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江南絲竹」的風格特點及技法運用

論「江南絲竹」的風格特點及技法運用

陳濤 2001年底於紐約

中國傳統音樂中,因地區的差別,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不同風格的音樂。在北方,有粗獷豪放的吹打樂,有熱情奔放但又不失詼諧幽默的二人台音樂。有寬闊明亮的青海花兒,動人心魄的陝西腕腕腔以及充滿濃郁草原風情的蒙古音樂等等。而在南方,雍容端莊的蘇南吹打樂,清新雋詠的廣東音樂,具有宮廷遺風的福建南音(南管音樂),以及優雅,雋秀的江南絲竹音樂等等。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構成了中國傳統音樂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文化。

中國的傳統音樂依據其材質的特點可歸為八大類:「金,石,絲,竹,土,木,革,匏」,稱為八音。而其中以絲,竹為材料的樂器最為流行,如:琴,箏,瑟,阮,(唐以後,又有琵琶,二胡),笛,簫,笙,管等。所以,從廣義來說,傳統的中國音樂就是絲竹音樂。因為彈撥樂器,弦樂器的弦在古代是以絲來製作,而管樂器一般以竹子為材料製作而成,所以凡以這些材料做成的樂器演奏的音樂,我們都可以稱為絲竹音樂。然而,今天我們所談論的絲竹樂,通常是指流行在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一帶的民間音樂,我們把它稱為「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形成於清末民初,以其清新、自然,流暢、華麗的風格特點為老百姓喜愛。因其在編製上較自由,最少由一笛,一胡琴即可配合演奏,故在民間用於各種場合,各種形式的演奏,如節日喜慶,茶樓宴肆,乃至婚喪嫁娶等等。通常由笛子,小笙,二胡,揚琴,琵琶,阮,小三弦以及鼓板組成。音樂上採用中國傳統支聲復調的織體手法,以單旋律為主,不同樂器按各自特點自由加花,變奏,既富有個性,且又相互和諧。與西洋古典音樂的和聲,功能性的行進手法相比,「江南絲竹」音樂於偶然中盡得中國藝術自然漸變,中和之靈魂。「江南絲竹」的名曲包括:歡樂歌,行街,雲慶,三六,四合如意,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號稱八大名曲。

在笛子南,北派眾多的傳統樂曲中,江南絲竹備受笛子演奏家的親睞。成為一個全面型的演奏家所必須掌握的品種之一。它之所以受到親睞,除了它那怡然自得,流暢華麗的情調外,更有對笛子演奏者氣息的控制,豐富的音色變化等方面所特殊的要求。使它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奏者所必須掌握的品種。我們知道,江南絲竹的特點是旋律流暢,委婉,呈曲線型的流水波紋。在笛子上,主要的技巧就是打音,疊音,連音,長、短顫音等南方技巧的運用。然除了這些技巧外,『呼吸的運用』,『附點的運用』以及「虛實,強弱的運用」,乃是人們很少談及和注意的事情。在此,本文就上面所提及的問題,談談在江南絲竹中的運用。

一、呼吸的運用:

綜覽江南絲竹各個名曲,我們可以發現,其樂句之間的停頓,呼吸,多在弱拍中進行。以2/4拍子為例, 多在第二拍中進行。 例如:「三六」樂 曲中

即在每個樂句的結束前的弱拍中, 或在長樂句中則在每拍的中間換氣。又例:「行街」中

為什麼其換氣多為弱拍呢?這同江南絲竹委婉、流暢的風格是統一的。弱拍的呼吸給人以連貫的感覺,而弱拍的第二個音,也即呼吸後的第一個音則往往作為第二句的裝飾音來演奏的,如:

而從別的風格的樂曲中,尤其如北派風格的樂曲中, 呼吸往往是在每一個樂句的開始進行的。

二、 附點的運用:

江南絲竹中附點音符的運用(十六分附點音符)是很有特色的。在很多十六分音符中,往往演奏者需要自己加進附點而使樂曲「活」起來。如: 「歡樂歌」中

應該演奏成:

請注意此例中第一小節第一和第三拍,第三小節的第四拍,第六小節第三拍,第七小節第三拍以及第八小節的第二拍與原來記譜中的不同。這樣才符合江南絲竹的韻味。更為特別的是:「絲竹」中十六分附點音符的演奏還不可以像演奏其他樂曲那樣的標準演奏。絲竹中的附點音符往往要比普通標準的附點奏得更長一些才行。通常在演奏者的腦中應該把它(附點後的第一個音)看成是第二個音的裝飾音才行。如:

應該把第一,第三拍的第二個音「3」看成為「2」的裝飾音,把

看成是

才能達到絲竹所要求的韻味。 那麼,前文「呼吸的運用」中談到的呼吸後的音,通常也是作為第二句的裝飾音。

三、 虛實、強弱的運用:

絲竹的旋律線條多呈流線型,除了每個樂句本身應有的漸強、漸弱外,我們還應該發現,絲竹中很多樂句中都有一個小單位的橄欖型的漸強、漸弱。如:

那麼在這種旋律的變化中, 笛子音色往往應該是採用「高虛、低實」「高弱、低強」的原則來變化。這種音色的變化,在音樂的行進中與其他樂器的穿插互補,「你簡我繁,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揮」等技法的運用,構成了江南絲竹音樂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與華麗之感。這樣的例子到處可以看見,就不再贅述了。

四、演奏高音「5」時特殊的指法運用:

>>我們平時演奏中,幾乎所有的高音「5」均採用全閉或者開六孔的指法來演奏。但在江南絲竹音樂中,我們演奏高音「5」時,無一例外都用開「一、二、三、六」,閉「四、五」孔來完成的,需要顫音時則採用顫「三孔」, 若用全閉或開六孔的方法來演奏,就會產生偏高的感覺。這是由它多年來的習慣(即風格特點)而造成的, 應該在演奏的時候注意此風格要求。需要說明的是,用這樣特殊的指法來演奏高音「5」, 通常是音樂往上行進 的時候,比如:

但如果高音「5」是由高音「6」經下行而至,那麼這時候的「5」,就使用我們平時習慣的指法。但因為在江南絲竹中,我們很少會用到高音「6」,所以這種情況很少會碰到。

五、 江南絲竹與崑曲的同與不同:

>>江南絲竹和崑曲音樂有著緊密的聯繫。首先,從地域情況來看,它們幾乎在同一個地方誕生,流傳。崑曲的發源地在今天上海的郊區崑山,而江南絲竹則發源,流行在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一帶。從演奏樂器來看,崑曲與江南絲竹用的樂器幾乎完全一樣,只不過崑曲中,以笛子為領奏,主奏樂器,而江南絲竹則以笛子、二胡共為領奏,主奏樂器。

然崑曲與江南絲竹產生的年代不同,崑曲誕生於明代,以當時流行的崑山腔和弋陽腔為唱腔的主要來源。而江南絲竹則源於清末,民初。且音樂的風格是以上海附近的民間音樂,小調為來源。從風格上來講,崑曲音樂典雅,雋詠,具有古典音樂美。而江南絲竹則悠然自得,自然、流暢,更趨民間音樂的樸素。一雅一俗是崑曲和絲竹最大的不同。從音樂演奏上講,崑曲音樂以笛子為領奏,主奏樂器,其他樂器則基本上根據笛子的變化而變化,起著輔助的作用。而江南絲竹中,笛子,二胡皆為領奏,主奏樂器,加上其他樂器如琵琶,揚琴都有各自的加花特點。笛子與其他樂器是相輔相成,互為襯托的關係。從演奏技術上講,崑曲音樂中,笛子多用「疊音」,以突出崑曲典雅的風格,而絲竹中則多用「打音」來使音樂更加柔美,流暢。

註:本文作者陳濤於1992年第二屆海內外江南絲竹比賽中,與中央音樂學院江南絲竹的同仁們一起榮獲全部七個項目的第一名。

推薦閱讀:

丹青水墨,醉卧江南
才女武亦姝:沒什麼給你,就送你江南整個春天吧!
江南蝦鋪之烤雞爪·每日商報
西塘—— 江南古鎮水墨畫
煙雨江南(散文)

TAG:風格 | 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