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CPI上漲說明了什麼 |
|
薛志偉 |
2011年09月09日09:25來源:《經濟日報》 |
當前CPI上漲說明了什麼--中國共產黨新聞
|
|
|
CPI是一個動態數據,每個月、每個季度、每一年都會有不同的變化。2008年2月,我國CPI同比漲幅一度達到8.7%,之後一路走低,2009年到達最低點,下降1.8%。之後,開始了新一輪的持續上漲,2009年11月CPI由負轉正,同比上漲0.6%,隨後一路走高,到今年7月達到6.5%。本輪CPI上漲的原因是什麼,如何看待當前的物價上漲,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通貨膨脹總體可控 我國物價宏觀調控經驗越來越豐富,能力也越來越強,完全有能力將今後的物價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 改革開放以來,通貨膨脹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大困擾。通脹一旦失控將會對國民經濟帶來很大的衝擊,而且進一步影響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準,會引起社會不穩定。可是如果調控力度過大,又可能會影響經濟增長,進而影響到就業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經過多年實踐,我國的宏觀調控能力已經基本成熟,具備了將通貨膨脹基本控制在國民經濟可以承受、普通百姓可以容忍的限度之內的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過兩次嚴重通貨膨脹。一次是1988年,CPI漲幅一度高達18.8%,另一次是1994年,CPI高達24.1%。當時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短缺,居民對通貨膨脹的恐慌也加劇了商品搶購,進而造成了物價大幅上漲。黨中央、國務院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擴大生產、保障供給,迅速扭轉了物價高漲的局面。第一次嚴重通脹後的1990年,CPI就迅速回落到3.1%的合理水平。第二次通脹之後的1997年,CPI也回落到2.8%的穩定狀態,並在此後的10年里基本保持溫和上漲的態勢,創造了我國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增長期」。 最近一次物價較高的情況出現在2007年和2008年,但在宏觀調控作用下,到2009年就實現了物價由升轉降。綜合來看,我國物價宏觀調控的手段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豐富,能力也越來越強,完全有能力將今後的物價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 適度通脹利於經濟增長 為了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有必要保持適度的通貨膨脹。本輪物價上漲,與我國經濟增速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宏觀經濟理論認為,通貨膨脹率要和經濟增長率相匹配,高增長低通脹是理想的經濟運行態勢,為了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有必要保持適度的通貨膨脹。在現實中,任何一個經濟體,只要經濟在增長,物價必然在上行。本輪物價上漲,與我國經濟增速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2007年,是中國經濟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第5年,也是1993年以來GDP增速最快的一年。2007年我國CPI漲幅也創下自1997年以來的歷史最高記錄。 2008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加深,我國出現了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不利局面。與此同時,CPI同比漲幅也逐步走低,從2008年2月8.7%的高點一路下跌到12月的1.2%。進入2009年,我國及時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較快扭轉了經濟增速明顯下滑的局面,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體回升向好。與此同時,CPI在7月份下降1.8%的最低點之後開始反彈,漲勢一直持續到現在。如果沒有適度的通貨膨脹,就難以保證就業和經濟增長,人民收入難以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難以保證。 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歐美國家最大的衝擊在於金融系統,但對我國最大的衝擊是實體經濟,直接的結果就是工人失業、收入下降、內需不振。我們必須進行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出台相應的刺激政策,以保證就業、保障社會穩定,巨大的投資和相對充裕的流動性必然會對通貨膨脹形成推動作用。「可以說,目前的通貨膨脹,是我們為了戰勝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三大原因助推CPI上漲 導致當前物價上漲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三大類:成本上升影響、農業生產和流通薄弱、貨幣流動性充裕 專家指出,一般來說,物價上漲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商品和服務供不應求,但在我國,工業領域的絕大多數產品供大於求,因此價格也相對穩定。在工業產品長期保持供大於求的狀態下,應該不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那麼當前物價持續上漲的原因是什麼呢? 從CPI的結構來看,當前這一輪物價上漲,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的特點,食品漲價最為明顯,約佔全部漲價因素的70%。導致當前物價上漲的原因非常複雜,可以歸結為三大類:成本上升影響、農業生產和流通薄弱、貨幣流動性充裕。 成本上升方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隨著發達國家經濟的復甦和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揚。我國許多大宗商品對外依存度較高,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會影響國內市場。從國內來看,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資源消費需求持續增加,各類資源性產品價格不斷升高,並引起勞動力、土地等價格相應上漲。 農業生產和流通方面,首先是農業生產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因素。這兩年,極端天氣現象較多,嚴重的乾旱、洪澇、低溫災害給許多農產品生產帶來很多困難,加劇了供需矛盾。其次,流通環節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目前我國糧食、蔬菜等農產品生產正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這種區域結構變化,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但也需要多環節、長距離的流通,勢必增加成本。此外,由於市場秩序不規範,部分遊資借勢、借題炒作,客觀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價格。 貨幣流動性方面,價格猶如船,貨幣好比水,水漲自然船高。近兩年,我國貨幣信貸供應規模擴張較快,流動性持續充裕,加大了物價上漲壓力。 CPI上漲倒逼經濟結構調整 當前的物價上漲形成了經濟結構調整的倒逼機制,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 針對以上物價上漲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物價調控的著力點:貨幣流動性可以通過貨幣政策調整來解決;對於成本影響,國際輸入性因素無法控制,但降低成本我們可以大有作為;農業生產和流通方面,自然災害不可預測,但生產能力可以提高,流通環節和市場秩序可以改善。綜合來看,當前的物價上漲形成了經濟結構調整的倒逼機制,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 此外,專家指出,物價上漲一定程度上會遏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出口,促進我國外貿的平衡,使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出口導向和投資拉動型逐步向內需拉動型轉變。而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會迫使企業轉型升級,轉向產業鏈上更高端的環節,並通過不斷提高生產效率來消化成本上升的衝擊。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生產要素、尤其是資源性產品的投入而不是靠知識、技術、信息和管理的投入,而我國很多資源性產品的國外依存度比較高,受輸入性因素影響也比較大。同時,隨著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的日益緊缺,其價格上漲將處於一種常態。因此,面對成本上升帶來的物價上漲壓力,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降低對資源、能源的依賴,使我國的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逐步向知識密集型轉變,使國民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
|
|
(責任編輯:高巍) |
推薦閱讀:
※雙色菱形兒童羊絨毛衣(有詳細的編織說明)
※中國豪宅占亞洲七成說明了什麼?
※看小便知腎臟健康?15個信號說明腎已出問題
※當女人有了這三種表現的時候,說明她已經不愛你了
※腳上出現這2種情況,說明體內癌細胞被激活了!趕緊自查
TAG: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