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學前教育寧可發展慢一些也要質量好
全國兩會之掃描
高端訪談
3月3日,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接受南都專訪。談到「拿手」的教育問題,朱永新對學前教育師資水平差等焦點問題慷慨激昂。他還建議,目前台灣有許多「流浪教師」,如果能把這些教師資源吸引到大陸從教,對兩岸來說是一種雙贏。
朱永新總結自己這5年來在全國政協的履職,稱也有遺憾,他連續多年提出要設立國家閱讀節的建議未獲採納。
學前教育寧可發展慢一些
南都:你提到,學前教育教師中有70%無教師資格證,45%學歷低於大專。學前教師門檻低的原因是什麼?
朱永新:前幾年學前教育發展速度比較快,客觀上師範教育教師培養的速度跟不上,沒有那麼多教師,但又新增了很多幼兒園,師資隊伍缺乏導致只能是沒有資格的人去了。另外,學前教育教師薪資比較低,只有兩三千塊錢甚至更低,這樣很多人就不願意去。以上原因導致了學前教育的教師中有教師資格證的人少,大專學歷以上的人也比較少。
南都:這對入園的孩子會有影響嗎?
朱永新:教師存在缺口,對學前教育質量肯定有影響。學前教育寧可發展得慢一些,也要質量好一些。在某種程度上,錯誤的教育比不受教育更糟糕。
南都:目前絕大多數國家學前教育投入占財政投入9%-10%,而我國的比例僅為3.5%,你認為原因是什麼?
朱永新:我們整個教育資金的流向偏高等教育比較多,可能會超過50%.目前教育投入的增量部分主要做了邊遠地區教育和特殊教育,這個方向是對的。客觀上說,我國學前教育投入增加已經很大,但主要用在新建幼兒園這種硬體設施上,真正用在軟體上、師資力量上是遠遠不夠的。學前教育經費,在「十三五」期間還有很大空間。
資源分布不均致「天價」幼兒園
南都:你曾提出,「長遠看應該鼓勵擇校」,同時提出「把優質公辦學校辦成收費民辦學校」,能否解釋一下此觀點?
朱永新:我一直認為選擇性應該是未來學校的發展方向。在國際範圍內,公辦學校都有按學區入學的規定。從教育資源匹配的角度出發,也必須這麼做。但民辦教育為公民的選擇提供了很大空間。民辦學校增加了教育競爭性,能促使公辦學校辦得更有特色、個性。沒有選擇就沒有競爭,沒有選擇就沒有品質,所以我覺得讓學生有選擇,是教育個性化、教育多樣化的必有之路。
對於公立的優質學校,我認為可以適當轉型。一個國家還是需要一些精英學校,但精英不等於不公平。同時,鑒於孩子自身也存在差異,有些人才可以從小培養,這才是最大的公平。要讓不同的人受到不同的教育,讓每個人成為他自己。
國際社會通用的規則是,一方面照顧弱勢兒童,另一方面,關注天才兒童,都給予特殊關心。最好的教育不是用一個分數、一個模式、一個標準去培養所有人,而是讓每個人都能在教育中成長,在教育中發現自我,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意義。
南都:目前在一線城市有很多每年學費幾十萬的「貴族幼兒園」,這種現象合理嗎?
朱永新:我們整個社會不斷地在製造一種恐慌,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觀念一層一層往下,現在也要追求上好幼兒園。客觀上,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學前教育階段對人的發展很重要。中產家庭認識到學前教育重要,所以不惜代價讓孩子進好的幼兒園。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們的學前教育存在著供求矛盾。政府提供的學前教育資源分布並不均衡,所謂物以稀為貴,好的資源少,自然就會貴,造成了天價幼兒園的產生。
台灣有8萬-10萬「流浪教師」
南都:你提到台灣有「流浪教師」8萬-10萬,並說可請他們來大陸教書,是否可行?
朱永新:每年民進中央都有海峽兩岸的交流,我從中了解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台灣大概有8萬到10萬名教師是有教師資格證但沒能從事教師工作,他們被稱之為「流浪教師」。一部分學校為了降低教學成本,不用這部分人,教師剩餘情況比較嚴重,所以我就提出,能不能讓這部分人來大陸教書。
這部分「流浪教師」里,美術和音樂教師佔了很大比重,而我們大陸剛好最缺這兩類教師,特別是在農村。我就在想能不能出台一個政策,讓這部分人經過基本培訓,來大陸教書。台灣地區(教師)的專業訓練還是不錯的,我認為可以在經過我們的考核後,再進行培訓,把他們吸引到大陸從教。
《弟子規》等需與時俱進
南都:你曾提出,中國傳統教育中的閱讀一向有功利性色彩,如何改變這一現狀?
朱永新:要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不可或缺的習慣。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要儘早播下閱讀的種子。功利性閱讀的根源是導向,目前整個教育評價制度還是用分數、用考試來評價人。大家沒有意識到閱讀對於整個人精神成長的價值,也沒有看到閱讀可以增加個人智力的價值。
南都:近年來《弟子規》引發一些爭論,有人說其中有不少封建糟粕,你怎麼看?
朱永新:不只是《弟子規》,包括《三字經》等古代啟蒙教材,都有時代特徵,它是封建時代的產物,有封建的倫理、觀念和綱常在裡面,(閱讀時)需要與時俱進進行調整。比如說封建時代強調父母的絕對權威,現在的理念則強調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交流的,互動的,所以需要進行調整。
南都: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醫是「偽科學」,你卻主張將其納入教育體系,為什麼?
朱永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我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它,包括中醫、武術、中國書畫等。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很多獨特思想。我們總是以現在西方醫學標準來看中醫,但有時西方醫學解決不了的問題,中醫卻能夠解決。並且,中醫綜合解決疑難雜症的方法,已經被大量案例所證實。所以我覺得,我們需要有文化自信心,不僅是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當代精神價值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對蘊含在傳統文化以及技術背後獨特思想的自信。
素描
朱永新
江蘇人,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兼職教授。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曾擔任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提案多關注教育民生,並結集出版《我在政協這五年———一個民主黨派成員見證的中國民主政治進程》等。
在現場
最大遺憾是閱讀節建議沒被批准
南都專訪進入尾聲,一群兩會小記者湊了過來,準備起身的朱永新立刻轉身,微笑著看著他們。當聽到小記者提問,如何看待小學生壓力大的現象時,朱永新笑了。「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要考個好分數找個好工作嗎?不是,人活著就是要幸福。要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對不對?告訴你們老師,少布置點作業,告訴爸爸媽媽,少報點補習班。讓你們有多一點動手的時間,玩的時間,童年很短,要珍惜。」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南都:履職全國政協委員以來,你最滿意的提案是哪個?
朱永新:我連續多年提出增設國家閱讀節。我覺得增設國家閱讀節,喚醒的是整個國家全民閱讀的意識,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徑。雖然沒有被採納,但是我不斷在呼籲。
南都:這個提案得到回復了嗎?
朱永新:最初兩年有回復。回復是說,我們國家原則上不增加新的節日。
南都:你在履職期間,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朱永新:閱讀節沒被批准就是最大遺憾。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唐孜孜葛倩
實習生劉嫚發自北京
推薦閱讀:
※瑞吉歐有什麼好?它如何激發孩子的探索熱情?
※學前教育,應該教什麼?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反思
※告別死記硬背,這份漫畫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請收好!
※曹縣幼兒園老師打學生
※25.是否讓孩子「必須吃完」,老師也很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