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忽冷忽熱,一劑中藥讓你遠離流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是包括鼻、鼻咽、咽喉感染的總稱。全年均有發生,但以冬春為多,常於受寒、雨淋、疲勞時誘發,以老年及兒童為多。兒童可因上感引起腎炎,老年上感常誘發肺炎、肺心病、支氣管哮喘等多種合併症。本病中醫稱為「傷風感冒」。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各種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及柯薩奇病毒等人侵感染所致。中醫認為傷風感冒是風寒束表、肺失宣降、衛氣不固、肺氣上逆而引起發熱、咳嗽、鼻塞、流涕、頭痛等,屬太陽表證。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多在冬春季流行,有明顯的地區性,傳播速度快,發病急,較普通感冒為重。以風熱為多,除發熱、惡寒外,尚有頭痛、咽痛、咽干、四肢骨節酸痛。當服用普通感冒藥無效時,多為流感。中醫把傷風感冒分為風寒、風熱兩種類型。傷風伊始大多以風寒為主,表現為流涕,噴嚏,低熱,畏寒,一般不口渴、關節酸痛,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而風熱感冒則發熱,頭痛,咳黃痰,口乾咳嗽,咽喉腫痛,流黃鼻涕,脈浮數,則為風熱感冒。風寒感冒中醫用辛溫解表法,風熱感冒中醫則用辛涼解表法。

1.風寒感冒用荊防敗毒散加味:荊芥10g,防風10g,羌活6g,蘇葉10g,白前10g,川芎6g,生薑5g,杏仁10g,桔梗10g。磨粉,每次6g,每日2~3次。或按上方煎湯更佳。

2.風熱感冒常用桑菊飲或銀翹散:金銀花20g,連翹15g,桔梗10g,薄荷1g,杏仁10g,黃芩10g,牛蒡子10g,豆豉10g,荊芥10g,防風10g,板藍根20g。

3.流感常用荊防敗毒散合九味羌活湯化裁治療:荊芥10g,防風10g,蒼朮10g,川芎6g,白芷10g,黃芩10g,生地黃15g,金銀花20g,連翹20g,甘草10g,薄荷10g(後下)。每日1劑,分2~3次口服。

案1宋某,女,31歲,1999年11月14日來診。因氣候突變,寒潮來臨,下班後著涼,當晚發熱,體溫38℃,服傷風膠囊後入睡。晨起鼻塞,噴嚏陣陣,下午開始流清涕,頭痛,關節酸痛。脈浮數,舌苔白,輕咳嗽,口不渴。診斷:風寒感冒。辨證:風寒束表,感受寒邪。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方葯:荊防敗毒散化裁。荊芥10g,防風10g,羌活10g,陳皮10g,桔梗10g,杏仁10g,甘草6g,炙麻黃3g,蘇葉6g。每天1劑,分3~4次服。3劑後緩解,諸症皆無。

案2孫某,男,42歲,2000年5月8日初診。自訴:感冒已5天,不發熱鼻干塞,流黃涕,喉痛,頭痛,痰黃稠,輕咳。曾注射抗病毒針3天未果,求治於中醫。脈弦數,舌質淡紅,苔微黃。診斷:風熱感冒。辨證:風熱犯肺,上擾清竅。治法:銀翹散化裁。金銀花20g,連翹15g,桔梗10g,薄荷10g,杏仁10g黃芩10g,牛蒡子10g,豆豉10g,荊芥10g,防風10g,板藍根20g。

二診:5月12日,頭痛、喉痛已愈,只是咳嗽尚存,少痰。方葯:用止咳散化裁。炙麻黃6g,杏仁15g,甘草10g,黃芩10g,前胡10g,桔梗10g,防風6g,蟬蛻6g,蜂房6g,陳皮10g,桑白皮15g。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6劑咳止,諸症全無。

體會:感冒一證雖為時令小恙,但應根據體征辨清風寒、風熱治療才能奏效。感冒初期,頭痛身熱,關節酸痛,鼻塞,白沫痰,大都為寒邪束表,要辛溫解表才能祛邪,成藥常用通宣理肺丸或感冒清熱顆粒、小柴胡沖劑;而到了咽痛、咳嗽黃痰、黃鼻涕時,已由寒化熱,最佳成藥為銀翹解毒片或羚翹解毒丸。

惡寒發熱,骨節酸痛,古代多用桂枝湯或麻黃湯,而現代人則圖方便,感冒大都口服成藥。風寒感冒伊始,只要發汗解表、寒邪外出則愈,最簡單的發汗法是用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片)與傷風膠囊在睡前同時服下,出汗後則愈,療效斐然。

不論外感或流感,多為病毒肆虐,抗生素是無效的,除非感冒誘發肺部感染,普通感冒、流感都沒必要去輸液。對反覆感冒不愈者,除應注意防寒保暖外,可口服玉屏風顆粒增加防衛能力。

今天的中醫小知識先說到這裡,我們將會陸續推出更多的中醫小知識。微信關注「Dr_BQG」,會有更多的健康資訊和名中醫的義診信息提供!

本文案例出自陳勝威著述的《常見病中醫效驗方》。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推薦閱讀:

看清了! 這些常用治感冒的中成藥都含有西藥成分, 千萬別過量使用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天南星
【中華中醫中藥貼臍療法】精選(8)——胃 痛
嘗一嘗 聞一聞 真偽優劣就認準
中藥緩解前列腺增生

TAG:天氣 | 中藥 | 流感 | 忽冷忽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