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遍了武漢四大相親角,這裡有奇葩也有心酸

相親角里滿是白頭

相親角里也渴望攜手到白頭

這裡有荒誕也有不安

這裡串連起兩代人的婚姻觀

走在洪山公園人頭攢動的費洛蒙大軍里,我,一個90後,顯得格外打眼。

以無影塔為高點,向下綿延數里,放眼望去都是年過半百的光景。發酵的愛情氣息,源頭在大爺奮筆疾書的小本子上,在大媽眉飛色舞噴出的唾沫星子里。他們不是在譜一曲夕陽紅,而是在為格子間忙碌奮進的子女們,串點姻緣。

秦大媽每周三上午在這裡撐一把小傘,扎一個小凳兒,屬於她「自產自銷」的攤位就地「開張」。

她打量著每一個路過的人,彷彿用第一次見親家的眼神將對方上下掃過,腦中以最快的速度精準計算著匹配度。

衣著毫不講究,過!談吐不夠文雅,過!面相過於凌厲,過!若是瞟到一個初步滿意的,秦大媽嘴角浮現一絲微笑,點點頭,立馬上前攀談起來。

這將是本周,她在相親角里串出的第一根姻緣線。

除了像秦大媽這樣早早來搶佔「攤位」的,剩餘的都是來回穿梭於人群的「散戶」。

有的手裡緊緊拽著布滿信息的A4紙,有的左手拿著小本子、右手握著沒有蓋的筆,隨時開記,腰間別個小水杯,挎著小布包,這幾乎成了武漢各個相親角老年人的標配,頗有幾分「人市」的味道。

在這些鋪天蓋地代言當事人的A4紙上,信息或列印、或手抄、或統一表格來呈現。「尋緣,XX,男,年齡,教育水平,工作收入,在哪裡有房,渴望找什麼樣的對象」,已經發展成為這兒入行必修的相親體。

簡單明了的幾行字,待價而沽,足以折射一個城市的文化和經濟水平。

洪山公園裡一位來自洪湖的大媽告訴我:「男的找女的看長相,女的找男的看條件。」中山公園的楊爹爹說:「年齡大一歲,身價掉一分。」紫陽湖公園的「愛笑媽媽」說:「有一份體制內的正經穩定工作,是最搶手的加分。」解放公園掃地的老張又說:「不管怎樣,最好有婚房依然是普遍條件。」

最奇葩的要屬「護士免談」、「能生育,結婚和現金支付都可」、「兒子是聲控」、「屬蛇屬羊不考慮」。

走訪得知,中山公園是武漢幾大相親角里成功率最高的,達到30%,甚至遠遠高於婚戀網和婚介所。洪山公園是管理最嚴格的,已有十年的歷史。現場還看得到有保安巡視,公園裡禁止四處粘貼,只在每周三將資料夾在線上,一條條圍繞樹榦牽起來,中午時間一過,就收線退場,看不到一絲痕迹。

而解放公園相親角早已逐漸形成了產業,被七八個婚介或個人承包,每人負責一塊區域,來的人需上前提出自己的要求,但規模不及中山公園。紫陽湖相親角在每周六開放,曾由武昌旅遊局在此多次舉辦過全國大型公益交友相親會。

秦大媽通常打完周三的洪山公園相親戰之後,周五下午過江去中山公園抄最新一周的「人市資訊」,再於周六上午到紫陽湖公園輾轉,下午又回到中山公園直面一波家長,然後周日再去解放公園。

這是她用3年時間總結出來的一套,在武漢高效相親角遊覽表。

洪湖大媽是退休醫生,家裡個個是體制內的幹部,兒子也在央企工作,按理說不該為此發愁。詢問才知,兒子有短婚史。曾經的兒媳謊報大十歲的年齡和86年的兒子結婚,因思想代溝和性格差異導致離婚。

大媽說現在不得不降低標準,第一看年紀,這是她們家的痛點,一定要找比兒子小的,不能再重蹈覆轍,即使同齡都不理想。第二家庭背景不能複雜,三口之家簡單耍拉。第三不要妻管嚴,說來還是因為之前的陰影。

她說相比不願找漢口的女生,更彪悍也更現實。覺得來相親角的女方,不是被讀書工作耽誤的,就是性格不太好的,不然為何剩下了?

起初注意到楊爹爹,是因為他的背佝僂的實在厲害。那天下雨,也不是相親角開放的時間,楊爹爹在屋檐下抄著尋緣信息,貼的高的信息,因為背而不方便看到,背後勾著的地方已被雨水沾濕而渾然不覺。

楊爹爹是為已過30的女兒而來,女兒在機會多的年紀過於挑剔。印象深的當時有一個IT男,爹爹覺得憨厚老實,可女兒覺得對方木訥又不解風情,拒絕了。後來楊爹爹聽說IT男勤奮踏實,開了公司,婚後對家庭特別負責,連連嘆氣。

還有一次,楊爹爹相中一個在法院工作的青年,帶上老伴去對方工作的地方查詢,竟發現是騙子。爹爹氣憤的說:「自吹自擂的不要信,即使條件差點,人一定要實在。」

因為著急,楊爹爹跑遍了武漢各大相親角,無論艷陽風雨。他說近兩年身體越來越差,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了這心病吶......知道我27,爹爹邊說邊一再提醒我「要抓緊,你還有機會」。

而每天在公園掃地的老張,總是受人所託幫忙留意做媒。他說要是放在過去,不知道自己該寫多少介紹信了。看的多了,老張說:「條件越好的要求越細,這就是一個等價交換,你挑別人,別人也挑你。問題也不是別人的,是首先你得擺正自己的位置。」

為什麼相親角里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

因為年輕人的出現,其實是尷尬的。看到我們採訪時的相機,老人們恐慌的上前質問,害怕被子女發現。通常有合適的,回到家他們也只是說,一個朋友的孩子還不錯,不會說這是相親角認識的。

我的同事婷婷就是看穿了媽媽的苦心,所以一直裝傻的接受她的安排。哪怕她覺得不必把結婚當成任務一樣去完成,至少也認同是一種交朋友的渠道。不過,每次出去見面,媽媽都會在周圍暗中觀察,有次遇到一個白癜風的,媽媽立刻跳出來主動將她帶走。

婷婷說:「18歲是我們年齡上的成人禮,而在父母眼裡,有了自己的家庭,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兩代人的生活才得以完整,才能順利的進入下一階段。」

可大多數相親角父母的子女,並不像婷婷那般領情。

不少大爺大媽為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申請了專用的微信、QQ號,既為了跟上年輕人「在線social」的習慣,也便於互通有無,形成同盟。可那些來自「盟軍」的子女信息,自家孩子看都不看,勉強添加好友,一言不合就拉黑,回頭對爸媽說:「看,我努力試過了。」

很多年輕人認為,這串數字或許是門當戶對的捷徑,但不是建立感情的捷徑。空有條件並沒法加速從陌生人到戀愛再到婚姻的進程。

儘管相親角的成功率,還是由子女最終來決定,但老人們依舊執著,帶著不被理解的孤獨感,陸陸續續走進相親角。

「愛笑媽媽」每周都來,早就和周圍相親角的老人們成了朋友。大家在一起談論自己的子女,有時候誰有事兒,其他人還會幫忙佔位,幫她做推薦。

我問「洪湖大媽」沒想過讓孩子自己找嗎,大媽很激動:「自己找?就是自己找被騙的這麼慘!有我把把關,以後他們過得好,生個孩子,我們這個年紀,不帶孫子幹嘛?」

採訪完,我和楊爹爹一起走出公園,他一路上還在叮囑我抓住機會,就像面對的是自己的女兒。或許他看我願意聊,找到了自己平時得不到的屬於晚輩的共鳴和理解。

流連於相親角,已然成為父母的習慣,無論成功與否,這裡都是他們的聚會場所。這裡緩解了他們對兩代人,無處安放的焦慮與不安,更承載了他們對城市飛速發展的疏離之感。

到車站分開的時候,楊爹爹坐上公交,他的目光始終向窗外遊離的找尋著,包包上屬於他女兒的那張「說明書」,在窗邊迎風搖擺。手上捏緊的那把在相親角撐開過的傘,對他來說就是女兒的保護傘。孩子們不斷地在隨時代成長,公交發動,他渴望就這樣追上子女的步伐。

相親角是父母不服老的戰場,這可能是他們餘生為子女所能做的最後幾件任性的事。

推薦閱讀:

武漢大學:求你們放過櫻花吧!
吃貨一定要看!史上最全武漢羊肉美食地圖,烤全羊、羊肉串、涮羊肉……
武漢有什麼特色小吃?
坐在船上的武漢 | 地球知識局
漫步武漢大學

TAG:武漢 | 相親 | 心酸 | 奇葩 | 相親角 | 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