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或不痛,是患者的選擇,也是醫生的無奈
1
記得我剛上班的時候,由於醫院的監護和急救條件有限,一般的小手術,比如雙側輸卵管結紮術、疝氣手術和闌尾切除術等,我們通常會選擇風險小、費用低的局部麻醉。
雖然這樣會有些疼痛及牽拉反應,但只要做好術前溝通,基層醫院的患者往往樂於接受。
做手術哪有舒服的?只要能把病治好,受點罪不算啥……
病人和家屬通常會這樣講。
我曾無數次目睹患者躺在手術台上滿頭大汗卻咬緊牙關與疼痛對抗的表情,如果術後你問他們剛才是不是很痛,大部分人都會輕描淡寫地告訴你:一點點,一咬牙就過去了!
不過,結紮除外!
結紮,是人們對「雙側輸卵管結紮術」的簡稱。結紮時一般採用局部麻醉。常規消毒後,以利多卡因注射液為麻醉劑,在切口處做局部浸潤,稍加按摩,手術便開始了。
切皮,止血,提輸卵管,結紮,關腹,縫皮。
做這樣的手術,基層醫院的婦科醫生輕車熟路,如無特殊情況,少則幾分鐘、多則十餘分鐘就能完成。
可是接受結紮的女人往往不會忍著疼痛不發聲,她們總是以各種呼喊、各種訴說來宣洩情緒,以表達心中的恐懼、抗拒抑或痛楚。
哎呀,疼啊——這罪都讓女人受了!疼哩狠啊,哎嗨哎——
如此這般帶著豫劇曲劇唱腔的哭訴聲與手術全程相伴。聽著這樣凄慘的哭聲,想著手術台上的女人再也無法孕育生命,我心中充滿各種焦灼抑或糾結。
手術結束時,和護士一起護送病人,隨著護士推開手術室的玻璃門高喊「下一個進來」。那剛剛做完結紮的婦女已經捂著肚子走出來了,看見手術室外翹首企盼的家屬,她們通常會哭。
有的小聲啜泣,有的失聲痛哭,有的連哭帶說,有的撕心裂肺……待她離開後,手術室外面排隊結紮的其他婦女和家屬便開始議論:某某哭得傷心,或因沒生男孩、或因婆家人對她不好、或因丈夫和別的女人跑了、或因她平時嬌氣懶惰不幹活才會怕痛……
其實,真實的情況是:局部麻醉的止痛效果是有限的,尤其是牽拉輸卵管時會令人痛苦無比。
於是,我便嘗試著與準備接受結紮的婦女交流:
你願意做手術時打個腰麻(蛛網膜下腔麻醉、俗稱腰麻)嗎?可以完全無痛。
真的嗎?好啊好啊!
是的,不過手術前要禁食水,手術後要住院觀察,甚至需要導尿……
聊到這裡,不少人已經不再接受腰麻了。當然,也有人會繼續詢問。
那腰麻一次得多少錢?
比局麻貴,得好幾百。
不就是打一針嘛,咋恁貴!算了算了……
嘗試幾次後,我不再奢望結紮患者接受腰麻。
那時還沒有實行「新農合」,農民大多也沒其它醫保。淳樸的鄉間百姓,在痛或不痛之間做出了如此無奈的選擇;而我,曾立志要讓手術病人「安全、無痛」地度過手術期的麻醉醫師,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我的病人「忍痛割肉」。
況且,結紮不同於闌尾切除術這樣的手術,結紮時的女人是脆弱的、無助的。
所以,每年到了集中結紮那幾天,我心裡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痛。
2
剖宮產就不同了,因為有新生命的誕生,即使偶有疼痛,產婦和家屬也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手術前,產婦在護士的幫助下艱難地側身、屈膝、弓背,便於麻醉醫師用手打探腰椎間隙,不管能否摸得清楚,都得憑藉「進針角度、穿刺經驗和手指上的感覺」為產婦施行硬膜外麻醉和(或)腰麻。麻醉結束,再幫助產婦恢復「大約左傾十五度的仰卧位」。
來,抬抬腿!
動不了了!
下半身啥感覺?
哎呀,麻了麻了……
不過呢,等一會兒醫生取胎兒時可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如果有什麼不適就告訴我,胎兒取出來之後我還可以根據情況追加用藥。
沒事,應該能忍。麻醉藥用多了對大人小孩都不好!
「有點痛,得忍忍!」這可能是相當一部分產婦對麻醉的理解吧,諸如麻醉藥物用多了會影響孩子智商,甚至認為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出現一定程度的疼痛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完全不痛反而還不太好了。
對於這樣的認知,很多麻醉醫師都習以為常了,別說產婦,就連部分老一輩的產科大夫也是這麼認為的。
記得剛上班時,有一位退休返聘的頗有經驗的產婦大夫曾在手術台上問我:「小余,產婦咋不吭聲了?」我立即向她報告生命體征並強調此刻產婦非常安全。誰知她嘆了一口氣,說:「做手術時,我還是覺得聽見病人說有點疼,我心裡才踏實!」
基層醫院的產科大夫就是這樣,她們做手術的速度極快,對麻醉醫師的依賴性不大,即使在局部麻醉下,面對肌肉緊繃的狀態,她們仍然可以完成剖宮產術。
至於疼痛,她們總覺得做手術時聽到產婦喊痛說明患者是安全的,並且會在術後告訴產婦及家屬:這麼大的口子,怎麼會不痛?咱們手上割個小口還痛呢!只要母子平安就好……這樣的解釋,最能讓家屬信服,他們一邊感嘆醫生醫術精湛,一邊祝賀手術成功!
好在年輕些的產婦大夫已經不這麼認為了,對於麻醉效果,她們要求「安全、無痛、肌松」, 手術室里因疼痛而呼喊的聲音越來越少,我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基層醫院的麻醉醫師,比如我和我同事們的重要性也漸漸凸顯。
之後,隨著「新農合」和各種醫保政策的普及,基層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醫院病人漸漸增多,我也因此有了去大型醫院進修學習的機會。
那裡的剖宮產手術比基層醫院的時間要長,但手法相對溫柔、過程精細。婦產科專家要求麻醉醫師除了達到「安全、無痛、肌松」的效果,還要把「精神因素、哺乳效果、子宮復原、心血管壓力、消化道恢復、術後活動」等諸多項目列為麻醉前評估的重要依據。
麻醉醫師的工作職責,不再是單純地讓病人無疼痛感,還融入了更多人文關懷。
3
為了減少患者痛苦,醫療水平一直在不斷提升,但如今,人們似乎對疼痛卻越來越敏感了。
越來越多的門診手術進入到了「無痛」時代。說到「無痛」,恐怕不少人會立即聯想到一個詞——「人流」。
鋪天蓋地的婦科男科廣告和街頭大量發放的宣傳冊子,讓人們對「人流」這個詞不再陌生。
記得幾年前的某個夜晚,一個 14 歲的初中女孩因下體少量出血和腹痛緊急就醫,彩超顯示已經懷孕兩個多月,因出血需要做人工終止妊娠手術,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人流」。
為了減輕對女孩的傷害,家屬強烈要求做「無痛人流」。當我走進婦科診室準備進行麻醉前簽字時,女孩父母正像審犯人一樣問婦科醫生一些問題,盛氣凌人、咄咄逼人。
能做到一點都不痛嗎?是不是手術中都在睡覺?萬一手術中醒來怎麼辦?萬一醒不過來誰負責?
我向他們仔細解釋了麻醉的方式和相關風險,並讓他們看清楚知情同意書上面寫的內容,考慮好了再簽字。最後,我還告訴他們,我們這裡不是條件最好的醫院,但就算是發達國家的頂級婦科醫院,也做不到百分百的保證。如果他們不信任我們,可以選擇轉院。
也許是家屬暫時沒有找到我話語中的漏洞,也許是他們的情緒漸漸平復了,之後的簽字、麻醉和手術都非常順利。當我和婦科醫生剛把做完手術的女孩送到病房時,她便睜開了眼睛。女孩母親生怕女兒受半點委屈,不停地絮叨著。
乖,媽媽在這裡,你害怕嗎?
女孩搖搖頭。
你餓嗎?想吃點什麼?
女孩搖搖頭。
肚子痛不痛?
女孩點點頭,「嗯」了一聲。
「你、你不是說無痛嗎?!」女孩的母親用手點著婦科醫生的臉,咆哮般地嘶喊著。與此同時,巴掌毫不客氣地扇了過來,「啪」的一聲打在醫生臉上,眼鏡被甩在牆上,鏡片立即碎了。
這時,女孩開始「嗚嗚」地哭了起來,母親馬上轉過身繼續安慰女兒,彷彿一切都沒發生。由憤怒到平靜,情緒轉換之快超乎想像,我真覺得女孩的母親不做演員實在太可惜了。
怒不可遏的我拿出電話準備報警,被及時趕來的領導制止了。「病區里病人不少,怎麼可以報警?!」領導沖著我訓斥道。我忍了忍,愣是把委屈的淚水咽了回去!
次日清晨,領導特別要求我和婦科醫生一起查房並向女孩詢問情況。女孩說,做手術時沒有一點兒知覺,就是舒舒服服睡了一覺。
我們向家屬解釋:做手術時肯定是無痛的,可是當你女兒醒來時,因麻藥作用漸漸消退和子宮輕度收縮,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不適。
接下來,便聽到幾句簡單的道歉,我們也不好再說什麼,畢竟,還有那麼多的病人需要診查需要治療需要手術,哪有閑工夫去較真兒呢!
4
沒有了疼痛做為代價,接受人流手術的患者越來越低齡化了,至少在我的經歷中是如此狀況。
沒過多久,那個女孩又帶著「閨蜜」和「閨蜜」男友來了。女孩很有經驗地告訴那個大約十六七歲小男孩:這家醫院收費便宜,也是無痛的,你們上次去某某醫院,花了七八千,在這裡,不到兩千就解決問題了。
雖然價格不貴,可是如果未成年人做這種手術,我們一定得要求父母陪同。經過溝通,女孩「閨蜜」的母親來了,小男孩當然是落荒而逃。
就這樣,又一個女孩進入了我們的手術室。手術前,婦科醫生忍不住多說了幾句。
你們懂得如何避孕嗎?多次人流對身體有影響的!
當然知道啊!
那怎麼還……
嗨,無痛又保宮,讓愛更輕鬆!《健康雜誌》每期不都是這樣宣傳的嗎?哦,我想睡覺了……
說話間,女孩已經睡著。
無痛又保宮,讓愛更輕鬆!你聽聽,這廣告詞的殺傷力……
婦科醫生一邊消毒一邊說著。
幾分鐘後,手術順利完成,當然是無痛的。美美睡上一覺,負擔全無。在女孩心裡,這難道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嗎?
遺憾的是——她沒有看見手術室外的候診椅上,她的母親已淚流滿面……
痛或不痛,也許已不單單是麻醉醫師的話題了。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推薦閱讀:
※糖尿病患者吃南瓜好嗎?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可生育
※世界肝炎日,3565份臨床數據帶給肝病患者的禮物
※男性不育患者應該注意飲食
※和糖尿病患者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