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念稿時代」
【字型大小大中小】 【我要列印】 【我要糾錯】【Email推薦: 】民主政治時代要求官員直接面對公眾,更多地利用軟權力來執政,所以官員必須學會說話,重塑話語形象。一些傳統官員在各種公開場合要麼對著稿子念,要麼講一些官話、大話和套話,這已成為中國官場的一大積習,這種話語形象也在公眾心目中根深蒂固。有學者曾將「念稿時代」官員的說話方式粗略地分
為以下幾種:其一是照本宣科型。即是純粹的念稿,除了講稿外,絕不隨便發揮。更有甚者,將秘書標註的「停頓」、「等待鼓掌」等也一起宣讀出來。其二是標準通用型。凡分析問題必從國際講到國內、最後再說到本地;凡總結成績,必離不開強調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不管開什麼會,也不管面對什麼聽眾,都重複這套標準的「八股文」。其三是廢話連篇型。與前兩類相反,有些官員往往有講稿不用,隨意發揮,說一些無關緊要的廢話,讓聽者不勝其煩。其四是文字遊戲型。有些官員講話往往圍繞一個字、一個詞大做文章;或者「一二三四五」模式,讓人眼花繚亂。其五是旁徵博引型。有些官員為了表現自己的記憶力和對情況的熟悉,往往一口氣說出幾十個數字;也有一些「學者型」官員,開會時喜歡引經據典,也不管理論能否聯繫實際,總之要讓人覺得高深莫測。念稿實際上是一種唯上的表現。「中國人有一個傳統的觀念,認為自己通過主動競選、演講得到某個職位,不如組織上考察我來得可靠、踏實。」國新辦幹部培訓中心主任胡偉平分析認為,這一點與西方的文官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對於「念稿時代」種種弊病造成的後遺症,習近平曾作過很好的總結:「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很多場合,我們就是處於這樣一種失語的狀態,怎麼能使群眾信服呢?」中國正在向開放的民主社會轉型,一些地方官員必須重塑話語形象,告別以講官話、大話和套話為主的「念稿時代」,建立以親民、真實、個性化為特徵的全新的話語體系。 (2008年第1期《領導文萃》金秋)
推薦閱讀:
※AAAA郁亮再訪小米新思考:萬科沒有下個時代入場券
※無問西東:這時代什麼也不缺,偏偏真心難覓
※「娜」時代結束:都是膝損傷惹的禍
※皇權時代中國的哲學與科學(三)
※VR 時代,我們應該如何編程?
TAG: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