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評論中的陰暗心理學:無處不在的婦女歧視
網易科技訊1月15日消息,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男人和女人對新聞故事的評論大相徑庭,而且男人願意毫無顧慮地表達「厭惡女人」(Misogyny)的態度和觀點。
人們說,你最好別去讀那些新聞評論。但是有時候,出於拖延、好奇心或者自戀型人格障礙,看新聞評論在新聞編輯室甚是流行,所以你會看那些評論。
而如果你碰巧寫男女差異,就像我一樣,你就會發現有些評論會讓你很抓狂:乾脆拿健怡可樂把筆記本潑了算了,倒不如去畫陶瓷工藝畫謀生。
比如,當我寫了一篇文章說,根據臨床研究,女領導被期望做出的可接受行為的範圍下很狹小。第一個評論者回復道,「難道不是因為女人通常對那些背離『一般行為』的人類行為(不論是男性行為還是女性行為)的容忍限度更低嗎?」
說得好,猴子先生(ProfessorRetrograde,言其退化)!別擔心,我保證你的關於男性大腦的優越性的論文將隨時被接受,而你可以拿著它給自己弄到一份終身工作,然而證明你媽媽永遠是錯的。
我開玩笑的,當然不全是玩笑。但是我確實常常想知道,「這些人是誰呢?」誰會從他們本人就少的日子裡抽出時間來專門針對新聞文章發布性別歧視的言論呢?
科學也許現在給出了答案,而且答案是令人沮喪的。來自於斯基德莫爾學院(SkidmoreCollege)的CorinneMoss-Racusin、AnetaMolenda和CharlotteCramer最近收集了1135條評論。這些評論來自於《紐約時報》、「Discover」雜誌以及IFLScience等三個網站,是對幾篇文章的回復,而這幾篇文章報道說一個研究發現科學教授更喜歡男大學生。研究人員通過查看評論者的頭像或者用戶名來決定評論者的性別,然而他們拋棄了男女皆可使用或者模稜兩可的名字。總之,他們能夠判斷51%的評論者的性別,而在這些人中,女性佔到了57%。
之後,Moss-Racusin及其同事分析了這些評論的內容,然後將評論內容分成了三類,分類的依據是評論內容是否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言論,是否支持性別偏見,以及是否宣稱實際上不存在性別偏見。大約三分之一的評論落入了這三個「消極」類別。
他們的研究最近發表在《婦女心理學季刊》(PsychologyofWomenQuarterly),發現消極評論多出自男性評論者之手。提醒一下,這些評論不是在批評新聞的質量,而是這樣一些評論,諸如,「我培養的成功男性看起來就是更加如饑似渴地渴望成功,而且為了在競爭中博得頭籌,更願意讓他人作出犧牲。大約5%的評論包含明目張胆的污衊女性評論,比如,「在所有的競爭情境中,當然有個別例外情形,與我共事的女性跟男人比起來很無能。」這類評論中只有一個不是出自男性評論者之手。
與此同時,支持研究結論的評論,諸如,「哇,多謝分享這個。它提醒人們男教授和女教授都給女學生打分更低,」更有可能是女性評論者的跟帖。評論種類中出現的最大的性別差異說,歧視婦女偏見確實存在。這類回復中的71%是女性評論者的跟帖。
「這一發現與其他研究的結論是一致的,後者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感知到性別歧視,部分原因是女性更容易遭受性別歧視,」研究人員寫道,「與此相似的是,男性為了維持他們自己在社會階層中的特權地位,也許不大可能承認性別偏見。」
值得注意的是,評論者在網上說出的話不一定就是他們會在辦公室會議上表達的東西。因為網路言論無拘束效應,所以人們覺得在網上可以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他們私下裡去不會那麼做。
另一方面,如果酒後吐真言不假的話,也許互聯網評論也透露出了一些東西。也許評論者不會當著一個婦女的面大聲說「我不相信一個東西連續五天失血後還不死」。但是那也許是他心底裡面真正所想的。所以,當提到婦女所面對的隱藏的偏見時,心底裡面是不是對婦女懷抱著偏見和歧視才是真正重要的。(曹建峰)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推薦閱讀:
※網路情緣真誠相待只談友情不要言愛!
※關於網路劇《餘罪》下架怎麼看?
※十大免費網路硬碟比較分析
※網路拾英
※走過網路 最終我們留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