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名著潛規則之——《西遊記》未解之謎(9)

第八章 女兒國國王——佛陀不能愛的美人     (一)女王的求親    一直很喜歡六小齡童版《西遊記》里的女兒國國王,在電視劇里,國王對唐僧苦苦哀求,要唐僧留下來和他成親,唐僧招架不住,甚至說出了這樣一句話:「若有來生,我......」國王則打斷他說:「我不要來生,我只求今世。」這段對白成了以後許許多多電視競相模仿的經典。   但是,在《西遊記》原著中,女兒國國王的形象不如電視劇中那麼飽滿,對愛情的追求也沒有電視劇中的那麼迫切,唐僧也沒想像電視劇中那般動心。   《西遊記》第五十四回中,西梁女國國王聽驛丞來報唐僧等人路過,這國王幾乎是想也沒想就說要嫁給唐僧,原因很簡單,驛丞說唐僧是個帥哥。   驛丞道:「微臣在驛,接得東土大唐王御弟唐三藏,有三個徒弟,名喚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連馬五口,欲上西天拜佛取經。特來啟奏主公,可許他倒換關文放行?「女王聞奏滿心歡喜,對眾文武道:「寡人夜來夢見金屏生彩艷,玉鏡展光明,乃是今日之喜兆也。」眾女官擁拜丹墀道:「主公,怎見得是今日之喜兆?」女王道:「東土男人,乃唐朝御弟。我國中自混沌開闢之時,累代帝王,更不曾見個男人至此。幸今唐王御弟下降,想是天賜來的。寡人以一國之富,願招御弟為王,我願為後,與他陰陽配合,生子生孫,永傳帝業,卻不是今日之喜兆也?」眾女官拜舞稱揚,無不歡悅。驛丞又奏道:「主公之論,乃萬代傳家之好。但只是御弟三徒兇惡,不成相貌。」女王道:「卿見御弟怎生模樣?他徒弟怎生凶丑?」驛丞道:「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誠是**上國之男兒,南贍中華之人物。那三徒卻是形容獰惡,相貌如精。」女王道:「既如此,把他徒弟與他領給,倒換關文,打發他往西天,只留下御弟,有何不可?」

女王的最後一句話「只留下御弟」甚有趣味,讓筆者猜測到女王最初的原意是四個都留下,驛丞一說三個徒弟甚丑,就專門留下唐僧一個了。   當驛丞前去唐僧處求親的時候,唐僧的表現實際上很是曖昧——   太師躬身道:「此處乃西梁女國,國中自來沒個男子。今幸御弟爺爺降臨,臣奉我王旨意,特來求親。」三藏道:「善哉!善哉!我貧僧隻身來到貴地,又無兒女相隨,止有頑徒三個,不知大人求的是那個親事?」驛丞道:「下官才進朝啟奏,我王十分歡喜......知御弟乃中華上國男兒,我王願以一國之富,招贅御弟爺爺為夫,坐南面稱孤,我王願為帝後......」三藏聞言,低頭不語。太師道:「大丈夫遇時不可錯過,似此招贅之事,天下雖有;托國之富,世上實稀。請御弟速允,庶好回奏。」長老越加痴啞。   八戒在旁掬著碓挺嘴叫道:「太師,你去上復國王:我師父乃久修得道的羅漢,決不愛你托國之富,也不愛你傾國之容,快些兒倒換關文,打發他往西去,留我在此招贅,如何?」太師聞說,膽戰心驚,不敢回話。驛丞道:「你雖是個男身,但只形容醜陋,不中我王之意。」......行者道:「獃子,勿得胡談,任師父尊意,可行則行,可止則止,莫要擔閣了媒妁工夫。」三藏道:「悟空,憑你怎麼說好!」行者道:「依老孫說,你在這裡也好,自古道,千里姻緣似線牽哩,那裡再有這般相應處?」三藏道:「徒弟,我們在這裡貪圖富貴,誰卻去西天取經?那不望壞了我大唐之帝主也?」太師道:「御弟在上,微臣不敢隱言。我王旨意,原只教求御弟為親,教你三位徒弟赴了會親筵宴,發付領給,倒換關文,往西天取經去哩。」......那驛丞與太師歡天喜地回奏女主不題。卻說唐長老一把扯住行者,罵道:「你這猴頭,弄殺我也!怎麼說出這般話來,教我在此招婚,你們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   整個求親過程中,唐僧只說了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我沒帶兒子來,就有仨徒弟,你看中哪一個了?」第二句話是:「悟空,你說了算啊。」第三句話是:「我們在這裡爽,誰去取經啊,我老哥李世民不想死我了。」第四句話是:「你這個死猴子,咋能這麼安排呢?你們去取經,我在這裡成親,打死我也不敢啊!」 (二)唐僧的曖昧   除了這四句話以外,唐僧在整個過程中是裝聾作啞的。   這四句話說明很多問題,首先,唐僧願意自己的徒弟在這裡成親,也即對女王的要求沒有極力反對,甚至是迎合。   其次,唐僧說自己不敢不去取經,而非不願不去取經,不敢不去是客觀原因限制,不願不去是主觀上態度;唐僧不敢不去取經的客觀上限制就是,這個任務是李世民交代的,不敢違抗皇命,所以他才怕李世民望壞了。這也和唐僧膽小的性格特點符合。   第三,全憑孫悟空安排,也就是他在這件事情上放棄了領導權,為什麼要放棄,有三種可能:一是激動地不知道怎麼辦;二是為人處世能力有限,確實不知道怎麼辦;三是自己願意,但是不願意從自己嘴裡說出來。筆者陰險地推測,唐僧內心深處是願意的,所以當孫悟空說的時候,他不吭聲,當只剩下他們四個師徒在的時候,唐僧才大罵孫悟空,說自己不敢。這樣的話,太師和驛丞肯定會去報告女王自己的態度,而自己在徒弟們面前也有了交代。   其實,唐僧作為出家人,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堅持自己不能犯了淫戒,但是已經撒了謊,騙了女兒國國王。   且看下文——女王看到那心歡意美之外,不覺淫情汲汲,愛欲恣恣,展放櫻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還不來占鳳乘鸞也?」三藏聞言,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   佛門弟子,講究四大皆空,肉身在他們看來只不過是一身臭皮囊而已,然而唐僧作為聖僧、高僧竟然「面紅耳赤,羞答答不敢抬頭」,這說明唐僧的定力和佛法修為遠遠達不到聖僧和高僧的境界,他還沒有完全擺脫女色的誘惑,不然的話,心中一片澄明,如何不敢見女王,如何不敢答話。

(三)唐僧的不堅定   很多人都說唐僧四人眾中最堅定的取經人是唐僧,而筆者常認為最堅定的取經人是孫悟空。唐僧曾多次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想過要放棄取經,而孫悟空常常是安慰唐僧的人。   這一點不是筆者胡謅的。有實例證明。   第三十二回——師徒們正行賞間,又見一山擋路。唐僧道:「徒弟們仔細,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雲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莫生憂慮,但有老孫,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甚麼虎狼!」長老勒回馬道:「我當年奉旨出長安,只憶西來拜佛顏。舍利國中金象彩,浮屠塔里玉毫斑。尋窮天下無名水,歷遍人間不到山。逐逐煙波重迭迭,幾時能彀此身閑?」行者聞說,笑呵呵道:「師要身閑,有何難事?若功成之後,萬緣都罷,諸法皆空。那時節,自然而然,卻不是身閑也?」長老聞言,只得樂以忘憂。   這裡一段文字,第一說明唐僧內心不定;第二說明唐僧禪心不夠;第三,唐僧久走不到靈山,已經開始煩躁了,這是不從容不淡定的功利心態。反而是孫悟空牢記烏巢禪師的《心經》,而且悟出來其中的道理,反過來教導和安慰唐僧。

第三十六回——三藏在那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裡山勢崔巍,須是要仔細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師父休要胡思亂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三藏道: 「徒弟呀,西天怎麼這等難行?我記得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秋殘冬至,有四五個年頭,怎麼還不能得到?」行者聞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還不曾出大門哩!」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謊。人間就有這般大門?」行者道:「兄弟,我們還在堂屋裡轉哩!」沙僧笑道:「師兄,少說大話嚇我。那裡就有這般大堂屋,卻也沒處買這般大過梁啊。」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孫看時,把這青天為屋瓦,日月作窗欞;四山五嶽為樑柱,天地猶如一敞廳!」八戒聽說道:「罷了,罷了,我們只當轉些時回去罷!」行者道:「不必亂談,只管跟著老孫走路。」   這一段話,仍是如此,唐僧四人的意志堅定程度高下立判,孫悟空樂觀積極,可以說是整個取經隊伍里意志的支撐。如果孫悟空意志垮了下來,可以說整個取經隊伍就散了,豬八戒有一番話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論斷——八戒道:「你兒子便胡說!你不看見孫行者那裡哭將來了?他是個鑽天入地、斧砍火燒、下油鍋都不怕的好漢,如今戴了個愁帽,淚汪汪的哭來,必是那山險峻,妖怪兇狠。似我們這樣軟弱的人兒,怎麼去得?」還是第三十六回——那師父戰戰兢兢,進此深山,心中凄慘,兜住馬,叫聲「悟空啊!我,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孫大聖聞言,呵呵冷笑道:「師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進,還你個"功到自然成』也。」   孫悟空的冷笑是因為孫悟空已經看穿了唐僧由內到外實在是個膿包,他之所以去取經就是因為有王命和觀音的法旨在身。   第八十一回——長老滴淚道:「我寫著:臣僧稽首三頓首,萬歲山呼拜聖君;文武兩班同入目,公卿四百共知聞:當年奉旨離東土,指望靈山見世尊。不料途中遭厄難,何期半路有災迍。僧病沉痾難進步,佛門深遠接天門。有經無命空勞碌,啟奏當今別遣人。」行者聽得此言,忍不住呵呵大笑道:「師父,你忒不濟,略有些病兒,就起這個意念。你若是病重,要死要活,只消問我。我老孫自有個本事,問道"那個閻王敢起心?那個判官敢出票?那個鬼使來勾取?』若惱了我,我拿出那大鬧天宮之性子,又一路棍,打入幽冥,捉住十代閻王,一個個抽了他的筋,還不饒他哩!」   唐僧得個感冒馬上就想放棄取經大業,實在不能算是佛性堅定的取經人。   第八十五回——正歡喜處,忽見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馬道:「徒弟們,你看這面前山勢崔巍,切須仔細!」行者笑道:「放心!放心!保你無事!」三藏道:「休言無事。我見那山峰挺立,遠遠的有些凶氣,暴雲飛出,漸覺驚煌,滿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烏巢禪師的《多心經》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記得。」行者道:「你雖記得,還有四句頌子,你卻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豈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說了,心凈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眼下。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且莫胡疑,隨我去。」那長老聞言,心神頓爽,萬慮皆休。   悟空的佛心與佛性與唐僧的高下立判,筆者不用多說。   唐僧沒有極其強烈的佛心與完全堅定的取經心,他面對女王時,內心的真實想法,無人可知,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之所以要脫身而去,只是因為唐皇和靈山的兩重壓力在,他不敢留下。   不是不願,而是佛陀不敢愛上美人。(四)決絕   女兒國國王的悲劇就在於她愛上了佛陀,這在靈山勢力的遊戲規則內是不允許的,所以註定要空歡喜一場。   長老慢下龍車,對女王拱手道:「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去也。」女王聞言,大驚失色,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願將一國之富,招你為夫,明日高登寶位,即位稱君,我願為君之後,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卻又變卦?」八戒聽說,發起個風來,把嘴亂扭,耳朵亂搖,闖至駕前,嚷道:「我們和尚家和你這粉骷髏做甚夫妻!放我師父走路!」那女王見他那等撒潑弄醜,唬得魂飛魄散,跌入輦駕之中。   不管如何,這一場計謀是孫悟空定下來的,筆者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老孫等於是欺騙了一個美女的心啊,多心疼。   最後,以《西遊記》電視劇中,女兒國國王和唐僧相見時和分別時的兩首歌歌詞作結——《女兒情》: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愛戀伊/愛戀伊/願今生常相隨/願今生常相隨/常相隨   《相見難別亦難》:相見難/別亦難/怎訴這胸中語萬千/我柔情萬種/他去志更堅/只怨今生無緣/道不盡聲聲珍重/默默的祝福平安/人間事常難遂人願/且看明月又有幾回圓/遠去矣/遠去矣/從今後魂縈夢牽/遠去矣/遠去矣/從今後魂縈夢牽第九章 朱紫國王——打狗不看主人的下場     (一)朱紫國王的相思病   朱紫國王是筆者很喜歡的一個國王,這個國王一沒有寵信道士或者和尚,二沒有被狐狸精或者蛇精什麼的迷惑,三還十分痴情。但就是這麼一個好國王卻做錯了一件不該做錯的事,打狗不看主人,後果很嚴重。   朱紫國行醫是《西遊記》中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景,也是孫悟空在整部書中唯一一次行醫的表現,寫的很精彩,但是本章內容與孫悟空行醫無關,筆者所要討論的是孫悟空為什麼要行醫?孫悟空之所以行醫是因為國王病了,國王病了,孫悟空就要行醫嗎?當然不是,比丘國的國王就病了,孫悟空也沒管,原因是比丘國的國王被狐狸精給掏空身子了,管他死活!這個朱紫國國王卻是個好國王,所以老孫要行醫,老孫一行醫就查出來朱紫國這老哥是怎麼得的病了,孫悟空的描述很精彩,照抄如下——   「診此貴恙是一個驚恐憂思,號為雙鳥失群之證。」那國王在內聞言滿心歡喜,打起精神高聲應道:「指下明白!指下明白!果是此疾!請出外面用藥來也。」大聖卻才緩步出宮。早有在旁聽見的太監,已先對眾報知。須臾行者出來,唐僧即問如何,行者道:「診了脈,如今對證製藥哩。」眾官上前道:「神僧長老,適才說雙鳥失群之證,何也?」行者笑道:「有雌雄二鳥,原在一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雌不能見雄,雄不能見雌,雌乃想雄,雄亦想雌:這不是雙鳥失群也?」眾官聞說,齊聲喝采道:「真是神僧!真是神醫!」   唉,筆者對老孫五體投地之餘,對須菩提祖師又多了一層敬意,這很有可能就是老孫從須菩提那裡學來的。 朱紫國國王的病,通俗來講,就是相思病,這個相思病是因為自己最愛的皇后娘娘被妖怪抓跑了才得的,而那個笨妖怪是觀音菩薩的坐騎(為什麼沒見過觀音菩薩騎呢?),當孫悟空要幹掉那個妖怪的時候,觀音菩薩來了,說讓孫悟空手下留情,孫悟空當然要問為啥了,觀音菩薩說這個小東西是來給國王消災了,孫悟空就生氣地說,消什麼災? 菩薩道:「你不知之,當時朱紫國先王在位之時,這個王還做東宮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間,極好射獵。他率領人馬,縱放鷹犬,正來到落鳳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所生二子,乃雌雄兩個雀雛,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開處,射傷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帶箭歸西。佛母懺悔以後,吩咐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那時節,我跨著這犼,同聽此言,不期這孽畜留心,故來騙了皇后,與王消災。至今三年,冤愆滿足,幸你來救治王患,我特來收妖邪也。」(二)朱紫國王的悲劇原因   所以說,朱紫國國王的錯誤就在於他射了一隻孔雀,但是這隻孔雀不是普通地孔雀,而是靈山的孔雀,是如來的兄弟姐妹,你打狗還得看主人呢,更何況傷了佛母的兒子、如來的兄弟。這不純粹找死嘛!    但是筆者有很多問題想不通,說出來與讀者共享。第一,佛母是怎麼懷孕並且生下來兒子女兒的?這不犯戒嗎?第二,雌雄孔雀是兄妹關係還是什麼,為什麼傷了兄妹,你去拆散人家夫妻?這個說不通啊。第三,為什麼要分散人家三年?第四,佛母懺悔以後,吩咐教他拆鳳三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懺悔?第五,為什麼等到朱紫國國王登基之後才消災?   其實,這個故事很類似烏雞國國王,不過烏雞國國王更慘,筆者思考了很久,只得出了以下荒謬的答案。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在做佛母之前已經懷孕了,做了佛母之後才生下來,不然那就太可怕了,靈山上誰敢跟佛母匹配?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雌雄孔雀是兄妹關係,之所以要拆散朱紫國國王夫妻,是因為那樣地教訓更深刻一下,相思之苦最煎熬。   第三個問題的答案是,估計兩頭小孔雀的傷,三天才好,傷了三天,害人家三年,這個符合如來他們那裡的邏輯,烏雞國國王就是一個例子。   第四個問題的答案是,佛母之所以懺悔是因為她一不該讓兒子女兒到處亂跑,管教不嚴;二是要害人家了,所以先懺悔一下,就像是武俠片里的和尚,殺人之前先說一句」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一樣。   第五個問題的答案是,之所以等國王登基之後再幹壞事,是因為得先考察他和哪個娘娘的關係最好,而且少年不知愁滋味嘛,人到中年喪偶才最痛苦。   問題解決之後,筆者又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這位朱紫國國王能傷到孔雀大明王菩薩的兩個兒女呢?他們好歹是有法力的東西啊,就像那個文殊菩薩一樣,難道他們都是故意的?   不敢想啦,想不通,這個世界很亂啊,亂就亂在很多人不講規則,這是個沒有規則的世界。 第十章 比丘國王——舍己為寵物的可憐國王     比丘國國王很可憐,可憐之處在於他和一個動物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不正當關係,又認了一個動物做丈人。   這就是吳老爺子的邏輯,一個國家不能寵信外戚,後宮也不能干政,為什麼呢?因為有權利的後宮和外戚都是禽獸,都是妖邪,他們干政就會禍亂整個國家。   這位比丘國國王在一頭狐狸的引誘下失了身,然後認了一頭鹿做丈人,又在這頭鹿的引誘下想幹掉唐僧,吃唐僧肉,這無疑是痴人說夢。   他們的對手可是孫悟空。   當然,這頭梅花鹿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是因為他有背景,他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壽星老爺子。 可以說,和烏雞國國王、朱紫國國王、鳳仙郡郡主相比,這位比丘國國王可是一點錯都沒有,這也正是他的可憐之處啊,當然,如果非說他有錯的話,那就是好色。   到最後,孫悟空要幹掉梅花鹿的時候,壽星老爺子當然及時地趕到了——   正當喊殺之際,又聞得鸞鶴聲鳴,祥光縹緲,舉目視之,乃南極老人星也,那老人把寒光罩住,叫道:「大聖慢來,天蓬休趕,老道在此施禮哩。」行者即答禮道:「壽星兄弟,那裡來」?八戒笑道:「肉頭老兒,罩住寒光,必定捉住妖怪了。」壽星陪笑道:「在這裡,在這裡,望二公饒他命罷。」行者道:「老怪不與老弟相干,為何來說人情?」壽星笑道:「他是我的一副腳力,不意走將來,成此妖怪。」行者道:「既是老弟之物,只教他現出本相來看看。」壽星聞言,即把寒光放出,喝道:「孽畜!快現本相,饒你死罪!」那怪打個轉身,原來是只白鹿,壽星拿起拐杖道:「這孽畜!連我的拐棒也偷來也!」......三藏拜見了壽星,沙僧亦以禮見,都問道:「白鹿既是老壽星之物,如何得到此間為害?」壽星笑道:「前者,東華帝君過我荒山,我留坐著棋,一局未終,這孽畜走了。及客去尋他不見,我因屈指詢算,知他走在此處,特來尋他,正遇著孫大聖施威。若果來遲,此畜休矣。」  ......那國王又近前跪拜壽星,求祛病延年之法,壽星笑道:「我因尋鹿,未帶丹藥。欲傳你修養之方,你又筋衰神敗,不能還丹。我這衣袖中,只有三個棗兒,是與東華帝君獻茶的,我未曾吃,今送你罷。」國王吞之,漸覺身輕病退。後得長生者,皆原於此。八戒看見就叫道:「老壽,有火棗,送我幾個吃吃。」壽星道:「未曾帶得,待改日我送你幾斤。」遂出了東閣,道了謝意,將白鹿一聲喝起,飛跨背上,踏雲而去。這朝中君王妃後,城中黎庶居民,各各焚香禮拜不題。 壽星還是很怕孫悟空的,像觀音菩薩、太上老君、如來佛祖的寵物或者家眷為非作歹了,直接領走就行,這個壽星老爺子不但要賠笑告饒,還要處理善後事宜。   很有趣的是,壽星作為掌管人間凡人壽命的神仙,竟然要送人家東華帝君的火棗延壽,還說自己不曾帶什麼葯,又說人家筋衰神敗,不能還丹,所以索性連修養之方都免談。   我都想問,這個比丘國國王跟你有仇沒仇?沒仇吧,沒仇你讓你的梅花鹿禍害人家幹嗎?禍害到人家筋衰神敗了,你一個棗子了事?有你這樣做神仙的沒有?   這是什麼問題?筆者按,這就是赤裸裸的壓迫問題,神仙的寵物遠比一個下界的國王重要的多,神仙的寵物禍害一國打罵幾句了事,國王死了活該。   當然,當今也有這種現象,富家養的狗貓比一個窮人金貴的多,你傷不起。   最後再說一句,當壽星老頭走之後,「朝中君王妃後,城中黎庶居民,各各焚香禮拜不題」,好吧,你們為什麼不想想這壽星老頭給你們什麼好了?他為什麼下界?   沒辦法,領導巡視大於一切。朱紫國國王的「雙鳥失群之證」也就是相思病,這病別說孫悟空了,就是找遍全世界名醫也診斷不出啊,因為根本就沒有這種病。  孫悟空只所以能診斷出來,我估計是有「人」一早就告訴他了。  鄙人認為這「人」應該是紫陽真人。  他當天正好看到觀音的司機搶了國王的老婆,心想「奶奶的,這什麼世道啊,一個司機都那麼明目張胆啊。」就給了國王老婆一件貞操寶甲,讓賽太歲有的看沒的碰,憋死他。  當然他自己是不方便出手教訓他的,畢竟是觀音的司機,這有關佛道兩大家族的事情。  於是紫陽就暗中告知了猴子,讓這猴子噁心噁心觀音,這猴子本就是惹事的主,一聽這事還了得,於是就主動出手醫治國王,平了賽太歲。  可憐的猴子給人當了一回免費的打手啊!第十一章 鳳仙郡郡主——不懂面子大於業績的悲催郡主        鳳仙郡郡侯的故事告訴我們,時時刻刻防備領導視察,時時刻刻注意,你的所作所為有上天在看呢。   可以這樣說,鳳仙郡的悲劇是天災加人禍。   鳳仙郡三年不下一滴雨,一郡黎民百姓受苦受累,為什麼如此呢?原因很簡單。   那郡侯不敢隱瞞,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獻供齋天,在於本衙之內,因妻不賢,惡言相鬥,一時怒發無知,推倒供桌,潑了素饌,果是喚狗來吃了。這兩年憶念在心,神思恍惚,無處可以解釋,不知上天見罪,遺害黎民。今遇老師降臨,萬望明示,上界怎麼樣計較。」行者道:「那一日正是玉皇下界之日,見你將齋供喂狗,又口出穢言,玉帝即立三事記汝。」八戒問道:「哥,是那三事?」行者道:「披香殿立一座米山,約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約有二十丈高下。米山邊有拳大的一隻小雞,在那裡緊一嘴,慢一嘴的嗛那米吃;面山邊有一個金毛哈巴狗兒,在那裡長一舌,短一舌的餂那面吃。左邊又一座鐵架子,架上掛一把黃金大鎖,鎖梃兒有指頭粗細,下面有一盞明燈,燈焰兒燎著那鎖梃。直等那雞嗛米盡,狗餂面盡,燈燎斷鎖梃,他這裡方才該下雨哩。」   從原著里可以看出來,這位郡侯仁政愛民,不是貪虐之輩,就因為和不賢惠的老婆干架,把供桌給推到了,結果點背,趕上玉帝來吃東西,東西沒吃著,讓狗吃了,玉帝面子上不好看,大為惱火,就不下雨。   筆者不禁要問,是一郡的黎民百姓重要,還是你的面子重要?身為三界的主宰,為什麼不能心胸寬廣一些?   再說,這凡間的黎民百姓都是你玉帝的子民,這鳳仙郡郡侯只不過是戴天牧守一方的小公務員,他做到仁政愛民了,不正是符合你的要求嘛。   但是,很不幸,鳳仙郡郡侯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領導最看重的東西不是你的業績,而是他自己的面子。   這幾乎已經形成了普遍的共識,你看孫悟空上天求雨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神仙天師都異口同聲,眾口一詞地說,那傢伙活該,誰叫他不顧及老大的面子啊!
推薦閱讀:

單詞拼寫規則
★男女若想長久交往,就一定能要死守6條規則
英語發音規則1
辦公室潛規則——記住了 能少栽多少跟頭
尋釁滋事罪的十五條裁判規則

TAG:潛規則 | 西遊記 | 規則 | 名著 | 西遊 | 未解之謎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