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的文化源頭(端硯系列講座四)
端硯文化發端於嶺南文化,今天我們就尋著嶺南文化的印跡探尋端硯文化的源流。以此來更好地了解端硯,了解端硯文化。 嶺南文化是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祖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嶺南文化源遠流長,融匯升華,兼容並蓄,博採眾長,自成體系,在中華大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千百年來,為華夏文明的歷史長卷增添了多姿多彩和凝重深厚的絢麗篇章。基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它東接福建,西連廣西,南接港澳,中跨海連海南,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特點。 從以拍印的幾何圖形印紋陶器到以雞卜凶吉;從安陽殷墟遺址中發現的嶺南貢物到流風遺韻和習俗向中原漸變;從楊孚的《南裔異物志》到葛洪的煉丹術;從陳元等人對儒家經典的註疏到王范的《交廣春秋》;從陳白沙發展嶺南理學的明儒「心學」到海瑞的政治思想;從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到惠能禪學;從締造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到推動近代「商戰」的鄭觀應;從變法維新的康有為、梁啟超到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都離不開嶺南這塊神奇土地和文化氛圍的培育和熏陶。特別是嶺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對外開放的歷史,使得嶺南詩歌、嶺南戲劇、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盆景、嶺南工藝、嶺南民俗、廣東音樂等,都反映出嶺南文化融會中西的豐富內涵和獨具一格、絢麗多彩的地方特色。 「2004肇慶·中國端硯文化節」開幕,端硯這張「名片」又一次亮相世人。 端硯是什麼?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端硯位四大名硯之首」、「端硯是藝術品」、「端硯是國寶,是國粹」、「端硯是肇慶的名片」……但是無論如何評價端硯,我們都不能忘記它獨有的文化特性。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端石是養在水中的,而端硯是浸在文化中的」。我們還可以這樣說,「端石是養在嶺南的端溪水中的,而端硯是浸在嶺南的文化中」。 4億年前,端石的原始母岩形成。1.95億年前,燕山構造運動與印支構造運動把深埋的端硯石擠出地表,也擠出眾多的硯石坑,其中老坑叫得最響——1300年前,端州人在端溪的附近發現並開始開採礦石用於端硯製作,從老坑開採出的硯石運送到了附近的一個個村莊。這些村莊中,白石村最為出色:白石村的人們雕刻出的端硯從嶺南走到中原,從古代走到當今,從中國走向世界。 當我們面對一方端硯的時候,我們感覺看到的不是一塊從老坑或者麻子坑開採出來的一塊石頭,而是一種浸潤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嶺南文化,一種兼收並蓄然後又發揚光大流傳和影響深遠的嶺南文化,這種在端硯中體現的嶺南文化隨著端硯的價值的變化而又賦予了嶺南文化新的含義。 一個硯坑 在白石村東去20多公里便是端石的來源地。在最著名的老坑坑口,雖然看到的是無章的雜草、生鏽的斗車,透過坑口的緊鎖的大門,能夠感受到的卻是1300年前所出之硯被列為貢品的坑口背後深藏的故事。 翻開肇慶市志,「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唐代李賀的筆墨可以散見文中。宋文化留下的烙印就更深:宋康定慶曆間三年,包拯任端州知州。包拯因任職端州期間政績突出而回朝任職。包拯離任時,端州的老百姓悄悄送給他一塊端硯。廉正的包拯上船後獲悉,便將端硯擲入西江,化為硯洲,成為千古流傳的故事。所以,如果說安徽合肥是包拯的出生地,如果說河南開封是包拯的揚名地,那麼肇慶端州則是包拯的成名地。現在的端州還流傳著包拯無數的故事和傳說。 在歷史長河中,有無數文人曾暢懷感嘆,劉禹錫、陸龜蒙、王安石、蘇軾、陸遊、文天祥、徐渭、屈大均、袁枚、黃遵憲等都曾經吟詠過端硯,寄託自己的文化理想,甚至乾隆皇帝的詩中都提到了端硯。他在「題唐褚遂良端溪石渠硯」中提到「下岩端石尚貽唐,況是曾賓褚遂良」……端硯文化中具有特色的一部分——硯詩尤其能夠傳達中國古代文人對於端硯的感情。 一條村莊 「不到白石村就等於沒有來過肇慶」,當地人這樣說。白石村不大,隨便站在一條小巷中間往兩頭望去,總能看見幾戶人家門口有人在在「造」端硯:也就是一張低的小凳,一把小鑿,一塊端石……。在1300人的村民中,有70%的勞動力是在加工端硯。 端硯做工最講究的是「因材施藝」。大德利廠的董事長說,一件端硯的背後就是一個故事。在端硯製作的開料、選料、做胚、設計、雕刻、打磨、上蠟、包盒等所有環節中,設計是最重要的。 一方文化 「我們的端硯在不同人眼中的體會和感覺是不同的。『一方端硯就是一方文化』」。首先,端硯無論從開採、製作到使用,都有自己的一種文化特性。端硯當然天生就是供文人磨墨寫字的,她始終蕩漾著一種文化氣息。 另外,一方端硯還可以認為她是一種傳統,1300年的生生不息才使她有了今天,所以端硯對當地文化的傳播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更主要的是,端硯是一件極美的工藝品,從端石轉化為端硯,必須經過採石、維料、設計、雕刻、磨光、配盒等10多個環節,就僅僅刀藝分為深刀、淺刀、細刻、線刻、通雕等等。他說,我們這裡的每一個工人,必須是個美術師、必須是個設計師、必須是個雕刻師……所以說「一方端硯就是一方文化」,是體現肇慶這一方的嶺南文化。 肇慶市端硯協會副會長梁佩陽也有獨特的見解,廣東的嶺南文化本質上是多元文化。嶺南文化的母本乃越文化;而父本則是中原人口南遷帶來的北方文化。二者交融而成今天的廣東嶺南文化,這一點在端硯上體現得最豐富。 專家視點 「端硯文化是嶺南文化最具特色的分支之一,也是嶺南文化最具影響力的代表物之一。」一位工藝界專家說。他提出,端硯只有繼承和發展嶺南文化中開放兼容的特性,才能在面向未來的競爭中爭得主動。 端硯在目前整個藝術市場當中,仍算是比較「小眾」的藏品。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功底紮實的年輕人往往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因此端硯業內很大程度上靠的還是師徒之間的手口相傳。因此目前來看,傳統題材、工藝仍是主流。 「隨著嶺南文化的發展,端硯唯有不斷創新才有出路。」不論怎樣創新,中國傳統文化、嶺南文化絕不能丟。因為無論從市場來看,還是從端硯發展的脈絡分析,這都是端硯文化的根基。但是完全可以把舊題材做出新意來。「其實現在的創作者條件比過去好得多。信息的來源很多,從網上、報刊上可以獲得大量新的資料和靈感,沒有理由做不出新的佳作來。」 在肇慶的歷史文化長河中,嶺南的端硯文化綻放出了璀璨奪目的光彩,端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帶動了整個嶺南文化的發展。而嶺南異彩紛呈的文化也給端硯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題材,他們在相互促進中共同發展壯大。
推薦閱讀:
※李玫瑾講座實錄:青春期家長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禁毒知識講座
※基督教牧師聖經講道視頻講座詳情
※劉東亮老師《易經》講座第一部分 (36)
※風水講座——羅盤應用指南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