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系列(76)特殊職能型:安徽亳州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系列(76)特殊職能型:安徽亳州

亳州是一座古城、一座名城、一座酒城也是一座葯城,歷經5000年的風雨滄桑,老子《道德經》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堪稱豪情萬丈,華佗成就了葯都千年的輝煌。

  亳州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黃淮平原南端,四周與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安徽省阜陽市、淮北市、蚌埠市、淮南市接壤。亳州是豫皖交界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安徽省三大旅遊中心城市之一、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及價格形成中心、國家級中原經濟區成員城市、淮海經濟區主要城市、全國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正在興起的一座新興能源城市。全市現有現代中藥、能源化工、農產品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文化旅遊等五大主導產業。從商成湯王建都開始,亳州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現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天下道家文化中心,世界中醫藥養生之都和中國十大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之一。2000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省轄市,轄渦陽、蒙城、利辛和譙城三縣一區,譙城區為市政府所在地。

  城市簡介

  簡稱:亳,譙。別稱:葯都、譙城、 譙郡。亳州是「神醫」華佗的故鄉,也是我國歷史上的四大葯都之一,盛產中藥材,藥材市場由來已久。1994年,亳州建成了全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在交易中心上市的藥材品種多達2000餘種,上市量4000萬公斤。年成交額達20多億元。同時,與藥材中心相配套的中國中藥材期貨交易所、中國中藥材信息中心也在亳州陸續建立起來了。1995年,江澤民總書記欣然為亳州題詞:「華佗故里,藥材之鄉」。亳州所產的國宴用酒「古井貢酒」享譽九州,馳名中外。近年還建成了中國酒文化博物館,展品豐富,陳列考究,充分表現出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亳州為全國四大葯都之首,國家級中原經濟區成員城市,皖北旅遊中心城市,距省城合肥330公里,是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興能源城」、「現代中藥城」。 亳州位於中原戰略要地,素有「南北通衢,中州鎖鑰」之稱,歷來是重要商埠和兵家必爭之地,區位優勢明顯。亳州交通通信十分便利,京九鐵路、青阜鐵路縱貫全境,311、105國道和202、203、224、305、307、308省道在市內交叉穿過,濟廣高速、寧洛高速、泗許高速和即將建設的濟祁高速構成亳州市「井」字型高速公路網,渦河、茨淮新河航運可直接通江達海,北距商丘機場60公里,南距阜陽機場120公里,郵電通信網遍及城鎮鄉村,與全國乃至世界的聯繫方便快捷。

  城市名片

  天下道源·曹魏故里 中華葯都·養生亳州

  歷史沿革

  亳州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亳」字甲骨文為「乇 」。《說文大字典》解為:「商湯所都,京兆社陵亭也,從高省乇聲」。「乇」 《說文大字典》釋: 「原義草葉也,從 穗,上貫一,下有根,象形」,讀作 「zhe」,由此可見,亳的本義為生長著茂盛莊稼的高地,商初水害和糧食是涉及到國家根基的兩大問題。因此所選建都之地必然是肥沃的高地。

  夏時期 亳州屬豫州,曾是帝嚳(高新氏)的國邑。

  周初時期 亳州是神農氏後裔的封地,置焦國。

  春秋時期 焦屬於陳國,陳於此建焦城,後楚滅陳,築譙城,譙夷所轄區域擴大到苦縣(今渦陽),蒙及其周邊地區。

  秦時期 置譙縣,屬碭山郡。

  漢時期 先後屬豫州、沛國治,建安末年設譙郡。

  三國時期 魏皇初2年封譙郡為陪都,與許昌、長安、洛陽、鄴城並稱五都。

  西晉時期 譙是譙國治所,北魏正始4年為南兗州治所。

  北周時期 改南兗州為亳州,治所不變,亳州之名始於此。

  隋時期 改亳州為譙郡。

  唐時期 譙郡更名為亳州。為十望州府之一,下轄譙、臨渙、酇、城父、鹿邑、蒙城、永成、真源8縣。

  宋時期 亳州屬於淮南路。

  金時期 亳州屬於南京路,下轄6縣5鎮。

  元時期 亳州屬於歸德府,下轄6縣。

  元至正時期 劉福通擁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建立宋政權,以亳州為國都,至此亳州正式成為三朝古都。

  明初期 亳州一度為縣,屬於鳳陽府潁州,弘治9年,又升為州,直屬鳳陽府。

  清初時期 亳州屬於安徽省鳳陽府直轄,1864年清廷鎮壓捻軍後,拆亳州、宿州、蒙城、阜陽各一部分設渦陽縣。

  國民政府時期 亳州為亳縣,直屬淮泗道(道員駐鳳陽)。

  1964年 國務院決定從阜陽、渦陽、蒙城、鳳台各划出一部分成立利辛縣。

  1986年 國務院決定撤銷亳縣建制,設立亳州市(縣級)。

  1998年 收歸省直轄(副地級)

  2000年 設立地級亳州市,下轄渦陽、利辛、蒙城、譙城區和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市政府駐譙城區。

  現代中藥產業

  亳州是聞名遐邇的「中華葯都」,是名符其實的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市區內建有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好、檔次最高的「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

  因此,亳州贏得了「數天下藥都,藥材天地,歧黃事業,此城最古;量人間風采,神醫故里,醫藥文化吾地獨優」的美譽。地級亳州市組建以來,全市中醫藥製造業尤其是飲片加工業發展加快,初步形成了現代中藥產業集群。中藥材種植面積佔全國的1/10左右,中藥飲片產量約佔全國的1/4左右。北京同仁堂、上海雷允上、和記黃埔等一大批知名葯企紛紛入駐亳州,康美葯業公司投資15億元,打造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正式啟動。總產值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安徽省(亳州)現代中藥產業發展規劃》已獲安徽省政府批准。現代中華葯都正日益煥發獨特的魅力。

  一年一度的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大會暨國際中醫藥博覽會,更是成為了海內外中醫藥界的一大盛事。2009年施了《安徽(亳州)現代中藥產業發展規劃》,力爭通過10年的努力,大力發展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保健酒、中藥日化產品、中藥保健食品、中藥殺蟲劑殺菌劑、獸葯和現代物流產業,將中藥產業培育成為安徽省重點產業和亳州市支柱產業之一,產值規模超過1000億元;同時啟動實施了《中華葯都·養生亳州行動計劃》,規劃建設葯、酒、文化三大板塊,構建現代中藥、養生文化旅遊、中醫醫療保健服務三大體系,力爭用3年時間,把亳州打造成特色鮮明、文化厚重、產業發達的養生之都、健康之城。

  亳州中藥和製藥產業呈現出強有力的發展態勢。亳州市已形成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產業集群,取得飲片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共有48家,生產的品種有普通飲片、毒性飲片、精加工精包裝飲片、小包裝飲片等飲片類型。2007年,亳州市被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授予「中國中藥飲片出口基地」;中成藥製造規模不斷擴大。亳州的中藥工業正在向中藥保健品、中藥獸葯等方向延伸。

  亳州市著力建設現代物流體系,葯業營銷網路遍及全國各地。全市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956家,其中通過G SP認證的703家。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是國內上市品種最多、經營面積最大、交易最為活躍的中藥材交易市場。

  亳州葯業企業已達60多家,到「十二五」力爭全市葯業生產企業達到100家以上,通過三年努力,到2012年,年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10家,2億元以上的20家,1億元以上的50家,葯業生產企業產值達到150億元以上。

  風土民情

  武術

  亳州地處中原,武風昌盛。鄉民多習武,特別是回民練武成風。亳州歷史上武 人輩出,"五禽戲"、"晰揚掌"產生於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創,全國一些主要拳術套路都在亳州這一武術之鄉生根開花。亳州武功在當代武壇上大展英姿,為世矚目。

  剪紙

  亳州的舊時大戶人家閨女出嫁,每件嫁妝都貼有色彩鮮艷、構圖新穎的剪紙,好似一次剪紙大展覽,引得市民們爭相觀賞。如今,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內和 許多單位的會議室,都飾以民間特色的剪紙,古樸、明朗、典雅、大方。它還作為禮品饋贈國外賓朋,並作為工藝品出口美國、澳洲、歐洲。

  高蹺

  在中國民間廣有市場,亳州高蹺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訓練有素的團體,場面一般很大,而且非常喜慶,裡面人物各式各樣,讓人忍俊不禁,是最受歡迎的表演之一。亳州高蹺很有特色,且技藝高超。據傳十八里集有 一位施先生,踩高蹺站在八張方桌疊起的高台上,雙手捧一簸箕米,倒折而米不撒出,人送綽號"倒拐"。

  鬼會

  也叫大班會,是一種鬼戲,它十分精彩奇特。每逢正月十五鄉間大班會 演出,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判官、小鬼,紛紛登場。真是牛鬼蛇神,群魔亂舞。

  三斗

  亳州作為商業都會,文化古城,在社會市井生活中有許多消遣娛樂活動,如鬥雞、鬥蟋蟀、鬥鵪鶉、踢毽子、聽書、聽戲、養鳥、養花、下棋、搓麻將等。 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種,被稱為「民間三樂」。

  肘擱

  肘擱是亳州民間舞蹈的一種,已有數百年歷史。肘擱分「座子」和「架子」兩部分。「座子」由體格強壯者擔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擔任。

  地方戲

  二夾弦劇種起源於河北,發展于山東菏澤,流傳於蘇、魯、豫、皖四省邊界地區,解放後在亳縣受到重視,得以迅速發展,並逐步形成自己的特點,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梆劇,是亳州的特色劇種。近似豫劇,是亳州最受歡迎的一劇種。解放前,主要由渦河固定書棚和地方一些不正規徽戲班子演出。另外楊金貴和鮑志安的相聲也是亳州的歷史傳奇。

  華佗五禽戲

  華佗五禽戲是以模仿動物動作和神態為主要內容的組合動功。「五」是一個約數,並非限於五種功式;「禽」指禽獸,古代泛指動物;「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

  旅遊民俗文化

  亳州鍾靈毓秀,英才輩出。千百年來,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唷育出無數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的先哲名流。道教鼻祖老子以特有的宇宙觀、行知論給後人留下經典著作《道德經》,雖只有五千言,卻文約辭要,博大精深,提出一個非常完整的哲學體系,被譽為"萬經之王";一代聖哲莊子,曾為漆園吏,他"喻牛辭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後世風"的詩句,至今仍在民間廣為傳誦;魏武帝曹操"煮酒論英雄"、"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使天下多少有識之士為之傾倒;陳思王曹植的七步詩,至今讀來仍令人蕩氣迴腸;神醫華佗的"麻沸散"是醫學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創的"五禽戲"現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習練;一代聖君商成湯、道教至尊陳摶、憫農詩人李紳、捻軍首領張樂行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膽識、謀略與風采等,都是這塊蘊才積盛之地的驕子。他們為創造輝煌的中華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火的貢獻。

  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給亳州大地留下眾多的古迹和寶貴的文化遺產。亳州現存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餘處;其中省以上保護單位22家,佔全省的l/3。這些古迹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處處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戲樓,戲文遍布,彩繪艷麗,大殿威嚴,戲樓、鼓樓輔襯,磚木鏤雕雙絕,其建築巧奪天工聞名於世,令人讚歎不止。全國道教第一大殿--太清官,又名太靜宮,俗稱老子廟,規模宏大,建築輝煌,碧瓦紅牆,紫氣縈迴,莊嚴肅穆,氣勢非凡。湯陵丘埠巍然,古木虯枝盤空,蒼碑夾道聳立,置身園中,憑弔先賢,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被譽為"地下長城"的古隱兵道,雙道並行,縱橫交錯,互相連通,工程巨大,建築宏偉,相傳為曹操所建,堪稱古代軍事史上的奇蹟。當代文史大家郭沫若親題館名的華祖淹,包括有"草堂經聲"、"葯圃流香"、"五禽鳴壽"等八大景觀,廟祠完整,占朴典雅,實為亳州一大勝跡。其它名勝古迹較為著名的有佔地十多平分公里,建築考究上程浩大的曹氏宗族墓群;有金碧輝煌,殿宇寬敞,孔子問禮處的道德中宮;有造型美觀,高聳雲霄,朝山進香人群如潮的薛閥塔和萬佛塔;有建築巍峨,清幽雅靜的白衣律院及清真石寺;有嵇山之巔,古風依然的嵇康故居;有方丈凸石,平滑如砥,印有巨人所壓之痕的陳摶卧跡;還有市區內明清風格猶存、古貌依舊的36條老街、72條古巷等等,名勝遍布,古韻悠然。亳州的歷史人文景觀,與黃山的自然景觀遙相呼應,素有"南黃山,北亳州"之說。198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優秀旅遊城"。

  安徽省「十一五」旅遊規劃確定了全省旅遊發展的戰略架構,主要分為三個板塊:以合肥為中心,巢湖和大別山為依託,打造泛巢湖國家旅遊區;以黃山為龍頭,以「兩山一湖」地區為重點,以皖南六市為基礎,自然文化遺產為品牌,打造大皖南國際旅遊區;以亳州為重點,以「兩淮一蚌」為陣地,皖北六市為支撐,文化旅遊為主題,打造新皖北旅遊區。根據「十一五」規劃,亳州主要發揮歷史文化名城的資源優勢,以中醫藥主題旅遊為龍頭,實現亳州旅遊發展新突破,成為新皖北旅遊板塊的核心,從而推進全省旅遊協調發展。整合亳州旅遊資源資源,通過創造性再開發,將亳州市打造成集文化觀光休閑、生態觀光度假、葯膳養生度假、商務會議於一體,成為「一心一都」托舉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結合「天下道源、曹操故里、中華葯都、養生亳州、溫泉之城,長壽之鄉」的城市形象定位,一個人文旅遊、養生旅遊和生態旅遊相互促進的亳州文化旅遊產業將成為安徽旅遊的重要增長極。

  「十二五期間」亳州旅遊十大項目

  (一)古城文化旅遊休閑區。對亳州古城區進行改造,按照"修舊如舊"原則,保持古建築原有風貌。重點建設項目有:修復改造北關歷史街區,完善其旅遊功能,修復改造人民北街、城門樓、問禮巷及區內名人故居,修復改造曹巷口,提升道德中宮、古錢莊、古運兵道文化內涵和旅遊功能;修建花戲樓大型停車場、渦河遊船碼頭、花戲樓東廣場、茶酒養生中心等項目。

  (二)中華葯都養生園(鄭店子養生休閑旅遊區)。依據鄭店子獨特的自然水系,重點開發養顏、養身、養心、養眼、養性等旅遊項目,建成集養生、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高端養生度假區。

  (三)大寺生態休閑旅遊度假區。依託大寺閘獨特的地形,重點開發鄉村高爾夫、田園嘉年華、水上世界等旅遊項目。建成集中藥科普、田園休閑、水上體驗、康體養生為一體的生態休閑度假區。

  (四)道家文化旅遊區。整合老子、莊子、陳摶等道家文化資源,做好景區規劃和建設,拓寬道家文化的覆蓋面,形成道家文化資源的整體合力。重點開發渦陽老子文化生態園、蒙城莊子文化園和譙城區陳摶故里旅遊區。

  (五)曹魏文化園。在曹操公園原址上做好規劃,重點建設展館紀念區、人文朝拜區、休閑體驗區,打造集文化遺迹觀光、文化展示、文化體驗休閑為一體的文化景區。

  (六)渦河文化旅遊帶。以渦河為主軸,開發渦河水上游項目。沿渦河由西北向東南,重點打造鄭店子至大寺水上游項目、渦陽天靜宮至縣城水上游項目、西陽田橋漁家樂和范蠡墓旅遊區項目、蒙城小澗渦河濕地公園項目等。

  (七)華侖國際城市文化廣場。在南部新區新黨校對面由安徽新華髮行集團投資建設華侖國際城市文化廣場。建設內容:亳州市五位一體的文化藝術中心、亳州市現代圖書城、亳州市廣電傳媒大廈、亳州市文化公園。

  (八)亳州旅遊集散中心。做好旅遊集散中心選址工作。開發旅遊精品線路,精心策劃散客一日游、二日游線路,與交通、客運等部門形成合力,採取靈活的經營模式和旅遊交通方式,增強旅遊集散中心的輻射能力。

  (九)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拓寬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的旅遊功能,主要建設藥材交易中心、單元式藥材交易市場、現貨交易中心、會展酒店、研發中心、飲片營銷展示區、中藥養生文化街等。

  (十)西淝河生態水鄉休閑度假區。主要建設白鷺洲國家水利風景區、蝴蝶泉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園(馬店孜鎮)、祥隆生態農莊(張村鎮)、印象江南生態園。做好伍奢冢、陰陽城、禪陽寺、紀家塔等人文景點修復工程。對現有景區進行轉型升級,完善西淝河沿岸的旅遊功能。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戲樓、曹操運兵道、曹氏宗族墓群、萬佛塔、尉遲寺遺址、南京巷錢莊、古井貢酒釀造遺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夾弦、五禽戲、老子傳說、九醞春酒法。

  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祖庵、天靜宮、道德中宮、江寧會館、莊子祠、湯王陵、陳摶廟、、薛閣塔、伍奢冢遺址、紀家塔、張樂行故居、捻軍會盟舊址、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東嶽廟、紅城子遺址、明王台。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幫鼓舞、捻軍歌謠。

  亳州旅遊景點

  中原寶藏--花戲樓

  亳州花戲樓原名歌台,是一座300多年前的古戲院,整個建築建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分為戲樓、鐘樓、鼓樓、座樓和關帝大殿5個部分。是安徽省內保存比較完好的古代建築群之一。

  花戲樓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亳州市花戲樓路,渦水南岸,原名大關帝廟,又稱山陝會館,是一座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專供演戲的建築。它座北面南,建築面積3163.1平方米,院內以大殿為主建築,戲樓輔襯,坐樓建於兩側,供看戲飲筵用。形成四全院,四圍高大,音響不易疏散。大殿兩側各有一深徑小院,西為禪堂,東為財神殿(現無)。戲樓兩側為鐘樓、鼓樓,現存鍾一,鼓已遺失,鐘上鑄年號為康熙二年。鐘樓外側各有樓房三間,為山陝商賈所居住,故大關帝廟具有古代娛樂(戲樓)、宗教(帝廟)、商務(會館)三種性質。花戲樓的建築秀麗玲瓏,雕繪精湛,別具一格,為清盛世的代表作,對研究我國戲劇的發展、雕繪藝術的精華都具有很重要的價值。花戲樓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為山西商人王璧、陝西商人朱孔領發起籌建,後經康熙、乾隆共三朝百餘年多次擴建。因這裡主奉關帝,又稱「大關帝廟」;因戲樓遍布戲文,彩繪鮮麗,俗稱花戲樓。花戲樓以其表現數十齣戲文、掌故的磚雕、木雕、彩繪聞名於世。

  曹操地下運兵道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地道原為三國曹操連通城內外的地下運兵道。位於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區地下,以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整個地道縱橫交錯,布局奧妙,立體分布,結構複雜,工程浩大。運兵道長達四千餘米,是迄今發現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它遠遠超過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價值,您若身臨其境,彷彿探尋一個千年奧秘,莫不為之驚嘆。因此,被譽為 「地下長城」。它對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建築、軍事戰術以曹操軍事思想有重要意義。現存大部分為宋代重修,磚結構,券頂為拱形磚券,有齊口和咬口兩種砌築方法。地道壁為單磚跑砌或丁砌。磚墁大部分為平磚交錯橫鋪,也有少量立磚十字紋鋪。已發現的古地道長4000餘米,以大隅首為中心,分別向東南西北四城門延伸,並通達城外。地道有單行、平行、上下兩層、立體交叉四種形式。還有貓耳洞,可容1-6人。道內轉彎處為T字形,道內並設障礙券、障礙牆、陷阱、絆腿板(棍)。指揮中心位於大隅首,平面呈「工」字形,南北長10米,兩頭各有一間寬2.5米的八邊形平頂主室,中間用上寬2米、下寬1.4米的梯形通道連接。古地道中出土有土彈丸、雷石、鐵刀、鐵劍、箭鏃、鐵燈、銜枚、銅鏡、陶器、瓷器、硯台等漢、唐、宋歷代文物。

  曹操宗族墓群

  位於亳州魏武大道兩側,主要包括董園漢墓群、曹四孤堆、劉園孤堆、薛家孤堆、觀音山孤堆、張園漢墓、馬園漢墓、袁牌坊漢墓群、元寶坑漢墓群等。佔地約10平方公里,甚為龐大。2001年6月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曹氏宗族墓群,墓門多為石結構,飾有畫像刻石,墓室牆壁,券頂繪有彩色壁畫。出土有玉剛卯、玉豬、銀縷玉衣、玉枕、象牙石等珍貴文物。墓中出土的800多塊帶文字墓磚,最引人注目。有隸、篆、草、真、行等書體。文字內容有記曹氏宗組成員或地方官吏姓名,也有一些反映人們對當時社會不滿的詞句,對研究我國古代書體演變和對外關係具有重要價值。

  曹操宗族墓群覆蓋著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現已開出來的有董園二號墓和章園一號墓。據考證董園二號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園一號墓為曹操父親曹嵩之墓,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為亳州十大建築之,正在此開發大型的曹四公園。董園村石墓,位於亳州市董園村東南,墓內很遺憾的是隨葬品幾乎被焚盜一空,從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銅縷玉衣、玉枕、金屬豬、銅爪飾、陶瓷殘片等,尤其金屬豬,造型與今巴克夏品種豬十分近形,脊上凸,圓身,短腿,兩耳前豎,唇外侈,對研究中國養豬的發展史有重要價值。

  古井酒文化博物館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2013年5月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井酒文化博物館坐落在曹操與華佗故里、藥材之鄉的安徽亳州,被譽為「華夏第一白酒博物館」。為仿明清宮廷建築,是安徽「十大」行業館之一,也是海內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館之一。連同古井酒廠、魏井、宋井,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工業旅遊示範點」。博物館建於1994年,佔地32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總投資近2000萬元,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陳列布展,分為中國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發展史、名酒薈萃、古井畫廊五大展區,一大批諸如儲秀宮慈禧太后專用酒器等國寶在館內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華祖庵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亳州市永安街,相傳曹操悔恨殺死同鄉名醫華佗所建。庵內廣植蔓佗羅,使人一跨進山門即受到傳統醫學的熏陶。華祖庵始建於唐宋年間,由廟祠、故居、古東園三個院落組成,佔地面積8600平方米。廟祠內外雙獅雄踞,古木虯枝盤空,殿宇輝煌,肅穆莊嚴。神醫塑像,熱誠慈祥倔強飄逸,神采奕奕。這裡陳列著大量的醫史文獻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內,數組彩塑蠟像,配以燈光布景,引人入勝。東院修竹門,華佗自怡亭翹首昂然。這裡也是華佗紀念館的所在地。自開放之日瞻仰勝跡、緬懷先哲的國內外各界人士絡繹不絕,華祖庵已成為世界研究華佗葯術的中心,歷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處閃耀無限風光的景點。由郭沫若題寫了「華佗紀念館」。

  華佗字元化,一名敷。我國中東漢時期傑出的醫藥學家。安徽亳州人,他精研歧黃,並通數經。一生不慕利祿,走街串巷、尋求方葯,為人聞疾、濟世活人。在1600多年前就創用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術,為外科鼻祖。又創編「五禽戲」以防生保健,開我國體育醫療的先河,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後人頌為神醫。華祖庵始建於唐宋年間,由廟祠、故居、古東園三個院落組成,佔地面積8600平方米。廟祠內外雙獅雄踞,古木虯枝盤空,殿宇輝煌,肅穆莊嚴。神醫塑像,熱誠慈祥倔強飄逸,神采奕奕。這裡陳列著大量的醫史文獻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內,數組彩塑蠟像,配以燈光布景,引人入勝。

  曹操公園

  曹操公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亳州市中心,魏武大道與芍花路交口處,西與亳州博物館相鄰,是在曹氏宗族墓——曹四孤堆文化保護單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公園內建造了曹操紀念館,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園。曹操公園風景優美,現已成為亳州著名旅遊景點之一。安徽毫州曹操紀念館位於曹操公園內,是以三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為主題,以其縱橫捭闔、極富傳奇的一生為主線,著力展現三國歷史文化的專題性紀念場所。紀念館整體為一組三進式仿漢風格的建築群,目前陳列內容有曹操生平簡介、魏武祠、三曹詩碑長廊,曹操蠟象及展品等,於2009年建成,總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反映曹操政治、軍事、文學方面的千秋功業。魏武祠是以曹操縱橫捭闔、極富傳奇的一生為主線,從政治家曹操、軍事家曹操、文學家曹操等不同層面,展示三國歷史文化的專題性景區,為世人還原一段立體、真實、完整的三國歷史。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儘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莊子祠

  位於在安徽省蒙城縣縣城北漆園辦事處。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為紀念先賢莊子所建造的仿漢代建築群。道教廟宇。始建於北宋,後幾經戰火,現存莊子祠是蒙城縣政府在宋代莊子祠舊址上新建的,總佔地面積52畝,總建築面積1086平方米,全祠由祠堂建築群與萬樹園兩部分組成。主要建築有大三門、影壁、山門、逍遙堂、古衡門,濮池、五笑亭、觀台、觀魚橋、夢蝶樓、南華經閣、東西碑廊、道舍、客舍等。莊子生活於戰國末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其在我國哲學、思想以及文學的地位極高。如果按照我國古代祭祀名人的傳統,莊子應該很早就享受香火祭祀了。但是,莊子祠的建成離莊子生活的年代相去甚遠,遲至北宋(此時莊子已逝去一千年多年)莊子故里蒙城方才建成莊子祠堂。

  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安徽省蒙城縣許町鎮畢集村東約200米處。相傳是紀念唐代大將軍尉遲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稱「尉遲寺」。遺址呈四周低中間高的凸形的地貌,遺址中的紅燒土排房是我國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最完整、最豐富、規模最大的史前建築遺存。該遺址東西長約37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1989年至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先後進行了8次大規模的發掘,揭露面積7000多平方米,共清理出紅燒土房基10排(組),計41間,墓葬217間,以及灰坑、祭祀坑、獸坑、活動廣場等遺址,出土陶、石、骨等文物近萬件,被史學界專家稱為「可與金礦媲美的資源」。該遺址於2001年7月17日被列為第五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原始社會中、晚期,古老的居民使用原始工具進行刀耕火種,發展生產,同時也進行採集、漁獵和家畜飼養,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器皿在這裡應有盡有,碗、缽、盆、罐、豆、瓶、杯、鼎、甑、鬹等生活用具,充分展現了當時人們已創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這裡出土的大型紅燒土排房式建築,是我國原始建築史上的瑰寶,無論是規模還是建築形式,均為國內罕見。通過科學的發掘,這座埋藏在地下數千年的大型聚落遺存,終於破土而出,向世人訴說我們的祖先營建這座大型房屋的壯觀場面。一條寬20餘米、深4米多、南北跨度為230米、東西跨度為200米的大型壕溝,把遺址的中心部分團團圍住,說明當時人們在長期居住過程中營造了必需的防禦設施。大片的氏族公共墓地,是原始居民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反映,成人實行土坑葬,兒童實行瓮棺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埋葬方式,但頭向一致,說明當時存在著濃厚的原始宗教信仰。房跡、圍溝、瓮棺葬的發現,填補了大汶口文化史前聚落考古研究的空白。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著,給我們創造了在今天難以用金錢估價的財富。這處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曾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國家文物局、省、地、縣各級領導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全國各大新聞媒體都曾作過報導。中國社科院古建築研究專家楊鴻勛教授來遺址看後,盛讚其可與「金礦」媲美,並欣然揮筆,寫下「寶地」二字。

  傅庄遺址

  位於亳州市譙城區城西傅庄村北側,遺址沿渦河南岸分布,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從北段被渦河水沖刷斷壁而觀,文化層堆積約5米,表面採集的標本有:蚌刀、鬲足、鼎足及黑、灰陶片等生產、生活用具,是一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伍奢冢遺址

  位於利辛縣西北20公里,孫廟鄉廟李自然村東北500米,0豬港南岸。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遺址呈谷堆形,佔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冢上文化堆積層為38米,冢下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處遣仍土城牆,東西長140米,基寬3米,高出地面半米許,城牆北側發現有古井,鍋灶遺迹等。六十年代,曾發現有石斧、骨針、陶網附、紅燒土等。1980年以來,地面採集大量文物標本,經專家鑒定,為大汶口文化晚期遺物。其上層夾雜著東周至漢代遺物。該處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2004年10月28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城子遺址

  (北平城遺址)渦陽縣曹市集北。漢代山桑城故址,夯土城牆,有東西二門。始建於春秋,時名垂惠聚。東漢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將蘇茂、周建被劉秀軍打敗,逃至垂惠聚。次年,劉秀率軍攻打垂惠聚,圍困月余,後用火攻之,城土皆燒為紅色,因此得名紅城子。 城址面積約1.3平方公里,長方形外城為夯土築成,東西長約900米,南北長約1430米。西城牆今平整作大路,殘高1.7米,上寬7米,下寬19米余。其餘三面城牆均成農田。內城地勢較高,俗名小城牆,面積約1897平方米。北面城牆殘高1.5米余,於庄庄東200米處地勢最高,當地群眾呼為「金鑾殿」。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釣魚台遺址

  位於亳州市譙城區東南釣魚台村。遺址坐落在渦河北岸邊,高出周圍約2.5米,檯面積2500平方米,為古代聚落遺址。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5年,安徽省博物館籌備處對釣魚台遺址進行小面積試掘。通過試掘和採集,獲得有石斧、石刀、石錛、骨針、陶鬲、陶防輪等文物。釣魚台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尤其是陶鬲中貯存的碳化小麥,是極其珍貴的,被中國科學院等有關單位命名為 「中國古小麥」。釣魚台遺址屬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遺址。

  湯王陵公園

  湯王陵,即商湯王墓,湯王是我國古代最有德行的聖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們的尊敬,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傳,成湯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讚揚,為了紀念他特修建湯王陵公園。現已成為亳州重要的旅遊勝地之一。

  湯王陵,位於安徽亳州市譙陵北路東側,渦河北岸,是商湯王的衣冠冢,又稱湯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湯在商城統治了十三年,死後葬於今山化鄉邙嶺上地藺窯村北。冢原高7米,底部正方形,邊長25米,頂部略呈菱形,冢前有墓碑,佔地2畝左右。湯冢西原有祭殿,即伊尹放太甲地桐宮,俗稱湯王廟。廟西有湯王池。後來發大水,湯王廟被沖毀,檁梁等木料被雨水飄到湯冢西溝內,人們認為是湯王地英靈,看中了這條溝的風水,就在溝內建了湯王廟,溝以廟命名為湯王廟溝,後成村落。

  湯王墓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曹丕著的《皇覽》:「渦北鳳頭村,有成湯故壘」。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商成湯葬於渦河之陽」。據《亳州志》記載:「湯陵西有桑林,是成湯王祈雨處」,東北有桐宮,是伊尹囚禁太甲之處,今具無存。民國25年(1936)闢為 「湯陵公園」,園內廣植花木,松柏常青,亭榭翼然,曲徑通幽。

  萬佛塔公園

  萬佛塔公園位於蒙城縣城中心,公園內有北宋時修建的萬佛塔,故名萬佛塔公園。

  萬佛塔座落在安徽蒙城城內東南隅。塔呈八角共十三層,高三十八點六米,底層周長二十四點三米,四周環水,基礎以八角形石牆圍護。萬佛塔建於宋代,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塔身呈灰色,原因是用灰色的磚砌成的。挺拔的塔身和塔身上鑲嵌的彩色釉陶佛像倒映在水中,微風拂來,盎然成趣。有人形容這裡是「一塘清水萬佛影,微波擊岸柳成蔭」。一九六一年,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將此塔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一年,此塔載入了《中國名勝詞典》。2006年萬佛塔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塔身內外嵌砌琉璃小佛近萬軀而得名。此塔為宋代建築風格,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高42.2米,造型優美。從塔內可上至十一層,登高俯視,城貌盡收眼底,遠眺曠野遼闊,平原千里,賞心悅目。

  嵇康墓

  又稱嵇中散墓,位於渦陽縣石弓鎮嵇山南麓(原屬濉溪之臨渙)。渦陽建縣前屬宿州。清嘉慶10年(1805),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說:「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載在州乘」。其墓依山鑿石而建,巨石封門,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與山一體。現墓洞已被發現,但墓內被盜一空,只有空墓尚存。

  道德中宮

  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於唐,重建於明萬曆年間。為歷代祭祀老子的宮觀,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宮」。內有老子道德經石刻,並陳列有關老子的文獻資料。宮前有問禮巷,傳說是當年孔子向老子問禮之地。現有山門3間,上題「道德中宮」四字,中殿禮人祖,後殿奉老子,有高3.1米的老子像。東院有殿3間,敬魯班,門題「紫氣東來」,西院有殿3間,敬財神,門題「青牛西渡」。道德中宮現已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時,渦河之濱有三個老子廟:河南省鹿邑縣的上清官、亳州城內的道德中宮、渦陽城北的下清宮。

  老子名聃,一說姓李,名耳,字伯陽,聃是謚號,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創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吏。相傳,唐太宗、唐唐宗、宋真宗均曾巡蒞亳州,拜謁老子廟。唐高宗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號,宋真宗則加封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號。歐陽修知亳州時有詩:「穎亳相望樂未央,吾州乃得詒仙鄉」。

  渦陽老子文化廣場

  座落在渦陽縣城中心,佔地22000平方米,由原體育場改建而成。該廣場是新世紀城市建設標誌性的經典之作。它集大型雕塑、音樂噴泉、綠地草坪為一體,突出道家文化特色。 老子文化廣場的九根型圖騰柱,象徵著老子降生時,九龍吐水,以浴聖姿。老子文化廣場的九根型圖騰柱,象徵著老子降生時,九龍吐水,以浴聖姿。它集大型雕塑、音樂噴泉、綠地草坪為一體,突出道家文化特色。在下沉式廣場中心園地坪鋪有太極圖圖案,在其南端安裝九根龍型圖騰柱。老子文化廣場是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景區中的陳摶卧跡講述的是道家老祖陳摶騎馬遊獵,來到石弓集一個小山上,見此景甚美,遂在此山休息,不料一覺睡了800年,醒來馬和弓都不見了……如今,石弓鎮小山子窩西岸,有方凸石,光滑如砥,東高西低,上有巨人所壓之痕,首頸、軀幹、四肢、清晰分明。旁有馬躁時踢扒之蹄跡,一切惟妙惟俏,窮形盡相此痕為陳摶卧壓而成。

  白衣律院

  又名白衣庵,因供奉白衣大士觀世音而得名,位於亳州市交通路西端,是安徽省重點開放寺院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順治6年(1649),白衣律院由僧人盡休創建,後經華山僧人妙湛、五台山盲僧德升、山西藥商董繼文先後擴建,規模宏大,建築巍峨。為紀念盲僧德升和藥商董繼文,白衣律院山門一反習俗面向西北,對著山西方向。山門石扁上「白衣律院」四字為乾隆時期著名書法家鄧石如先生手書。現在的白衣律院是由居港亳人唐德蔭先生捐資興建的。山門三開間,重檐歇頂,琉璃瓦屋面,門內兩側有四大金剛塑像。大雄寶殿為主體建築,殿寬5間,殿內供奉白衣大士觀世音的木雕相,後殿位於院北側,5開間,另有配房50餘間和完備的宗教設施。每逢臘八節施捨臘八粥,舉行一年一度的臘八放粥活動,是該院的傳統。屆時萬餘市民將免費享受到傳統的臘八粥。每逢佛菩薩聖誕、初一十五,將舉行超度放生法會。

  陳摶廟

  陳摶出生地--希夷故里,為亳州譙城區城南宋湯河南岸陳家營村。為紀念陳摶,後人在其故居建廟敬祭,後故居和廟祠均毀。2007年,亳州市政府斥資重建。2010年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AAA級旅遊景區」。陳摶(公元871—989年),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人。唐末、五代隱士。先後歸隱湖北武當山、四川崇龕、陝西華山等地。晚年皈依玄門,是我國一位傑出的哲學家、易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在中國思想史和道教史上均享有崇高威望,成為老莊之後的道教至尊,人稱「陳摶老祖」。

  陳摶廟的大殿內新塑希夷先生坐像,仙風道骨,飄逸睿智,令人肅然起敬。大殿楹聯為:易理包天地,耆龜冠古今。對聯點出了陳摶的主要學術成就和他今古少有的高壽。陳摶廟的碑亭內立清光緒年間所刻「希夷故里」古碑一方,碑亭兩側分別立有「重修希夷故里」碑、「陳摶源流考」碑、「澳門陳族歸鄉認宗」碑。早在宋代,亳州城南陳庄就建起了陳摶的廟祠,稱「陳摶廟」。

  南京巷錢莊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亳州市北關南京巷19號,是以貨幣為經營對象的民間金融機構舊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亳州自古為一大商埠,明清以來,金融業更趨繁榮。隨著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商賈雲集,商會林立。到清末民初,全城大小錢莊有33家,南京巷錢莊建於清道光年間,清未平遙 「日升昌」票號的分號。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亳州城內原有的錢莊舊址,絕大多數被拆除改建,僅有南京巷錢莊,保存較為完整,作為錢莊博物館,對外開放。

  亳州博物館

  亳州博物館為仿漢城堡式建築,是在原三國攬勝宮基礎上改建而成,正式對外免費開放。該管建築面積5200平方米,室內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文物庫房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館藏文物2071件套,填補了亳州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空白,完善了城市服務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亳州博物館將成為亳州城市的名片、亳州歷史的底片、亳州文化的晶元。該館陳列的主題:《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尋源》,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展示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態。展覽由序廳、渦河文明、商湯都亳、道源聖地、漢魏風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當代亳州8個部分組成,共展出文物700餘件套。

  鄭店子風景區

  國家AAAA級風景區,位於亳州市城市西北角鄭店子。是渦河和洪河的交匯處,兩河與西一環路一起圍合的三角地帶,號稱「森林中的村落」。三角洲佔地面積約50公頃,三角洲旅遊區控制範圍約210公頃(2.1平方公里)。用地處於城市結構「一帶六區」的渦河文化旅遊帶的端頭上,又是城市北入口的景觀節點。

  白鷺洲風景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亳州市利辛縣城東南18公里處。白鷺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以茨淮新河水利工程為依託,以水利文化展示為主體,以生態旅遊休閑度假為主要發展方向的一個綜合性風景區。景區總佔地面積1800畝,其中陸地面積1200畝,水面600畝。在景區的西三角洲建造了水杉林、杜仲林、柳林、竹林、枇杷林、桂花林6個專題園林區,修建貫通了園林觀賞路徑。在水岸修築了河堤漢白玉護欄和水上碼頭,購置了遊艇和各種水上娛樂設施。建造了生態停車場、音樂休閑廣場、塑膠球場和三處拉膜景觀造型,設置了部分健身器材。

  天靜宮

  是規劃建設中的中國老子文化生態園的核心組成部分,目前正在申報國家4A級景區。天靜宮位於亳州市渦陽縣渦北街道鄭店村,距縣城中心五公里。是為了紀念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今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人)而修建。此宮南臨渦河,三面環繞武家河,北枕龍山之峰,可謂撫山枕水之地,鍾靈毓秀之鄉。

  天靜宮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稱老子廟。其東有天齊廟、問禮堂,南有流星園、聖母殿、九龍井,西有太霄宮、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靈官堂、誦經堂、鐘樓、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庫庾、廄,無不畢具。楹柱有一百多個。佔地三千畝,食業數千人。宮中殿閣林立,松柏交翠,莊嚴肅穆,氣勢非凡,堪稱中華道觀之最。現在的天靜宮尚存有天靜宮、天齊廟、九龍井、老子娘墳等多處於老子有關的建築和遺迹。天齊廟又稱東嶽廟、老子「老廟」,是元代天靜宮建築群舊址中保存至今、結構完好的地面建築。 為了紀念一代哲人老子,弘揚道家文化,搶救和恢復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擴大與世界文化交流,在港、澳、台和海外重德尊道人士的鼎力贊助下著手修復天靜宮,於老子則為紀念聖地,於道學則為研究中心,於道教則為一景點。經過數年努力,老君殿、三清殿、靈宮殿、天師殿、重陽殿、財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呂祖殿、東嶽廟等十餘座殿堂己相繼展開和完成,天靜宮又復屹於古相大地,重現昔日風采。天靜宮建築群是主體標誌性建築,目前已完成了老君殿、道觀中軸線上的靈觀殿、三清廟等殿堂的建築。老君殿是天靜宮的主殿,按照到焦祖庭的規模及宋代規制修復,九脊重檐,東西長47米,南北深28米,殿高23.75米,立於2米高的崇台上,堪稱道觀第一殿。殿內屹立老子、尹喜、東華帝君三尊青銅像,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6000千克,目前為國內最大的老子銅像,堪稱中華第一。

  基督教堂

  又名福音堂,位於亳州市董家街,與亳州一中為鄰(一中原為教堂傳教士所辦),清光緒23年(1897),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白某來亳州傳教,並在渦河北岸建立了教堂,白某回國後,宣統2年(1910),美國人包治丕、包萬德、包愛德等人自山東來亳,接替白在亳州從事的傳教事務。

  薛閣塔

  薛閣塔在亳州老城東南,是一座磚塔。直椎式八角開,共七層,高34.15米,周圓23.36米。塔座由八塊青石奠基。塔一二層為仿木結構,每角砌磚為方柱,高3.5米。柱上仿高50公分。仿上為塔檐、上並飾以斗拱、昆蟲、鳥卉花紋,登塔門面向東北,有螺旋式台階,塔室為一個面南的小龕,可能是供俸神象用的,現空無一物。各層塔檐造型與一二層基本相同。塔之上頂八角飛檐,挑角垂脊,鋪有筒瓦滴水檐形如八角古亭。塔尖端為鐵鑄蓮座,座上有螺旋鐵柱支撐。一個鐵葫蘆直插雲霄。

  薛閣塔,原名文峰塔。清乾隆中葉,知州鄭交泰因此地文風不正,於城東南一里築此塔,以倡文風。原五層,後紳士何天衢捐資復建二層,成為七級浮屠。

  明朝武宗時候,亳州名人薛蕙,字君米,號西原先生。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舉進士。授刑部主事,歷考功司郎中。薛蕙曾建家於此,名叫薛閣塔。薛蕙的嗣孫薛鳳翔,明崇禎年間,官鴻臚寺少卿,能詩善書,著有《牡丹史》四卷,為我國古代研究牡丹的專著,薛氏名噪一時,又因塔緊靠薛家閣,故後人多稱文峰塔為薛閣塔。後薛氏家廟荒廢,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亳州都司李銘,在薛閣原址之上堆土為山,重建成廟宇累級登山,曲室迥廊,危樓靜宇,改名為觀音山。時稱古亳之勝,薛閣塔,也更為遊人所慕。

  紀家塔

  在利辛縣孫集鎮紀橫溝沿庄北。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塔七層六面,高約10米,仿木結構。二、三層外檐口及門角轉彎處,均有磚挑檐和一磚挑出飛檐。塔身第一層嵌青石碑一塊,隱約可見「蒙城縣嘉慶」碑文。第二層嵌青石匾,鐫刻隸書「芳名永垂」,第三層至第七層均砌有拱形佛龕。紀家塔作為世界上最小的塔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三國攬勝宮

  三國攬勝宮座落在亳州火車站西500米漢曹墓群附近。三國攬勝宮是安徽省第一家利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建設的旅遊新景點,也是全國旅遊景點最大的仿漢代建築群體。該宮佔地40餘畝,長120米,寬70米,建築面積5200平方米,其中一層古城堡高7米,二層魏武堂高19米,規模造型古樸典雅,雄偉壯觀。正門漢闕大壯嚴,十八座大石鼎羅列主甬道兩側,祭壇欄杆玉石雕成,祭壇廣場青石鋪就,城堡四周戰旗林立,魏武堂前魏、蜀、吳三面錦旗威風凜凜。亳州是曹操的故鄉,曹操在歷史上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為了弘揚三國文化,並歌頌曹操的才華和業績,特邀請上影廠的藝術大師們精心設計製作了古大內部場景,十個內景利用現代聲、光、電手段突出表現了三國時期最精彩的故事。著名電影藝術家孫道林先生特為部分場景配音。迎獻帝宮殿富麗堂皇,曹操率文武百官迎獻帝登位,鼓樂齊鳴,山呼萬歲;煮酒論英雄雷電交加,劉備驚惶失措;漢代相府大花園凰儀亭里呂布和貂嬋相偎相抱,董卓氣得哇哇大叫,擲刺方天畫戟;官渡、赤壁、長坂坡古戰場,人喊馬嘶,屍體遍布、烽火連天;文姬歸漢,胡笳十八拍琴音繞樑,吟誦悲壯;原始森林中諸葛亮七擒孟獲,飛沙走石,毒蛇猛獸,張牙舞爪一齊衝到陣前;洛神和遊仙詩兩場,金龍舞動,仙樂繞耳,仙境怡神。十場內景,將三國時代的情景展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使遊人身臨其境,留戀忘返。藝術精華,今古大觀。

  江寧會館

  位於亳州市古泉路中北側,是南京藥材商人為經銷方便,清嘉慶12年(1807)在圓覺寺的基礎上集資改建的(因圓覺寺自康熙時期就由南京商人管理使用),具有祭祀神靈,祈福求財,交流信息、商務活動,方便起居,娛樂休閑等功能。 會館坐北朝南,青磚灰瓦。現存山門、戲樓、配樓、鐘樓、鼓樓、看樓、正殿、偏殿等古建築,計52間。山門3間,明間正門匾額鑲嵌磚刻 「江寧會館」四個大字,東西次間匾額,分別鑲嵌「鐘山」 、「分秀」碑刻大字,意為將中山之秀分到亳州來。進入山門即是戲樓,戲樓與大殿南北相對而建,舞台前突、木結構,屏風彩繪 「二龍戲珠」圖案,上懸 「秀接鐘山」匾額,整座戲樓建築,集南北風格於一體,秀麗多姿,看樓與鐘鼓樓分列東西兩側,檐廊彎繞,構成一個古老的四合院,具有鮮明的亳州地方特色。江寧會館對研究清代早期建築藝術,宗教、商務具有重要價值。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樂行故居

  位於渦陽縣張老家村,是捻軍首領張樂行的誕生地,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屬清式四合院,院內松柏掩映,有合瓦瓦房16間,其中前排堂屋5間,後客廳5間,東西廂房各3間。客廳重梁起架,雕樑畫棟,明柱走廊,花格門窗,建築雄偉。故居內存有張氏大宗譜、張氏小宗圖、張慰祖墓碑及張敏行墓碑等。

  張樂行(1810--1863),渦陽縣城西北六公里張老家村人。張樂行抗清起義咸豐二年(1852年),殉難於同治二年(1863年)。捻軍領袖張樂行,是捻軍的組織者、領導者。捻軍起義沉重的打擊了清朝統治者,動搖了幾千年中國的封建統治,為辛亥革命的勝利,中華民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常樂園

  位於亳州市譙城區薛閣路中段路南,薛閣塔南側,為亳州著名園林。明正德9年(1514)薛惠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後改授吏部考功郎中,因諫武宗皇帝南巡,受遷權奪俸,引疾歸隱家鄉,後在亳州城南郊建一座「退樂園」,有人認為此名「過直」,後改為「常樂園」。其孫薛鳳翔記云:「小築丘園、灌木交蔭、疊石為山、文石玲瓏、嶙然玉立。」常樂園分「似漆園」、「西園」、「浮華園」三個園區,園內樓、台、亭、閣、軒、榭布局合理,景物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四季如春,可惜早廢。

  觀音山原是「常樂園」舊址。清嘉慶3年(1798)亳州督司李銘在廢止上堆土為山,建觀音廟,曲寶迴廊,危樓玉宇,為亳州一大勝景。廟內供菩薩,世人俗稱「薛閣廟」,每年農曆2月19日逢會。各地商賈雲集,買賣交易,朝山進香,人群如潮,會期三天,盛況空前。今觀音山廟宇已廢,土山尚存,北側的薛閣塔巍然屹立,薛閣廟會已成為亳州盛大物資交流會。

  譙東藥用植物園

  譙城區譙東鎮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全國首批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這也是亳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鄉鎮。

  地處亳州市東郊的譙東鎮,素以無公害中藥材、蔬菜種植和省內名品銅關粉皮而著稱,境內無工業污染源,環境優良。所轄銅關村早在10年前即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生態平衡示範村。近年來,譙城區重點以藥用植物園為依託,分別按木本、草本、藤本等不同類型設立景區,配套建設餐飲、服務、休閑、娛樂等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此外,還在境內渦河沿線建成10公里高標準自然風景旅遊帶。日本、美國、以色列、加拿大、韓國等國際友人及國內各界人士考察後紛紛給予好評,發展勢頭日益強勁。

  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亳州市渦陽縣新興鎮,距縣城20公里,北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國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原為新四軍四師司令部舊址,1994年5月2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原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張震來新興集故地憑弔,命名並題寫了「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館名。紀念館佔地12畝,館房34間,專職人員3名。新建了高3.5米的彭雪楓將軍騎馬奔赴戰場的臣幅銅質雕像、彭雪楓德政碑。

  亳州美食

  亳州美食以徽菜為主,徽菜擅長燒、炒、燉、重油炒,講究火功。特色菜主要有燙皮驢、和平特色豆腐、八仙活魚、老隊長扒雞、義門羊肉湯等。亳州的小吃也非常豐富。牛肉饃、油炸饃、麻花、小跑肉、鍋盔……風味獨特。同時,渦陽當地還有獨具特色的干扣面。

  牛肉饃

  亳州獨有的回族清蒸食品。色澤金黃,外脆里嫩,香氣撲鼻。饃以牛肉、粉絲和佐料為陷,用上好的麵粉做皮,陷皮層層相疊,製成直徑為35—40厘米,厚3—5厘米的圓形餅,放在特製的圓形平地鍋內,用油炕,邊炕邊轉邊翻,約30分鐘即可。特點:入口油而不膩,香酥可口,是亳州小吃中的上品。

  油炸饃

  又稱油杠,為亳州獨有。其形似油條,卻比油條短而粗,其味道也似油條,但比油條鬆軟可口。相傳清朝某年亳州城隍廟演「大班會」,當將「秦檜夫婦」拉出示眾時,一對賣吃喝的夫婦,隨手揪一塊面丟進油鍋里說:「炸死你這個秦檜!」那麵糰被油炸之後,竟焦黃蓬鬆,撈起來一吃「秦檜」,不想卻十分可口。

  鍋盔

  又叫壯饃,是一種獨特的食品。做法是,取大塊麵糰反覆揉「熟」,做成臉盆大一個圓餅,厚約寸許,直徑一尺到二尺,表層粘上一層芝麻,放在平鍋上文火干炕,成後外焦里軟,食之噴香。有的行家,還能在外皮製出一些圖案來。鍋盔的形狀頗象古代的盔甲,又圓又硬,所以取名鍋盔。

  洺流子酒

  是亳州農家自製的一種米酒。以小米經蒸煮、拌曲自然發酵而成。其味酸甜,色澤淡黃,是佐飯、消食、健胃、消暑的保健飲料酒。據傳當年陳摶老祖曾垂釣於亳州洺河之上。及午,有農人贈家釀以消署止渴,自言洺河水釀造。陳摶飲後頓覺神清氣爽,暑氣全消,唯略覺酒味寡淡,不堪回味。

  蒙城撒湯

  撒湯源於亳州市蒙城縣。撒為肉湯、肉雜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誤寫為「撒湯」、「殺湯」等。撒湯是用老母雞、豬排等為原料,燉好後,打生雞蛋在碗里,攪拌勻後,用沸騰的肉湯澆沏,製成黃橙的肉湯蛋花茶。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偶嘗此湯,大加讚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現今撒湯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

  銅關粉皮

  銅關粉皮是亳州土特產之一。在省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是作為拜親訪友、贈送來賓的最佳禮品。銅關粉皮產於亳州市譙東鎮銅關村,其粉皮具有千餘年的生產歷史,相傳明萬曆年間曾作為貢品進貢朝廷,隨著歷史文沿等。銅關粉皮也在不斷地提高質量,從尋常百姓家走上高級餐廳,生產能力連年擴大,現正達到年產2000噸的水平,且供不應求。銅關粉皮為優質綠豆加工傳統工藝生產。其特點是柔軟如緞,薄如蟬翠,晶瑩剔透,亦食亦菜。因其是純綠豆所做,具有極好的藥用保健作用,常食具有抗早衰、抗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有清熱解毒之功能。

  麻花

  麻麻花乃北方常見食品,但亳州的麻花有其獨特之處。一是「重油麻花」,產於渦河北岸,以周家最為出名。做法是和發麵用酒做引子,摻以少量芝麻。一個約一兩重,用文火慢炸。成後,色澤金黃,酥香可口,置之陰雨天里,數日不回潮。若迂黑夜無電時,拿根麻花用火柴燃,可以替代燈火照明。 二是回民鎖家麻花。做法是以清香油代水和面,而且以十斤面用十二斤香油為準。其細微工藝,傳男不傳女。炸出的麻花酥脆不膩,入口無渣。 三是市南古城集王家的麻花,兼有周、鎖兩家之長。

  小跑肉

  小跑者,兔子之別名也。小跑肉以野兔為佳。做法是,將野兔扒皮去內臟,洗凈後,加硝鹽腌制數日,用陳年老湯,配以十幾種名貴香料,慢慢滷製透熟,涼後食用。鹵好的小跑肉色澤紫中透紅,油光鮮亮,食之不腥。顧客可以買整個的,也可以買前腿後腿、頭脖腰條。雖然價錢不貴,卻是下酒的一道好菜。亳州滷製小跑肉者不止十家八家,其祖傳手藝,各有絕妙之處。

  亳州購物

  亳州是漢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的故鄉,享有「葯都」之譽。它與河南禹州(今禹縣)、輝州(今 輝縣)、河北祁州(今安國縣)並稱四大葯都,是中國四大藥材集散地之一。清末,亳州已經成了藥商雲集,這裡盛產中藥材,藥材市場由來已久。主要品種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

  亳州所產的國宴用酒「古井貢酒」享譽九州,馳名中外。近年還建成了中國酒文化博物館,展品豐富,陳列考究,充分表現出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亳州下轄的蒙城縣擁有中國最大的良種牛產地;毫州剪紙獨具特色,融合了中國南北方剪紙藝術的風格;亳州土特產還有義門苔干、銅關粉皮、觀堂大蒜、蘇趙梨、萬壽綢被面、狗皮褥子、布鞋等,在市區地特產店可生產地和各廣大商場都能很方便的購買到。

  重要節日

  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暨全國(亳州)中藥材交易會

  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暨葯交會已成成為安徽省最具有影響力的地方經貿活動節慶之一。

  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是全國主要的中醫藥界交易、合作的平台、中藥材交易中心。

  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也是世界具有一定活力和影響力的中醫藥交易活動之一。也是世界各國各地,了解中國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渠道。

  1985年,中國亳州第一屆中藥材交易會(簡稱:葯交會)在亳州舉行。

  1995年,時任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為亳州欣然題詞:華佗故里 藥材之鄉。從而提高了亳州中醫藥品牌在全國的知名度。

  2006年 經國務院同意,商務部比准,在葯交會的基礎上舉辦高規格的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

  2007年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 授予亳州市為「中國中藥飲片出口基地」稱號。

  中國(亳州)曹操白酒文化節

  亳州是安徽省乃至全國主要的白酒生產基地之一,白酒產業一直是當地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

  曹操的家鄉古代亳州,釀酒歷史非常悠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亳州的尉遲寺史前遺址中發現了20多個類型的酒具,這些器皿被放置在大汶口時期的紅燒土排房中。這個發現將中國釀酒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證明中國釀酒的歷史可以推至5000年前左右。由此可以推斷,古亳地區到了漢代釀酒業應是十分發達的,"九醞春酒"即是代表。 "九醞春酒"即是今天的"古井貢酒"的前身和源頭。雖然"九醞春酒"與"古井貢酒"的工藝有著不少區別,但是我們完全可以說,亳州在一千八百年前就能生產出像"九醞春灑"這樣的好酒,並且給後世留下了釀酒的先進技術和傳統,對亳州後來釀酒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千百年來,古井人就是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才有了後來獨到的"老五甑"工藝,釀出了今天"色清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古井貢酒。

  從2011年開始亳州市把曹操作為亳州的「酒神」來祭奠,2011年春天的第二屆中國亳州酒文化節改成曹操酒文化節。

  中國(亳州)芍花養生旅遊文化節

  亳州芍花養生旅遊文化節始於2009年。白芍又名芍藥,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藥用其根,性平味甘,以柔肝止痛,養血斂陰而藥用。其花不僅是一種觀賞植物,也是一種良好的保健品,化妝品。亳州白芍產量最多,位居全國第一。每年的五一前後,是芍花盛開的季節,盛開的芍藥花香四溢,景色宜人,把藥材之鄉——亳州,裝扮的非常美麗,前來觀花、賞花的遊客絡繹不絕。

  古代把芍藥作為離草,男女惜別常以此花相贈,所以別名「將離」。唐宋以來,寺院庭園常大量栽種,歷代文人常為之吟詩作賦。芍藥是春季開花較晚的植物,開放在牡丹之後。蘇東坡有「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的詩句,所以又叫「殿春花」。芍藥容易栽培,花型多變,花色艷麗,是裝點園林和美化環境的重要材料。芍藥盆栽,花艷如錦,可為家庭增添無限春色。

  據了解,神醫華佗在小黃城外開闢第一塊葯圃以來,芍藥遍植亳州城外,古老的芍藥更多地成為了治病救人的天使,亳芍成了芍藥之王,盛開的芍花成了亳州的特色景觀。芍花作為亳州的市花不僅可以代表亳州「葯都」的中醫藥文化,也承繼著傳統文明。

  亳州市旅遊"六十"名片

  不得不看的十大風景名勝:花戲樓、曹操運兵道、曹操紀念館、古井酒文化博覽園、中藥材交易中心、天靜宮、華祖庵 、印象江南、莊子祠、亳州市博物館 ;

  不得不買的十種旅遊商品:古井貢酒、銅關粉皮、高爐家酒、亳州熏牛肉、五香兔肉、義門苔干 、綠源鵝肝、亳州剪紙、貢菊冰茶 、西淝河毛蟹 ;

  不得不吃的十種地方名吃:牛肉饃 、蒙城什湯、油酥燒餅、油炸饃、闞疃板雞、渦陽干扣面、嘛糊、義門羊肉湯、鍋盔、清真牛肉湯;

  不得不知的亳州籍十大歷史名人:曹操、華佗、老子、花木蘭、莊子、柳下惠、陳摶、張良、曹丕、曹植;

  不得不聽的十大成語典故:上善若水、孔子問禮 、妙手回春、才高八斗、莊周夢蝶、越俎代庖、望梅止渴、網開三面、運籌帷幄、木蘭從軍 ;

  不得不帶的十種地產保健中藥材:亳芍、亳桑皮、板藍根、亳菊花、亳花粉、丹皮、銀杏葉、黃芪、薏米、丹參 。


推薦閱讀:

吃文化
秋風:「烈女」的文化與政治涵義———天益: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教師文化(5)----教師的智慧
番外,歐洲這麼小為什麼有這麼多語言,是不是和我們的方言一樣。
中國古代(主要是先秦)的命名(尤其是姓氏)文化的演變是怎樣的?

TAG:中國 | 歷史 | 文化 | 中國歷史 | 歷史文化 | 安徽 | 職能 | 亳州 | 歷史文化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