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的漢化道路與大金帝國的覆亡(5)

34 復 33

歐麥嘉 女真的漢化道路與大金帝國的覆亡---6 花10

五、尾論

  女真人的漢化是金朝歷史長河中的主流之一,從這個角度著眼,我們可以將金源一代的歷史變遷劃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一)從金朝初年至世宗大定初年

  這是女真漢化道路中最關鍵的一個階段。熙宗和海陵兩朝對漢文化無保留的接受,決定了金朝的漢化方向。至世宗大定初,無論是從政治體制的層面來看,還是從文化觀念的層面來看,金國與中國傳統的王朝國家已經沒有什麼根本的差異。姑且以大定三年(1163年)十二月丁丑行臘祭一事作為這個階段下限的標誌,這意味著金朝已接受中原王朝的正統觀念,基本完成了從北族王朝到漢化王朝的轉變。

  (二)從世宗大定初年至章宗泰和末年

  這是女真文化與漢文化的抗爭階段。為了遏止女真人迅速漢化的趨勢,金朝統治者發起一場女真文化復興運動,以挽救女真人的民族傳統。但這一人為的努力根本無法扭轉女真人的漢化方向,完全沒有達到世宗和章宗所預期的目的。泰和六年(1206年)宣布允許猛安謀克戶與州縣民戶自由通婚,以及泰和七年宣布女真進士免試騎射,標誌著金朝統治者最終放棄了對漢文化的抵抗。

  (三)從章宗泰和末年至金末

  這是女真族走向全盤漢化的階段。金朝後期猛安謀克制度的崩潰,打破了女真人與州縣漢人之間的藩籬,給女真人的漢化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在金朝統治者保存民族文化的努力失敗之後,女真族的徹底漢化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原載《國學研究》第7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

[1]此書英文版於1976年由華盛頓大學出版,中文譯本更名為《女真史論》,台北食貨出版社,1981年版。

[2]陶晉生先生已經注意到女真漢化與其生活方式之間的關係,見前揭《女真史論》第12~14頁。

[3]《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第三十九程,《靖康稗史》本。

[4]《金史》卷一《世紀》。

[5]《高麗史》稱高麗東北方的女真人為「東女真」,稱高麗西北方的女真人為「西女真」,東、西女真的北界原只限於今圖們江和鴨綠江一帶,但隨著高麗勢力的向北拓展,東、西女真的範圍越來越大,至遼朝中後期,生女真也被視為東女真的一部分。參見蔣秀松《「東女真」與「西女真」》,《社會科學戰線》1994年第4期。

[6]《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二宣和四年十二月六日,引馬擴《茆齋自敘》。

[7]《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四四,引張棣《金虜圖經?京邑》。

[8]《三朝北盟會編》卷三。

[9]《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第二十九程。

[10]肇東縣博物館:《黑龍江肇東縣八里城清理簡報》,《考古》1960年第2期。

[11]王禹浪:《金代黑龍江述略》,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版,第83頁。

[12]《金史》卷三六《禮志》(九)「國初即位儀」。

[13]《金史》卷七三《阿離合懣傳》。

[14]見《大金集禮》卷一《帝號》(上)「太祖皇帝即位儀」。

[15]參見拙文《關於金朝開國史的真實性質疑》,《歷史研究》1998年第6期。

[16]姚從吾:《女真漢化的分析──聯合國中國同志會第63次座談會紀要》,《大陸雜誌》第6卷第3期,1953年;又見《姚從吾先生全集》第5冊,第175頁,台北正中書局,1981年。

[17]《建炎以來勞年要錄》卷六八,紹興三年九月。

[18]《建炎以來勞年要錄》卷一三八,紹興十年十二月。參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四四引張棣《金虜圖經》。

[19]《金史》卷八《世宗紀》(下)。

[20]《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21]《金史》卷二《太祖紀》。

[22]《金史》卷四四《兵志》。

[23]《金史》卷七八「傳贊」。

[24]《金史》卷五五《百官志?序》。

[25]李錫厚《金朝實行南、北面官制度說質疑》一文(《社會科學戰線》1989年第2期)不同意金初曾實行過南、北面官制的說法,但《金史》無非是借用遼朝北、南面官制的名詞來代指金初的二元體制而已,此處不應太拘泥於字面的意思。

[26]《金史》卷五五《百官志?序》稱「天會四年,建尚書省,遂有三省之制」;《韓企先傳》亦謂「天會四年,始定官制,立尚書省以下諸司府寺」。這一記載與金朝中央官制的改革進程不符。三上次男認為這裡說的尚書省是建在燕京或其附近地區,有其名而無其實(見《金史研究》第二卷「金代政治制度の研究」,第270~272頁,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71年);李涵進一步推測說,天會四年可能是在漢地樞密院內設置「尚書省以下諸司府寺」(見《金初漢地樞密院試析》,《遼金史論集》第四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

[27]《金史》卷三《太宗紀》。又《松漠記聞》卷下引天眷二年奏請定官制??子亦云:「太宗皇帝嗣位之十二載也,……始下明詔,建官正名。」但迄至天會十三年正月太宗病卒,仍未見朝廷職官制度有何重大變化,不知太宗的這一詔令究竟是什麼內容。

[28]《金史》卷四《熙宗紀》。《松漠記聞》卷下載有天眷二年奏請定官制??子及答詔,三上次男謂天眷二年實為天眷元年之誤,此當依《金史?熙宗紀》繫於天眷元年八月(見前揭《金史研究》第二卷,第293~295頁)。

[29]《金史》卷五五《百官志?序》。

[30]《金史》卷四《熙宗紀》。

[31]陶晉生《女真史論》一書將1123至1150年稱為二元政治時期,即以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撤銷行台尚書省作為二元政治終結的標誌(見前揭《女真史論》第34~37頁)。我認為這種說法不能成立。所謂「二元」,一元是指女真制度(勃極烈制),一元是指漢制(漢地樞密院)。自熙宗廢棄勃極烈制以後就全盤實行了漢制,「二元」已無從說起。海陵撤銷行台尚書省,只是準備遷都燕京的一個信號,同時也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這與二元政治的興廢無關。[32]《陳亮集》卷一《上孝宗皇帝第一書》。

[33]《金史》卷九六《梁襄傳》。

[34]《金史》卷五四《選舉志》(四)「省選」。

[35]《金史》卷五《海陵紀》。

[36]關於海陵王遷都燕京的爭議,金朝方面的文獻中沒有留下明確的記載,僅在元人所作的《大金國志》卷一三《海陵煬王》中提到奚人蕭玉反對遷都的意見,其史料來源於宋人記載。

[37]《金史》卷五《海陵紀》。

[38]《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四二,引張棣《正隆事迹》。這是出自南宋歸正人的記載,不知是否確實。

[39]《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二五。

[40]《宋史》卷三二《高宗紀》(九)。

[41]《金史》卷八六《李石傳》。

[42]《清太宗實錄》卷三五崇德二年四月丁酉、卷三二崇德元年十一月癸丑;《清高宗實錄》卷九一九乾隆三十七年十月癸未。

[43]《金史》卷一二五《文藝傳?序》。

[44]《廿二史??記》卷二八「金代文物遠勝遼元」條。

[45]見郝經《陵川集》卷三○《刪注刑統賦序》,又同書卷三二《立政議》亦云:「真德秀謂金源氏典章法度在元魏右。」但我在真德秀《真文忠公文集》中未能查到這句話的出處。

[46]《金史》卷八九《梁肅傳》。

[47]《大金國志》卷一二《熙宗孝成皇帝》(四)。關於熙宗的漢化程度,金朝方面文獻缺乏詳細的記載,《大金國志》的這段史料取資於《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六六紹興五年正月十三日所引《金虜節要》,又佚名《呻吟語》(《靖康稗史》之六)中也有類似的描述。《金虜節要》的作者是南宋歸正人張匯,《呻吟語》的作者曾隨徽欽二帝北遷,他們的記載應該是值得信賴的。

[48]《大金國志》卷九《熙宗孝成皇帝》(一)。

[49]《大金國志》卷一三《海陵煬王》(上)。

[50]見《歸潛志》卷一、《?H史》卷八《逆亮亂怪》、《夷堅支景志》卷四《完顏亮詞》、《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三一引《金人叛盟記》等。

[51]《金史》卷一二九《佞幸傳?李通傳》。

[52]《金史》卷一九《世紀補?顯宗紀》。

[53]《歸潛志》卷一二「辯亡」。

[54]《歸潛志》卷一。

[55]《梧溪集》卷五《金世宗太子允恭〈百駿圖〉為舒德源題》,《知不足齋叢書》本。

[56]《金史》卷七《世宗紀》(中)。

[57]《金史》卷一九《世紀補?顯宗紀》。

[58]《金史》卷九八《完顏匡傳》。

[59]《金史》卷七《世宗紀》(中)。

[60]《歸潛志》卷一。

[61]《歸潛志》卷一二「辯亡」。

[62]外山軍治:《章宗書女史箴──傳顧愷之女史箴圖卷》,見《金朝史研究》附錄六,第670頁,同朋舍(京都),1979年。

[63]《輟耕錄》卷二七「燕南芝讓先生唱論」。

[64]見前揭外山軍治:《章宗書女史箴──傳顧愷之女史箴圖卷》,《金朝史研究》附錄六,第670~675頁。

[65]《癸辛雜識》續集下「章宗效徽宗」條。

[66]《金史》卷九三《宗浩傳》。

[67]《歸潛志》卷六。

[68]《金史》卷一○二《完顏弼傳》。

[69]《遺山集》卷二七《贈鎮南軍節度使良佐死節碑》。

[70]《歸潛志》卷三。

[71]同上。

[72]《金史》卷八五《完顏?q傳》。

[73]《中州集》卷五《完顏?q小傳》。

[74]《遺山集》卷三六《〈如庵詩文〉序》。

[75]《中州集》卷五《完顏?q小傳》。

[76]《遺山集》卷三六《陸氏〈通鑒詳節〉序》。

[77]《金史》卷七《世宗紀》(中)。

[78]《金史》卷八《世宗紀》(下)。

[79]《金史》卷九《章宗紀》(一)。

[80]《金史》卷一二《章宗紀》(四)。

[81]陳述:《女真漢姓考》,見《金史拾補五種》第155~178頁,科學出版社,1960年。

[82]《太平御覽》卷三三引《魏台訪議》,謂金德「以酉祖丑臘」,即酉日舉行祖祭,丑日舉行臘祭。王應麟《小學紺珠》卷一《律?牙唷貳拔逶恕幣嗤?。

[83]《大金集禮》卷三五「長白山封冊禮」。

[84]《中州集》卷八《呂子羽小傳》。

[85]見《大金德運圖說》卷首,台北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48冊,309頁。

[86]《金史》卷八九《孟浩傳》。

[87]《金史》卷八九《移剌子敬傳》。

[88]《金史》卷八《世宗紀》(下)。

[89]參見三上次男:「金代中期にぉける女真文化の作興運動」,原載《史學雜誌》49卷第9號,1938年9月;又載《金史研究》第三卷「金代政治?社會の研究」,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73年。

[90]《金史》卷七《世宗紀》(中)。

[91]同上。

[92]同上。

[93]《金史》卷七三《完顏宗尹傳》。

[94]《金史》卷八《世宗紀》(下)。

[95]《金史》卷七○《完顏思敬傳》。

[96]《金史》卷七《世宗紀》(中)。

[97]同上。

[98]《金史》卷九《章宗紀》(一)。

[99]《金史》卷八《世宗紀》(下)。

[100]《金史》卷九三《顯宗諸子傳》。

[101]《金史》卷五一《選舉志》(一)「女直學」。

[102]樓鑰:《北行日錄》(上),《攻??集》卷一一一。

[103]《金史》卷五一《選舉志》(一)「女直學」。

[104]《金史》卷五一《選舉志?序》

[105]《金史》卷五一《選舉志》(一)「策論進士」。

[106]《金史》卷七《世宗紀》(中)。

[107]《金史》卷八《世宗紀》(下)。

[108]《金史》卷六《世宗紀》(上)。

[109]《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三○,引梁淮夫、梁叟《上兩府??子》。

[110]《金史》卷一三一《方伎傳?馬貴中傳》。

[111]《金史》卷九六《梁襄傳》。

[112]《金史》卷八《世宗紀》(下)。

[113]《歸潛志》卷一二「辯亡」。

[114]《金史》卷一○《章宗紀》(二)。參見《金史》卷三五《禮志》(八)「貞獻郡王廟」。

[115]《金史》卷三五《禮志》(八)「本國拜儀」。

[116]《金史》卷一二《章宗紀》(四)

[117]《金史》卷五七《百官志》(三)。

[118]《金史》卷一一《章宗紀》(三)。

[119]《金史》卷一一五《赤盞尉忻傳》。

[120]《金史》卷一一九《完顏仲德傳》。

[121]《金史》卷五一《選舉志》(一)。

[122]同上。案《金史》卷一一《章宗紀》(三)承安五年五月丁巳有「定策論進士及承蔭人試弓箭格」的記載,與此應為同一件事,但不知當以何年為是。

[123]《金史》卷九《章宗紀》(一)。

[124]《金史》卷一二《章宗紀》(四)。

[125]同上。

[126]金啟?Q《女真的文字和語言》一文(《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1期)認為,由於女真字比較機械地借鑒漢字和契丹大字,使它不適合於表達音節字,造成了文字體制與民族語言之間的矛盾。這大概也是女真字始終不太普及的一個原因。

[127]《清太宗實錄》卷三二,崇德元年十一月癸丑。

[128]《清高宗實錄》卷四一一,乾隆十七年三月辛巳。

[129]見台北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56冊,第2頁。

[130]《清高宗實錄》卷九一九,乾隆三十七年十月癸未。

[131]《清仁宗實錄》卷三二四,嘉慶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寅。

[132]《清宣宗實錄》卷一二七,道光七年十月己卯。

[133]見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滿漢文對照本。此?S轉引自傅樂煥《關於清代滿族的幾個問題》一文,載《遼史叢考》,中華書局,1984年版。

[134]《元朝名臣事略》卷一○《宣慰張公德輝》,引《張德輝行狀》。又見《元史》卷一六三《張德輝傳》。

[135]《歸潛志》卷一二「辯亡」。

[136]《陵川集》卷一一,台北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37]《小亨集》卷一《送張縣令赴任符離》,台北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38]《金史》卷五四《選舉志》(四)。參見王鶚《汝南遺事》卷四「總論」。

[139]《金史》卷四七《食貨志》(二)「田制」。

[140]同上。

[141]《金史》卷一○九《陳規傳》。

[142]《金史》卷七三《完顏宗尹傳》。

[143]《金史》卷八《世宗紀》(下)。

[144]臧懋循:《元曲選》第2冊,中華書局,1958年版。

[145]《陳亮集》卷二,《中興五論》之一「中興論」。此文作於宋孝宗隆興年間,即金世宗大定初年。

[146]《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三○,引歸正人梁淮夫、梁叟《上兩府??子》。

[147]《金史》卷八○《完顏阿離補傳》。

[148]《金史》卷八八《紇石烈良弼傳》。

[149]《金史》卷六《世宗紀》(上)。

[150]程卓:《使金錄》,《碧琳琅館叢書》本。

[151]《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三三,引張棣《正隆事迹》。

[152]樓鑰:《北行日錄》(下),《攻??集》卷一一二。

[153]李健才:《金代女真墓葬的演變》,載《遼金史論集》第四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

[154]《金史》卷九四《夾谷清臣傳》。

[155]參見賈敬顏:《東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叢考》之二七「胡里改」,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紐西蘭霍蘭德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90~91頁。

[156]《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三○,引歸正人梁淮夫、梁叟《上兩府??子》。

[157]樓鑰:《北行日錄》(下),《攻??集》卷一一二。

[158]《大金國志》卷一七《世宗聖明皇帝》(中)。

[159]史旭:《早發竺??堋》,《中州集》卷二。

[160]此言見於《金史》卷一一七《傳贊》,原意是指金宣宗輕率地對宋用兵而招致了嚴重的後果。

[161]見《歸潛志》卷一二。

[162]《陵川集》卷三二。

[163]《元史》卷一五八《許衡傳》。又《元文類》卷一三和《魯齋遺書》卷七所載此文,字句稍有出入,《元史》雖晚出,但文意較為簡潔明晰。

[164]《清太宗實錄》卷三二,崇德元年十一月癸丑。


推薦閱讀:

庫爾德女性主義 抗擊IS和帝國主義的巾幗英雄
有這麼一個國家,在自己家裡,把三個帝國埋葬,號稱帝國墳場
納粹德國元帥權杖和帝國元帥權杖
大秦帝國滅亡的真相,原因其實很簡單!
帝國的衰落與歷史的終結(上)

TAG:道路 | 帝國 | 漢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