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與好孩子之間,只是隔著家長而已
在這個世界上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是巨大並潛移默化的
沒有滿分的父母
只有用心的父母
以下這些
是該教給孩子的
01
「什麼都想要的人,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在超市排隊,後面有個小男孩高聲宣布:「媽媽,我優柔果斷都想要,所以買了兩個!我優柔寡斷!」
一邊說著,一邊往媽媽的購物籃里放了兩盒點心。我正笑著這麼小的孩子從哪兒學的成語,太可愛了。
卻看她媽媽嚴肅的說:「你不能什麼都想要,優柔寡斷的男人,最終一個都得不到」,說完,把點心都拿出來放回去了。
這話說的,太有分量。
很多人在成年以後,不論對待愛情還是工作,依然有著優柔寡斷的一面。
對於感情,猶豫不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最後傷害了對方,也負累了自己。
對於工作,不夠果斷,想要的太多,最後發現別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標,只有自己還是一無所有。
優柔寡斷的人,是很難看得清自己前進的方向的。
02
「做錯事就該得到懲罰,但懲罰不是最終目的」
小孩子沒有不犯錯的,犯錯就該有懲罰,但這位媽媽的懲罰規則卻是條條精闢。
l冷處理,讓孩子自己體驗後果
任何時候,孩子在公眾場合大吵大鬧,如果不影響他人,就視而不見,如果影響他人,就馬上抱走,把他放在不影響其他人的地方,讓他鬧夠了為止。
冷處理是為讓孩子知道,你沒有理由的哭鬧是不會有人哄你的,要學會自己承擔責任,自己體驗無理取鬧的後果。爸媽不會支持這種做法,自然下次懂得避免。
l懲罰前先進行警告
懲罰之前,要先冷靜下來對孩子進行「事先警告」。
例如:
你再這樣胡鬧,我就要沒收你的玩具汽車了!
馬上好好吃飯,不然以後你餓了我也不會管你。
父母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言出必行。提出警告,如果孩子繼續不聽話,想挑戰父母權威,那麼你說好的懲罰一定要執行。不然,你的懲罰從此便失去了作用。
l幫助孩子想辦法彌補錯誤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無心之失。有時候會因為好奇,把剛買的玩具拆個稀巴爛。有時候,會因為找不到畫板,在地上胡亂塗畫。
這時候你要做的是,和孩子說:這樣做不對,需要任何幫助,記得要找媽媽。切記不可不分青紅皂白的去打罵孩子,只會讓他害怕到,比起說實話更喜歡隱瞞。
l懲罰過後,不要再翻舊賬
孩子偷偷拿錢,去給好朋友買禮物,被媽媽發現了。媽媽懲罰他說:「以後需要錢就跟媽媽要,我懲罰你欠我100元,等以後要還給我。」從此不再提及此事,孩子再也沒有偷拿媽媽的錢,還惦記著把100元還給媽媽。
孩子接受懲罰後,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成天翻舊賬,這種做法非常傷害孩子自尊。千萬別讓家裡充滿怨恨的氣息。
當懲罰結束,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爸媽還是很愛你,那件錯事已經翻篇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犯錯,不懲罰,一味地溺愛,只會讓他們不知道天高地厚。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會覺得自己犯什麼錯都可以得到原諒,從而不懂得體諒他人。
過度懲罰,孩子會更加叛逆或對父母產生畏懼心理。只會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與父母的距離越拉越遠,甚至對父母產生怨恨,造成內心一生的陰影和遺憾。
懲罰是一種愛的手段,因此懲罰一定要有度,才有它原本的意義。
03
「取悅別人不重要,取悅自己才重要」
有位媽媽寫給自己8歲女兒的信,觸動了無數人。
致我的寶貝:
1.如果是別人對你做錯事情,你不需要先道歉。別說:對不起,都怪我。「對不起」這三個字,只有真心的說出口的時候才有意義。
2.當你不想和別人去約會的時候,你不需要絞盡腦汁想任何理由。你不欠任何人解釋,只需要說一句:「不了,謝謝。」
3.如果你想吃披薩,就大方的去吃披薩。不需要因為別人的眼光,就只點一份沙拉。
4.你的打扮是取悅自己的,不需要為了別人留長發或者穿裙子,你想怎麼裝扮自己都可以。
5.不要壓抑自己的淚水,哭意味著你有需要釋放的情緒,不是你軟弱,只是人的本能。
6.你不想笑的時候,就別笑。有人讓你笑一個的時候,不用應和著去笑。
7.不要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意見藏起來,大聲的說出來,你的聲音應該被傾聽。
8.不要因為你是怎樣的人而道歉,要做一個勇敢,自信,真實又善良的人,做真實的你自己。
在這個社會上,很多女性經常被要求要善解人意,不能太強勢不能太出格,要學會委屈自己成全他人。
而這位媽媽想讓自己的女兒知道:取悅別人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做好自己,和快樂的自己相處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說你想說的話,去你想去的地方,吃你想吃的東西。你不需要委曲求全,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你只需要學會快樂,做最真實的自己。
04
「比起只說答案,更要告訴孩子為什麼」
在一家首飾店裡,一個6歲的小女孩看好一條500塊的項鏈,吵鬧著一定要買。
媽媽告訴小女孩:「這個不是玩具,你現在用不到」。小女孩聽完就哭了起來。
爸爸在一旁心平氣和的解釋:「寶寶,這個很貴,爸爸媽媽掙錢是不是不容易?你總要新玩具,可是玩幾天你就不珍惜了。你真想要,今天開始幫媽媽打掃衛生,自己賺錢買吧。」孩子聽後,默默點了點頭。
我驚訝於這對父母對只有6歲的孩子的金錢觀教育。
爸爸帶孩子出了門,媽媽留下來和店員說:「我看孩子真的很想要,我先把這條項鏈買下來吧,但是先寄存你這裡。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攢好錢,我怕會被別人買走。但我想讓孩子知道,這是她自己賺錢買的。」
她說這樣做,是為了教育總是想要這要那的孩子。
最理想的教育就是:既不要直接粗暴的拒絕孩子,也不能一貫去縱容孩子。
孩子再小,也要讓她知道:這樣做為什麼不行?假如你一定要,那要怎樣去做,付出怎樣的努力。
這樣在長大後,才會明白,沒有什麼是天上掉下來的。你想要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先付出再去要求回報。
希望我們都能懂得,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四點: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影響著子女的一生
誰都有能力做父母
但不是誰都有資格做父母
沒有天生不合格的孩子
只有天生不合格的父母
推薦閱讀:
※孩子5歲,與家長分房睡
※只不過是懷孕、生孩子,這居然也能被老外玩出新花樣?
※孩子特別膽小怎麼辦?
※警惕!每年100多個孩子喪生 竟是吃它害的!
※【爸爸去哪裡】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