里的一部分了。而鹿晗代表啟動他們心靈的鑰匙。」齊燕對《人物》說,「他長得太像漫畫里的人了。」
但這仍不能解釋一代「鮮肉」中,為什麼唯有鹿晗掀起了一波波的現象級事件。偶像身上的吸粉元素被楊玲稱作「 X factor 」,娛樂工業產業化發展到現在,這一「 X factor 」仍是明星製造中無法掌控的因素。
「鹿晗開始也是娛樂工業機制包裝出來推向市場的產品,肯定是粉絲在他身上發現了獨特之處,不是標準化的明星產品,於是對他產生了親密感。」楊玲說。
《人物》採訪了鹿晗的好友高蘇堯和多位「鹿飯」,反覆提到的一個詞是「真實」。在一小時的電話採訪里,高蘇堯講了15遍「真實」,「真實啊,簡單啊,真的是非常簡單的一個人」,他一再向《人物》強調,從他高中認識鹿晗到現在,他的性格和為人處世毫無變化,「就一直是一個很真實的人,對。」
面對《人物》的採訪,鹿晗看完採訪提綱直喊太深度了,「怎麼辦!」小鹿抱頭,「我看的書比較少,我覺得看完這個採訪提綱以後要多讀書。」玩笑也好調侃也好,鹿晗都會在腦子裡想過一遍再認認真真地回答,他清澈的眼神太有說服力,哪怕最後的答案還是「不知道」,你都彷彿能聽見他認真思考的聲音。
近乎笨拙的真誠給很多接觸過他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齊燕提到,當鹿晗直視你的眼睛,微微笑時,「感覺就是掏心掏肺要扒出來給你看那種」。「非常純凈、非常真誠,我只能這麼形容,再說下去就肉麻了。」已經當媽的齊燕在電話里笑得像個小女生。
齊燕記得跨年晚會鹿晗唱劈了,「一般像我這代人,肯定覺得特別接受不了,閉門思過三天,哭得不行了。我記得他回去發了個微博,就說『嘿嘿不好意思唱劈了』,這種態度是一種特別大的魅力。」她覺得這是這代人身上特別普遍的性格特徵,在鹿晗身上以最完美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為什麼跨年齡的人都喜歡他呢,這種特徵其實是60、70、80後都特別嚮往的,自己得不到的。我覺得這是他身上非常有魅力的地方。他不裝,是做他自己。」好看與真實經常對立,但在鹿晗身上,這兩個元素統一起來成為了他的 X factor 。
鹿晗粉絲曾總結過「鹿晗效應」與過去其他明星效應的最大區別:「鹿晗效應」粉絲自主性更強、向心力更強,從而能為明星生產社會價值。這種社會價值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經濟範圍,它還能產生精神凝聚力並具有積極的價值觀導向。」
「正能量」,鹿晗對《人物》反覆提到這個詞,他認為給青少年樹立一個健康向上的榜樣是偶像的責任。「因為我本身比較愛國,我也比較正,所以我希望我能帶領喜歡我的人……」他琢磨一下,又換了個詞,「希望是傳染吧,比較正的觀點。作為一個偶像我覺得這些都是必要的,不能教壞啊。」他尾音一揚,哈哈哈地笑起來。
鹿晗對人禮貌,粉絲把他有教養的舉止列出來:用過的紙巾疊好放進口袋不亂扔,簽名用完筆以後,筆尖朝向自己歸還給別人,用雙手遞接物品等等,供大家一條條模仿學習。鹿晗熱衷公益,粉絲們就自發以鹿晗的名義行善。他們發起關愛阿爾茨海默病老人行動,幾年公益做下來,涉及領域從給路邊老人送臘八粥、捐書捐衣、助養海龜到救助災區、向防癌協會捐款、免費午餐等等。今年鹿晗生日時錄了個視頻感謝粉絲,他說粉絲做的公益他都能看到,也很感動,「真的,這樣讓我也感覺到我真的確實挺有用的。」
在楊玲看來,粉絲喜歡鹿晗這樣的偶像體現出大眾對貴族氣質的嚮往。尤其對於當代中國來說,以前以吃苦為榮,現代人慢慢意識到貧困其實不是一件好事情,「特別是在幼年時候經歷過的一些貧困對你的人生和性格會有負面影響。而從小生活優裕能塑造一種良好的品行和家教,中產的生活方式對人的心靈是有好處的。」楊玲說,現在人都想過上體面和有尊嚴的生活,這一點反映在偶像崇拜上就是粉絲會特彆強調明星的教養。「中國社會競爭壓力太大了,強烈的競爭壓力下很多人會釋放出人性惡的一面。強調教養更多的是對世俗名利的淡然超脫,對他人的尊重,不會為了自己的私利壓榨別人。」
在「鹿飯」子瑾眼裡,鹿晗不爭不搶。哪怕在韓國激烈競爭的娛樂工業中生存時,鹿晗也沒有表現出任何張牙舞爪。讓子瑾印象深刻的是剛出道時整個組合一起上節目,「他特別呆萌,主持人給他一個個人鏡頭,一分鐘,結果他居然沒能好好利用那一分鐘,一直拉著隊友和他一起入鏡頭。」子瑾對《人物》說。那時她剛開始注意鹿晗,後來發現這是常態,直至現在都是這樣。
謙遜有禮,這也是齊燕對鹿晗的印象。「就是中國鄰居家那個教養特別好的孩子,謙遜有禮的。有時候工作時候是周末,我要帶著女兒去,就覺得他跟我女兒玩得挺好的,非常鄰居大哥哥的感覺。」
教主鹿晗
媒介受眾與粉絲文化研究學者麥特·希爾斯( MattHills )在《迷文化》一書中指出,粉絲對偶像的著迷與虔誠的宗教信仰者相比較,兩者投入其中的根基來由十分的相似。在這個意義上,現代「迷文化」是在信仰缺失的情境中對信仰力量的籲求,它以對偶像的製造代替了對神靈的敬畏,以青年亞文化群體的部落式存在代替了由信念系統統一支配的傳統社會存在。
鹿晗百度貼吧管理員南南認為,粉絲和偶像的關係中最特別的是少了現實關係中付出與回報的期待,這是一種非常容易滿足的關係。「我對他的喜歡就建立在我喜歡他,他的存在和他做的事情本身就讓我覺得足夠了。」
鹿晗是南南「追」的第一個明星,「也會是最後一個。」喜歡鹿晗以前,南南是一個生活中充滿「美好情緒」的人,比如北京連續霧霾幾天,有天出門抬頭望見藍天就能開心半天。但鹿晗帶來的「美好情緒」還是與這些不同,鹿晗的存在本身讓她的情感更「充實」。「我喜歡他,想到他的時候會有心流上的一種充實感,」她笑了一下,覺得「心流」這樣的表達太抽象,「也不是說生活上遇到一些挫折會希望他來幫我解決,這個肯定是不現實的。比如說我現在這個人生階段,考試呀這些有壓力的事還是要我自己來承受的,只是說他這個人的存在讓我想起這個人的時候覺得很充實很滿足。」
「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直接接觸到他,這是我們關係的絕對對立。」南南很滿意和鹿晗之間的關係,既不需要更加接近,也不會因為距離的存在漸行漸遠,「我的熱情呈現出一種有增無減的狀態,只要我們之間的關係讓我覺得我可以繼續走下去,我有足夠的熱情去喜歡他,只要我可以保持這種狀態,我們的關係一定是好的。」保持並不難,因為關係的基礎完全只關乎鹿晗,「既然他本身就是這個人的話,他沒有什麼變化,我應該也沒有什麼變化。」
鹿晗百度貼吧的日常事務管理非常繁雜,南南說壓力再大,一想到大家都是為鹿晗好,就覺得所有事情都能解決。「粉絲群體特別就是沒有功利心吧,大家都是用業餘時間做這些事,只因為喜歡這個孩子,完全沒有利益牽扯。」南南說。去年鹿晗生日那天的演唱會上她也哭了,她流淚不是在知道鹿晗聽到了大家唱歌的那刻,而是因為在事先沒有任何計劃的情況下,她發現演唱會散場後所有的「鹿飯」都沒有走,「真的就是不約而同,也沒誰帶頭」,「原來大家想的都一樣,都想陪著他」。
楊玲認為粉絲組織中撇去功利心的這種單純的情感付出近似「烏托邦」,「人多多少少會嚮往這樣的氛圍,團結友愛,目標統一。」和絕大多數「鹿飯」一樣,在鹿晗成為「股東」後,南南立刻下載了「達令」,並把自己買零食和日用品的渠道都統一到「達令」上來,「他是董事,就是想給他掙錢的嘛。」
鹿晗和「鹿飯」之間的關係較一般的偶像與粉絲更加親密。鹿晗把粉絲當自己人,「有的時候你會看到他在媒體的鏡頭前,非常緊張,但是呢,比如說他做了一個粉絲的見面會,或者做了一個都是粉絲的專場,你就會發現他非常放鬆,狀態非常好。」鹿晗的好友高蘇堯對《人物》說。
另一方面,「鹿飯」對鹿晗的移情特別突出。鹿晗評論過億的那條微博被「鹿飯」稱為「紅魔聊天室」。打開紅魔的評論,500萬頁隨手翻,看到的幾乎全是表達正面情緒的留言。南南數不清自己在「紅魔聊天室」留過多少條評論,但她確定每次寫上去的話一定是積極的。「大家發的東西很多,很快就衝掉了,不知道自己的東西會不會被他看到,但是就會有一個和他交流的感覺。負面情緒我不太敢寫。萬一他刷一下就正好刷到那條怎麼辦?我希望他所看到的東西都是比較正面比較開心的。」她會寫天氣很好,自己現在做事狀態很好,你最近工作太多要注意身體,但不會提一句讓自己難過的事情。
在互相傳遞正能量這點上,鹿晗與粉絲心意相通。他說不開心的時候就看看評論,看到加油啊之類的留言,心情很快就會好起來。「有時候我壓力比較大,或者有坎坷,粉絲也是會讓我去正視自己,能夠向前的一種動力,而且他們會有比較低落的時候,我也會去影響到他們,雙方互相影響。」鹿晗對《人物》說。
在波德里亞的消費文化理論分析下,粉絲與偶像之間企圖通過「消費」和「佔有」的方式獲得一種所謂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鹿晗與「鹿飯」之間的體貼——心疼機制建立後,「鹿飯」想要為鹿晗做更多事情。這種參與性的強度會因為他們通過對偶像的過度消費行為獲得安全與佔有感而不斷增大,而偶像也能通過消費自我獲得幸福。
這種強互動性支撐鹿晗效應不斷發生。鹿晗成為「達令」董事後,鹿晗效應給了第一次創業的齊燕巨大的驚喜。「我是做品牌出身的,我們做品牌的一輩子能做出一個品牌來,做到最高級別,消費者跟品牌之間的關係,最頂點我們叫移情,就是因為喜歡這個品牌所以喜歡這個品牌所有的東西,而且我願意為這個品牌去傳播去推廣。」齊燕說,鹿晗加盟「達令」後,「鹿飯」一夜之間大量湧入,他們自己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達令老闆娘」,「等於一夜之間我們品牌有了一批種子用戶,而且這些種子用戶對我品牌的認知,到體驗到美譽,到重複體驗到移情,所有的步驟,一夜之間一下就達到最頂點了。」她觀察全球的很多成功的品牌,任何品牌的發展都是漸進性的,「我從來沒見過這種跨越式的。」
更願為情懷或者理想買單的90後
在吳曉波這個70後嚴肅作者的眼裡,90後的鹿晗和他的粉絲群並不像人們習見的那麼膚淺或腦殘。鹿晗的粉絲理性而有紀律。
每逢芭莎慈善夜這樣群星閃耀的場合,鹿晗貼吧都會出教程,內有五點指示,每條八字箴言,教粉絲如何最快佔領熱門轉發和熱門評論。例如要「緊隨官博,避輕就重」、「搶佔先機,延續熱度」等等,教程里特別囑咐粉絲評論要重視質量,「從公益正能量、時尚風格、作品推廣等方面多準備重點突出邏輯清晰的優質評論,不擅長撰寫評論者迅速跟進點贊,豐富熱評內容多樣性」。《奔跑吧兄弟》宣布由鹿晗頂替包貝爾時一度出現了很多質疑,一旦出現營銷號「黑」鹿晗的負面評論,粉絲就一哄而上把證明鹿晗運動天分好和沒有偶像包袱的視頻鏈接發上去,大家集中點贊這些「安利」,這樣路人點開評論,看到的都是這些正面的熱評。除了憋個大招破紀錄外,每逢周五鹿晗發微博,「鹿飯」的「工作」就是特別用功地評論轉發和點贊,希望偶像的每條微博都能上單個小時榜和24小時榜的第一名。她們會在粉絲群體內部玩起遊戲,比如一個人先轉鹿晗微博說,我們開始打麻將,下一個人就接著轉出牌,「三條」、「紅中」、「九筒」、「碰」,左邊接著右邊,玩起線上麻將、連字接龍或是一人一句地接鹿晗的歌詞。「這樣也能玩得很開心,特別好玩兒,『鹿飯』是一個超級有愛的家庭。」子瑾對《人物》說。
在吳曉波看來,在這個經常無視規則的社會,「鹿飯」還遵守著自定的規則,同時擁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消費力。「這就是新時代的偶像與粉絲。就是這群沒有經歷過短缺經濟的典型的90後——天生的中產階級潛質擁有者、互聯網的原住民——將互聯網的商業浪潮無可抵擋推向娛樂時尚界。」吳曉波在一篇名為《看90後的「鹿晗們」如何改變世界》的文章中說,這群在長輩眼裡不靠譜不著調的小孩已經開始影響世界的走向,「他們正在改變這個世界。」
鹿晗生於1990年。齊燕向《人物》分析了90後一代的共性,以鹿晗為代表的這一代年輕人跟1985年前出生的那代人都不太一樣。90後的父母生於60年代,這是幸運的一代人,他們趕上了中國經濟自由發展的那一時期。「90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整個社會是一路向上的沒有太多動蕩,正好趕上中國經濟騰飛的時候。一路沒有饑饉,沒有災難,一直很平穩很樂觀這麼過來。」
相比之下,1985年前出生的人,父母卻成長於非常困難的時期。標準80後受到的教育有兩條準則:「考大學」和「省點花」。儘管只相差5到10歲,80後相比90後更注意性價比,更謹慎也更接地氣。而90後這代人因為從小對物質不那麼饑渴,他們更願意為自己的情懷或者理想買單,為自己精神上的滿足付出代價,就像「鹿飯」為鹿晗無限付出一樣,哪怕這個代價最後回來的不是金錢。「所以其實他們活得更自在,更真實,更不容易隨波逐流。」齊燕說。她將其稱作90後的「底層密碼」( insight ),90後的底層密碼就是願意為美好的、理想中的東西買單,「這個特性比較靠近國際化的用戶。」齊燕說。「達令」選擇邀請鹿晗為董事,看中的不僅是他的粉絲影響力帶來的經濟上的回報。他們把鹿晗視作這代人的標杆,「我們希望社會裡有這樣一個跟我們核心人群接觸的人,他的insight對我們非常重要。」她說。
「我們原來說90後覺得好小,但其實90年的現在已經25歲了,他們已經成長為核心用戶群體了。」齊燕感慨。
9月25日的首唱會上,鹿晗抱著微博評論過億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主持人問鹿晗的感受是,「真的非常感動,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停頓,「這讓我覺得(未來)真的會有無限可能性吧,」他說,「也會激勵我更加地努力突破自己。」台下的粉絲對他比起大拇指,他朝四面鞠了四次躬,左手話筒右手證書,仍艱難地向粉絲比著愛心。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鹿晗的新專輯《I》及新歌《觸發 》(set it off)和《零界點》(ON Fire )?
※嘿,我的鹿先森。
※理性討論鹿晗頻繁地出專輯是否只是利用粉絲經濟賺錢?
※如何看待鹿晗劉雯等6人成為中國之造大使?
※如何評價吳亦凡、鹿晗與 SM 公司達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