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先生山水畫中的筆墨美在哪裡?

黃賓虹 《空谷濤聲》黃賓虹一生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他九上黃山、五游九華、四登泰岳、登峨眉、游青城、走四川、歷長江三峽、登巫山十二峰。飽覽群山、胸有成竹注重實地寫生,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繪畫思想被黃賓虹再次驗證。經過一生坎坷的藝術經歷,他提出了「不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不求修養之高,無以言境界。」也正是由於他胸懷祖國名山大川,淵博的知識,在繪畫中總結出了「平、圓、留、重、變」五種筆法和「濃、淡、破、波、積、焦、宿」七墨的書學原理,開創了前無古人的「渾厚華滋」現代審美新境界。

黃賓虹《 蜀山圖》設色紙本 立軸 1933年作 中國山水畫經歷了千年的發展和變化歷程。而黃賓虹是中國近代美術史上最後一位古典的現代山水畫家,他是傳統的總結和延續,又開啟一代新風格、新面貌,將中國文人畫推向了一個新高峰,成為一代宗師。由畫法之變,到風格的形成,他提出了「內美靜中參」的繪畫思想。在千年的傳統繪畫的影響下,對西畫的取捨,對傳統的延承與變革的問題上他都有自己的主張。由於色彩、光影、構成、圖式、肌理效果等大量現代造型因素的介入。筆墨語言被忽視了,山水畫中的「筆精墨妙」的價值,勢必會影響山水畫中筆墨語言「內美」的發展。筆墨是中國畫語言的承載者的地位則會動搖。黃賓虹站在藝術的高度,用「金石學」、「五筆七墨」的書學原理,展示了筆墨是山水畫的精華。用「渾厚華滋的民族性」,譜寫了歷史的輝章,展現了中國山水畫獨有的人文價值和美學價值。

黃賓虹《陸遊渭南詞意圖》設色紙本 1933年作(515.2萬元,2009年西泠秋拍) 黃賓虹常言:「前清道咸金石學盛,繪畫成為復興。」古文字發展至今,黃賓虹以他豐富淵博的金石學與史學修養引入到繪畫中,並以此對畫道進行正本清源、求新求變。金是指鍾、鐸、鼎、鬲等銅器;石是指碑碣、墓誌、造像等刻石瓦當。通過對金石學的研究,梳理出書法、繪畫的流變過程。我國傳統繪畫強調書畫同源、「求畫法與書法,借書法與畫法」,賓虹尤其如此。他曾提到:「清道咸中金石學盛,繪事由明啟禎諸賢上溯北宋,一掃婁東虞山柔靡之習。」此言更加強調了金石學對繪畫的重大意義。

黃賓虹 擬古山水(1322萬元,2011年11月西泠秋拍) 黃賓虹認為:「上古奇字,書與畫合,必先有畫,而後有書。上古之畫,不可謂非上古之書也。」[從而說明了繪畫與書法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多年金石學的考究,對書法、繪畫的深切認識,筆法變得更加潑磔鋒芒、蒼厚老辣、剛健婀娜、變化多端。黃賓虹在山水畫中弱化和淡化了用色、用墨、用皴,而是凸現了理趣。他對線條追求的是「氣韻酣暢」、「渾成一氣」

黃賓虹 《桃花源》鏡心 設色紙本 乙卯(1915年)作黃賓虹用實事證明了「道咸畫學中興」筆法和畫法的問題。不僅使畫界、書法界多有振拔,還促使文人畫家注重金石文字,並從中尋找筆法的正軌,重振日漸低靡的文人寫意畫。黃賓虹有很深的歷史淵源,以實踐實用為主線,將繪畫的可再生植株紮根於書法的土壤之中。在黃賓虹的內心世界之中,金石學就是振興中國繪畫的一方良藥。他說:「鄙見國畫墨法,自道咸中金石學盛,超出啟禎名家兼皴帶染之技,由師古人而師造化。」正是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從而展現了作為一個古典藝術家不同於流俗的學術取向。因而成就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國學大師。

黃賓虹 《 元人詩意圖》立軸 1900年作 在黃賓虹的筆下,墨成了自然的靈性,成了萬物之光彩。「一墨大千」—千變萬化的山川景色在他筆下通過墨色充分表現了出來,且有許多出人意外的墨色韻味在畫面上呈現。他非常注重筆墨生動方可有氣韻生動。用筆要有起伏轉折,起伏轉折即為中國筆法的多樣變化。他的「五筆七墨」的書學原理,由筆法、墨法兩部分構成,「五筆」即「一曰平、二曰圓、三曰留、四曰重、五曰變。」主要是從用筆法度和品質方面闡述中國畫的筆法問題; 「七墨」即「濃、潑、破、積、焦、宿」,是從用墨角度闡述的畫法問題。通過反覆的試驗,他總結出了「筆法五字訣」雖然是著眼於繪畫的應用,但也是書法中所遵循的筆法原則。他提出筆法「如錐畫沙」、「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高山墜石」。

黃賓虹 《松溪晚渡》 黃賓虹尤其注意的是筆線點畫的勢態、方向感、運動感,其用筆所體現的一氣呵成,筆筆相生、筆筆相應的內在氣機。也是他山水畫獲得崢嶸、剛健、雄偉的金石氣象的關鍵所在。黃賓虹「五筆七墨」的運用,打破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固定模式。如同用兵一樣,能夠左右逢源、起死回生。黃賓虹又是善用宿墨的高手,脫膠以後的宿墨用水層層積染,更顯的潤澤、渾厚。他精於「知白守黑」層層積染,滿幅皆黑,他把墨色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從黑暗中發掘光明,從亂中理出秩序,更顯渾厚、蒼辣。

黃賓虹《仙山樓閣》立軸 設色紙本 壬戌(1922年)作  黃賓虹對傳統道家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及禪學思想能舉一反三。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把筆墨發揮到了極致,拓寬了「以書入畫」的寫意性的筆法表現,突出了物化筆墨結構的「內美」。他真正做到了藝術發於心、傳於筆、達於紙,因而他筆下的中國山水畫更傳情、更能打動人心。畫如其人,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對藝術無比的熱愛,任何人的筆下都是對客觀自然的翻版與照搬。讀黃賓虹的繪畫作品就像品嘗陳年老釀一樣,品過之後回味無窮。他的「五筆七墨」法,為中國山水畫渾厚華滋民族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創一代之畫風,彰顯了大家風範,為中國繪畫的發展留下了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黃賓虹 《游虞山歸來》立軸 設色紙本 1923年作  黃賓虹把一生奉獻給了藝術,創作習畫八十餘年。早期師法傳統,皴法疏簡、筆墨秀逸;中年的時候深受新安畫派的影響,風格有所轉變;晚年的時候多臨習宋元時期的繪畫,例如范寬的《雪景寒林圖》、倪瓚的《漁庄秋霽圖》。他總結出了自己的學畫歷程時說:「我在學畫時,先摹元畫,以其用筆、用墨法;次摹明畫,以其結構平穩,不易入邪道;在摹唐畫,使學能追古;最後臨摹宋畫,以其法備變化多。」(1984年5月對王伯敏語)。對於傳統山水畫精粹的學習,黃賓虹算是古今獨步。他師法傳統的階段是風格初步形成的時期。他這一時期的作品風格被評論界成為「白賓虹」,以疏淡清逸的風格著稱。從黃賓虹的《仙霞嶺上》這幅作品可以看出,他在用筆上參差離合、大小斜正、肥長瘦短、齊而不齊之規範中,自然留露出一些飛白。他這種或動或靜的用筆本身構成了節奏的美感,也表現出了物象的「內美」。黃賓虹是大器晚成的畫家,八十歲後面貌大變,用筆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其用筆如拆釵股、屋漏痕更是出神入化、奇妙無比。

黃賓虹 《仙霞嶺上》  「黑賓虹」是黃賓虹代表作的審美特色,是他晚年所追求的山水氣象。他用濃墨、焦墨、宿墨、淡墨、積墨等各種筆法相互轉化,加了又加,點了又點,積了又積達到自己滿意為止。有時候一幅作品要積幾十遍,給人乍看是一片漆黑、雜亂。但是細看更耐人尋味,這也是他高人一頭的關鍵所在。他非常注重「黑」與「白」的對比,通過留白給畫面留了「活眼」使畫面更加有氣息,促使畫面更見靈性。例如這幅作品,畫面追求乾濕澀潤、濃淡輕重、黑白虛實的變化與和諧,對大美的感受酣暢淋漓的表現了出來。作品黑中透亮,實里藏虛也是黃賓虹對夜山水的一種體驗結果。胸有千壑,造化自為我有是他師法造化的收穫。這也是黃賓虹藝術思想和人生追求的綜合,所以他的畫才尤見精神。

黃賓虹作品  「四王」文化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正宗。如王鑒的《青綠山水圖》,王時敏的《南山積翠圖》王翚 《仿古四季山水圖》,王原祁 《山中早春圖》,黃賓虹在對四王的漬墨法則有獨特的見解,他曾經說過:「四王之畫多用之,謂畫多用枯筆乾皴而少滋潤,故四王畫每張均用漬墨,用之於大混點,以重墨飽筆漬水而出之,中有筆痕而外有墨暈。」黃賓虹倡導民學金石家之畫的精神。他強調人格學術與藝術全方位著眼,黃賓虹認為:「四王、八怪蹈入空疏,法度盡失。」又言:「有筆力然後可管水墨之亁濕濃淡以及高簡之逸品畫,非如清代之四王專用亁筆皴擦,而令勾勒之稜角。稜角是病,用筆圓即可無稜角,此剛柔得中之謂。明人枯硬,清代軟弱,惟啟禎至順治有好手,康熙、雍、乾即遜位,而咸同之間,金石學盛,知究筆法,趙之謙、吳讓之輩皆有筆墨。」黃賓虹的這種見解為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找到了一個棄劣揚優、繼往開來,貫通中西的立足點和契機,吐納古今、貫通中西、正本清源、補偏救弊。他的繪畫藝術真正能夠代表中華民族學的精神,他不堪稱一代宗師,甚至說他是古聖先賢的品格,也毫不過分。

峨眉山色立軸 設色紙本 1947年作  黃賓虹先生酷愛藝術,主張繪畫藝術源於生活。他對祖國的壯麗山河有很深的感情,曾讚許道:「中華大地,無山不美,無水不秀。」把這種感情融於筆墨躍然紙上。這樣就做到了「有的放矢」、「胸有成竹」。祖國山河的深沉、凝重、雄厚、古拙在他的筆下展現出了靈性。這也是畫家對生活景緻的深刻感受和心領神會,而又非常嫻熟地表現在筆墨技法之中,例如《設色山水》這幅作品。黃賓虹長期的師法造化、師法傳統,促使他的筆墨渾然超拔、蒼勁有力、氣韻生動、力透紙背,真所謂「元氣淋漓障猶濕」。黃賓虹筆墨自身的升華,使筆墨語言達到了一個高度,真可謂墨法之中藏筆韻,墨法之中藏靈氣。黃賓虹的作品《春江過雨圖》,描寫了春江秋色傍晚的優美景緻,又充分體現出其筆墨的精湛、獨到的技法更耐人尋味。黃賓虹對筆墨的闡述在畫法要旨中講到:「論用筆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從筆出。」這說明了黃賓虹對筆墨的理解也上升了一個相當的高度。「筆法貴在平時練習,專之於心,運之以腕,筆筆須用中鋒。」「沒筆痕而顯筆腳,謂之書畫運筆。沒筆腳而顯露筆痕,謂之模畫信筆。雅俗優劣之分,筆法豈可不重哉。」他在畫學通論中的論述,對後世用筆用墨影響頗大。

黃賓虹 《春江過雨圖》  黃賓虹提出筆墨「內美靜中參」,抒寫了筆墨渾厚華滋的民族性。賓虹精神也就是不斷體悟的精神,他用筆用墨的很多妙處也正是他參悟筆法、墨法的結果,這也是其用筆用墨的成功之處。「沿皴作點三千點,點到山頭氣韻來。七十客中知此事,嘉陵東下不虛回。」一點都是那麼的高深莫測,可見他用筆用墨之法何其高深。成為古今之大成也,立一己之面目,造就一代大師。

黃賓虹 《 樓台煙雨》立軸 設色紙本 1950年作

黃賓虹 《左湖右嶺》立軸 辛卯(1951年)作

黃賓虹《湖舍初晴》立軸 設色紙本 1952年作

黃賓虹 積墨山水立軸 1953年作

黃賓虹 《 西泠曉霽圖》設色紙本 鏡片 1954年作(667萬元,2011年西泠春拍)

黃賓虹 《黃山湯口》1955年作 (4772.5萬元,2011年5月翰海春拍)
推薦閱讀:

聊齋先生——蒲松齡
緬懷牟永抗先生      錢江晚報
驚聞噩耗,武生泰斗王金璐先生仙逝
[頂] 觸目驚心的樓盤風水---姬先生陽宅堪輿志
青烏先生《葬經》

TAG:先生 | 山水畫 | 山水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