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活著讀後感題目取

  活著,大家都知道吧,不知道沒有關係,看看下面帶來的活著讀後感吧!

  活著讀後感題目取【1】

  「活著」就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看完余華的《活著》,積蘊內心的苦痛久久無法釋懷,一行清淚便很好的詮釋了這本書對我的深深觸動。

  我心痛 ,為故事中那個飽經風霜的孤獨寂寞的但仍然堅強活下去的福貴,為那些遭受罹難被命運捉弄不幸死去的福貴的親人,為那頭始終如一緊緊跟隨福貴的老黃牛;我感慨,為何人生之路如此坎坷,卻依舊要背負著種種傷痛繼續前行;我懂得,活著的真正意義所在。

  余華說:「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經歷的越多,徹悟的就越深。

  主人公福貴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

  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

  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

  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不知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還是另外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只他一個人活了下來,懷揣著思念,忍受著寂寞,經歷著孤獨。

  命運對他如此殘酷,一刀一刀的割著他的肉,但他並沒有被命運打倒,因為他還有老黃牛,在凄清的歲月中,他和老黃牛有著十分的默契,他把對親人的思念對全部寄托在牛的身上。

  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在經歷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像的苦難之後,福貴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沒有痛徹心扉的哭吼,也沒有自暴自棄的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早已在苦難中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忍受生活賦予他的責任。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活著讀後感題目取【2】

  在百無聊賴之際,經朋友推薦,我花了兩天時間將余華的《活著》看完,看完了《活著》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活的辛苦的人不只我一個,相比小說中的富貴,我已經幸運了千百倍。

  人生不如意著十有八九,就像老一輩的人常說,人生要跨過多少坎,度過多少河,最後才能過上好日子,誰也不知道。

  人生就這樣難以預測。

  話說回來,你覺得你生活這麼樣,痛苦嗎?那你來看看《活著》裡面富貴,他的一輩子,又怎麼樣呢!

  富貴一輩子所有的經歷,那簡直是人間地獄,想想他前十幾年,還過著地主階級少爺的生活,家中良田百畝,家中父母健壯,妻子漂亮賢惠,女兒乖巧,整天混在花街柳巷,時時娛樂於賭場之間。

  但是好景不長,好運也走到了盡頭,噩夢接踵而來。

  先是碰到了兩個傢伙,在賭場上抽老千,慢慢的贏光了他的錢,贏了他的房子和良田,從此,富貴他們一家搬進了茅草屋,吃不飽,穿不暖,父親也因為他給氣的從此與世長辭,永遠的離開了他們,但幸運的是,不久以後,迎來了他兒子的誕生,好景不長,他母親也走到了最後,生了一場大病,他本來準備去城裡請大夫,誰知,禍不單行,被國民軍抓了壯丁,在戰場上九死一生,歷經無數磨難,最後終於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家,回來後他得到了母親的噩耗,女兒也在一場病中失去了語言能力和聽力,好不容易從傷感中恢復過來,開始了為每天吃穿奮鬥的過程中新的難題又接踵而來,兒子已經到了讀書的年齡了,再苦也要讓孩子讀書,不能讓他還像自己一樣苦一輩子,於是他絞盡腦汁,想到唯一的辦法就是將自己寶貝的女兒送給別人,省下的開支,才勉強能讓他兒子讀書,做好決定後就開始實施,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誰願意將自己的骨肉送給別人呢,經歷幾次波折後,還是決定將女兒留在身邊,為了讓兒子去讀書,家裡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不管老小都玩命的拼搏。

  就這樣,日子苦是苦了點,至少還是很充實很開心,兒子在學校里也很努力,特別是他很擅長長跑,曾受邀準備出國參加體育比賽。

  原本看是已經開始慢慢走向幸福的家庭,又迎來了痛徹心扉的事情,兒子在一次獻血的過程中抽血過多身亡。

  從此他們開始過著一家三口的日子,命運多舛,文化大革命到來,在飢腸轆轆的生活中艱難的活著,誰知,自己的妻子卻開始患上了全身乏力的病,看著自己的妻子,身體一天天的衰弱,他心如刀絞,但無能為力,女兒也到了婚嫁的年齡,妻子在死前的遺願就是為女兒找個好人家,他費盡千辛萬苦,終於為女兒找到了,一個城裡的打工仔,不過是個外頭,但是對他女兒還是很好的,就這樣,女兒成為別人的妻子,很快,他的女兒就有了自己的孩子。

  就在這個值得慶賀的日子裡,他的女兒在難產中死去,留下了唯一的一個孫子,妻子得到這個噩耗之後,也相繼去世,留下了女婿,孫子和自己,沒有過兩年,女婿也在一個工作意外中死去,留下一個才幾歲的孫子和自己相依為命,艱難的生活了幾年,孫子卻在自己的不小心中,吃豆子給噎死了。

  從此留下了一個,人到末年的自己。

  無依無靠,在傷心絕望中,慢慢等待夜幕的來臨。

  看完了這本小說後,我為富貴的人生感到傷心和同情,回想自己走過的人生,一樣經歷了很多常人很難經歷的傷心往事,走過了很多艱難困苦,也受盡人間冷暖,世間百態。

  但是與他一對比,就心裡就不停的為自己慶幸,我的命運還沒有悲慘到那個天地,我與他相比我還是很幸福的,與他相比,我還是有很開心和快樂,至少我家人身體健康,一家和睦,吃穿不愁。

  至少,我辛苦過後還是有很多時間休息,還有可以和家人聊聊家常。

  至少我還有夢想,還有拼搏的目標。

  人生不如意著十有八九,雖然與別人相比也許你沒有那麼不幸,但是你反過來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人都還不如你呢?人生只有懂得退一步,那才會快樂,不是有人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

  幸福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給的,有句話叫知足常樂。

  在痛苦中度過每一天,何必不開心的去面對,只有在快樂中拼搏,才能讓自己身邊的人開心,才能讓他們感到幸福,最終自己也會感到幸福。

  活著讀後感題目取【3】

  上了余華的 十八歲出門遠行 之後,開始對余華有點產生興趣,活著 讀後感。

  課間同學還不停的討論著。

  不知誰說他的小說《活著》很有味道,太好看了。

  於是我抱著一絲好奇借了這本書。

  10月5號下午,本著無聊便看了起來,誰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知道把它看玩。

  《活著》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敘述。

  在近四十年里,他經受了人間的很多苦難,面臨了與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著,甚至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正如作者余華自己所說的那樣: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福貴的不死,讓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著,有著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著自己活著的意義,有著自己的不死。

  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敘述方法,但卻有種特殊的渲染效果。

  越讀越有沉重感。

  而這種沉重感並非故事情節本身所造成的。

  而是作者用最普通甚至於冰冷的語氣去描述不尋常的事情。

  而這種沉重以至於難以自拔的感覺就悄悄地潛入我心裡。

  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說余華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

  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貴的經歷,即小說的故事情節。

  然後是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特點。

  直到看到最後,看完了一本書,再回過頭來看看作者的簡介、別人的評語,讀後感《活著 讀後感》。

  我又有了新的感覺。

  回到本質,我一直在想《活著》的目的何在。

  僅僅只是為了寫小說而寫嗎。

  各種人有各種人的說法。

  有人說他只是為了讓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

  因為閱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

  而還又人說: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

  比如:本質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並無任何意義。

  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

  《活著》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裡。

  也正因如此,《活著》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著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著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

  余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小說的最後寫到過了10年,「兩個老不死的」———徐福貴和老牛福貴———居然都沒有死,他們活著。

  福貴趕著福貴去犁田,在吆喝福貴的時候嘴裡也喊著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好像他們也都是些駕著軛正在埋頭犁田的牛。

  其實人生就像田地。

  需要有人來耕作。

  春天播種自己的苦難,夏天則等待自己的苦難,秋天再慢慢的收穫自己的苦難。

  冬天用苦難去品味自己的苦難。

  最後等待來年繼續播種苦難,直到收穫苦難的希望。

  因為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麼,不管脖子上套著什麼,不管肩上負載著什麼。

推薦閱讀:

你心裡活著幾個戀人
活著,如此該多好!
人活著,記住九句話!(句句在理)
活著,健康、快樂才是真諦
婚姻漸冷,只有「小三」能讓我們感覺還活著?

TAG:讀後感 | 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