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族是漢朝之後才有的,那麼漢朝之前漢族又是什麼呢?

漢族這個名詞的產生,就在漢朝。漢武帝時期,漢人大批出現在亞洲各地,於是其他民族便把漢武帝派來的軍隊叫做漢兵,使者則叫做漢使,既不是漢兵又不是漢使,那便叫做漢人。

首先,要搞清楚民族是什為,什為樣的人們才是一個民族的。確定一個民族,就是擁有同一生活習慣、過同一傳統節日、使用同一文字、思維方式相同的人們。

華夏是地域概念,不是民族概念,華夏民族不單指一個民族,而是指生活在中國範圍內的各個民族。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七個國家都不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都是由不同農耕、漁獵或游牧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所謂的國人,只單指以前周王室分封的包括周王族部族、聯盟部族的人,而大多數其他部族被稱為野人。戰國時期由於戰爭規模的擴大,七國紛紛解除國、野之分,給野人國人的地位,這是各國融合成一個新民族的過程。七國有不同的生活習慣、過不同的節日、使用不同的文字,思維方式也非相同,所以才產生了百家爭鳴的時代!是日後漢民族形成的主要思想和文化體系。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了文字,但融合七國人是需要時間的,從秦末山東六國的復辟看,民族融合遠沒有完成。漢朝繼承了秦的大一統思想,統一的國家內,為民族融合提供了可能,首先統一了文字、律法、人民對統一國家的認可,但還沒有真正相同的民族習慣,其代表性的民族傳統節日還沒有形成。這一時期,現代漢族所過的傳統節日中的元宵節剛剛從印度傳入,僅為佛教特定時間的宗教儀式,尚僅在漢朝的宮庭中,作為皇家專利的節日存在。直到宋朝,元宵節才成為民間普遍重視和度過的傳統節日。漢人在當時,僅是漢朝統治區以外的人,對漢朝統治地區生活的各族人民的統稱,而不是指一個單一的民族。

漢以後,又有許多不同的外來民族進入中華區域,加入到漢民族形成的過程中來,七國的、鮮卑的、匈奴的、沙沱的,等等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通過經濟、文化交流,通過婚姻,逐步融合。

唐時,中華區域又融入了西域文化和西域人,來自西域的食物、樂器、舞蹈逐漸發展出中華民族特有的飲食方式、傳統樂器、傳統舞蹈。現代漢族的另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才在唐朝的宮廷中出現,後來流行在官宦之家,當時流行的不是吃月餅,而是送扇子!而宮廷里則是玩投擲遊戲,由御廚作出一種食團,遊戲者用箭投擲,投中食團者食之。這個節日也是在宋代成為民間的傳統節日。

宋朝才是漢族真正發展成形的時代,這一時期漢民族才有了共同的生活習慣、文化傳統,元宵、中秋、端午這三大傳統節日才固定下來。而春節和清明節都是晚清至民國時期確定下來,以前所謂的過年,一般是過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是農人即將開始新一年勞作的預祝,祈禱新一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有宋以來,才有了漢民族。


推薦閱讀:

【漢族的形成和演變】
明朝: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16位皇帝卻只有13座陵墓
漢族的光復事業
十張圖看懂漢族女裝變化史:從秦漢到民國
轉載:《波黑內戰與民族問題》

TAG:漢族 | 漢朝 |