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兒來的格子--格子呢的演變
微博對話)編輯:劉暮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核心提示:直到19世紀中期時,一些特定的格子呢圖案才同蘇格蘭氏族聯繫起來,甚至乾脆被一些機構宣稱為「蘇格蘭遺產」。
格子呢(plaid)是一種由縱橫交錯的色帶所組成的圖案,它起源於羊毛織物,尤以蘇格蘭格子呢為特色。今天的人們總會把格子呢的起源與蘇格蘭聯繫在一起,事實並非如此。根據紡織歷史學家巴伯爾(E.J.W.Barber)的講述,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100年,古代凱爾特人的文明蓬勃發展,地處中歐的哈爾施塔特文化曾經生產過與格子呢類似的織物;甚至在中國西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中,距今3000年的木乃伊也被發現穿著類似格子呢的綁腿。
穿著蘇格蘭裙裝的伊萬·麥克格雷
在英國最早有關格子呢記錄的文獻中,有一種被稱作「福爾柯克」(Falkirk)的格子呢,它的歷史可以上溯至3世紀。「福爾柯克」被發現於蘇格蘭的斯特靈,這種格子呢使用一種簡單的棋盤式(Checker)設計,由天然的深淺色羊毛組成。像這樣的早期格子呢,被歷史學家「定格」在前羅馬時代,且流行於羅馬北部省份以及北歐日德蘭半島的居民中。
我們今天所見的格子呢大多在16世紀的蘇格蘭形成;直到17世紀末,格子呢才逐漸被規範使用。蘇格蘭作家馬丁·馬丁(Martin Martin)在1703年出版的《蘇格蘭西部群島的描述》一書中寫道,蘇格蘭格子呢可被用來區分不同地區的居民,「島嶼和大陸的高地居民穿著並不一樣,在島嶼之間,各種格子呢的『經密(縱橫方式排列的方法)』和顏色也有不同」。
在男人同時穿著褲子和裙子的年代,一些男人捍衛著他們的古老民族服飾,這種被稱為「基爾特」(Kilt)的及膝裙子,大多由格子呢製成,在今天,這種裙子大多被稱為蘇格蘭裙。「基爾特」是蘇格蘭高地人的服裝,從17世紀開始,「基爾特」就被定為軍服,成為蘇格蘭的象徵。
1707年,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達成了完全合併。詹姆斯黨(Jacobitism)作為支持斯圖亞特王朝君主詹姆斯二世及其後代奪回英國王位的一個天主教政治、軍事團體,也獲得了蘇格蘭氏族的支持,並參與了「高地人起義」。1746年,在鎮壓了蘇格蘭人的起義後不久,漢諾威王朝頒布了「禁裙令」(Dress Act),該法令規定,除了加入英國軍隊的蘇格蘭士兵,其他蘇格蘭人只能以英格蘭式樣裝束為標準,並嚴禁穿著民族服裝「基爾特」,違者會被處以6個月監禁,甚至7年的流放。「禁裙令」與禁用蓋爾語等一系列封殺措施引發了蘇格蘭人的不滿,在倫敦高地協會(Highland Society of London,成立於1778年)發起抗爭運動後,該法案於1782年被廢除。威廉·威爾遜父子(William Wilson & Sons)的班諾克(Bannockburn)公司成為首要織布製造商,而其實早在1770年左右,該公司便成為英國軍隊的格子呢供應商,並得到來自氏族地區的織布資料和樣品,以便能夠重現「完全原版的圖案」。直到1822年,「班諾克」記錄了超過200種格子呢的經密,其中一部分被收藏於今天的格拉斯哥米切爾圖書館(Mitchell Library)內,一些格子僅僅被臨時命名,其中的一些經密,也只是紡織編號而已。
到了19世紀,由蘇格蘭作家詹姆斯·麥克弗森(James Macpherson)創作的奧西恩(Ossian)詩歌和沃爾特·斯科特(Sir Walter Scott)的著作啟發的「高地浪漫復興運動」(Highland romanticrevival),使格子呢在民間獲得了更廣泛的普及。此外,格子呢之所以流行,也由於喬治四世在1822年訪問愛丁堡,作為171年以來第一個訪問蘇格蘭的君主,喬治四世的「羽毛和蘇格蘭格子」的陣列場面,帶動了格子呢的需求。彼時,許多新奇的氏族格子呢孕育而生,使其發展成為重要的蘇格蘭民族服裝,而不再只是蘇格蘭高地或群島的專屬。
喬治四世出訪的20多年後,維多利亞女王與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又一次踏上了蘇格蘭高地的領土,併購置了巴爾莫勒爾堡(Balmoral Castle),聘請了當地的建築師將城堡改造成為「蘇格蘭男爵」風格。阿爾伯特親自室內設計,他大量使用了紅色「皇家斯圖爾特」和綠色「狩獵斯圖爾特」格子呢紋飾的地毯,窗帘和室內裝飾則採用了「斯圖爾特」格子。正是這場「裝修」,使阿爾伯特成為「巴爾莫勒爾」格子呢的設計者,這種風格至今仍被用於許多皇家製品中。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在巴爾莫勒爾堡度過了相當長的時間,其間參加了許多「高地」的活動。每當維多利亞出席活動時,都有風笛和穿著高地禮服的皇室成員接待,而阿爾伯特親王本人則更頻頻出席「高地運動會」。
禁裙的法令,曾一度催生了「由格子呢來區分氏族的想法」,隨著高地軍團的擴張,他們的格子呢制服得以被區別。直至19世紀前,「氏族格子呢」的概念才被當時的人們採納,這種概念源於1746年進行的卡洛登戰役,大衛·莫瑞(David Morier)的著名畫作描繪了卡洛登戰役中身著各種格子呢的士兵,根據當時的肖像畫顯示,格子呢的使用不只取決於佩戴者的宗族,也與它們所處的地域有關。
大衛·莫瑞所繪的卡洛登戰役。圖中士兵身著格子圖案的服裝
「官方氏族格子呢」的命名和註冊始自1815年4月8日,由倫敦高地協會發起,所有的氏族首長被恭敬地要求「使用氏族格子呢裝扮起來,用以展示他們的貴族身份,並且作為族徽中的一部分」。彼時,一些氏族首領的名下尚未擁有格子呢,甚至對格子呢一無所知。一位名叫亞歷山大·麥克唐納(Alexander Macdonald)的男爵曾寫信到高地協會要求申請一款「麥克唐納格子呢」。他在信中說:「我不在乎最終的麥克唐納格子呢是什麼樣子,我要求協會全心全力,發揮你的力量創造出完美的圖案,它將被用在我的族徽中保佑我的氏族。」今天的格子呢和「氏族格子呢」是一個蘇格蘭氏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所有的蘇格蘭家族名下都擁有幾款格子呢圖案,某些氏族甚至擁有「官方」的格子呢。雖然任何人都可以創建一款格子呢,並命名它,但僅有氏族首領一人才有權將其制定為「官方」圖案。除氏族格子呢以外,今天也有個人、家庭、地區、機構和企業所創造的格子呢,甚至出現了某些族裔群體的特定紀念格子呢,當然,格子呢與軍隊仍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的許多軍事單位——尤其是那些在英聯邦內的,仍舊使用格子呢作為制服。
格子呢被大量用於商業是在維多利亞時期。聰明的商人將帶有格子呢圖案的物品稱為「格具」(Tartanware),格子呢圖案被用於各類常見的傢具物品,如首飾盒、鼻煙盒、餐具、縫紉機配件及辦公用品,蘇格蘭本地企業主也會將其贈送給客戶作為禮物。其中「斯圖爾特」(Stewart)、「麥克唐納」(McDonald)、「麥格雷戈」(McGregor),「麥克白和查理王子」(MacBeth and Prince Charlie)都是一些被經常用到的格子紋飾。20世紀20年代初,由淺駝色、灰色、白色和紅色組成的三粗一細的交叉圖紋,所織成的「Burberry格子」被人們視為「時尚格子」的開端。時尚評論者認為,「組合豐富的格子呢,為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時裝品牌帶來一種經典、不張揚、高雅的感覺」。
義大利巴勒莫兩位模特兒在展示格子游泳衣(攝於1955年)
格紋中的學府圖騰,見證著各大高等學府的歷史,而學府圖騰也是最先被運用在西裝中的紋飾之一。1853年,今日的西裝雛形——「拉翁基·茄克」誕生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上層社會,彼時的人們對於社交穿著有不少繁文縟節,晚宴後,男士們常常聚在餐廳旁的閱讀室或休息室吸煙、聊天、飲酒,正統的禮服在此時確顯得不合時宜,一種寬鬆的無尾夾克由此誕生。19世紀後,牛津、劍橋等大學的學生便開始穿著這種夾克外套,不久後,印有本校格子呢的「准校服」式格子西裝也逐漸流行。法國時裝品牌Lanvin便出現在西裝剛剛成形的年代,它的裁縫費德里克·吉爾伯格(Frédéric Gelberg)認為,西裝從誕生之日起,變化一直不大,直到今日,最富於變化的也只是材質、領子的大小、褲腿長短以及配飾的精簡程度。「通常,男人的前三套西裝大多以顏色凝重或單一的色彩為主,當然,這是日常需求決定的。」吉爾伯格說,「不過很多人都開始認同,西裝的紋飾,特別是格子呢會給西裝老套的調子帶來一些輕快的穿著感覺。」同樣是西裝裁縫的傑尼·巴索(Gianni Basso)來自義大利的Pal Zileri(伯爵萊利),在他看來,西裝一直在「深色、亮色、格子以及條紋」這四種流行趨勢間反覆了幾十年。他說:「我在北京的連卡佛接收客戶訂單時,發現亞洲客戶通常不願意像歐美客戶一樣嘗試格子西裝,即便是選了帶格子的,也更偏好格子暗紋、威爾士千鳥格等這些看起來比較低調、常見的圖案。其實,鮮艷的格子會使著裝變得有層次,特別是配上相應的襯衣和領帶時,會讓穿西裝的人有了某種趣味。」
推薦閱讀:
※不同時期的服裝演變
※敦煌漢簡記錄書法演變 敦煌遺書留6萬多卷墨跡
※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歷史演變
※【中國風】古代帝王稱呼的演變
※應試教育正演變為家庭綜合實力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