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好萊塢:《長城》玩砸了還是玩大了|張藝謀|景甜|馬特達蒙

  文/新浪專欄 水煮娛 肥羅君

  當老謀子用10億投資搞出一場好萊塢式春晚,這一把,老謀子到底是玩砸了,還是玩大了?

  《長城》——這部萬眾矚目的電影,12月15日提前場的票房是5000萬,這個成績,比暑期檔《盜墓筆記》高了三成,可《長城》真正的票房考驗,從今天正式開始。

  豆瓣5.7分,在張藝謀式大片中,高於《三槍》、《十面埋伏》和《黃金甲》,低於《英雄》、《金陵十三釵》,這場屬於張藝謀的口碑之戰,也才剛剛開始。

  這註定是張藝謀近年來評價最兩極的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說,張藝謀把在《英雄》中犯過的錯誤,又原封不動犯了一遍,但也把《英雄》中優點進一步發揚光大了。

  喜歡張藝謀這台好萊塢式春晚的人,會覺得張藝謀找到了把中國元素嵌入好萊塢魔幻大片的鑰匙,不喜歡的人,必定會毫不留情地吐槽張藝謀已經徹底頹了,甚至老一代中國權力導演已經藉此片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這到底是怎樣一座「長城」?總體來說,《長城》在視覺效果上非常出眾,張藝謀再次將自己營造視覺場面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作為一部充滿好萊塢套路的魔幻大片,它充滿著《指環王》式的娛樂性和趣味,即使以好萊塢的大片標準看,這部電影也絕不是一場災難,張藝謀已經做到了自己該做的。

  但另一方面,它的故事簡單粗陋、角色塑造無力,也欠缺獨特的風格,如果沒有那座長城,這場魔幻大戰似乎不一定發生在中國,而可以發生在世界任何地方。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長城》並沒有玩砸,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它?當然,還有另一個問題也同樣值得解答:景甜在影片中的表現,到底是一場翻身仗,還是又一次對爛演技的實力證明?

  《長城》的故事講成這樣,對得起張藝謀的全球化雄心,對得起10億投資嗎?

  《長城》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呆萌不遠萬里,和景甜為代表的中國古代軍隊聯手「奧特曼打怪獸」的故事,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一群遠古吃貨饕餮為了體會舌尖上的中國嘗試翻牆,結果被老謀子的人海戰術團滅的故事。

  好萊塢的魔幻片故事大致是那種套路,問題不在於故事本身,而在於導演如何把一個老故事講出新意。那麼張藝謀這次故事講的怎麼樣?

  依然張藝謀。

  好萊塢從來不乏故事講得好的魔幻片,當然,更不乏故事講得爛的魔幻片,前者的代表,從《指環王》到《哈利波特》就是故事完整,重塑經典的完美先例,後者的代表如《魔獸》,觀眾看過就忘了,因為故事實在很糟糕。

  張藝謀《長城》的故事,大概就是《魔獸》的水平。從工業產品的角度看,就是一場生產事故。而這場事故的最大緣由,就出在導演張藝謀身上!

  一部94分鐘的電影,既要展現片子里的機械動力學以及各種花式機關,展示禁軍部署,介紹走馬燈一般的五軍,介紹西方友人和反派,還要呈現東西聯合拯救世界的主題,最後還要抒發一下民族自豪感,表現出中國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豪情,結果註定是整部電影像急著趕場一樣,什麼都想說,結果什麼也沒說清楚,處處雄心萬丈,到處虎頭蛇尾。

  作為導演,張藝謀從沒有在魔幻這種類型中練習過敘事,但他現在卻一出手就要在一部大體量電影中放入不同的元素。這三種元素,一是好萊塢,一是中國元素,一是張藝謀。

  於是這個被各種素材塞得滿到爆的故事,就有意思了,一路打怪獸,一路放孔明燈,一路吼秦腔,一路展示景甜還沒開始就結束的愛情,每一段故事跟觀眾剛認識就說了分手,最後編劇心力交瘁,觀眾一頭霧水,月在青天水在瓶,邏輯在路上,腦迴路卻沒跟上。

  張藝謀在還沒有掌握好萊塢魔幻片敘事的時候,就展現出令西式魔幻片中西合璧的雄心,以至於影片到後面完全失控。經過一場莫名其妙的廝殺,長城外小鮮肉不明就裡地犧牲掉了,而觀眾一臉懵逼地看著一群沒認識的人為人類犧牲,最終一臉麻木地離開影院,這能怪觀眾冷血嗎?

  由此,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在敘事和角色塑造層面,張藝謀這次徹底玩砸了。

  可是不管怎麼吐槽,這也是國產電影近幾年視覺效果最燃爆的大片

  可是,如果你說《長城》是一部一無是處的爛片,我又絕不同意。和許多張藝謀大片一樣,《長城》的亮點顯而易見。

  首先是視覺效果,比起之前放出的預告片,成片絲毫沒有退步。

  五軍作戰,漫天的孔明燈,汴梁城淪陷,你可以說這是張藝謀式團體操再現大熒幕,但也不得不承認,當擅長把場面搞大的張藝謀,遇上好萊塢的特效團隊和十億的投資,這部電影的視覺效果,已經達到至少是接近了好萊塢一流大片的水準。

  特效方面,饕餮成群的大場面做得有模有樣,不枉費維塔工作室和工業光魔合力做了15個月。

  也正如張藝謀自己說的,他為好萊塢魔幻注入了一定的東方元素。長城、響箭、孔明燈、鼓樂隊、火藥等神器輪番出鏡,並且毫不違和地融進了好萊塢魔幻類型中。

  更難得的是,三場關鍵大戰,戰術設計清晰給力,張藝謀的《長城》,終於拍出了好萊塢大片具備、而國產大片通常忽略的東西——戰局:綿延數十里的戰場,就運用火球遠距離進攻;必要時,出動孔明燈發起空襲;五軍合戰,花樣百出。

  而影像上,因為有著張藝謀的把控,則帶上了中國大鼓、孔明燈隊、諸葛箭陣那樣的中國元素。兩場怪獸圍城、五軍合戰的大場面戲,都是好看的,也非常有氣勢,帶有足夠的視覺美感。

  影片的美術設計是存粹張藝謀式的,五軍身著五種色彩列陣的場景無法不令人回憶起《英雄》,但在一部魔幻大片的背景下,張藝謀的視覺張揚的確找到了最好的容器。

  以上種種,相比那些全面平庸,胡亂燒錢的爛片,至少在視覺層面上,張藝謀沒有辜負張藝謀自己的招牌。可惜,外觀再精緻,也挽救不了《長城》空洞的內核——尤其是表演。

  景甜這次演得不差,可好到足夠打臉吐槽群眾了嗎?

  景甜當然不是《長城》表演失控的罪魁禍首,這個張藝謀的鍋,她背不起。

  張藝謀在這部中美大片中放入了十多位中外明星。很明顯看得出來,是想要涵蓋中外各色觀眾,然而,正是這樣的角色設置成了影院里笑場噩夢的開始。當劉德華的港普、景甜的英文、鮮肉們的各色普通話匯成國際中英文表演,怎麼能責怪觀眾聽到笑場呢?

  接著說演員的問題。該怎麼評價景甜的表演呢?簡單來說,就是正常。

  所謂正常,就是文戲沒有荒腔走板,武戲沒有亂七八糟,這對演員來說應該是一個基本要求,但景甜這次能做到,對她來說,已經是跨越長城級別的表現了。

  在其他鏡頭超過三秒的鮮肉演員中,鹿晗較為成功地完成了自爆的表演任務,雖然沒有催淚,但也沒有出現表演失控的現象。

  劉德華則較好地表現出了軍師角色的淡定。至於其他中方演員,在龍套級的時間裡很難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全片表演最好的依然是馬特達蒙,至於他的表演最好的地方,用他的中文名就可以概括——呆萌。

  總體來說,在這部張藝謀電影中,從景甜到小鮮肉都超出了日常的表演水平,拿出了自己表演的巔峰狀態,這顯然和張藝謀的身份和調教是分不開的,可為什麼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 ,依然是表演全程離線呢?問題依然在張藝謀這裡。

  張藝謀在電影里安置了多位性格各異的人物,這對導演和演員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要麼演員有很好的演技,一個眼神就能征服觀眾完成角色塑造;要麼化繁為簡,對人物做一些刪減處理——

  但為了堆砌強大或者說龐大的以鮮肉為主體的演員的陣容,張藝謀兩樣都沒有做到。結果就是:觀眾通片除了呆萌之外,幾乎只記住了景甜。

  這一次,老謀子的才華終於沒有跟上他的票房野心

  在各種媒體採訪談起《長城》,張藝謀不斷重複一個詞——借船出海。所有人都能看得出,張藝謀對《長城》寄予的野心。這一次,老謀子要捍衛的不僅是自己在中國電影版圖中的位置,更要為中國電影完成一次前所未有的國際化遠征——城外的好萊塢想進來,而城裡的中國電影想出去,攻進全球市場。問題是,他做到了嗎?

  坦白講,這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娛樂大片,它配得上一個及格分,但又不得不承認,許多國內觀眾對於本片的失望之情是大於驚喜的。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國外觀眾會怎麼看《長城》?

  總體來說,張藝謀依然是在一個西方魔幻片的框架內拍一部夾帶私貨的作品,張藝謀並沒有完成任何類型突破,這最保險。但從視覺設計和中國元素的運用來說,肯定是有創新的。可是最大的問題是,影片越是繁複花哨,就越是不夠紮實,離cult越近,離魔幻史詩越遠。

  我認為,本片最大的問題有三個方面,每一點都是致命傷。第一點:張藝謀想在這部電影里表達的東西太多了。長城、怪獸、古代發明、國際聯軍,那麼多種元素糅合在一部電影里,但張藝謀本身並沒有駕馭駕馭魔幻史詩大片的足夠能力,所以搞得倉促又生硬。

  第二點,同時征服東西方市場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張藝謀選擇了十分討巧的拯救人類的主題,又在其中加插了諸多民族自豪感,既想讓歐美觀眾喜聞樂見,又要讓國內觀眾滿意,如意算盤是打得很好,但實際操作中,卻很難八面玲瓏滴水不漏,結果就是故事各種迎合討好難以兩全,張藝謀最擅長的煽情技法,在這部電影中則全面失蹤。

  第三點:主演陣容強大,而他們的表演卻十分平庸。一票中外演員盡到了本分,但也僅此而已。更要命的是,由於每個鮮肉露臉時間太短,也很難在商業上將流量鮮肉的粉絲一網打盡。

  通片下來,《長城》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張藝謀:極致符號化的中國元素、極盡張揚的視覺元素、極其不知所云的故事、極度垮掉的故事邏輯。當然,還有兩極分化至極的爭議。

  簡而言之,這部電影好的部分,非常張藝謀,爛的部分,也非常張藝謀。從正面的意義上說,即使在一部規模如此巨大的中美合拍片中,張藝謀依然主宰了自己的電影,但他能主宰全球觀眾的口碑和票房嗎?

  說到底,《長城》不光是拍給中國人看的《長城》,可對於這部製作費1.5億美元,最終需要至少4億美元才能回本的超級大片來說,又絕不能失去中國市場。

  到最後,為了一個全球化票房野心不擇手段製造觀影快感的張藝謀,卻再次在東西方之間,重複了張藝謀,也再次弄丟了當年的張藝謀。作為觀眾的我們,則在一場價值十億的國際化打怪獸中,看到了西方魔幻大片與中國元素的接壤,也看到了一場好萊塢式春晚華麗背後的虛空。

  《長城》不是張藝謀最爛的電影,張藝謀已死的口號被叫了超過20年了,可是張藝謀還在那裡,可以肯定的是,《長城》之後,張藝謀依然是張藝謀。這也不是中國魔幻爛片的新高峰,在商業片的意義上,它至少是一件合格的產品,這一點,對於絕大多數國產大片來說,還是一個過高的要求。但也絕不是最好的張藝謀。至於它能不能翻越國際化的長城,中國觀眾自己說了不算,得國外觀眾一起說,才算。

  張藝謀的《長城》並沒有玩砸,可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它?因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張藝謀。當張藝謀在長城上搞了一場好萊塢式奧運,在10億大片、國際化雄心、票房決戰和吃瓜群眾吐槽魂燃爆背後, 最令人可惜的是,老謀子的才華終究沒有趕上他的票房雄心。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推薦閱讀:

美媒批好萊塢「取悅」中國 為利潤「政治歸化」
「好看又好吃」的好萊塢 [圖]
創意缺乏致票房滑坡 好萊塢動畫遇窘境值警醒
功夫片成為好萊塢新寵
6月影市,「爆款」還是得看好萊塢片

TAG:張藝謀 | 長城 | 景甜 | 馬特達蒙 | 好萊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