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銀興:發展階段改變和經濟發展理論的創新
[摘 要] 在新歷史起點上,新一屆黨中央提出「中國夢」的概念,過去的「中國夢」是要擺脫貧困,而今天的「中國夢」則是實現小康,實現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新的背景和新的問題要求發展經濟學的研究進行轉向。一是發展戰略基點由供給驅動加外需轉向需求推動加國際資源。二是發展目標由GDP導向轉向以人為本。三是增長動力由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四是發展目標由效率增長轉向公平性增長。五是增長路徑由資源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六是產業發展由比較優勢轉向競爭優勢。七是城市化建設轉向城鎮化建設。
[關鍵詞] 擴大內需;以人為本;創新驅動;產業創新;直面三農
一、新發展階段的新發展課題
經濟發展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發展經濟學就起這種作用。發展經濟學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以二戰後取得獨立的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為研究對象。這些國家獨立以後面臨的任務是擺脫貧困,推動發展,建立獨立的產業體系,所以早期的發展經濟學是研究擺脫貧困、實現經濟起飛的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起過積極的指導作用。比如眾所周知的經濟起飛理論,強調經濟起飛必須要以高積累、高投資為基礎,近年來我國GDP增長如此之快,正是在高積累、高投資的思想框架內推進的。再比如對二元結構問題的探討,現代工業和落後農業並存的結構如何改變?此外,早期發展經濟學還廣泛應用於剩餘勞動力從農業轉移到工業、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研究,以及通過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來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等問題的研究。
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站在了新的起點上,認識這個問題需要考察四個標誌性的指標。其一是2010年GDP總量達到40.1萬億人民幣(5.88萬億美元),超過日本的5.47萬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二是2011年人均GDP達到35083元(5432美元),排名世界第89位,雖然與GDP總量的排名很不相稱,但已經達到一般意義上的中等收入國家人均5000美元的標準,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其三是2011年產業結構中農業比重降到10.1%,工業比重上升到46.8%,中國已經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其四是2011年城市化率達到51.27%,這意味著我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已經是城鎮人口,進入了城市化中期。這四個方面的情況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在此背景下,世界把中國稱為新興經濟體,進入「金磚國家」之列。因此,傳統的發展經濟學研究所要解決的擺脫貧困問題對於中國就不太適用了。當前中國所要解決的是進入中等收入國家階段後的發展問題。
在新歷史起點上,新一屆黨中央提出「中國夢」的概念,過去的「中國夢」是要擺脫貧困,而今天的「中國夢」則是實現小康,實現現代化,是民族復興、經濟發展、人民富裕的「夢」,在什麼歷史階段就應該做什麼樣的夢,中國的確已經到了這個階段。
儘管中國的人均GDP排名依然不靠前,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有能力做到那些人均GDP排在中國之前的國家也不一定能夠做到的事情。當然,中國作為一個經濟體也有其不足,體量大但是不強、不富,所以「中國夢」就是怎樣變得更加強大和富裕,當前中國面對的是如何由一個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問題。
當中國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後,就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世界銀行最早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在其《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中論及「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直到2006年這些國家仍然掙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發展階段,並且見不到增長的動力和希望」。
原因在於進入這一發展階段後,過去較長時間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矛盾集中爆發出來,原有的增長機制和發展模式無法有效應對由此形成的系統性風險,經濟增長容易出現大幅波動或陷入停滯,因此大部分國家長期在中等收入階段徘徊,遲遲不能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1萬美元。
中國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壓力首先是發展模式問題,或者說是發展方式問題。低收入國家在成為中等收入經濟體之初,往往難以擺脫以往由低收入階段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的困擾,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製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因此往往陷入經濟增長的停滯期 。
其次是收入差距達到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的最高點。在一個以人均GDP為橫坐標、以收入差距為縱坐標的坐標系中,人均GDP到4000至5000美元的時候收入差距到達最高點。廣受關注的基尼係數正是一項收入差距的指標,中國目前的基尼係數是0.48。貧富兩極分化程度已經超過了美英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種差距不完全是由於制度的原因,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及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有較大關係。
再次是腐敗指數也達到了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的最高點。人均GDP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的時候,再加上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政府權力太大,腐敗的機會和數量都在擴大。
面對「中等收入陷井」的壓力,中國不能陷進去,必須要跨越過去,而實現跨越的基本路徑就是要轉變發展方式。
十八大把轉變發展方式確立為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主線。其背景正是為了解決面對「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問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路徑是解決經濟增長的質量問題。當人均GDP處於低水平階段時,強調的關鍵是增長速度,而現在強調的是增長質量。
世界銀行2000年發展報告強調增長的質量和速度同樣重要,增長的來源和模式影響著發展的效果。經濟增長質量的要求是什麼?它要求將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與普及教育、加強環保、增加公民自由、強化反腐敗措施相結合,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世界銀行報告所強調的高質量增長並不是一種奢侈品,對國家抓住時機改善這代人和子孫後代的生活有決定性的意義,窮國和發展中國家也應該重視高質量增長。
新的發展階段、新的背景和新的問題要求發展經濟學的研究進行轉向。一是要由研究擺脫貧困轉向研究跨越「中等收入陷井」。二是要由指導經濟起飛轉向指導經濟現代化。就現代化來說,目前對現代化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我認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就是要追趕發達國家。三是要由單純追求國富轉向追求民富與國富並重。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兩個倍增計劃,立意深遠,十年GDP總量翻一番和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並列,GDP總量翻一番是國富,人均GDP翻一番是民富。四是要由速度型發展理論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理論。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推薦閱讀:
※中醫在國外的發展
※直腿硬拉,發展大腿後側肌肉的好幫手
※連環畫的發展歷程
※現在背的包是如何發展過來的?
※堅持科學發展 提升發展能力 努力開創醫院事業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