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羅獲諾貝爾文學獎 那些拿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名家
【中國企業家網】(綜合)北京時間昨晚19時,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82歲的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一個中國讀者並不熟知的短篇小說作家,熱門選手」村上春樹第五次淪為「陪跑」。瑞典文學院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門羅的作品以情節細膩見長,文風透徹,帶有心理現實主義特色,有「加拿大契訶夫」的美譽。她的小說多以小鎮為背景,描述主人公為了贏得社會承認而努力,卻往往陷入緊張的關係與道德衝突之中。門羅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作家,還打破了以往短篇小說家難獲諾獎的魔咒。
愛麗絲·門羅
愛麗絲·門羅在中國鮮為人知。門羅並不屬於熱門人選。在本屆諾貝爾獎項公布前,英國立博博彩公司賠率表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和美國女作家喬伊斯·卡羅爾·歐茨是最熱門人選,美國作家托馬斯·品欽、菲利普·羅斯和保羅·奧斯特位置也比較靠前。
艾麗斯·門羅(Alice Munro,1931.07.10~),加拿大女作家,被稱為「加拿大的契科夫」。艾麗絲·門羅1931年生於加拿大加拿大渥太華,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個安靜的城市度過,少女時代即開始寫小說。門羅以短篇小說見長,截至2013年10月,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類似故事集的長篇小說。1968年,門羅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舞》(Dance of theHappy Shades),並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其代表作有《好蔭涼之舞》和《逃離》。門羅多次獲獎,其中包括三次加拿大總督獎,兩次吉勒獎,以及英聯邦作家獎、歐亨利獎、筆會馬拉穆德獎和美國全國書評人獎等。2009年獲得第三屆布克國際獎。2013年10月10日,愛麗絲·門羅獲得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愛麗絲·門羅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13位女性作家。
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那些年拿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名家。
那些年拿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名家
亨利克·顯克維支
亨利克·顯克維支,波蘭十九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於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華沙高等學校語文系學習,後因不滿沙俄政府對學校的鉗制憤然離校。1872年起起任《波蘭報》記者。大學時期即開始寫作,他是具有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作家。作品人物性格鮮明,情節引人入勝,語言優美流暢,深愛群眾歡迎,素有「波蘭語言大師」之稱。代表作有揭露美國金錢至上和種族歧視的通訊集《旅美書簡》(1876),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描寫波蘭和立陶宛反對十字軍騎士團入侵,歌頌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戰鬥的代表作著名歷史小說《十字軍騎士》。1896年,顯克維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羅馬暴君尼祿覆滅的充滿異國情調的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1905年他因這部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西爾瑪·拉格洛夫
瑞典女作家、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她於1858年11月20日出生於瑞典中部韋姆蘭省的一個軍官的小莊園——莫爾巴卡莊園,並且在那裡度過了童年、青年和晚年。並在那裡寫出著作《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她的父親是位陸軍中尉,結婚後一直居住在莫爾巴卡莊園,從事農業勞動。勞動之餘,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朗讀詩歌和小說。父親酷愛文學這一特點以及熱愛韋姆蘭家鄉風俗習慣的傳統是拉格洛芙從她父親那裡獲得的兩項極為寶貴的遺產,對她的文學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描寫童年和青年時代的作品中,父親往往成了她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她在世時,每年父親生日,8月17日,她總是要邀請莊園里和附近的鄉親們來莊園聚會慶祝,以示對父親的懷念。
1909年作品《騎鵝旅行記》獲諾貝爾文學獎。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這一榮譽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這一文學獎的女性。
喬治·蕭伯納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愛爾蘭劇作家,1925年因為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蕭伯納的一生,是和社會主義運動發生密切關係的一生,他認真研讀過《資本論》,公開聲言他「是一個普通的無產者」,「一個社會主義者」。他主張藝術應當反映迫切的社會問題,反對「為藝術而藝術」。其思想深受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及尼採的影響,而且又曾讀過馬克思的著作,不過他卻主張用漸進的方法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1925年作品《聖女貞德》獲諾貝爾文學獎。
賽珍珠
賽珍珠(珀爾·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國作家。1932年借其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獲得普利策小說獎;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現在中國江蘇鎮江、安徽宿州、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等地保留有賽珍珠故居。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兒子們》《分家》《母親》《愛國者》《龍種》等。1938年作品《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溫 斯頓·丘吉爾
溫 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品《不需要的戰爭》)。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語民族史》等。曾於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據傳為歷史上掌握英語單詞辭彙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誌《展示》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阿爾貝·加繆
阿爾貝·加繆,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存在主義文學領軍人物,「荒誕哲學」的代表。他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60年不幸遭遇車禍英年早逝,年僅47歲。加繆高揚的人道主義精神使他被成為「年輕一代的良心」,如今,半個多世紀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加繆著作及其思想的重要性,其成名作《局外人》也一再重版,印數突破千萬冊。
川端康成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其後姐姐和祖父母又陸續病故,他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他一生漂泊無著,心情苦悶憂鬱,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後來川端康成文學的陰影很深的底色。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 次)雜誌。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不是代》雜誌,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手法純熟,渾然天成。1968年作品《雪國·千隻鶴·古都》獲諾貝爾文學獎。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據悉,馬爾克斯已罹患老年痴呆症,今後可能無法再從事創作活動。1982年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獲諾貝爾文學獎。
高行健
高行健(1940- ),法籍華裔劇作家、小說家、翻譯家、畫家、導演、評論家。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因「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而榮獲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語作家。他的著作被譯為30多種語言。代表作有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戲劇《絕對信號》、《車站》等。
莫言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莫言在他的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般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2011年8月,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推薦閱讀:
※文藝文學常識必背|中外舞蹈名家名作
※美國人的心理為何和我國古代名家的思想很相似?
※【名家十日談】天津作品風靡文壇
※歷代名家墨竹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